倪合進 微信版第1328期B 二,、方言和特殊稱謂習俗 (1)方言 上論中已經說過,《紅樓夢》一個非常重要的語言特色就是口語化,,口語難免夾雜方言,。為方便研究,不妨將《紅樓夢》文本中的方言籠統(tǒng)地分為北方方言,、江淮官話和南方吳語,。《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書中說:“關于江淮官話的形成,,有許多學者發(fā)表過看法,。一般認為,江淮官話是以吳方言為底層,,在北方漢語方言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孫宜志著,黃山書社,,2006年11月第1版,。)江淮官話大致范圍,該書的序言說:“江淮官話即是官話,,當然是官話方言中的一支,。就地理位置而言,大體位居北方官話和南方吳語之間,,移民史和語言接觸史都使江淮官話積淀得異彩紛呈,。”安徽,、江蘇兩省明朝屬南直隸,,清朝初屬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由江南省分設安徽省,,與江蘇省分開,。 曹雪芹十三歲之前生活在南京,即清初時的江南省,,此后抄家北上歸旗,,生活在北京,因此他在《紅樓夢》文本中大量使用北方方言,、江淮官話和南方吳語就不足為怪了,。就方言而言,筆者以為早期抄本保留較為完整,,王府本尤甚,,加之有的方言,曹公用同音字相互作了替代,,導致有些字失去了本意,,也增加了讀者的閱讀理解難度。由于筆者是南方人(安徽宣城),,對北方方言知之甚少,,但對江淮官話和吳方言雖不能說是駕輕就熟,,因長期在這里生活和工作,,耳濡目染,對這一語言特色還是有所了解的?,F就這兩種方言列舉幾例加以說明,。 江淮官話 廖大國先生在《文學作品中的江淮方言詞語例釋》(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以下簡稱《例釋》)一書中列舉了大量江淮方言的例子,,《紅樓夢》文本中江淮方言也大量存在,如: 第十四回(P496):鳳姐笑道:“你請我請兒,包管就快了,?!?/span> 此處“包管”在江淮方言中是肯定、保證的意思,,據不完全統(tǒng)計,,該詞在文本前后共出現十四次之多。 第二十九回(P1142):寶玉因得罪了黛玉,,二人總未見面,,心中正自后悔,無精打采,,那里有心腸去看戲,,因而推病不去。 此處的“心腸”在江淮方言中是興致,、心思的意思,。該詞出現的頻率在二十次以上,且貫穿百二十回,。 第八回(P298):眾人都笑說:“前兒在一處看見二爺寫的斗方兒,,越發(fā)好了;多早晚賞我們幾張貼貼,?” 此處的“多早晚”又作“多咱晚”,,在江淮方言中是“什么時候”的意思。該詞也是貫穿百二十回的,,出現的頻次在三十次以上,。“什么時候”是表示疑問的,,但通行本中“多早晚賞我們幾張貼貼”卻使用了句號,,筆者以為采用疑問句式為宜。廖先生在書中舉例時采用的就是問號,,如《金瓶梅》第六十八回:“我的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 此外還有很多江淮方言雜亂分布在多個章回中,,如“下晚”“上頭(下頭)”“打尖”“打太平拳”“齊打伙”“耳刮子”“走水”等等。 吳方言 《吳方言詞典》(吳連生等編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1995年8月第1版)對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吳方言應用進行了很好的總結和提煉,很多吳方言在《紅樓夢》文本中均能找到,,有的使用頻次還很高,,如: 第五回(P165):一時,,寶玉倦怠,欲睡中覺,。 此處的“中覺”在吳方言中是“午覺”的意思,。該詞在文本中出現的頻次不下十五次。 