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刻板印象真是沒辦法,。說起1938年的蒙自,我總覺得朱自清等教師,、楊苡等學生從上?;蜷L沙抵香港,轉(zhuǎn)道越南海防,,再乘滇越鐵路北上,,就在這里停留了下來,辦起了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 但其實不是,。大部分師生在1938年4月下旬就已經(jīng)到了昆明。而昆明一時絕容不下這許多迢迢千里來的師生,。2月下旬,,北大校長蔣夢麟便來蒙自考察環(huán)境,聯(lián)絡房屋,,籌建分校,。文學院與法學院的師生們在昆明席不暇暖,便又要負笈南下,。5月4日,,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與昆明本校同步開學。 1912年蔡鍔在這里閃避過袁世凱派來的殺手,。但我們要追尋的是1938年,。那些從越南出發(fā)已三天三夜,被悶罐火車甩晃得欲睡欲吐的外地學子,,路過碧色寨時一心只想著終點昆明,,怕沒有余裕觀賞風景。然后沒過多久,,他們中的不少人,,和一些新鮮的面孔又來了。這次他們在這里下車了,。要去的是十幾公里外的蒙自,。 碧色寨 滇越鐵路用的是東南亞通行“米軌”,只有1米寬,,比起1.435米寬的標準鐵軌,,要省料省工,,也便于爬山過洞。在京津奉滬坐過大火車的北大清華南開師生,,看著這種米軌小火車,,就像玩具似的——這是朱自清先生的話。 沒想到的是,,在碧色寨換車往蒙自,,坐的是1915年通車的個碧石鐵路(個舊—碧色寨—石屏),這條鐵路更窄,,是寸軌,,只有0.6米寬!從一個玩具換成了更小的玩具,。個碧石鐵路是中國人自己籌資建的,,使用寸軌,據(jù)說是為了避免方便法國人運兵,,但我懷疑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寸軌更省錢,。 我以前來紅河州,對那玩具似的小火車沒什么感性認知,。2015年,,個碧石鐵路重開了幾段,如從臨安(建水)到團山,,從臨安到石屏,,從石屏到開遠。不過,,重開的個碧石鐵路,,用的是法國人帶來的米軌。小火車緩緩前行,,對坐的朋友或陌生人幾乎是促膝相對親密如連體,,窗外的綠色像在身邊一樣觸手可及?;蛘吣苌陨泽w會當年西南聯(lián)大師生晃晃悠悠來到蒙自的感受了,。 滇越鐵路通車之后,蒙自就衰落了,。 海關從前放在蒙自,,還有法國領事館與諸多洋人建筑,是因為紅河的運力?,F(xiàn)在鐵路一通,,海關就搬到了昆明,雖然還叫蒙自關,。 那些半廢棄的明黃色西式建筑,,似乎在等著一所流亡大學的分身來臨。 “個碧石”外地人真是不好理解,。北京大學教務長鄭天挺會在日記里記成“碧個石”,。幾位打前站的聯(lián)大教師,乘坐滇越快車,,昆明到蒙自300公里,,只要半日有余,代價是“車行過速,,巔搖不堪,,乘客多嘔吐者”。而從碧色寨到蒙自城,,35分鐘,。 應該說蒙自有誠意歡迎聯(lián)大的到來。希臘商人開的歌臚士洋行,,原蒙自海關,、法國銀行、法國領事館,,每棟建筑都是以每年一元的象征性價格租給聯(lián)大,。這些房屋最多可容納900人。歌臚士洋行作為教職員與男生宿舍,,原蒙自海關作為教室,,法國銀行與領事館作為圖書館和教職員宿舍。這些建筑都在南湖邊,,相距也就兩三百米,。 至于女生宿舍,借用了大錫商周伯齋的祖宅(周全家在昆明),,地名跟我有緣,,叫“早街”。雖然是三層樓,,但50多名女生共居,,還是相當擁擠。女學生們叫這棟樓“聽風樓”,,滇南春夏的風是很大的,。 1938年蒙自分校借用校舍示意圖 1980年6月,《戰(zhàn)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lián)大》作者易社強來到蒙自時,,整座城市已面目全非,。