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于6月2日至6日在美國芝加哥以線上聯(lián)合線下的形式盛大召開。會上,,轉(zhuǎn)移性乳腺癌領域的多項研究閃亮登場,,為深入了解本次大會公布的重磅內(nèi)容及其深遠意義,【腫瘤資訊】特邀TROPiCS-02主要研究者UCSF海倫迪勒家庭綜合癌癥中心Hope S.Rugo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胡夕春教授擔任討論嘉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龔成成醫(yī)生擔任主持人,,針對晚期乳腺癌領域最新進展進行巔峰對談,! TOP TALK精彩視頻 聚焦TROPiCS-02最新成果,展觀ET耐藥HR+/HER2-mBC治療新方案 Hope S.Rugo教授:內(nèi)分泌治療(ET)耐藥后的最佳治療策略尚未明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通常使用序貫單藥化療或聯(lián)合化療,但我們觀察到緩解率通常較低,,且隨時間推移緩解率變差的同時毒性增加,。因此,這確實是一個亟需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戈沙妥珠單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是一種靶向Trop-2的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在多個國家獲批用于既往接受過≥1次全身治療的轉(zhuǎn)移性三陰性乳腺癌(mTNBC)患者,,在美國獲批用于接受過內(nèi)分泌治療及至少另外兩線全身治療的HR+/HER2-轉(zhuǎn)移性乳腺癌(mBC)患者,。本研究報告了TROPiCS-02(NCT03901339)的總生存期(OS)探索性分析結(jié)果[1]。 研究納入既往接受過紫杉烷,、ET,、CDK4/6抑制劑(CDK4/6i)和2-4線既往化療的HR+/HER2-mBC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接受SG或醫(yī)生選擇的化療(TPC),。主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FS),,關鍵的次要終點包括OS和安全性。在探索性分析中,,研究者通過HER2免疫組織化學(IHC)評估OS,。 結(jié)果顯示,SG組(n = 272)與TPC組(n = 271)相比,,OS持續(xù)改善(中位數(shù),,14.5 vs 11.2個月;HR = 0.79,,95%CI:0.65 ~ 0.95,;P = 0.01)。12個月時,,兩組的OS率分別為60.9%和47.1%,,18個月OS率分別為39.2%和31.7%,24個月OS率為分別25.7%和21.1%,??傮w而言,92%的患者可通過IHC評估HER2狀態(tài)(HER2 IHC 0,,n = 217; HER2低表達,,n = 283)。與TPC相比,SG在HER2 IHC 0和HER2低表達人群中表現(xiàn)出OS改善,。SG組常見的不良事件為中性粒細胞減少,、腹瀉和貧血。未出現(xiàn)新的安全性信號,。約13個月的延長隨訪證實了SG相較于TPC的持續(xù)獲益,。這一結(jié)果表明 SG 未來或?qū)⒊蔀轭A治療ET耐藥HR+/HER2-mBC患者的重要新療法。 SG獲益不受既往治療影響,,多線治療后 仍可嘗試 龔成成醫(yī)生:請問在治療中,,哪些人群可以從SG治療中獲得最大益處?既往CDK4/6i治療的持續(xù)時間或HER2表達水平是否重要,? 龔成成醫(yī)生:由于SG在中國市場上推出的時間較短,許多醫(yī)生對其不太熟悉,。因此,,我想請教胡教授在選擇SG的適用人群方面有哪些經(jīng)驗? 胡夕春教授:鑒于SG這款ADC在中國問世不久,中國的臨床醫(yī)生對這一藥物可能不夠熟悉,,缺乏使用經(jīng)驗,。國內(nèi)許多Trop-2 ADC臨床研究才到Ⅰ期階段。至于納入和排除標準,,目前相關研究的入組患者既往都已經(jīng)歷過多線治療,,有些甚至能達到四線及以上,這些患者在臨床實踐中也沒有標準治療,,故而都是SG的候選人群,。 ADC宜化療后使用、CDK4/6i仍是一線優(yōu)選,,最佳用藥順序尚待探索 龔成成醫(yī)生:您何時會考慮在既往接受CDK4/6i治療但疾病進展的HR+/HER2-mBC患者或TNBC患者中使用SG,?是越早使用越好嗎? Hope S. Rugo教授:針對TNBC患者,,考慮到其中相當一部分群體都存在耐藥性,,我們一直在嘗試將ADC治療前移。如果這些患者在一線或者二線就接受ADC治療,,那么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發(fā)生率將會大大降低,。在HR陽性患者中也是如此,F(xiàn)DA此前批準SG用于既往接受過內(nèi)分泌治療及至少另外兩線全身治療的HR+/HER2-mBC患者,。我認為,,更早的使用ADC藥物,將有效降低毒性的發(fā)生率,。至于HER2-0或IHC 1+或2+的人群,,對德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無效,,或者不適合接受,,比如既往間質(zhì)性肺疾病病史的患者,對于這部分患者也可以嘗試SG,。 總的來說,,大家對于一線激素治療后換用ADC都很感興趣,但鑒于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數(shù)據(jù),,我并不推薦這種方案,。ADC的毒性似乎總是高于ET或聯(lián)合ET治療,所以我們更傾向于在至少一次化療后再使用ADC,,通常還是會把基于卡培他濱(capecitabine)的化療方案作為一線的選擇,。 龔成成醫(yī)生:感謝兩位教授的解答,。過去我們認同優(yōu)先使用最佳藥物的策略。