第十五回(P533):一路奉承,,鳳姐越受用了,,也不顧勞乏,更攀談起來,。 此處的“受用”在吳方言中是“舒服”的意思,。該詞(含“不受用”)在文本中出現的頻次接近五十次。 第八回(P319):晴雯先接出來,,笑道:“好啊,,叫我研了墨,早起高興,,只寫了三個字……” 此處的“早起”在吳方言中是“早晨”的意思,,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早上起來”。該詞在文本出現的頻次不亞于“受用”一詞,。 以上三例不僅出現的頻次高,,且是貫穿百二十回的。 關于吳方言詞匯文本中還有很多,,如“不犯著”“三不知”“扒(爬)灰”“舊年”等等,。 《例釋》和《吳方言詞典》雖然為我們呈現了很多方言詞匯,但它無法窮盡其所有,。也就是說,,那些不入文學作品的江淮官話和吳方言在南方民眾話語中還是大量存在的。不過當我們知道了文本具有南方語言特色,,對該區(qū)域內的方言就可以舉一反三,,而不是完全拘泥于《吳方言詞典》和《例釋》,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有關文字的涵義,,如: 第7回:“別說你們這一起子雜種王八羔子們……”此處的“一起子”是“一些”的意思,。承前就是“你們這一些人”。南方人講話喜歡帶“子”,,北方人一般將“子”字“兒化”,。如南方講“小孩子”,北方講“小孩兒”。通行本119回“去了一起又無消息,,連去的人也不來了”,,因整理者不知方言“一起”是“一些”意思,,“一起或起”與“這”結合就是“這(一)些”,,“一起或起”與“那”結合就是“那(一)些”,。該句的意思是:去了的(那或這)一些人又沒有回饋消息,連去的人也不來了,。故此處“去了一起”與“又無消息”合并為一整句為宜,。因為這一原因,對文本的討論還曾鬧了一出笑話,,如:第119回(P4268):“且說賈璉先前知道賈赦病重,,趕到配所,父子相見,,痛哭了一場,,漸漸的好起?!保ǔ碳妆就└鶕窖?,此處的“好起”是“好些”的意思,并非是疾病痊愈,。 然而程乙本的整理者不知“好起”是“好些”的意思,,遂表述為“且說賈璉先前知道賈赦病重,趕到配所,,父子相見,,痛哭一場,漸漸的好起來”,。張曼城先生據此在《從<紅樓夢>后四十回的醫(yī)藥描寫論續(xù)書的不足》(《紅樓夢學刊》1984年,,第1輯,P303)一文中說“癆病本是中醫(yī)認為最嚴重的病癥之一,,怎么可能'父子相見,,痛哭一場’就好了呢?這類違背醫(yī)學客觀規(guī)律的錯誤描寫,,續(xù)書中并非少數,,不能不說是續(xù)書的敗筆?!逼鋵嵅苎┣鄣谋疽獠]有說癆病“好了”,,而只是說病“好(一)些了”,相當于中醫(yī)所說病之進退的“退”的意思,,真正是“一字之當,,精神倍出;一句之謬,,意義迥非”,。張先生或許是受程乙本誤導,遂作出以上錯誤判斷,。 第21回(P788):“寶玉見他不應,,便伸手解衣,,剛改開了鈕子……”(書影二)此處的“改”是“解”的方言發(fā)音,以致于后人將方言“改”字點改為“解”,。方言中,,很多普通話聲母發(fā)“j”音的字就發(fā)“g”音。如“街(方言讀gai音)道”“中間(方言讀gan音)”“睡覺(方言讀gao音)”,。此外該句中的“鈕子”也是方言,,“鈕”是“鈕扣”,“鈕子”就是書面語“扣子”的意思,。 書影二 第37回:寶釵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韻的,,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咱們別學那小家派,,只出題不拘韻。原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樂,,并不為奈邦難人”,。通行本在“為此而難人”處作了校記——“為此而難人”,原作“為奈邦難人”,。