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老中醫(yī)陳明教授介紹,血瘀,、血虛,、血熱,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三個問題,。 陳明教授分別向我們介紹,,這三種情況都有什么表現(xiàn),又該如何調(diào)理,。 01 頭暈,、眼花,、臉色蠟黃 喝當(dāng)歸補血湯 1、血虛的癥狀表現(xiàn) 血虛包含的范圍比較廣,,中老年人常見的心悸,、失眠、貧血等問題,,都與血虛有一定關(guān)系,,包括腫瘤等嚴(yán)重疾病也會耗散人的氣血,引起血虛,。 你可以對照以下癥狀自查: ①臉色蠟黃或蒼白,,嘴唇顏色淡 ②頭暈、眼花,、乏力 ③心慌,、失眠、多夢,、健忘 ④女性月經(jīng)量少,,甚至閉經(jīng) ⑤舌頭顏色淡 比如這位阿姨,平時她經(jīng)常頭暈,、眼花,、乏力,特別是蹲下再站起來就暈得厲害,。 她以為自己是得了腦血管病,,但做頭CT和腦電圖都沒有查出問題。 最后查了血常規(guī)才知道,,原來她的血色素只有86(正常女性為110-150),,屬于中度貧血。 2,、補血需要氣血同補 肝臟,、阿膠、大棗,、鴨血等,,都是生活中耳熟能詳?shù)难a血食物,但陳明教授提醒,,光吃補血的食物,,無法維持效果穩(wěn)定。 例如陳明教授接診的一位病人,,有嚴(yán)重的缺鐵性貧血,,中藥西藥都在吃,吃藥的時候血色素能上去,一停藥又不行了,。 陳明教授說,,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原因是在補血的同時,,還缺少一個“助力”——補氣,。 中醫(yī)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觀點,,氣血是相伴而行的,。 補血的同時補氣,能促進(jìn)血的運行,,防止補了之后反而瘀滯住,,還能固攝住血不要流失,從而更加有效地補益氣血,、緩解血虛,。 3、補血虛的對藥:黃芪+當(dāng)歸 黃芪和當(dāng)歸是一對補血“好搭檔”,,叫做當(dāng)歸補血湯,,是古代名中醫(yī)、金元四大家李東垣先生的方子,。 當(dāng)歸補血活血而不留瘀,,黃芪是補氣圣藥,,能幫助當(dāng)歸補血,。 用法:貧血的人用少量當(dāng)歸和大量黃芪,有血虛癥狀但沒有貧血的人,,當(dāng)歸和黃芪等量,。 02 一杯食療米酒 活血化瘀 如果把血比作水管里的水,那么你可以把血瘀理解為“出水不暢”,。 中醫(yī)認(rèn)為,,一般是血運行不暢,或是寒邪引起血液凝滯,,從而發(fā)生瘀堵,、血瘀。 1,、血脈不暢引起的血瘀 癥狀表現(xiàn): ①臉上晦暗,,面部皮膚有色素沉著 ②眼圈發(fā)黑發(fā)黑,嘴唇顏色紫暗 ③舌頭上有瘀斑或瘀點,,舌下靜脈增粗 ④身體有刺痛感,,疼痛位置固定 ⑤女性容易痛經(jīng)、子宮肌瘤等 例如這位觀眾叔叔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他的舌下靜脈就是又粗又紫,,屬于典型的血瘀。 2,、寒邪凝滯引起的血瘀 癥狀表現(xiàn): ①手腳冰涼,、麻木,甚至青紫,,尤其秋冬季很嚴(yán)重 ②小肚子發(fā)涼,、疼痛 3、活血化瘀食療方:紅藍(lán)花米酒 陳明教授推薦了一個食療小方,,無論是血脈不暢還是寒凝血瘀的人都可以用,。 食材:草紅花、米酒,。 做法:草紅花和米酒各取適量,,煎煮后濾去藥渣,喝藥湯,,每天喝一次,。 注意:飲酒不可過量,酒精過敏,、肝功能異常及血虛人群不適合用此方,。 03 身上熱、皮膚癢 喝清熱涼血“二皮湯” 除了血瘀和血虛,,還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屬于血熱,。 1、血熱的癥狀表現(xiàn) 血熱是一個中醫(yī)的理論,,這里的“熱”并不是指“溫度”,,而是熱邪在體內(nèi)侵?jǐn)_了血脈,讓血運行得太快,,甚至沖出血脈,、引起出血。你可以理解為水管里的水流速太快,,“出水太猛”,。 血熱的表現(xiàn) ①感覺身上發(fā)熱,或者手腳心熱,,尤其晚上明顯 ②心煩易怒 ③口渴,,但又不愛喝水 ④皮膚瘙癢 ⑤婦女月經(jīng)周期提前、量多 ⑥舌頭顏色深紅 這位觀眾阿姨就是血熱引起的皮膚瘙癢,,她過去一段時間皮膚癢得不得了,,手背上全是撓出來的疤。 2、清熱涼血的藥對:牡丹皮+地骨皮 這一對藥叫做“二皮湯”,,牡丹皮涼血又活血,,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退熱,。 兩者搭配,,能清除血中熱邪,將熱透出去,。比如手腳心熱的,,就很適合用地骨皮。 血熱的人,,平時可以各取適量泡茶喝,。 3、涼血的食物 除了茶飲方,,平時炒菜做飯時,,也不妨適當(dāng)吃一些有涼血功效的食物。陳明教授推薦百合,、蓮藕,、荸薺、甘蔗,、雪梨等,。 專家提醒:癥狀僅供參考,個體有差異,,診斷還需專業(yè)中醫(yī)進(jìn)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