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讓我知道了諸葛亮與日月爭輝的豐功偉績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肝義膽,,內(nèi)心早已無限仰慕與神往;賞唐詩,,我又背熟了“詩圣”杜甫那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且每次吟誦我均淚眼模糊,。武侯祠,、杜甫詩,不知讓我多少次追古思今,、憑吊寄懷,。那一年,當我們終于站在四川成都,,想到多年的夙愿就要實現(xiàn)了,,頓時激情澎湃。雖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興致,中午在成都匆匆吃了碗拉面,,就開始了武侯祠的詩意之旅,。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這座始建于唐朝的祠堂占地36畝,,是用來紀念曾被封為武鄉(xiāng)侯的諸葛亮,,卻又不僅僅紀念諸葛亮,,而是與祭祀劉備及蜀漢文臣武將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還將武侯祠并入了“漢昭烈廟”,,讓其成為我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當我站在了武侯祠前,猛然一抬頭,,但見大門上方懸掛著“漢昭烈廟”的橫匾,,不禁一愣:“漢”是劉備政權的稱號,史稱“蜀漢”,“昭烈”是劉備的溢號,,因而“漢昭烈廟”匾額說明,,這里分明是祭祀蜀漢皇帝劉備的廟宇啊,可人們?yōu)槭裁从址Q之為武侯祠呢,?最終,,民國年間的鄒魯寫的一首詩,為我道出了其中的緣由:“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勛業(yè),丞相功高百代思,?!本褪钦f,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功績大,,他在黎民心中的威望超過了劉備,,人們就不顧君尊臣卑的禮儀和這座祠廟本來的名稱了。因而在那一天,,我是懷著無限的敬仰和虔誠,,參觀了這座至少經(jīng)歷了1200年風雨滄桑,依舊巍然聳立的祠堂,。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主體建筑包括大門、二門,、漢昭烈廟,、過廳、武侯祠等五重建筑,,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而以劉備殿最為高大雄偉,武侯祠后還有三義廟,、結義樓等建筑,。當我們穿過了劉備殿,又觀賞了諸葛亮殿,,我方才驚訝發(fā)現(xiàn),,前邊昭烈廟和后面武侯祠既屬—個整體,又彼此獨立,,同時,,昭烈廟華貴威嚴,不失王者風范,,而武侯伺則淡泊肅穆,,盡顯智者的高妙和幽深,,此種“前君后臣”的匠心設計,既不違反君尊臣卑的等級觀念,,彼此分立又不壓抑諸葛亮的地位,,怎不讓我驚嘆不已。諸葛亮殿又稱“靜遠堂”,,得名于其《誡子書》的名句“非淡薄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大殿中央,,大名垂宇宙的一代賢相諸葛亮羽扇綸巾,、身披金袍,端坐其上,、凝目沉思,,那凝神沉思、虛懷若谷的氣度,,頓時讓我肅然起敬,、浮想聯(lián)翩,有關諸葛亮的故事,,《三國演義》等名著中,,已經(jīng)把他作為智慧的化身來描繪,如草船借箭的神機妙算,、舌戰(zhàn)群儒的能言善辯,、空城退敵的鎮(zhèn)定自若等,許多人早已耳熟能詳,,因而不必我重復,。在此,我想側重寫一下諸葛亮的“忠”,。認為,,以智慧、勤勉,、廉潔而名垂青史的諸葛亮,,同時又是“忠”的典范,而且自始至終都忠貞不二,。大家知道,,諸葛亮處于一個亂世,這為絕頂聰明的諸葛亮提供了很多選擇,,比如:他可以投奔在北方基業(yè)已穩(wěn),、思賢若渴的曹阿瞞,他可以輔助在江東已歷三世,、樹大根深的孫仲謀……況且,,在群雄逐鹿的紛亂年代,“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早已成為明智志士的處世準則,,可是,諸葛亮卻選擇了兵不過三千,、地僅有新野小縣,,與漢天子在血緣上已遠隔15代,而且遇事經(jīng)??薇亲拥摹皠⒒适濉?,并付出了一生的智慧和心血,即使碰上個“爛泥扶不上墻”的阿斗仍不離不棄,、竭力輔佐,,顯然不是為了高官厚祿與封妻蔭子,這里誠然有報答劉備“三顧之誠”,、“托孤之情”的知遇之恩,,但決非片面忠于劉備父子,更有一展興復漢室,、拯救黎庶之宏圖大志的成份,。