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 答: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春秋末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官員,管理書籍及文獻資料,。老子致力于“柔弱”,、“無為”,參悟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大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巨人。兩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諸侯并起,烽火連天,。鑒此“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老子失望至極,,乘青牛西出函谷關而不知所終,。出關時,,應關令尹喜央求,留下了這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 2,、《道德經(jīng)》 答: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萬經(jīng)之王”《道德經(jīng)》亦稱《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quán)威的經(jīng)典,。它文約意豐,涵蓋哲學,、自然,、天文、政治,、經(jīng)濟,、軍事、人文,、倫理,、修身等諸多學科。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玄奧無極,,被后人尊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曠世寶典。 《道德經(jīng)》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jīng)”,下篇為“德經(jīng)”,,前后共81章,。 “道經(jīng)”講述了宇宙的內(nèi)涵根本,簡述了天地萬物變化運行的玄機和陰陽變化與有無相生的玄奧真理,。 “德經(jīng)”講述了人間處事的方略,,即“道”在世間的妙用。 “無為”,、“不爭”是老子《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 3、道 答:“道”是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和思維想象的,,道無名無相,,無形無狀,無大無小,,無圓無方,,但他卻真實永恒的存在著。老子把它說成是道,,也是勉強命名,。 道,是宇宙萬物生命的總源頭,,絕對唯一永恒存在的虛無大道,。 “道”的十大屬性 道的層面:虛無、自然,、清凈,、無為、純粹 德的層面: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 4、德 答:德由道生成,,受道的支配,,遵循道的主旨行事。道生一,,一即是德,, 道為本體,德為用,,德是能量,,是陰陽兩種能量。 道生成萬物,,德養(yǎng)育萬物,。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當我們內(nèi)心清凈無為,,與道相合,,自然有德。德與道本為一體,。 5,、 有和無。 答:老子《道德經(jīng)》主要就是講兩個字:“有”和“無”,。 無,,是講一元,在天地存在以前道就已經(jīng)存在了,,因為沒有具體名相,,暫且稱無,無并非什么都不存在,,而是一切萬物的本源,,只是沒有幾天形象。 有,,是講二元,,是指有形有狀,有名有相的宇宙萬物,,是從天地生出之后才產(chǎn)生的,,故名為有。這個有是指虛無之道演化出來的萬物,。 有和無的關系:無生有,,有生于無,道為本體德為用,,有形物質(zhì)為無形的能量提供便利,,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答:道:宇宙萬物生命的總源頭,,絕對唯一永恒 存在的虛無大道,。 可道: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 常道:永恒不變的唯一存在,先天虛無的宇宙之道,。 名:名相,、稱謂,是老子哲學的專用名詞,,對道的具體稱呼。 可名:可以用語言表述的名,,指命名,。 常名:永恒不變的名,原本初始的名,。 道是宇宙萬物生命的總源頭,,絕對唯一永恒存在的虛無大道。 道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如果能說出來,,就不是長久永恒的道了。如果能命名也不是長久永恒的名,。 7,、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答:常無,,在一元的世界,,修道者可以從先天 虛無的境界中去觀察道之玄妙、宇宙的奧妙,。 常有:在二元有的世界,,可以從有形有相的境界中去觀察萬物的發(fā)展變化及發(fā)展規(guī)律。 