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自王羲之之后,,無人不學王羲之,但是大家最后學成的面目,、風格卻各不相同,,這是為何?因為王羲之的書法變化豐富且中正平和,。 能做到變化豐富的人不少,但是能做到中正平和的卻少之又少,,即便是米芾,、黃庭堅也沒有這等功力。唐代以狂草聞名于世的草書家懷素,,有一件傳世的小草《千字文》,,卻讓我們開了眼界。 此作是懷素唯一傳世的一件小草真跡,,歷來被視為書壇至寶,。書法史上傳世的名家小草《千字文》不下十件,只有懷素的這件《千字文》有“一字千金”之稱,,被稱為“千金帖”,。 懷素一般的草書風格,都是縱橫捭闔,、狂放不羈的,,這件小草《千字文》的風格卻一改其往日面貌,風格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完美地再現了王羲之“中正平和”的藝術風格,。 懷素能有這樣的表現,,其實我們一點也不意外,他本就是“二王”的忠實信徒,,為書法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懷素早年作書,因為沒有名家指點傳承筆法,,一直在正統(tǒng)的書法大門之外,。后來他為了追尋正統(tǒng)的“二王”筆法,作千里之行,,幾經求訪,,終于受到了鄔彤和顏真卿的真?zhèn)鳎蔀榱恕案缂t”的“二王”傳人,。 這件小草《千字文》,,寫于貞元十五年,時年懷素六十三歲,,這是他完全參悟“二王”之后,,在人書俱老之時寫下的一件作品。 此作同時滿足了王羲之書法變化豐富且中正平和的特征,,仿佛是王羲之重生所寫,。 這件《千字文》文字姿態(tài)的輕重緩急,還有墨色的枯濕濃淡,,以及線條的變化都極其豐富,,然而筆致卻沉穩(wěn)含蓄,不論怎么變化,,其中的每一筆都嚴格遵循草法,,沒有任何的狂怪之形。 對于這件《千字文》平淡閑雅的藝術風格,,當代書法大師于右任評價說:“此為素師晚年最佳之作,。可謂'松風流水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矣,。” 懷素的這件小草《千字文》是為數不多,,流傳在世的唐代草書真跡,,里面有正統(tǒng)的“二王”筆法。 其中正平和的風格,,也更便于我們以后在此基礎上,,自由追尋自我的藝術風格表達。此作的法度和書風,決定了這是一件我們學草書,,打基礎不可錯過的范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