我同時認為,諸葛亮之“忠”,,最令后人敬仰的是,,他的才能、威望,、根基,、功勛足以主宰蜀漢全國、統(tǒng)帥整個蜀軍,,又始終處于蜀漢權力的核心地帶,,帝位可謂唾手可得,劉備在白帝城托孤時又曾有言在先,,劉禪如果昏庸無為,,可廢之,然而,,諸葛亮卻沒有像曹丕,、司馬炎那樣謀君篡位。而且竭力維護劉禪的中心地位,,如有一次,,諸葛亮率軍正在前線與魏軍開戰(zhàn),眼見大功告成,,劉禪卻聽信流言,,下詔讓諸葛亮班師回朝,,在奉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信條的當時,諸葛亮還是奉詔返回了,,讓我不禁想到了這樣兩個漢字:一個中心是忠心耿耿的“忠”,,兩個中心是人滿為患的“患”。讓我油然而生敬意的,,遠不只諸葛亮本人的“忠”,,還包括其一門三代忠烈,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在蜀漢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毅然率部與魏軍浴血奮戰(zhàn),,并在綿竹抗擊魏將鄧艾的激戰(zhàn)中寡不敵眾,,壯烈殉國。諸葛亮一家三代為蜀漢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價,,卻對國家一無所求,,由于諸葛亮過度辛勞,于54歲病逝于北伐前線五丈原的軍中,,死后葬在陜西勉縣的定軍山下,,他在遺囑中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即可,,入殮時穿平常的衣服,,不得有任何隨葬器物。然而,,近些年來,,有人一談到諸葛亮的“忠”,便會貶斥為“愚忠”,,這是我無論如何不能茍同的,。可是,,諸葛亮是如何處理與劉備,、劉禪父子的關系呢?凡是閱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清楚:諸葛亮的確忠于劉蜀集團,,但,,這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愚忠”,而是以帝王之師的身份,,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事業(yè),。其實在劉蜀集團中,諸葛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統(tǒng)帥,,劉備不僅以師禮待之,,而且將指揮權完全交給諸葛亮,有時連劉備都要接受他的安排,,如赤壁大戰(zhàn)期間,,諸葛亮出使東吳長達數(shù)月,,返回時劉備在夏口專候,,須臾船到,諸葛亮說:“且無暇告訴別事,。前者所約軍馬戰(zhàn)船,,皆已辦否?”劉備恭敬回答:“收拾久矣,,只候軍師調用,。”諸葛亮便與劉備升帳坐定,。與此同時,,在劉備面前,諸葛亮總是直抒己見,,如果劉備言行不當,,或正色批評,或直言勸戒,,劉備則總是虛心聽從,,甚至道歉認錯,只有拒諫伐吳是一例外,,但失敗之后劉備承認:“朕早聽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敗,!”,。而在過江招親這類大事上,諸葛亮甚至是代劉備作主,,劉備盡管心存疑慮,,仍一一照辦,如此舉止,,哪有一點“愚忠”的猥瑣與卑微,?待劉備臨終,慨然托孤于諸葛亮,,并遺詔訓誡太子劉禪:“卿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眲⒍U即位后,,謹遵父親遺命,,對諸葛亮極為敬重、充分信任,,放手讓諸葛亮行使職權,,并且基本上不疑心、不搗亂,、不干涉,。而當諸葛亮死后靈柩運往成都,劉禪竟引文武百官盡皆掛孝,,出城20里迎接,,并放聲大哭,證明劉禪是真心誠意地崇敬諸葛亮,,比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統(tǒng)治者,這是何其難得,。一方是托付至重,,另一方是回報至誠,此等“君臣遇合,,誼兼師友”的君臣關系,,與“愚忠”二字根本沾不上邊。參觀武侯祠,,我們仿佛在歷史之中遨游,,那階前萋萋芳草、樹上嚦嚦黃鸝,,傾注了黎民對“忠”字當頭之人的無限敬仰,,讓我們從真實的層面領略了蜀漢王朝濃縮的歷史;回望武侯祠,,霧靄中愈發(fā)古樸凝重,,讓我們愈加堅信,這寄托著黎民由衷意愿和真摯情感的祠堂,,必將久存世間,。在本平臺發(fā)布的作品,在騰訊【企鵝號】【喜馬拉雅】【360圖書館】等主流平臺網(wǎng)頁版同步刊出,。敬請前往關注并收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