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 中風又名卒中,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證,。與現代醫(yī)學中腦血管疾患——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寒,腦血管痙攣,,珠網膜下腔出血等頗似,。 中風記載始于《靈樞·刺節(jié)真邪篇》:“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wèi),榮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枯,?!睆堉倬耙浴靶霸谟诮j,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而論,,從而有中絡、中經,、中腑,、中臟之分。孫思邈提出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血氣偏虛,,半身不遂,肌肉枯瘦,,骨間疼痛,。二曰風痱,神智不亂,,身體無痛,,四肢不舉,一臂不遂,。三曰風懿,,忽然迷仆,舌強不語,,喉中窒塞,,噫噫有聲。四曰風痹,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苯鹪捎忠曰稹⑻?、痰論述,。近代醫(yī)家認為本病主要在精氣虧損,心,、肝,、脾、腎功能失調,,陰陽失去相對平衡或招致外邪,,或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等皆能成為致病因素而誘發(fā),,證屬上虛下實,,本虛標實。 中風證臨床多以突然發(fā)病,,輕的出現口眼鍋斜,,語言不利或半身不遂等中絡中經之證。重的突然倒地,,昏迷不醒等中腑中臟之證,。中于經絡病尚輕淺,中于臟腑病重而深,。而中臟腑者必有中經絡之證,。輕重、深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所以中臟腑者蘇醒之后??杀憩F為中經絡的癥候,面中經絡者亦有發(fā)展為中臟腑的可能,。 中風之發(fā)生,,病機雖較復雜,但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血虛)、火(肝火,、心火,、痰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氣郁),、瘀(血瘀)六端。病因以內傷積損為主,,即臟腑失調,,陰陽偏勝。 1.白××男66歲退休工人 證見:中午吃飯時突覺右手不仁,,握持不能,,隨即口眼?斜,流涎痰鳴,,半身不遂。舌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數,。血壓200/110毫米汞柱。 證屬:陰虛陽亢,,肝火夾痰,,上沖于腦,痰濕夾熱,,阻滯經絡,。 方擬:育陰潛陽,平肝熄風,,清熱化痰,,疏通經絡。 天麻10克 鉤藤15克 石決明15克 茯苓15克 橘紅15克 半夏10克 天竺黃10克 枳實10克 竹茹10克 菖蒲10克 膽南星6克 水煎服三付,。同時進行針刺,,取穴為百會、啞門,、曲池透少海,、合谷、環(huán)跳,、足三里,、昆侖。 第二診:服藥后瀉稀便四次,,患側可以活動,,血壓150/90膏米汞柱,舌淡紅苔薄黃,,脈象弦滑細數,。病勢好轉,,方擬化痰活血通絡法。 茯苓15克 橘紅15克 半夏10克 白芥子10克 黃芪15克 當歸尾10克 川芎15克 雞血20克 赤芍10克 石決明15克 水煎服三付,,針刺取穴同前,。 第三診:半身可以活動,起床困難,,手足無力,,血壓150/90毫米汞柱。法以益氣活血,,化痰通絡,。 黃芪20克 歸尾10克 川芎15克 地龍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赤芍10克 雞血藤20克 茯苓15克 橘紅15克 半夏10克 菖蒲10克 水煎服三付。針劉取穴:百會,、啞門,,少海透曲池、環(huán)珧,、陰陵泉透陽陵泉,、三陰交透豐隆。 第四診:可以下床活動,、諸癥均獲好轉,,繼取前方服用十付、囑其慎起后,,調飲食,,節(jié)喜怒,戎煙酒,。八十歲而壽終,。 按語 平素嗜煙酒茶無度,濕熱內生,,年老體衰,,精血不足,肝失濡養(yǎng)則陰虛陽亢,,熱極生風,,肝風內動而為病。首用天麻鉤藤湯合導痰湯化裁,,熄風鎮(zhèn)肝,,導痰清熱。痰熱徹清則血壓平復,?;钛⒒?、益氣,、化痰,、通絡貫穿于治療始終。 2.曹××女60歲農民 證見:右側半身不遂,,口眼?斜,,全身抽搐痙孿,不能自制,,徹夜不眠也有三日,,曾用搜風通絡之劑及針灸而不效。伴有胸憋,,胸悶氣短,,太息,心煩急躁,,郁悶欲哭,,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數,。血壓200/110毫米汞柱。 證屬:肝郁氣結,,郁熱結痰,肝風內動,,痰熱互結,,阻滯經絡。 方擬:舒肝解郁,、清熱化痰,。 柴胡15克 枳殼10克 白芍10克 川芎15克 赤芍10克 木香10克 郁金10克 玫瑰花10克 黃芩10克 茯苓15克 橘紅15克 石決明15克 半夏10克 水煎服一付。針刺取穴:百會,、啞門,、肩髃、曲池透少海,、合谷,、環(huán)跳、陽陵泉透陰陵泉,、昆侖,。 第二診:藥后抽搐停止,可以入睡,,血壓170/100毫米汞柱,,仍口眼?斜,半身不遂,,證為肝郁得解,,痰瘀阻絡,。 茯苓20克 橘紅15克 半夏10克 石菖蒲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歸尾10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雞血藤20克 丹參15克 枳殼10克 水煎服三付。針刺取穴同前,。 第三診:服藥后患側可活動,,能坐起,上肢抬舉不利,,下肢軟弱,,血壓160/90毫米求柱。方擬益氣化痰清瘀通絡,。 黃芪20克 當歸10克 川芎15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 茯苓20克 橘紅15克 半夏10克 雞血藤20克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水煎服三付,。 針刺取穴:百會、啞門,、少海透曲池,,陰陵泉透陽陵泉、環(huán)跳,、三陰交透絕骨,。 第四診:可以下床活動,繼服上方十付后改服再造丸,,大活絡丹等,,二月半后生活自理。 按語 病初起未能詳審病因,,故用搜風活絡法而不效,。用柴胡疏肝散合二陳湯化裁舒肝解郁化痰,郁結得解,,抽搐得止,,郁解熱清,血壓方得平復,。針灸取穴,,初應以陽經穴為主,待肢體活動后,,要和陰經穴交替使用,,方可使陰陽兩經功能同時康復,達到陰平陽秘,,復原如故,。 3.張×男45歲農民 證見:勞動中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面赤身熱,喉中痰鳴,,躁擾不寧,。舌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數,血壓190/110毫米汞柱,。 證屬:肝陽暴張,,痰火上擾,邪實內閉,。 方擬:清肝熄風,,辛涼開竅。 羚羊角0.1克 鉤藤15克 石決明15克 菊花15克 丹皮10克 竹茹10克 橘紅15克 茯苓15克 川芎15克 僵蠶10克 半夏10克 水煎服一付,,先服安宮牛黃丸~丸,。 針刺:人中、百會,、合谷,。蘇醒后,入院治療,。 按語 肝陽暴張,,陽升風動,氣血上逆,,夾痰火上擾清竅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風火痰熱,,內閉經絡,,而見面赤身熱,喉中痰鳴,,躁擾不寧。用安宮牛黃丸辛涼開竅,,清熱鎮(zhèn)痙,。羚羊鉤藤湯合導痰湯加減,涼肝熄風,,滋陰潛陽,。 中風治則,中臟腑之閉脫癥重在開閉,、救脫為主,。中經絡以平肝熄風,化痰通絡為主,。針對虛,、風、火,、痰,、瘀等對癥治療,。方用補陽還五湯、導痰湯,、天麻鉤藤飲,,鎮(zhèn)肝熄風湯,羚羊鉤藤湯等,。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立即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