“聯(lián)大女生曾經(jīng)聽風的周家公館已變成一所黨校,,歌臚士洋行成了軍事基地,,潘光旦住過的地方成了革命委員會招待所,,海關大樓已成為軍事機關,不允許參觀和攝影,?!?/span> 而在我重訪蒙自的2023年春天,時鐘似乎又往回撥了八十多年,。周家公館成了“傳統(tǒng)文化博物館”,,歌臚士洋行成了西南聯(lián)大遺址紀念館,原蒙自海關既是海關遺址,,也是西南聯(lián)大教室遺址,。 我從周公館出發(fā),走上歌臚士洋行背后的東大街,,沿途非常僻靜,,經(jīng)過蒙自最好的中學蒙自一中,東大街走完,,出東門,,走過南湖邊的法國郵局與南美咖啡館,就能抵達海關教室,。全長1.2公里,。 八十五年前,這一段路還相當偏僻——現(xiàn)在不覺得,,可是去看當時的地圖,,那是從城里走到城外!“南湖夜月”是蒙自八景之一,,但并不太平,。據(jù)說聯(lián)大師生(如外籍教師燕卜蓀)有多次被搶劫的經(jīng)歷。晚自習從教室返回周公館的女生,,需要校警護送,。縣政府后來直接派出了40人的保安隊,,常駐在海關隔壁的三元宮以資保護,。 這幾處遺址的中心景點當然是西南聯(lián)大遺址紀念館(歌臚士洋行)。門口有大大的聯(lián)大?;张c“剛毅堅卓”的校訓——如果我經(jīng)過時沒看錯的話,,蒙自一中的校訓是八個字,前面是剛毅堅卓,,后面是厚德載物,? 西南聯(lián)大遺址紀念館(歌臚士洋行)門口 這里還是著名的“何妨一下樓”——聞一多在蒙自時除授課外輕易不出門,只在洋行二樓做學問。鄭天挺勸他:“何妨一下樓呢,?”聞一多從此被人喚作“何妨一下樓主人”,。 現(xiàn)在一樓臨南湖的幾間房是非常都市的咖啡館,或許是當年越南華僑開的法式咖啡館的翻版,?(紀念館里有咖啡館的模擬場景)這里有各種西南聯(lián)大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咖啡杯,明信片,,貼紙,扇子,,大量的書籍,甚至有手辦。 我拍了張照片發(fā)給朋友們,,轉(zhuǎn)發(fā)語是“哈哈,,喪心病狂”,因為,,我居然看到了陳寅恪娃娃……對,,商品標簽是這么寫的。 陳,!寅,!恪,!娃,!娃! 我在中山大學念的本科,,想起讀《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沉重,,看陳寅恪先生故居前那條白石路的莫名感慨(陳寅恪幾近失明,這條白石路是廣東省委專令為他修的,,便于散步),,再回頭看看蒙自紀念館里的陳寅恪娃娃,不知道說什么好,。 陳寅恪娃娃 而且,,娃娃下面標的是“幸得梅花同一笑”。熟悉寅恪詩句的應當記得,,這是陳寅恪1957年六十七歲壽辰時所賦,,下句是“嶺南已是八年留”。放在這里可不大應景,。其實陳寅恪有《蒙自南湖》七律,,為什么不用呢?比如這聯(lián): 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1938年的蒙自,,陳寅恪先生對于前途何等悲觀啊。幸好,,后史并非如此,。 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識。反正我是到蒙自才突然曉得:這里是過橋米線的發(fā)源地,。 故事大家都熟,。一個書生為了刻苦攻讀避免干擾,自閉于島上,。賢惠的妻子每天送飯,,又怕飯菜冷了不中吃,就發(fā)明這種看似冷凝實則沸熱的“雞湯燙粉菜”,。傳說中林則徐曾用這種毫無熱氣卻遠超沸點的湯食,,來捉弄西洋人,以報他們端上冒著氣的冰淇淋,,引得總督大人連聲吹氣怕燙著的一箭之仇,。 