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王族的先祖是商朝的嬴姓猛將飛廉,,飛廉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惡來,,小兒子季勝,。季勝這一支后來出了一個造父,因駕車有功,,被周穆王封在趙地,,就以趙為氏,成為三家分晉后的趙國祖先,。 惡來這一支一直沒什么功勞,于是借用了季氏之功,,也以趙為氏,,直到后來出了一個贏非因為養(yǎng)馬有功,,于前900年左右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地位于今甘肅天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東,,贏非即秦國祖先秦非子,。 所以,秦國與趙國同宗同源,,而趙國的祖先出道更早,,秦國的祖先出道較晚,受封后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弼馬溫,,周朝的附庸,,連爵位沒有,與諸侯國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秦國鄰近西戎,,秦人奉周天子之命,經(jīng)常與這些戎人打仗,。經(jīng)過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四代君主的小心經(jīng)營,,秦國的地盤不斷擴大。后來秦莊公被周天子封為西垂大夫,,秦國的地盤擴展到祁山腳下的西犬丘一帶,,即今甘肅隴南禮縣一帶。西垂,,又名西犬丘,、西邑,為秦國史上第一個都城,。 此時的秦國君主也不過是個大號的地主而已,所轄之地不過一兩縣,。然而,,改變秦國命運的時刻馬上到來了。 前771年,,周幽王因?qū)櫺野?,廢長立幼,引起前太子的姥爺申侯的不滿,。申侯聯(lián)合犬戎殺入鎬京,,結果失控,引發(fā)一片混亂,,周幽王,、新太子被殺,西周滅亡,。戰(zhàn)后周幽王之子,、申侯外孫姬宜臼被擁立為周王,即周平王,。 周平王為避犬戎之禍,于前770年東遷洛邑,,東周開始,。秦襄公因派兵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周平王封為伯爵,,并將岐山以西的土地一并賜與,。從此,秦國正式立為諸侯國,,獲得了與山東各國平起平坐的地位,。然而,關中地區(qū)實際上遍布戎人,,這塊地得全靠秦國自己打,。 前766年,,秦文公繼位后設立史官,,收編周朝遺民,并不斷對西戎用兵,,于前750年將犬戎趕出關中,,把地盤擴大到岐山附近。到前716年,,秦國終于站穩(wěn)腳跟,,有了立足之地。 前714年,,秦憲公遷都平陽,并于派兵攻伐占據(jù)關中的亳戎蕩社,。前704年,,秦國終于消滅蕩社,收復關中,,秦國的地盤進一步擴大,。 前698年,,秦武公繼位后開始大舉對外擴張,,掀起了一波擴張小高潮,。到前678年,秦武公逝世時,,秦國相繼征服綿諸,、義渠,消滅冀戎,、邽戎,、彭戲氏等西戎部落以及小虢,奪回秦國故地,,使勢力深入渭河上游地區(qū),。 到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秦人正在演繹著周人的故事,,鳳鳴岐山,在關中慢慢積蓄實力,。一旦時機成熟,,秦人將東出關中,問鼎中原,。 前677年,秦德公遷都雍城,,即今陜西寶雞鳳翔區(qū),。直至前383年,秦國一直定都于此,,為秦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國都,,長達294年。 正當秦國在關中發(fā)展得欣欣向榮之時,,東邊有人來找麻煩了,。西虢國東遷后,仗著周天子近臣的身份,,不斷西擴,,勢力已近關中。晉國強大起來后,,也三番四次地侵擾秦國,。 前672年,,秦國忍無可忍,,向晉國宣戰(zhàn),從此拉開了秦晉多年戰(zhàn)爭的序幕,。秦人長期與西戎打仗,,雖國力不如晉,,但軍事上并不輸于晉國,在河陽擊敗晉國后,,兩國算是正式結下梁子,,之后經(jīng)常干仗。 前659年,秦穆公繼位,,秦國的歷史迎來了第二次轉(zhuǎn)機,。前658年,秦滅芮國,,勢力進入黃河,。前655年,晉國滅掉虢國,,與秦國形成對峙狀態(tài),。秦國西有諸戎環(huán)繞,東有強晉虎視,,形勢不容樂觀,,秦穆公面臨著考驗。 為改變秦國危局,,秦穆公求才若渴,,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人,,改革圖強,,整頓軍備,使秦國蒸蒸日上,,屢次打敗晉國,。 前649年,晉國饑荒求救于秦,。秦國好心救助糧食,,贏來信譽。前648年,,秦國也發(fā)生饑荒,,向晉國求糧。沒想到晉國忘恩負義,,不但拒絕,,還出兵攻秦。前645年,,秦穆公親率秦軍在韓原之戰(zhàn)中大敗晉軍,,生俘晉惠公,。后經(jīng)秦穆公夫人、晉惠公之姐斡旋,,晉國答應以割讓河西之地為代價贖回晉惠公,,但最后沒給。前641年,,秦滅梁,,占有河西之地。 