以虛無觀其妙,,以有形觀其徼,,兩者同出于一心而名稱不同,兩者同謂之玄妙,。而玄妙中的玄妙,,都同出一個大門,即宇宙之道,。 8,、眾妙之門。 答:宇宙大道玄奧之門,,也就是我們的心門,。 9,、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答:有無相生:有和無是心生分別的相對概念,。兩者對立統(tǒng)一。 難和易是由于相對分別而成立的,,沒有分別就沒有難與易,。 有與無是相對分別而產(chǎn)生的,難與易是相互對比而感知的,。 10,、不言之教。 答:不用語言宣導的教育,,如佛家所說:以心傳心,,身教勝于言教。是以圣人無分別心,,實施無言之教化,,任萬物和百姓自然生發(fā)。 11,、無為之事,。 答:無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指修道者無思無欲,,無事無分別,沒有個人意識分辨,,去妄做妄為,,自然合于先天虛無之道,這里指道治天下,。內(nèi)心無為外在要有所作為,。 圣人以無為之心,作有為之事,,不做強梁之事,,不做強迫之事。 12,、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答:不以有功者自居,,所謂的功和名也不會失去,。 道承載著世間萬事萬物的運行,無聲無息循環(huán)往復,永恒不變,,道從來不以有功者自居,,所以功名永存。 13,、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答: 虛其心:讓心虛無淡化,去除貪婪和煩亂,。 實其腹:元氣充實小腹丹田,,守護精氣神。 弱其志:放大個人志氣達到虛無,。削弱競爭的意圖,柔弱謙讓,,無我不爭,,與宇宙同體,發(fā)成就眾生的大愿,。 強其骨:強化其骨氣,。 學習圣人以道治理天下,讓心虛無淡化去除貪婪和煩亂,,使內(nèi)在的小腹元氣能量充實小腹丹田,,保持我們的精氣神。弱其志,,柔弱勝剛強之大志,,要放大個人志氣達到虛無,削弱競爭的意圖,,柔弱謙讓,,無我不爭,與宇宙同體,,強其骨氣,,發(fā)成就眾生的大愿,為社會服務,無私無欲,。 14,、為無為,則無不治,。 答:為:作為,。 無為:乃無私無欲,無爭無分別,順其自然,。 為無為:就是內(nèi)在無為,,外在要有所作為。帶著無為的心去治理,,則無不治,。 1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答:挫其鋒芒,,化去內(nèi)心的我執(zhí),解除內(nèi)心的煩亂紛爭,,與萬事萬物同頻共振,。修道之人,不露鋒芒,,化解紛爭,,調(diào)和光芒,接納塵埃,,與眾生平等,,以眾生苦樂為苦樂,默默無聞,,將自己融入百姓眾生之中,。 1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答: 不仁:不施仁愛之心,指天地運化尊崇自然,。 芻狗:用草扎成的狗,。 天地施化萬物不以仁義之心,而以自然之道,。天地視萬物如同植物和動物一樣,,不加以教育,自然發(fā)生,。自自然然才是道,。 17、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答: 后其身而身先:先人而后己者必被天下敬之,,身雖處其后,但卻被推崇至前,。 外其身而身存:舍己為人,,薄己厚人,將自己置之度外,,自然是合道之行,,百姓自然視若父母。自然合道,,故身能長存,。 合道的圣人效仿天地之道,先人后己,,不居功自傲,,以無為而治,功成身逐,,只為利益眾人,,故受到萬人敬仰。 舍己為人者,,必被天下敬之,,身雖處其后,還是會被推祟至前,,受人敬重。圣人無為而治,,效法道的作為,,舍己為人,薄己厚人,,將自身置之度外,,視百姓為父母,自然是合道之行,,故身能長存,。 18、夫唯不爭,,故無尤,。 答:上善之人活在道中,有水之性情,,處事謙卑無為而治,,天下為公,自然不會有爭奪之心,,所以不會為人所怨恨,。 19、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答: 懂得功成名就退位隱居,,急流勇退,這才是大智慧,,也是天之道的自然規(guī)律,。 20、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答: 愛護民眾治理國家,沒有自然清靜無為之心,,能達到自然無為而治嗎,? 21、生而不有,,為而不侍,,長而不宰。 答:生養(yǎng)萬物卻不去占有,。創(chuàng)造萬物卻不去把持,。讓萬物自然生長而不去主宰。這是宇宙中最玄妙的無為而治之德,。 22,、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答: 利:是便利,、方便,。 物質(zhì)的存在以其虛無的價值而存在。有形的東西給人帶來便利,。真正體現(xiàn)價值的是他無的那一部分,。有和無是相輔相成的。陰陽和合一體不分,。沒有了“無”有的那一部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沒有了“有”,無也無從顯化,,有無之間辯證統(tǒng)一,,他們相互依賴,相互轉(zhuǎn)化,,失去其中一方,,另一個也不會存在。 