據(jù)說書生閉關的地方,就在蒙自南湖的小島上,。上面還有娘子給他喂食米線的塑像,,書生頭往后仰,似乎也不是太情愿被投喂,。大家開玩笑說,,或許是天天吃米線吃怕了,還是趕緊考出去,,可以品嘗四方美食,。 蒙自人是真愛吃米線!沿街到處都是米線店,。五星大酒店一間房兩個人,,含早就是兩張早餐券,全世界哪里不是這樣,?只有在蒙自,,是一張早餐券,送一份米線——兩位,,你們自己決定誰吃自助誰呷米線吧,。想起2003年我去建水玩,住在建水賓館,,那里的早餐一律10元,,分中西兩種。中式是“米線+雞蛋”,西式是“米線+牛奶”,。 我們?nèi)チ艘患易畲笞罹W(wǎng)紅的米線店,。鍋里長時間煮著幾只整雞,那個碗大似面盆,,一層層摞著,,一個伙計一次可以端三四層上樓。價格很有意思,,最便宜的12元,,一葷一素,最貴的122元,,六葷二素,。葷有各種大蝦肉片雞片魚片肚片腰花鹵蛋,素有青筍豆芽腐竹油菜酸菜,。最可怪的是首選一朵菊花,抵兩個葷菜,。廚娘將菊花扯碎撒在海碗里,。我選了一碗不要菊花,似乎味道并無差別,,但是確乎不夠“雅”,。看別的街邊米線店,,也是一大把菊花插在桶里備用,,似乎不扯碎,只是佩在碗邊,,更雅了,。 菊花扯碎撒在海碗里 看西南聯(lián)大師生的回憶,似乎沒有提及米線,。除了越南華僑的咖啡,,就是四川人開的“雷稀飯”。雷稀飯的老板姓雷,,“白發(fā)蒼蒼的,。他臉上常掛著微笑,卻并不是巴結顧客的樣兒,。他愛點古玩什么的,,每張桌子上,竹器磁器占著一半兒,;糠粥和粑粑便擺在這些桌子上吃”,。聯(lián)大師生常常光顧這家,恐怕主要還是因為“桌子凳子乃至碗匙等都很干凈,又便宜”,。四五月間天氣炎熱,,蒙自蒼蠅極多。街邊的食物鋪子,,飯面魚肉上,,總是覆蓋著一層黑色的蒼蠅,人走過,,蒼蠅像飛毯一樣嗡地一聲飛起,,人走后又落下去。北平天津來的聯(lián)大師生自然難以忍受這種衛(wèi)生狀況,,發(fā)起了一場滅蠅運動,,在政府的配合下,飯鋪里不得不用上了冷布罩子,。但當?shù)厝宋幢匦姆?,?jù)說他們認為那些蒼蠅是“菜蚊子”,無害,。 不知道為什么,,朱自清《蒙自雜記》里關于滅蠅的一段,在網(wǎng)上很多版本里都刪去了,。 1938年春季蒙自進入雨季,,“連旬滂沱,不能出戶”,,城里連集市都停了,。最可怕的是,時不時有巨蛇進入室內(nèi),,嚇得各位斯文師生面無顏色驚惶逃避,。 幸好雨季過去到了夏天,南湖的水多起來,,風光讓北平來的人想起什剎海的景象,。海關舊址花木頗多,松柏夾道,,“高大的由加利樹,,和一片軟軟的綠草是主要的調(diào)子”,清華師生會聯(lián)想到工字廳一帶的風味,。就是陳寅恪詩里說的“風物居然似舊京,,荷花海子憶升平”,舒服的環(huán)境自然人物活躍,,復歸生活常態(tài),,“橋邊鬢影猶明滅,,樓上歌聲雜醉酲”。現(xiàn)在紀念館前立一石,,上面是聞一多的筆跡“我更愛南湖”,,也不知道跟誰比,與哪里比,。 這座平靜的滇南小城,,容納了西南聯(lián)大文學院、法學院四個月,?;剡w昆明時,錢穆,、湯用彤,、吳宓、沈有鼎等七人不舍離去,,留下來,,合租了據(jù)說鬧鬼的法國醫(yī)院舊址。即使日機開始前來轟炸,,教授們寧愿每天帶著面包火腿牛肉熱茶到野外看書,,也一直拖到了秋季開學前,才依依不舍地束裝北上,。 離開蒙自的那天早上,我們特意又去新城轉(zhuǎn)了轉(zhuǎn),。新城是一般的州城,,寬得嚇人的紅河大道,路邊絡繹擺賣的枇杷攤,。這是我第二次來蒙自,。將來還會再來吧,如果那時還有陳寅恪娃娃,,我就買一個,。 楊早 |
|
來自: 知易行難nev5ph > 《讀書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