但現(xiàn)有部分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如SONIA研究[2]顯示CDK4/6i一線使用相較于二線而言并未獲益,。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CDK4/6i的用藥順序? Hope S. Rugo教授:SONIA研究表明,,一線或二線使用CDK4/6i的獲益基本一致,,這對于CDK4/6i在乳腺癌中治療順序提出了疑問。但我們?nèi)圆皇乔宄虢M的患者在接受CDK4/6i治療進展后的藥物治療選擇,??梢赃x擇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新型靶向藥物,,如依維莫司(everolimus)或阿培利司(alpelisib)這樣的藥物,。 至于如何選擇CDK4/6i的治療線數(shù),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不僅需要考慮當前治療方案的療效,,還需要考慮患者發(fā)生疾病進展后的選擇。就目前而言,,CDK4/6i仍被作為一線治療優(yōu)選,,因為患者在CDK4/6i治療后,,還可以考慮其他靶向治療方案,。而在開展SONIA研究時,還沒有那么多的后續(xù)治療選擇,,所以需要結(jié)合當前的情況辯證看待這一研究結(jié)果,。 因地制宜——“ADC”與“化療”之擇 龔成成醫(yī)生:TROPiCS-02研究顯示,在經(jīng)過多線治療的HR+/HER2-mBC患者中SG優(yōu)于TPC,。相較于西方國家,,中國更常采用聯(lián)合化療。雙藥化療方案,,如吉西他濱(gemcitabine)+紫杉醇(paclitaxel)也被證明在該人群中有效且安全性可耐受,。您在臨床實踐中如何權衡SG與聯(lián)合化療的治療選擇? 胡夕春教授:臨床實踐中,,相較于西方國家,,我國更常采用聯(lián)合化療。我們中心針對聯(lián)合化療方案也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首先比較了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cisplatin)方案和吉西他濱聯(lián)合紫杉醇方案,,其次評估了白蛋白紫杉醇聯(lián)合順鉑或吉西他濱聯(lián)合順鉑的療效。在TNBC中,中國目前僅獲批了SG這一款ADC,,免疫治療藥物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也才剛剛獲批乳腺癌適應證,,靶向治療奧拉帕利(olaparib)在乳腺癌領域還不可及。因此,,考慮到中國藥物可及性與西方的差距,,聯(lián)合化療仍是國內(nèi)TNBC患者重要的一線治療選擇,尤其是有癥狀,、需要系統(tǒng)治療的患者,。 Hope S. Rugo教授:我認為,聯(lián)合化療的毒性高于SG,,累積毒性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長時間使用聯(lián)合化療,。因此,我在臨床實踐中會更傾向于選擇SG,。當然,,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的確是需要兼顧的因素。 OS獲益優(yōu)于PFS值得關注,,但PFS仍為 最佳主要終點 龔成成醫(yī)生:TROPiCS-02研究的次要終點表明,,SG治療具有顯著的OS獲益。近期,,F(xiàn)DA發(fā)布一篇文章探討了緩解率,、PFS和OS之間的差異,并指出,,PFS的改善有可能與更差的預后相關,,該文章還通過淋巴瘤臨床試驗的例子說明了這一點[3]?;诩韧?jīng)驗,,免疫治療等方案也可能顯示出OS獲益而無PFS改善。因此,,作為乳腺癌領域的專家,,您將如何解讀這篇文章? 胡夕春教授:OS獲益大于PFS獲益的情況確實非常值得關注,,這一現(xiàn)象在HER2+mBC患者的治療中也有體現(xiàn)。相關研究表明,,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和恩美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等ADC藥物,,在OS獲益方面表現(xiàn)更出色,,例如CLEOPATRA試驗(NCT00567190)的結(jié)果。此外,,在SG治療TNBC方面,,研究結(jié)果也顯示OS獲益高于PFS獲益。 Hope S. Rugo教授:這一現(xiàn)象可能與抗體誘導的免疫效應有關,,如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和其他未知機制。 新型ADC涉靶更廣,,無需檢測靶點即可 實現(xiàn)普遍獲益 龔成成醫(yī)生:目前,學界對抗原表達水平與ADC療效之間的關系有不同看法,。從理論上講,,抗原表達可以增強ADC內(nèi)化的能力。以HER2靶向ADC為例,,患者的HER2表達水平與T-DM1或T-Dxd治療的療效密切相關,。然而,與HER3靶向ADC一樣,,未發(fā)現(xiàn)SG的治療效果與Trop-2表達水平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摘要1082;1004)[4,5],。您如何解釋這些結(jié)果,?在使用ADC時,是否需要檢測患者的靶點表達情況,? Hope S. Rugo教授:新型ADC能夠更精準地靶向目標蛋白,,對靶點的親和力也很高,即使其靶點的表達水平很低,。因此,,甚至超出了當前IHC檢測的靈敏度,也能夠被新型ADC有效識別并緊密結(jié)合,,進而發(fā)揮良好的抗腫瘤療效,。 龔成成醫(yī)生:但我注意到Trop-2的mRNA水平與療效的相關性仍不十分顯著。 Hope S. Rugo教授:本屆ASCO大會上,,我的同事Aditya Bardia教授展示了TROPiCS-02研究的mRNA檢測結(jié)果[4],。