23,、圣人為腹,,不為目,。 答: 腹是指小腹丹田。在這里是指無形的能量,,圣人不注重耳眼鼻舌感官享樂,,這些都是消耗能量外泄的行為。當內(nèi)心清凈虛無,,無私無欲,,內(nèi)在能量自然充足。 24,、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答: 如果我沒有了身體,、沒有了小我,,大我何患之有呢?還能有什么災禍呢,?老子告誡人們,。要有如如不動的心,不要有那么多欲望,。 25,、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答: 圣人執(zhí)守著統(tǒng)御古今世界萬有的先天虛無之道,,世人若能知道上古本始之道,自然就能明白了大道的自然規(guī)律,。 26,、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答: 靜極則動,,動則生生不息,,能保持這種道的境界,,重要的是欲望不能太盛,唯有欲望不盛,,好像水不盈滿,,這樣才能保持原有的無為世界,虛無大我,,不改變,,不更新。 27,、致虛極,,守靜篤,。 答: 致虛極,達到極致的虛靜,。守靜篤:篤:篤定,。始終保持心靈上的清凈到極致的虛無。不斷的讓內(nèi)心滌除玄覽,,空凈虛無到極點,。自然達到無為境界,而且要守著這個虛無境界,。 28,,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答: 歸根就是靜,,心本源就是靜。復命,,回到本源狀態(tài),,一元狀態(tài)。復命是人在世時復命,。內(nèi)心活在清凈無為的狀態(tài),,讓內(nèi)心靜下來,虛下來,,活出大我讓生命覺醒,。 2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答: 信:是宇宙的根本。國君統(tǒng)治者的信用不足,,壓迫百姓,,才導致百姓對他不信任和不擁護。 30,、六親不和,,有孝慈。 答: 六親:父,、子,、兄、弟,、夫,、婦,這里指家庭關系,。 孝慈:子女盡心侍奉,。服從父母為之孝,。長輩關心愛護晚輩稱之慈。 六親不和的時候才有孝子慈父之說,。孝慈是內(nèi)在的,,是家庭和睦的本源。 31,、見素報樸,。 答:見,現(xiàn),。素:純潔,。樸:樸道。 見素報樸就是行無為之道,,少思寡欲,,進入無念無為的境界。 32,、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答:眾人都以有為處世而有所追求,,而我獨以無為處世而顯得愚頑笨拙,,淺陋無知。眾人追求功名利祿滿足享受,,而老子修無為合道,。 我唯獨與眾不同,在于我從宇宙源頭大母中直接汲取生命能量,。 33,,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答: 精:是生命的真種子,。生命的種子來源于無,。 信:是信號,,信息,。 生命的真種子能形成什么物,,關鍵在于信號和信息,。 信,對于人類來說叫信念,。眾人覺醒的是信念,。老子告訴我們滌除玄覽,損之又損,,損掉錯誤的信息,。樹立正確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重塑生命信息系統(tǒng),,回歸大道,。 34,曲則全,,枉則直,。 答: 曲:委屈能得到保全。 彎曲能得到伸展,,心胸寬大之人,,即使暫受委屈,也不會產(chǎn)生爭斗,,自然能保全性命,。內(nèi)心柔軟易彎曲的物體能夠矯正過來,即使受到碰撞,,也由于富有彈性而免遭斷裂,,曲則全,有委屈保全自己生命之意,。 35,、飄風不中朝,驟雨不終日,。 答: 飄風:狂風大風,。驟雨:暴雨。 狂風不會持續(xù)整個早晨,,暴雨也不能終日不停,??耧L暴雨是因天地陰陽二氣嚴重失衡而引發(fā)的自然效應。天地尚不能使疾風暴雨持續(xù)長久,。何況人呢,?老子通過自然界的變化來說明,不符合自然之道一定不會長久,,這是天地之道的規(guī)律所致,。天地都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世人更應遵循大道,。 36,、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答: 自見者:明心見性者,。 自是者:找到真我者。 解釋:明心見性者不炫耀自己,,活在無我狀態(tài)的人不彰顯自己,。 37、道法自然,。 答:道法就是自自然然,,法就是法則。道效法自然,,自然是事物本來面目,。道法自然是老子無為之道的中心思想,道是獨立而不改,,是本源始基之根,,自古至今從來沒有改變過。道周行而不殆,,從來沒有停止運轉(zhuǎn),,一直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永恒不變的運行著,。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無處不在,,而又無處在,,無有又無間??傊?,道玄之又玄,深奧又深奧,妙哉又妙哉,,道就是宇宙天地萬物生命運行化育的自然法則,道是一切萬有的主宰,,這就是道法自然的定律,。 