也就是說庚辰本與王府本表述原來是相同的,。其實作者的原話就是“為奈邦難人”。早期抄本己卯本,、夢稿本無不與王府本同,。但由于通行本的整理者不知其為方言“那般”的意思,遂將其改為“為此而難人”,?!安粸槟伟铍y人”中的“奈邦”是經典的吳語(方言)表達?!澳伟睢笔恰澳前恪钡慕糇?,“不為奈邦難人”即是“不為那般難人”的意思。 方言中“那”字常常讀“奈”或“耐”字音,?!秴欠窖栽~典》中“倪子(同'伲子’)”(P400)條有《海上花列傳》第六回:“雪香也笑道:'耐是我倪子啘!阿是要管耐個嘎,?’”該句的意思是“那是我的孩子,,你要幫我多管著點?!薄澳巍焙汀澳汀笔峭糇?。王府本58回第2246頁也有“不好叫他,恐人盤詰,,只得奈著”(程甲本同,,P1580),。應該說這里的“奈”字表達是不準確的,庚辰本中“耐著”才是準確的,。說明“耐”常常因曹公的書寫習慣被同音字“奈”字代替。吳語地區(qū)類似的表達有:耐(奈)個東西,!他嘴上講得好聽,,其實不是好東西;耐(奈)邦人不是好人,。因此通行本據甲辰本將原來的“為奈邦難人”改成“并不為此而難人”是很成問題的,。 第47回:“展眼到了十四日。黑早賴大的媳婦又進來請,?!贝颂幍摹昂谠纭币话阏J為是“天快亮的時候?!薄秴欠窖栽~典》中也是這樣解釋的,,由于有理有據,不怕你不信,。老舍在戲劇《龍須溝》中表達“天快亮的時候”也用的是“黑早”,。 然而筆者所在的安徽宣城部分鄉(xiāng)鎮(zhèn)以及蕪湖市蕪湖縣的花橋鄉(xiāng)的一部分居民時常將“昨天”用方言表達為“黑早”或“豪早”。讀者對這一解釋可能有疑問,,但只要我們知道賴大的媳婦為什么來請就會明白,。賴大的兒子賴尚榮(依賴賈家才得以榮耀)是家生子,因得到賈府的庇蔭謀了一官半職,,特意來請賈母她們去吃酒,,賈母是何等的尊貴,如果是當天早上跑來請是很不禮貌的,,賴家必定是提前來請,,以示尊重。賈母她們出門那陣仗你是知道的,,必然要好好準備一番,。所以賴大的媳婦來請賈母不可能是當天,一定是提前就要來請,。故這里的“黑早”是“昨天”的意思于情于理才說得通,,況且有方言基礎支撐。 紅學家李希凡在與女兒李萌合著《傳神文筆足千秋——<紅樓夢>人物論》中論述賴嬤嬤時有這樣一段話:“賴嬤嬤倒是會作人也即是會作奴,,孫子賴尚榮蒙榮府主子之恩當了縣官,,赴任前擺了三天酒宴,頭天來請賈家主人,,說的話很得主子歡心,?!保ㄖ袊霭婕瘓F,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6月第1版,,P484)“頭天來請”意即“昨天來請”,說明李先生很領會曹公的意思,。方言結合語境,,“黑早”解釋為“昨天”似乎更確。因而筆者在列舉該例時,,“展眼到了十四日”后使用的是句號,,而非通行本中的逗號。 第94回(P3562):“甚至于茅廝里都找到……,?!贝颂帯懊P”也是方言,是解手的地方,,類似與現在所說的“廁所”,。江淮方言為“毛廁”“茅缸”或“茅屎坑”,吳方言是“茅坑”,。長春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紅樓夢》(2011年1月第1版,,P717),在“茅廝”的后面的括號內注有“應為'廁’”,,從方言論,,作此備注真正大可不必,這兩個方言區(qū)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茅廝”,,程甲本此處也是“茅廝”,,可以相互驗證。 第83回(P3260):“鳳姐點頭兒,,因叫平兒稱了幾兩銀子,,遞給周瑞家的接道。'你先拿去交給紫鵑……’”(見書影三)這里的“接道”是 “接著”的意思,。此處的“道”并非是“說”的意思,。“道”有時也寫成同音字“到”,。因口語省略(對話省略),,“你先拿去交給紫鵑……”前沒有“說”和“道”作為轉接的詞,故后人認為這里的“道”就是“說”的意思,,所以將“接”字點去,。