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 搓 面 文/劉媛玲 今天中午做扯面,不知是面粉的問題還是面沒和好,,或者沒餳到位,,總也扯不開不說,一使勁就斷裂,。急中生智,,于是就學(xué)著母親的樣子,把一根根面全部搓成了一條條“搓搓面” 來救急,,下到鍋里,,吃起來囗感也和扯面差不多,爽滑筋道,??粗话赴迕姹患胰顺缘靡粭l不剩,不禁啞然失笑,,長舒一口氣一一謝天謝地,,總算沒有“暴殄天物”。 作為華夏古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的陜西關(guān)中,,老秦人和小麥打了幾千年交道,,早已把一碗面融入了歷史,濃縮成了一種鄉(xiāng)愁,。他們對面食愛得深沉,,“一日沒吃面,就像沒吃飯?!鼻医g盡腦汁,,把面食做出百般花樣,像臊子面,、扯面,、油潑面、棍棍面,、蘸水面,、驢蹄面、biangbiang面,、漿水面,、旗花面、撥刀面,、褲帶面……叫得上名的就有100多種,。這些種類豐富的面食已經(jīng)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 來陜西的中外游客,,但凡吃了陜西的面食后,,無不交囗稱贊陜西面食味道的純正和鮮美。雖然全國各地也有面食,,但只有在陜西,,吃一碗面條,那才是絕對夠味,,讓人流連忘返,,時時想起,都囗舌生津,,回味無窮,。而搓搓面,正是最具風(fēng)味的陜西美食代表之作,,具有非常強的食欲感召力,。 “搓搓面”味美有營養(yǎng),非常適合家庭烹飪,,很受北方人們的喜愛,。做法也和做扯面大同小異:面粉加鹽冷水和面, 和好后餳半個小時左右,,然后將光滑的面團(tuán)搟成如手掌般厚的圓片,,再切成小拇指粗細(xì)的面條,把切好的面條逐條放在案板上從中間開始往兩邊搓,,直到面條變細(xì)變勻為止,,故其名曰“搓搓面”,。 待面條一根根用手搓成筷子頭粗細(xì)的長條,,就可下鍋煮了,。煮時放點青菜,煮幾滾撈出,,根據(jù)自己喜好,,或放上辣面用油潑,用拌上油綠的蔥花,,或加入西紅柿雞蛋,,或盛幾勺番茄牛腩,或抄幾筷子臊子……鹽醋油潑辣子醬油這些調(diào)味品是必不可少的,,待一碗面條攪好拌勻,,各種蔬菜和白白的面條閃著亮光,色澤漂亮,、旁邊再配一碗面湯,,一口蒜一口面,味美可囗,,大快朵頤,,那大肆饕餮的模樣,彰顯著陜西人豪爽不羈的性格,。讓每位觀者也不禁饞涎欲滴,,一嘗為快。 做搓搓面是母親的拿手好戲,,她不像我一根一根的搓,,而是一次就拿起兩到三根,為防止粘連,,撒點面粉,,雙手宛如游龍走鳳,忙而不亂,,有條不紊,,速度極快,頃刻之間,,幾條長長的粗細(xì)勻稱的面條就蜿蜒在案板上,,七囗人的飯,在母親的手下,,根本不算什么,。似乎一會工夫,幾碗香噴噴熱氣騰騰的面條就端上了飯桌,。 記得有次吃搓搓面時母親還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母親說,古時一位女子,,她那患病在床的瞎眼婆婆想吃一碗搓搓面,,女子爽快地答應(yīng)去做,卻在滿地雨水的庭院里挖了碗蚯蚓煮給瞎眼婆婆吃,,結(jié)果天怒人怨,,被雷電擊中而慘死。母親講的故事,,讓我震驚,,多少年來,它一直儲存在我的潛意識里,,讓兒時的我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做惡沒好下場的淺顯道理,。 民以食為天。生在關(guān)中,,我也無一例外地喜歡面條,,尤其對母親做的搓搓面百吃不厭,至今唇齒留香,。它味美,,耐饑,吃一碗,,在學(xué)校一下午都不覺得餓,。雖然在那年代不常吃到,屬于飯食中的“奢侈品” ,,但母親站在案板前雙手飛快地搓面的情景,,以及那面的味道,早已根深蒂固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成了我揮之不去的美好回憶,。至今無論走到哪兒,最不能忘懷的,,永遠(yuǎn)是那一碗香味撲鼻的搓搓面,。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刪除) 作者簡介:劉媛玲,,西安市灞橋區(qū)退休教師,,陜西富平人。喜愛文學(xué)創(chuàng)作,,多年來勤耕不輟,,先后在《中國教育報》《教師報》《陜西日報》《西安晚報》《陜西廣播電視報》《八小時以外》《家庭生活指南》等報刊雜志及網(wǎng)絡(luò)平臺發(fā)表作品千余篇(首)。在陜西人民廣播電臺主辦的紀(jì)念改革開放征文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