38、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答: 靜為陰,躁為陽,。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輕浮者,,必失去百姓之根本,,躁動者,必失去君主之王位,。 從修身的角度講,,心神為重,為君,,是抑制全身的根本,,修身者,不離根本,,時刻保持心神清凈,,忽視心神的清凈,就會被外相所轉(zhuǎn),,變得輕浮外露,,躁動不安,從而陰陽失衡身心受到傷害,。 39,、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答: 不善人,,往往是有道善人用來借鑒領悟人生處世的成功和資本。 有道善人以無為之道為準繩,,篤定這份清靜心,,自我內(nèi)觀,臣服在虛無大我之中,,借鑒不善人的妄為,,滌除玄覽物欲,無為自化,不明,、不彰,。 40、樸散則為器,。 答: 樸:為形上之道,,器:為形下之器。 道在有形質(zhì)的萬有之上,,統(tǒng)御天下萬有,,天下有形質(zhì)的萬物生命都是樸中之器,有形之器都是相互效力,,臣服在樸之器中,,為道所用。 41,、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答: 神器:人是神器,,有神明的神器,。 老子反對有為法治理,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是不可以用有為法的方式管理的,。有為法是離道了,用腦不用心的管理方式,,只能越管越亂,。老子提倡無為而治才是根本,只有使百姓無知無欲,,沒有念想,,無為無爭,順自然,,不貴重難得的貨物,,保持清靜心,處無為之中,,人人都合道入道了,,自然不用管理了。 42,、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矣,。 答: 物壯:提前壯,,不是好事,。 要明白事物壯大到極點,是要走向衰老的,。因為提前壯大是不合自然之道的,,凡不合自然之道者都會過早夭亡。 不到期而死,,這也是離道了,,也是不合自然之道,不合道離道了,,注定早早夭亡?,F(xiàn)在人類都是在物壯則老的生活狀態(tài)中,,不守無為之道,,以個人的欲望為追求,強梁者其死,,爭奪不休,,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追求外有,,耗精耗氣,。只有內(nèi)求,入無為之道,,守柔守弱,守好元陽小腹之精氣,以清靜心潤養(yǎng)生命,,才是永恒根本,。 43、兵者,,不祥之器,。 答: 兵者:是武器。再好的武器都是不祥之器,。 作為在戰(zhàn)場上的兵者,,使用的武器是不祥之器,器,,就是利器,,傷害之物。這個兵器使用是有分寸的,,為了悍衛(wèi)國家,,不得已而為之,即使用不祥之器也是要在無為之道上而用,。 44,、知止可以不殆,。 答:現(xiàn)今的人類,不知道知止,,都是在無明之中妄作為,,離道越來越遠。萬事知止,,不可越過生命線,,在清靜道中,明道,、得道,,知一切,通達一切,,在萬事中知止不殆,,自然沒有危險,這才是無為智慧,。 45,、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答: 所:指所擁有的內(nèi)在精氣神能量,。 不失去內(nèi)在所擁有的精氣神能量的人。小我死了大我長壽,。肉體死了精神長存,。 處在無為虛無的大我之中,內(nèi)在的精氣神能量充足不耗散的人生命長久,。有些人就是活著的死人,,還不如肉體雖死而無為精神能量依然存留在人們心中的偉大,他們的生命才是長壽者,。 46,、執(zhí)大象,天下往,。 答: 執(zhí)守著道和德,,往來于天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當今的使命就是傳播繼絕學,,無憂的文化,能執(zhí)守大道使命信念的無為智者,,奔跑普天之下替天行道,,正是當下之及,愿為萬事開太平,,為百姓謀幸福,,愿為此心點亮,,執(zhí)守無為之道,智者天下往,。 47,、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答: 國家內(nèi)部的秘密決策和防衛(wèi)武器不可以隨便泄露或拿出來炫耀威嚇百姓,。 老子在《道德經(jīng)》36章說,,一個國家用道治理,以柔弱勝剛強,,曲則全,,枉則直,學會圓融,,而不可正面對抗較量,,更不可把國中之鎮(zhèn)宅寶貝武器顯露于世人及向他國炫耀,也就是要保守國之機密,,免于泄露招來殺身之禍,,導致一個國家民族性的毀滅,。 4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答: 無為:清凈恬淡,,指內(nèi)在思想無為,。外在的一切都是內(nèi)在的顯化?;钤诘乐械娜撕嫌诘?,內(nèi)心清凈無為,而無不為,。 道是永恒不變的無為自然作為,,無為并不是什么不做,無為乃是老子的無為思想,,是無思無欲無分別的境界,,與恒道相合而自然運化,無需有所作為,。 4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得不失德,,是以無德。 