該句的正常表達是“鳳姐點頭兒,因叫平兒稱了幾兩銀子,遞給周瑞家的接道,,(并說:)'你先拿去交給紫鵑……’” 該詞在《吳方言詞典》《例釋》均沒有例證,,但《紅樓夢》文本中吳方言和江淮方言的廣泛使用,說明曹公有毋庸置疑的南方方言基礎,,因而此處的地方語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不管它在不在《詞典》和《例釋》的體例中。關于口語省略“道”字,,蒙古王府本中多處可見,。如第八回(P315):李嬤嬤因吩咐小丫頭們:“你們在這里小心著,我家去換了衣服就來,?!痹摾好?、庚辰本均在“小丫頭們”后添加“道”,。其實不用加,也如蒙古王府本83回例子中“接道”后省略“道或說”一樣,。 書影三 由于方言“接道”的“道”具有代表性,,文本前后多次出現,并因不被理解而多有被點改的現象,,故有必要對此作一重點申說,,如: 第48回(P1846):寶釵道:“既這樣,替我問候吧,!我就不去了,。”平兒笑答道著去了,,不在話下,。 該句“平兒答道著去了”被點改為“平兒答道:'是了’”。其實不用點改,。這里的“答道”就是“答著”的意思,。“答著”的“著”與后一個“著”形成同詞反復,。 第51回(P1968):麝月慌慌張張的笑道進來說道:“嚇我一跳好的……”(書影四)該句的著重號“道”字被圈掉了,。其實這里的“笑道”也是“笑著”的意思。 書影四 第73回(P2847):邢夫人聽了,,冷笑道命人出去說:“請他自去養(yǎng)病,,我這里不用他伺候?!焙苄疫\,,該句的“道”字沒有被點改或圈掉,得以保留。 第76回(P2978):賈母笑道:“果然好聽么,?”眾(人)笑道道:“實在可聽,,我們也想不到這樣……”“眾(人)笑道道”就是“眾(人)笑著道”,后人或收藏者不知“道道”為何意,,將此處的第二個“道”字點掉了,。 第80回(P3161):我要拷問寶蟾,你又護到頭里,。你這會子又賭氣打他去…… 此處的“到”后被人點改為“在”,。程甲本此處也是“在”,是整理者不懂這里的“到”是何意所致,。其實這里的“到”同“道”,,即“護著”的意思,即“你又護到頭里”是“你又在頭里護著”的意思,。 第94回(P3556):李紈答應了是,,便笑道對探春道:“都是你鬧的?!贝颂幹靥柕摹暗馈弊治袋c改,,也是“著”的意思。該回還有一例與其類似,,即“襲人笑道向平兒道:'回去替寶二爺給二奶奶道謝,。要有喜,大家喜,?!保≒3558)。 第95回(P 3595):賈母便叫人:“將寶玉動用之物都搬到我那里去,,只派襲人,、秋紋跟道來?!?。該句王府本沒有點改,也是“著”的意思,。但程甲本,、程乙本均是“過”字。程本的整理者可能以為“道”是繁體“過”的形訛,,故改為“過”字,,一字之差,意思大變,。 第112回(P4050):……今兒天沒亮溜出去了,,可不是那姑子引道來的賊么? 該句的“道”字未改動,也是“著”的意思,。但程甲本改成了“進”字,。一方面他們可能以為是“進”字的形訛,抑或是不知此處的“道”為何意所致,。 該字的使用在其它早期抄本中也有,,如俄藏本第三回(P103):“黛玉想道:'這是外祖之長房了?!氲?,又往西行不多遠……”該句中加著重號的“道”是“著”的意思。此處的“想道”在王府本中就是“想著”二字,,與第一個“想道”的有細微差別,。 前文已述,“道”有時寫成“到”,?!暗馈被颉暗健庇袝r在方言中是“著”的意思,同樣“著”字有時在北方語言中也表達“到”的意思,,南方的“逮到了”“找到了”,,北方常常說成“逮著了”,、“找著了”,。如21回(P798):“鳳姐笑道:'傻丫頭,他便有這些東西,,那里就讓咱們翻著了,?’”(庚辰本、俄藏本,、戚序本均如是)此處的“著”就是“到”的意思,。甲辰本、程甲本的整理者可能不知道此處的“著”是“到”的意思,,故將“翻”字改成了“搜”,。