無論患者的Trop-2 mRNA表達水平如何,都能從SG治療中實現(xiàn)PFS和OS的雙重獲益,,客觀緩解率(ORR)和緩解持續(xù)時間(DoR)等其他終點也不受Trop-2 mRNA表達水平的影響,。上述mRNA的檢測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了IHC檢測的評估結(jié)果。這說明無論患者的Trop-2基因表達(TACSTD2)如何,,都能夠從SG治療中實現(xiàn)生存改善,。 圖1 ITT 和 RNAseq 可評價人群中的 PFS 和 OS 胡夕春教授:除了腫瘤異質(zhì)性以外,TNBC患者和HR陽性患者的Trop-2表達水平比較高,。這或許是SG對luminal型患者和TNBC患者都有效的原因,。并且,Trop-2表達也是動態(tài)的,。 Hope S. Rugo教授:是的,,但我們不會檢測Trop-2水平,因為SG可以在Trop-2的不同表達水平下發(fā)揮作用,,這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ADC藥物的未來格局 化療不會被完全取代,ADC或為一線化療替代方案 龔成成醫(yī)生:最后一個討論話題是關于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由于該話題的證據(jù)有限,,您可以自由地分享個人觀點。首先,,您認為化療最終會被ADC完全取代嗎? 胡夕春教授:是的,,我們依然需要基于循證依據(jù),,根據(jù)臨床指南來指導臨床治療決策。 ADC聯(lián)手免疫獲益初現(xiàn),,兼顧療效與安全的聯(lián)合方案有待深入探索 龔成成醫(yī)生:ADC的聯(lián)合策略正在探索中,。您對HR+/HER2-mBC領域的ADC+ET及ADC+IO(免疫治療)的聯(lián)合策略有何見解? 胡夕春教授:至于ADC的聯(lián)合策略,還需要開展更多臨床研究提供證據(jù)支持,。 Hope S. Rugo教授:我同意胡教授的看法,。目前來看,ADC聯(lián)合ET的價值存疑,,因為既往研究已經(jīng)比較過T-DM1與T-DM1聯(lián)合ET治療HER2陽性患者,,發(fā)現(xiàn)二者療效沒有分別。ADC聯(lián)合免疫治療在臨床前研究中顯示具有協(xié)同作用,,但這種聯(lián)合方案可能導致肺炎等毒副反應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認為,,在成為臨床實踐的一部分之前,,我們確實需要非常好的數(shù)據(jù)來表明這是更好和可行的。 龔成成醫(yī)生:是的,,我記得DAISY試驗(NCT04132960)已經(jīng)顯示,,HER2陽性患者經(jīng)T-DXd治療后,其PD-L1水平顯著下降,,但HER2低表達患者則沒有此變化,。您如何看待此問題? Hope S. Rugo教授:DAISY試驗樣本量較小,,可能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新型ADC問世提供更多選擇,基于患者情況制定適宜方案 龔成成醫(yī)生:目前有多種ADC可供選擇,,您會如何進行用藥選擇和治療管理,? 胡夕春教授:中國正在推動更多ADC藥物的研發(fā)和批準,,以期為臨床醫(yī)生及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目前,兩款新型ADC藥物ARX788和A166已向國家藥監(jiān)局藥審中心(CDE)提交研究數(shù)據(jù),,未來有望惠及中國患者,。 Hope S. Rugo教授:ARX788是一款非常有趣的ADC,它的藥物抗體比(DAR)更低,,其負載的烷化劑不會穿透細胞膜,。但這款藥物非常有效,因為它對受體有著極高的親和力,,毒性載荷使用了微管抑制劑pAF-AS269,。但與使用Vedotin作為毒性載荷的ADC不同,ARX788周圍神經(jīng)病變發(fā)生率很低,,這一點非常重要,。在ISPY-2新輔助治療中,ARX788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卓越的療效,。我治療過幾例ER-/HER2+,,淋巴結(jié)陽性的患者,在使用4劑ARX788后就達到了病理完全緩解(pCR),,而且沒有發(fā)生神經(jīng)病變或心臟毒性,,需要重點關注的不良事件是角膜上皮損傷。盡管角膜上皮損傷的持續(xù)時間不會很長,,但可能會很嚴重,,因此仍需謹慎處理,尤其是作為新輔助治療的患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類固醇滴眼液干預可能導致白內(nèi)障,。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正在與眼科醫(yī)生合作研發(fā)一種滴眼劑,計劃在患者輸注ARX788的前兩天開始給藥,,旨在預防ARX788引起的角膜損傷,。我很期待ARX788在中國獲批,。 胡夕春教授:在我們的研究中心,也制定并執(zhí)行了ADC眼毒性的管理策略,,避免含激素滴眼藥的使用,。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患者可能出現(xiàn)眼干和視力模糊等表現(xiàn)。 Hope S. Rugo教授:是的,,視力模糊也是我們在治療患者時努力解決的重要不良事件之一,。此外,還有很多ADC藥物值得關注,。本次ASCO大會上公布了一款靶向HER3的ADC(patritumab deruxtecan),,該藥物的研究數(shù)據(jù)令人鼓舞,但副作用也很特別,。另一款抗Trop-2 ADC藥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DS-1062),已經(jīng)完成了Ⅲ期試驗,,數(shù)據(jù)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公布,。