答: 上德之人合無為之道,,無思無欲無爭事無分別,,不言德,,稱為有德。 下德之人離道有為,,自以為有德,,好說讒言,緋謗人,,有思有欲有分別,,言德而失德,稱無德,。道是本,,德是用,入無為之道是上德之德,,虛無之大我承現(xiàn)出生命的歷程是德之用,,老子對有德與無德的界定是立足于大道本體之上的權(quán)威。 50,、萬物得一以生,。 答: 這里的一是道的層面指德,是能量,。 道為本體,,德為用。道之為物,。道用德創(chuàng)生了萬事萬物,。 老子的無為之道,統(tǒng)御天下萬物全息統(tǒng)一,,一切即一,,一即道之德,道隱藏在萬物之中生生不息繁衍生長,。道一,,一德則是宇宙萬物生命的總源頭根子,萬物生命都是在統(tǒng)一道中生長,。 51,、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答: 事物向著反方向轉(zhuǎn)化發(fā)展是道的運動,。保持柔弱狀態(tài)是道的運用。行為往外走,,思想往里走,。老子告訴我們,在二元世界中我們所看到的認知到的,,正好是與道運轉(zhuǎn)的方向相反的,。事物向著反方向轉(zhuǎn)化發(fā)展是道的運動,,保持柔弱狀態(tài)是道的運用。 52,、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答:上德:崇高的德,。谷:底下的山谷,。崇高的“德”,看起來像山谷一樣低,。 大白:純潔大白,。辱:污垢。純潔的大白更容易顯現(xiàn)污垢的呈現(xiàn),。 上德尊貴似若深谷卑下,,純凈大白似若污穢不凈。上德之人胸懷如同山谷一樣深廣,,可以容納萬物一切,,上德為人處世小心謹慎,他們的純凈大白好像也成了他們的污黑之點,。 5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答: 大的方正沒有棱角,。大的器物最后完成,。大之方正沒有棱角,,大之器物最后完成,。大方正乃無方正,無方正自然沒有棱角,,大器即道器,,道器乃無器,無器是沒有晚成之說的,,是自然之成,,萬事萬物的終極是無器最后完成。 抱元守一活在道中的人大器免成,。 5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答: 一:道生之為一,為大德上德,,混沌無分一體的狀態(tài),,絕對的存在,。 二:道一之德演化出的陰與陽。 三:陰陽二氣相和為三,,即合和之物,。 解釋:先天虛無大道演化而生出一真之德,絕對唯一先天虛無真一之炁,。 一真之德,,先天虛無真一之炁分化出陰陽二氣(天地)。陰陽二氣和合為一體,,即為三,。再由三之和合演化而生天下萬物。 55,、萬物復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答: 負陰而抱陽:陰陽相合一體。萬物生命的存在皆是正面為陽的形體,,背面為陰的虛無靈魂,,二者合為一體存在。 沖氣以為和:陰陽中和之氣,,一體和合,。 解釋:天下萬物皆是背負于陰而懷抱于陽的陰陽統(tǒng)一和合體,也是由陰陽二氣的虛沖擊蕩和合而產(chǎn)生的,。 56,、強粱者不得其死。 答: 強暴豪奪氣盛極端,,違道者沒有好下場,。 57、無有入無間,。 答: 無間:是沒有間隙的物質(zhì),,是二元的。 無有:指道德的虛無之能,。無有,,是道,是一元的,。 道德的虛無之能可穿透無間隙之物,。 58、慎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答: 大費,能量的消耗,精氣神的消耗,。 過度的貪愛追求,,自然最大的耗費心神。過度的聚斂財富,,也會對身心帶來死亡的傷害,。 59、清靜為天下正,。 答: 正,,是正道。止于道,。清凈無為,,乃天下之正道。 6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答: 天下實行無為道治時,,天下太平,。戰(zhàn)馬只有用來拉糞而肥沃田地。 61,、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答: 彌遠:彌:越,、更加,。彌遠即越遠。 出門走得越遠,,對道的知曉越少,。 62、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答: 為學日益:學:指政教禮樂之學,泛指人的后天學問,。日益:指不斷增多。 為道日損:道:自然之道,。日損:指日益減損,,減損欲望和認知。 后天有為之學越學增益越多(稱學富五車),,先天無為之道越修減損越大(連自我也要去掉),。 63、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答:圣人無常心:圣人沒有平常百姓之心,,無自我分別心,也稱無心,。 以百姓心為心:因圣人無心,,故以百姓之心為心。 圣人無思無欲無分別心,,沒有平常百姓之心,,無自我分別的心(即無心), 因圣人無心,,所以以百姓心為心,。 64、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答: 百姓皆關注自己的耳目。圣人愛念百姓,,視百姓如嬰兒赤子,。生而不有,不求回報,。 