104回(P3832):“若碰著了他,我倪二出個主意,,叫賈老二死給我(看),,好好的孝敬孝敬我倪二太爺才罷了?!保ǔ碳妆疽踩缡牵┐颂幍摹爸币彩恰暗健钡囊馑?。 綜上所述,方言“道(到)”在文本中運用,,讀者一定看出了端倪,。 其實就方言而論,曹雪芹在文本中已經透露了他有南方方言基礎,如第七十六回的“凸碧堂”的“凸”字,,“凹晶館”的“凹”字,。這二個字,曹公在文本中是這樣說的:“只是這兩個字俗念(其實就是方言——筆者按)作'洼’'拱’二音,。便說俗了,,不大見用?!?“凹”“凸”念作“洼”“拱”就是方言,,原江南省的大部分地區(qū)居民都這樣說。他之所以能熟練運用該方言,,那是因為他從小在這里長大,。用現在的話說,曹雪芹原籍江南省,,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具體到筆者的出生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qū)雁翅鄉(xiāng)(現并入水陽鎮(zhèn))光明村——的很多方言在《紅樓夢》文本中也能找到。如“眼皮子淺(喜歡沾小便宜即目光短淺)”(52回),、“拐子(騙子)”,、“上頭(上面)”、“打尖(途中吃點東西)”(15回)等等,?!緟⒁姟栋不招牵ㄑ愠幔┓窖浴罚ㄖ袊鐣茖W院文庫·文學語言研究系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繌倪@一點看,筆者對《紅樓夢》作者從小生長在南方是堅信不疑的,。 關于吳方言,,有興趣的讀者還可參看北京大學陳熙中先生《“割聘”試釋——讀紅零札》一文對庚辰本第十六回“下姑蘇割聘教習”中的“割聘”一詞進行的辨析。該句通行本在文后作了校記——“'下姑蘇聘請教習’,,原作'下姑蘇割聘教習’,,'割’字點去,'請’為旁添,,從底本改文,。”其實不用改,。陳先生從吳方言的角度,,運用了大量的例證,論述了“割聘”才是曹公的原筆,。王府本此處原抄也是“割聘”,,只不過被后人點改為“合聘”,。筆者祖籍安徽無為,出生地,、工作地均是安徽宣城,,無論是宣城還是無為如今很多人(包括筆者本人)依然將“合伙”說成“割伙”。陳先生的論述可謂切中肯綮,。 (2)稱謂習俗 與地域有關的除方言外,,還有特殊的稱謂習俗,如第25回:“李宮裁笑向寶釵道:'真真我們二嬸子的詼諧是好的,?!备奖尽⒍聿乇?、甲戌本,、舒序本、戚序本此處均為“二嬸子”,。程偉元,、高鶚不知李宮裁與王熙鳳是平輩,為什么稱王熙鳳為“二嬸子”,?故在整理時將該句表述為“寶釵笑道:'我們二嫂子的詼諧是好的,。’”其實這是南方有些地方的特殊稱謂習俗,,即以家中輩分最小的那個人稱呼所要稱呼的人,。 筆者所在的地方就有這樣的習俗,如女人結婚生了小孩后,,可稱呼自己的兄弟為“舅舅”,,未生小孩之前不能這樣稱呼,。她稱呼自己的兄弟為“舅舅”,,是以小孩的名義稱呼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舅舅”,。這里因為李紈有兒子賈蘭,,賈蘭輩分在賈府輩分最小,按輩分賈蘭稱呼王熙鳳應為“二嬸子”,,故李宮裁以賈蘭的名義,,就可稱呼王熙鳳為我們的“二嬸子”。幸運的是該表達在第十回文字中就沒有被改動,。尤氏與賈璜的妻子金氏對話時,,尤氏就稱金氏為“嬸子”。即“嬸子你是知道那媳婦的,,雖則見了人有說有笑會行事兒……”(P370) 此稱呼在后四十回中還有一例,,不過該例比前例幸運多了,,程偉元和高鶚在整理時沒有改動,如第117回(P4185):“只見一個丫頭來回話:'璉二爺回來了,,顏色大變,,說請?zhí)厝フf話?!醴蛉擞殖粤艘惑@,,說道:'將就些,叫他進來吧,,小嬸子也是舊親,,不用回避了?!背碳妆九c其一致,,沒有改動。根據文意,,這里的“小嬸子”指的是寶釵,,因為后文有“賈璉進來,見了王夫人請了安,。寶釵迎著也問了賈璉的安”,。王夫人怎么可以稱寶釵是“小嬸子”?