總的來說,,在使用ADC藥物時,,我們需要密切監(jiān)測和管理副作用,在改善生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TOP TALK總結(jié) 會談尾聲,,龔成成醫(yī)生總結(jié)道:“本次對話圍繞2023年ASCO轉(zhuǎn)移性乳腺癌領域重要研究成果為核心,對當前轉(zhuǎn)移性乳腺癌的診療方案和未來潛在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深入全面地討論,?!?strong>Hope S. Rugo教授指出道:“關于Trop-2 ADC仍有諸多臨床研究正在進行中,如在ET經(jīng)治HR+mBC患者中的一線治療領域,,mTNBC患者一線治療中與免疫治療的聯(lián)合治療,、新輔助nonPCR患者的治療等等。這些新的聯(lián)合療法的研究,,將帶來新的曙光,。我們期待這些研究結(jié)果,為患者帶來更長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質(zhì)量,?!?strong>胡夕春教授展望道:“目前中國已批準3款ADC藥物。我們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并指導臨床醫(yī)生進行患者管理,。這些新興的靶向治療手段為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其療效和安全性。只有切實為患者帶來臨床獲益,,這些新療法才能真正改變?nèi)橄侔┑闹委煾窬??!?/p> 專家簡歷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內(nèi)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專家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乳腺及泌尿腫瘤內(nèi)科 專家介紹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海倫迪勒家庭綜合癌癥中心血液和腫瘤內(nèi)科教授 [1] Sara M. Tolaney, Aditya Bardia, Frederik Marmé,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from the phase 3 TROPiCS-02 stud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in patients (p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 (HR+/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2023 ASCO Abstract 1003. [2] Gabe S. Sonke, Annemiek Van Ommen - Nijhof, Noor Wortelboer, et al. Primary outcome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SONIA trial (BOOG 2017-03) on selecting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cyclin-dependent kinases 4 and 6 (CDK4/6) inhibitors for patien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HR+), HER2-negative (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2023 ASCO abstract LBA1000. [3] Margret Merino, Yvette Kasamon, Marc Theoret, et al.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The Divorce Between Response Rate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41, no. 15 (May 20, 2023) 2706-2712. [4] Aditya Bardia, Hope S. Rugo, Javier Cortés, et al. Trop-2 mRNA expression and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s with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in patients with HR+/HER2–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Biomark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TROPiCS-02 study. 2023 ASCO Abstract 1082. [5] Erika P. Hamilton, Ololade Dosunmu, Mythili Shastry, et al. A phase 2 study of HER3-DXd in patients (p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MBC). 2023 ASCO Abstract 1004. |
|
來自: 溫醫(yī)一院劉海光 > 《2023 A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