65,、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答: 道生之:道生天地萬物,。 德畜之:德能蓄養(yǎng)萬物,。 物形之:指道能為萬物設置形象,形態(tài),。 勢成之:德以能量長養(yǎng)萬物,。 大道化生萬物,大德畜養(yǎng)萬物,。虛無的大象(恍惚之象)給萬物造形,,自然的能量(天地自然力量)為萬物成長。 66,、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答: 塞其兌:堵塞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等六根。 閉其門:關閉欲望的大門,。 堵塞眼耳鼻舌身意,,這些欲望的大門,那么終身就沒有勞苦憂患了,。 67,、行于大道,為施是畏,。 答: 在自然大道上行走,,我唯一擔心的施有為, 而失道行,。 6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答: 善于建德者,,所建之樸德是永遠拔不掉的,善于抱樸守德者,,其精神是不會脫離自然之道的,。 69、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答: 補益生命過度是不吉祥的,內(nèi)心動氣叫呈強耗能量,。 7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答: 知者不言:了知“道”的真義的人是不言道的,。 言者不知:言道的人是不知“道”的真意的,因言者已陷入相對分別之中,。 真正了知道諦的人是不言“道”的,,言“道”者是不了知真“道”的。 71,、我無欲而民自樸,。 答: 我清心寡欲而百姓自然淳樸。 72,、方而不割,,光而不耀。 答: 因此圣人雖然方正,,而不截割,非方正者,光明而不顯耀,。 73,、治人事天,莫若嗇,。 答: 治人:管理百姓,,治理國家。養(yǎng)護身心,,天即是人心,。 嗇:節(jié)約勤儉。這里指收斂人的貪心,,保護好精氣神,。 修身治世必須順從于天道,再沒有比勤于修煉與愛惜精氣神三寶更重要的了,。 74,、治大國若烹小鮮。 答: 治理大國像烹飪小魚一樣不能隨便翻動,。指統(tǒng)治者不要折騰老百姓,,讓百姓安心工作安心生活。 75,、牝常以靜勝牡,。 答: 雌性常以柔弱勝過雄性。就在于雌性常以柔弱,,居于下位,。 76、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答: 自然之道,,是天地萬物的秘藏之處,,是善人的至寶,是不善人的庇護所,。 77,、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答: 將無為當做唯一的作為,將無事當做唯一的事,,將無味當做唯一的味,。 78,、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答: 輕易答應的事,,都是假的,。把事情看的容易了做起來就是難了。 79,、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答: 強行作為,,追求成功的人必然會失敗,。貪心執(zhí)著追求的人,必將失去原來所得,。 80,、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答: 謹慎小心,,自始至終,就不會功虧一潰導致失敗,。 81,、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答: 圣人以不學,,絕學、無學為學業(yè),。以彌補民眾之過錯,。 8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已愚之。 答: 古之善為道者:指古時善于以道修身治國的有道圣人,。 非以明民:不是讓人明白是非曲直的相對道理,,而由此陷入陰陽矛盾相對存在的束縛局限中。 將以愚之:而是讓人變得愚昧無知,,即無思,、無欲、無分別而自然做事,。 古代站在無為的角度以虛無之道治理國家,,不是教育人民增長二元的智慧和小聰明,不讓老百姓有那么多二元的認知,,而是讓老百姓活在沒有分別,、一元的狀態(tài),,淳樸厚道,表面看起來像愚昧無知的樣子,。 83,、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答:懂得道德規(guī)律的、道的深意的人,,不執(zhí)著二元世界的認知,,如果想居于萬民之上,想做一個人民的公仆,,必須言辭謙卑處下,。 8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答:真正的慈悲心能激發(fā)出來勇敢,節(jié)儉自己的精氣神才會有廣大的能量,。 85,、抗兵相加,哀兵勝矣,。 答: 兩軍對陣時,,具有慈悲愛心者必然會勝利的。 86,、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答:夫唯無知:因為世人對我無了解,。 是以不我知:所以沒有人能真正了知“真我”的內(nèi)涵,。 因為世人對我無了解,(無真知),,所以沒有多少人能真正認識自己,。 