因為王夫人家中最小的人是她的孫子賈蘭,,寶釵此時已與寶玉結婚,,賈蘭稱寶釵為“小嬸子”順理成章,故王夫人在特殊的語境下就可稱寶釵為“小嬸子”,。 這種帶有地域特色的稱呼習俗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如果一個女孩或男孩是大家庭中的寵兒,盡管她(他)的輩分小,,都可以稱她(他)為“大姐或哥兒”,,賈政就稱呼自己的孫子賈蘭為“蘭哥兒”,此稱呼在文本中有多例,。再如第92回(P3494),那奶媽子便說:“姑娘給你二叔叔請安,。”寶玉也問了一聲:“姐姐好,?!鼻山銉旱溃骸拔易蛞孤犚娢覌寢屨f要請二叔叔去說話?!?該句看上去也很奇怪,,寶玉是巧姐的叔叔輩,巧姐是寶玉的晚輩,,寶玉如何叫巧姐為“姐姐”呢,?事實上作者的原筆就是“姐姐”,,符合南方特定區(qū)域稱呼習俗。就巧姐而言,,她是賈府這個大家族中的寵兒,,雖然很小,但無論哪一輩分的人都可稱巧姐為“姐姐”或“大姐”,,包括老嬤嬤和傭人,,以增加親切感。 《紅樓夢》文本中就有稱巧姐為“大姐”的例子,,如“一日,,大姐毒盡瘢回”,。然而程甲本該句的表述卻是:“那奶媽子便說:'姑娘給你二叔叔請安,。’寶玉也問了一聲:'妞妞好,?!山銉旱溃?我昨夜聽見我媽媽說要請二叔叔去說話?!币环矫婵赡艹碳妆镜牡妆揪褪恰版ゆぁ?,更大的可能就是與“二嬸子”一樣,整理者不知寶玉為何稱巧姐為“姐姐”,?遂改為北方對女孩的稱呼“妞妞”,。由于此稱呼習俗的存在,王府本此處的“姐姐”不會是程甲本的形訛,,若講形訛只能是程甲本形訛了整理時采用的底本,,王府本抄自程甲本更是無從談起。 關于此論第八回也能找到例證,,原文是:“李嬤嬤聽了又是急又是笑,,說道:“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保≒314)該句的表達俄藏本也如是,。李嬤嬤是寶玉的奶媽,是寶玉的長輩,,因而也是黛玉的長輩,怎么還稱呼黛玉為“林姐兒”呢,?答案只能從江南的稱謂習俗中尋找,。 唐代詩人賀知章說得好,“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保ā痘剜l(xiāng)偶書》)該詩至少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鄉(xiāng)音難改。前文已述,,曹雪芹先生是1715年出生于南京,,被抄家時已是十三歲(十四虛歲),鄉(xiāng)音(江淮官話+吳方言)應該已經形成,。關于鄉(xiāng)音的形成,,筆者曾請教廣東韶關學院的張小平(安徽無為人)教授,他說:“鄉(xiāng)音一般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形成,,在多方言融合中變異,,一個人的方言往往小時候形成?!辈苎┣圩鳛樵鹆耆耸?,早年生活在江淮官話、吳方言的交匯地,,故江淮官話,、吳方言常流露于筆端就是情理之中的事。盡管曹公十三歲回京歸旗,,但鄉(xiāng)音難改,。筆者在拙文《蒙古王府本后四十回并非抄自程甲本》中重要的一論就是王府本后四十回語言大多保留了方言,而程甲本對應處卻被整理者改成書面語,,難道抄手還能將程甲本的書面語還原成方言不成,。 綜上所述,我們可否得出這樣的結論:《紅樓夢》文本中南方方言的廣泛運用,,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稱謂習俗,。都是貫穿《紅樓夢》百二十回,這種前后方言及稱謂習俗表達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說為一人所作,。 (作者系紅學研究專家,宣州區(qū)委宣傳部紀檢組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