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散草、黃花草,、貓爪兒草,。 多年生草本。塊根數(shù)個,,近紡錘形,,頂端質(zhì)硬,形似貓爪,。莖細弱,,高5~17厘米,疏生短柔毛,,后漸無毛,。基生葉叢生,,有長柄,,三出復(fù)葉或3深裂,小葉片卵圓形或闊倒卵形,,長0.5~1.5厘米,,寬0.5~1厘米,先端3淺裂或齒裂,,基部楔形,,中央1片小葉較大;莖生葉互生,,通常無柄,,3裂,裂片線形,?;▎紊谥Χ耍睆郊s1.5厘米,;花梗長0.5~2厘米,,有短柔毛;萼片5,,長圓形或倒卵形,,綠色,外面疏生柔毛,;花瓣5,,也有6~8,闊倒卵形,,黃色,無毛,,基部有袋狀蜜腺,;雄蕊多數(shù),,花絲扁平,,花藥長圓形;雌蕊多數(shù),,叢集于膨大的花托上,柱頭短,。聚合果球形,瘦果卵形,,表面淡棕色,,平滑,有短而稍彎的果喙,?;ㄆ?~5月,果期5~6月,。 生于田邊,、路旁、洼地及山坡草叢中,。主產(chǎn)于河南,,江蘇、浙江,、湖北等地亦產(chǎn)。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小紡錘形,常5~6個簇生,,形如貓爪狀,,長3~7毫米,直徑2~3毫米,。頂端有黃棕色圓形莖基,。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久貯色變深,微有縱皺紋,,有的具殘留須根,。質(zhì)堅實,斷面類白色,,粉性,。無臭,味甘,。 性溫,,味甘,、辛,。歸肝經(jīng)、肺經(jīng),。 散結(jié)、解毒,、消腫。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分類的溫化寒痰藥,。 用量10~30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或研末撒,。用治瘰疬結(jié)核、肺結(jié)核,、疔瘡癤腫,、齲齒疼痛。外敷內(nèi)關(guān)穴,,可止瘧疾,。臨床上用貓爪草5克,配以麥冬10克,,用開水浸泡當茶飲,,每日l劑,10天為1療程,,治療急慢性咽炎效果較好,。另可用治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瘰疬)。其方法是單用貓爪草120克(兒童減半),,加水煎沸后,,再用文火煮0.5小時,過濾,取濾液200~250毫升,,加黃酒50~100毫升,,紅糖適量,1次服用,,服后臥床蓋被,,令出汗淋漓透徹,次日將藥渣再煎1次,,不必再加黃酒和捂汗,。2日1劑,6日為1療程,。 1.抗腫瘤作用:貓爪草乙醇提取物體外在L929細胞結(jié)合肉瘤S180細胞的篩選模型中有誘生腫瘤壞死 因子的作用,,其有效成分為軟脂酸。2.抗結(jié)核作用 貓爪草中的小毛茛內(nèi)酯減少耐藥結(jié)核患者周圍血淋巴細胞內(nèi)結(jié)核休眠菌小熱休克蛋白基因的表達,,激活休眠菌的同時增加周圍血淋巴細胞內(nèi)顆粒裂解肽mRNA的表達,,增強機體細胞毒性淋巴細胞殺菌能力,達到抗耐藥的作用,。 含肉豆蔻酸十八醇酯,、二十烷酸、豆甾醇,、β-谷甾醇等成分,。 有小毒,謹慎用藥,。 ①治肺結(jié)核:貓爪草60克,。水煎,分2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 ②治疔瘡癤腫:貓爪草45克,煎水頭汁分次內(nèi)服,,藥渣搗絨,,加小金片8片,,明礬0.5克,,研細拌勻,分2次外敷患處,。[《浙江中醫(yī)雜志》1989,24(6):275] ③治偏頭痛:小毛茛鮮根適量,,食鹽少許,,同搗爛,,敷于患側(cè)太陽穴。敷法:將銅錢1個,,或用硬殼紙剪成銅錢形亦可,,隔住好肉,將藥放錢孔上,,外用布條扎護,,敷至微感灼痛(1~2小時)即取下,敷藥處可起小泡,,不必挑破,,待其自消。(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男子乳房發(fā)育:貓爪草,、生麥芽各50克,。煎水代茶飲,每日1劑,。[《浙江中醫(yī)雜志》1989,24(6):275] ⑤治惡性淋巴瘤,、甲狀腺腫瘤和乳腺腫瘤:貓爪草,、蛇莓,、牡蠣各30克,夏枯草9克,。水煎服,,日1劑。(《抗癌本草》) |
|
來自: 莊生kg9jxnncph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