87、圣人被褐懷玉,。 答: 真正的圣人,,衣著樸實。懷里揣著寶玉,,是抱元守一的寶,。 88、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答: ?。翰恢烙钪姹驹词菦]有知識的,是無知的,,這樣的認知是病,。 圣人之所以不病,因為圣人知道病根在哪里,。以其不病病,,因為你不知道病根在哪里,所以才有病,。 89,、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答: 自知不:你知不知道宇宙的本體本源,。 自見:真正知道自己在一元的狀態(tài)是本自具足的。 自愛不自貴:愛惜自己的精氣神,,愛惜自己內(nèi)在的能量,。而不去張揚顯示外在的物質(zhì)。 90,、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答:天網(wǎng):無形不可見之網(wǎng),。 恢恢:廣大無邊,。 不失:沒有絲毫漏洞與失誤。 天網(wǎng)廣大無邊,,雖然疏遠卻沒有一點漏洞與失誤,。宇宙是全息的,沒有時間,、空間,、距離,在全息網(wǎng)絡當中,,沒有任何死角,,非常通透,宇宙只有一,,沒有二,。 91、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 答:民眾之所以受饑挨餓,是因為他們的統(tǒng)治者收稅太多,,所以導致民眾受饑挨餓,。 92,、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 答: 民眾之所以難治理,,因為統(tǒng)治者的欲望太多。 93,、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答: 堅強,,堅硬的東西屬于死亡的一類,,僵硬是死亡的特點。柔弱,,則是生命力的特點。所以堅強僵硬者是屬于衰敗死亡之類的,,柔和軟弱者是屬于生長之類的,。 老子“貴柔弱,棄剛強”,,的一貫思想是合乎自然之道的,。 94、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 答: 天道的法則規(guī)律,,是減損有余的而去補充那些不足的,。人世間的道理則不是這樣,是減損那些不足的來供奉那些滿足有余的,。天(道)管理萬事萬物,,它的管理之道,老子用大弓射箭這樣的現(xiàn)象來闡述大道,,非常簡單,,就是不斷調(diào)整兩種能量的平衡。 9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答: 弱能勝強,,柔能克剛,。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老子告訴我們,,老子用水來預示這個自然界的大道不變真理,。比如水能滅火,。陰能消陽,滴水穿石,。摧枯拉朽,、蕩滌污垢等等,柔能克剛的例子很多,。 96,、和大怨,必有余怨,。 答: 和:和解,。怨: 是恩怨。 把大的恩怨和解后,,必會留下余怨,。怨恨,就是從動念開始的,,就是內(nèi)在的思想,。 只有活在一元世界里,回到無為的狀態(tài)才能解決大怨,。 9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答: 善: 清凈 慈悲,。 上天之道無有親疏之分,卻常助于善人,。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天有好生之德,道生之德蓄之,,宇宙大道在創(chuàng)生萬物的時候,,沒有親疏,在道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天下萬物本一體,,道對待萬物沒有分別,只有一顆心,,沒有好壞的分別,,也沒有善和惡的區(qū)別,都是活在一元,、活在道中,,這個善人就是無我、大我的狀態(tài)。 98,、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答: 雞犬之聲相聞,,意思是距離很近,。鄰近的國家可相互望見,雞鳴犬吠的聲音能相互聽到,,可民眾從老到死也不相互交往(淡薄情欲,、清心少欲、顯發(fā)神明,,一人一世界,,以心神交往)。如果每個人都找到生命的本源,,都回到道中,,國與國之間就不再有戰(zhàn)爭和矛盾。 99,、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答: 既以為人己愈有:有道圣人一心為別人而自己卻更富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給予別人的越多而自己得到的則越多。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答: 天道的法則規(guī)律,利以萬物生命,,而對萬物生命無傷害,。圣人作為是順應自然,合于自然,,而不與自然萬物生命分爭,。 天道具有對宇宙萬物生命的“長而不宰”的玄德,自然是只有利益而無損害,,能夠合于天道法則規(guī)律的,,只有圣人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