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筆勾勒法 粗筆勾勒法,簡單地說就是用寥寥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留給讀者鮮明印象,,讀者再從此鮮明印象中想象、品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一種寫作方法,。應(yīng)用粗筆勾勒法,,可以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從而使文章具有一種空靈,、灑脫之美,。 采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著、容貌、神情,、姿態(tài),、風(fēng)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具體說來,,同學(xué)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粗中見情 粗中見情,也就是在運用粗筆勾勒法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其濃濃的情感傾向?!按种幸娗椤笔谴止P勾勒法的最高境界,,因為作者洋溢在其中的思想感情足以將讀者深深感染、強烈震撼,。 同學(xué)們請看下面的例子: 領(lǐng)頭的纖夫是個肩膀?qū)掗煹睦项^兒,。他包著頭巾,衣服上打著補丁,,但他的眼睛漠然地望著前方,,路還長著呢!老頭兒的右邊是一個頭發(fā)胡須都很濃密的中年人,。他身強力壯,,顯得很有力氣。這兩個人走在行列的前頭,。緊跟著在他們后面的是個高個子,,保留著農(nóng)民的打扮,。他直著身子,,沒精打采地銜著煙斗,好像已經(jīng)厭倦了拉纖的生活,。高個子旁的是個肌肉結(jié)實的小伙子,。他使著蠻勁向前拉,往上凝視的目光充滿了詛咒和抗議…… ——摘自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這段文字運用粗筆勾勒法描繪了伏爾加河上四位纖夫的形象,。文章在勾勒這些纖夫時,,側(cè)重點不同。領(lǐng)頭的纖夫,,寫得是他的衣著和肩膀,;中年人,寫得是他的胡須和體型,;高個子,,寫得是他的神態(tài)和動作;小伙子,重點寫他的目光……總之,,文章通過粗筆勾勒法,,寫出了他們在壓迫和剝削下,所產(chǎn)生的不同程度的不滿和抗爭,,表達了對他們的深深同情,。 二、粗中見細 粗中見細,,就是在運用粗筆勾勒時,,或以粗筆寫面,細筆寫點,;或以粗筆烘托,,細筆開掘;或以粗筆設(shè)疑,,細筆開釋,。這樣寫出的文章,人物形象會更豐滿,,文章結(jié)構(gòu)會更嚴謹,。 請看下例: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摘自朱自清《背影》 這段文字,,便是一處典型的粗筆勾勒,然而,,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作者在“粗”寫中進行了“細”摹:“走”“探”“穿”“攀”“縮”“傾”等一系列動詞,,將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摯愛親情表達得何其細致人微,、淋漓盡致,! 三、粗中見深 粗中見深,,就是在運用粗筆勾勒法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某種精、深的東西,,如人物的思想性格,、文章的主題思想等。 請看下面的例子: 他的面孔是黃里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fā)約莫一寸長,原是瓦片頭,,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象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摘自阿累《一面》 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抓住了魯迅先生的“頭發(fā)”與“胡子”進行粗筆勾勒,,并在粗筆勾勒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一個“深”字:魯迅先生那“精神抖擻地直豎著”的頭發(fā)與“濃墨寫的隸體'一’字”的胡須將其剛正不阿、耿直率真,、疾惡如仇的個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需要注意的是,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首先要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適用范圍 此技法適用于任何有人物出現(xiàn)或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或小說,,只要認真、細心,,寫作基礎(chǔ)居于一般水平的同學(xué)即可運用,。 留住那份純真 點評: 本文的描寫是很成功的,。從描寫的筆法上看,有粗筆勾勒,,如文中第二段里對爺爺?shù)耐饷裁鑼?,雖是簡單的服飾交代,卻突出了一位老農(nóng)樸實的性格特點,;有細致的工筆細描,,如文中第四段到第七段對田間小溪的描寫,由溪水聯(lián)想到綠色,,由麥田聯(lián)想到黃金,,融入了作者飽滿的情感,使景物增加了豐富的內(nèi)涵,,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