晉惠公死后,,晉國發(fā)生內(nèi)亂,有求于秦,,也給了秦穆公干預中原事務的機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護送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奪得君位,,重耳即晉文公,,實現(xiàn)了秦晉之好。在晉文公時代,,兩國常常一起合作,,比如聯(lián)合伐鄭。 前628年,,一代霸主晉文公去世,。秦穆公覺得機會來了:是不是可以輪到自己稱霸中原了?于是,,前627年,,秦國出兵東進,爭霸中原,??墒牵藭r晉楚爭霸的格局已經(jīng)形成,,晉國對秦國東出十分警惕,,多次對秦國用兵。 秦國接連遭遇了崤之戰(zhàn)和彭衙之戰(zhàn)的慘敗,,秦穆公由此備受打擊,稱霸中原的希望破滅,。關鍵是,,晉國控制著秦軍東進中原的要道桃林塞,秦國束手無策,勞師襲遠,,風險太大,。 之后,,秦穆公痛定思痛,,改變思路,老老實實繼續(xù)修煉內(nèi)功,,不再參與中原紛爭,,專心致志向西發(fā)展。在百里奚的方針和由余的謀劃之下,,秦國掃滅西戎12國,,滅下鄀,既拓地千里,,又增加了人口。所以說,,秦穆公也是霸主,,只不過他稱霸的是西戎。 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后,,秦國與晉國之間的主流關系由秦晉之好變?yōu)榍貢x交惡,,戰(zhàn)事不斷,但秦國大都不占上風,,還丟了河西等地,,秦穆公辛苦打下的地盤開始縮水,國勢日衰,。 前594年,秦桓公出兵伐晉,,雙方在輔氏發(fā)生惡戰(zhàn),。前579年,晉國與秦國絕交,,并聯(lián)合齊,、魯、宋,、衛(wèi),、鄭、曹等東方諸侯國討伐秦國,在涇陽之戰(zhàn)中打敗秦軍,。 前562年,秦景公派兵救鄭,,打敗晉軍,。前559年,晉國又拉上東方諸侯聯(lián)軍在麻隧之戰(zhàn)中打敗秦軍,。 秦國長期戰(zhàn)爭,耗損巨大,。前550年,,秦景公出使晉國,秦晉兩國終于握手言和,,結束了長期的對峙局面,,重結秦晉之好。此后,,秦國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但之后好多代君主,在開拓方面并無作為,。 前537年,,秦哀公繼位后干的最有名的事就是幫楚國復國。前505年,,吳軍攻陷楚國國都郢,,楚國亡國在即。楚國大夫申包胥在秦庭痛哭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哀公,,秦國發(fā)兵救楚,,打敗吳軍,楚國得以復國,。 直到前476年,秦厲共公繼位,,秦國終于又出了一代開疆拓土的雄主,,堪稱“小秦穆公”。期間,,秦國東滅大荔,,掃除東進隱患;西攻綿諸之戎,,穩(wěn)定后方,;南拔蜀之南鄭,置縣管理;北擊義渠,,執(zhí)義渠之王,。 如此以來,,秦國版圖進一步擴大,大有恢復秦穆公霸業(yè)之勢,??上В貐柟补诶^承人問題上犯了大錯,,其去世后造成秦國進入四代亂政時期,。秦厲共公剛剛?cè)ナ溃x渠和南鄭之戎就反叛,,南鄭丟失,。 前453年,,晉國韓,、趙、魏三家聯(lián)合滅智分晉,。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正式被封為諸侯,開啟了戰(zhàn)國時代,。前386年,,田氏代齊。至此,,齊,、楚、燕,、韓,、趙、魏,、秦戰(zhàn)國七雄形成,。 本以為晉國終于分裂滅亡了,秦國是不是就可以東進中原了,?實際上,,秦國國勢早已衰落,萎靡不振,而且晉國分出來的魏國更狠,,一直壓制著秦國,,一度造成重大威脅。 前42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率先變法后初見成效,開始與秦國爭奪河西地區(qū),。前409年,,魏將吳起率軍大舉攻秦,一舉占領河西地區(qū),,并設西河郡管轄,。而亂政中的秦國卻無能為力,只能吞下苦果,。 可是,,秦國并不甘心失去河西。前389年,,秦國出動50萬大軍進攻河西,,卻被吳起在陰晉之戰(zhàn)中大敗。這對秦國又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魏國簡直就是秦國的新噩夢,。 俗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時秦國周邊還存在大量戎人,,既然打不過魏國,,那我還打不過西戎嗎?前395年,,秦國滅綿諸,;前387年,秦國奪回南鄭,;前384年,,秦國掃滅狄戎、豲戎,。一系列操作下來,,秦國地盤也擴大不少。 同時,,秦國國君意識到,,秦國的落后與舊貴族有很大關系。為了更好地向東發(fā)展,,同時便于收復河西之地,。前383年,秦獻公遷都櫟陽,,擺脫了舊貴族盤踞近300年的雍城,,徹底結束了秦國四代亂政時期,步入正軌,,秦國的歷史即將改寫,。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篇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