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爪草別名:貓爪兒草、三散草等 植物識別 多年生小草本,。幼株疏被灰白色的細(xì)柔毛,,后變禿凈或稍具柔毛。塊根肉質(zhì),,紡錘形,,常數(shù)個聚集。莖高5~15厘米,,具分枝,;基生葉為3出復(fù)葉或3深裂,小葉片卵圓形或闊倒卵形,,長0.5~1.5厘米,,寬0.5~1厘米,先端3淺裂或齒裂,,基部楔形,,有時裂成線形或線狀披針形,中央裂片較兩側(cè)者略大,;具葉柄,,柄長3~6厘米,基部擴(kuò)大,,邊緣膜質(zhì),;莖生葉互生,通常無柄,,3裂,,裂片線形,長約1.5厘米,,寬約1毫米,?;▎紊谇o端,與葉對生,,直徑達(dá)1.5厘米,,花柄長0.5~2厘米,有短細(xì)毛:萼片5,,長圓形或倒卵形,,膜質(zhì),綠色,,邊緣淡黃色,,向下反曲,外有細(xì)毛,;花瓣5,,闊倒卵形,黃色,,無毛,;雄蕊多數(shù),花藥長圓形,,縱裂,,花絲扁平;心皮多數(shù),,離生,,叢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頭短小,,單一,。聚合果球形;瘦果扁卵形,,細(xì)小,,表面淡棕色,平滑,,頂端有短喙,。花期4~5月,。果期5~6月,。 藥材基源:本品為毛茛種植物小毛茛的塊根。 采集加工:全年可采,,根挖出后,,剪去莖部及須根,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田邊,、路旁、洼地及山坡草叢中,。分布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廣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性味歸經(jīng):甘、辛,,溫,。歸肝、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散結(jié),,消腫。用于瘰疬未潰,、淋巴結(jié)結(jié)核,。 用法用量:15~30g,單味藥可用至120g,。 (本公眾號圖片,、內(nèi)容為網(wǎng)上下載編輯整理,侵權(quán)刪?。?/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