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彬 琉璃瓦是一種色彩豐富的建筑材料,常作為古代建筑或現(xiàn)代中式建筑的裝飾構(gòu)件,,一般用于宮殿,、陵寢、寺廟等建筑的屋頂,,也用于影壁,。作為古建筑的重要裝飾構(gòu)件,琉璃一直以來都是宮殿,、廟宇建筑最耀眼的部分,,不僅使建筑屋頂光彩奪目,更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熠熠生輝,。與宏偉的宮殿建筑相比,,介休后土廟的琉璃構(gòu)件少了“禮制意味”,多了民間氣息,。 介休燒造琉璃已有1000多年歷史,。唐貞元十一年(796年)的《洪山法興寺碑》寫有“西至琉璃寺”,反映了介休當時已在建筑屋頂上使用琉璃,。明清時期,,介休進入了琉璃燒造的鼎盛期,留下了眾多琉璃建筑遺存,。此外,,沈陽故宮“一宮三陵”上的琉璃也是介休北賈侯氏琉璃匠人燒制的。據(jù)非遺傳承人劉開寶介紹,,燒制琉璃的主要泥料是當?shù)氐奶胀?,陶土常伴煤而生,介休被稱為“煤焦之都”,,因此原料分布廣泛,。燒制琉璃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劉開寶經(jīng)營的琉璃作坊位于介休市洪山鎮(zhèn),洪山鎮(zhèn)水源充沛,,礦產(chǎn)豐富,,水動力可以粉碎琉璃原料,礦產(chǎn)為燒造琉璃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釉料及燃料,。燒制溫度要根據(jù)陶土的不同特性來確定,一般為1150~1200℃,,陶土塑形后第一次燒制,,上釉后再進行二次燒制。 介休市內(nèi)保存了大量完好的琉璃建筑和琉璃構(gòu)件,,后土廟,、祆神樓、城隍廟,、五岳廟,、張壁古堡、太和巖牌樓等,,都大量使用了琉璃瓦,。其中,琉璃技藝最具代表性的是后土廟,。后土廟是道教全真派建筑群,,始建時間不詳,明正德年間擴建后形成現(xiàn)有規(guī)模,,占地9196㎡,,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土廟內(nèi)琉璃瓦,、琉璃構(gòu)件無處不在,,尤其是廟內(nèi)的三清樓。三清樓是三重檐式十字歇山頂建筑,,屋頂大量使用黃,、綠、藍三色琉璃,,造型活潑巧妙,,螭吻、寶頂裝飾遵循道教文化的傳統(tǒng),,將造型多樣,、題材廣泛、設色靈活的本土特色凸顯出來,,既遵循傳統(tǒng),,又顯示了介休文化內(nèi)涵,,因此后土廟也被稱為“琉璃藝術博物館”。 琉璃技藝在建筑中的應用 琉璃瓦能夠成為優(yōu)質(zhì)建筑材料是由它的性能所決定的,。夏季溫度升高,,建筑難以散熱,,工匠們在屋頂上再次起脊,,覆上琉璃,能夠?qū)崿F(xiàn)良好的隔熱效果,。琉璃瓦吸水率低,,如遇降水,屋頂?shù)暮芍夭粫黾?,且施釉后瓦面干凈光滑,,摩擦力小,無苔無蘚,,雨水沿瓦面流動而下,,不會為建筑增加負擔,保證了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良好的排水效果,。除隔熱,、防水以外,耐火,、抗酸堿,、不褪色、不風化等優(yōu)點也使琉璃瓦成為一種重要的屋面建筑材料,,廣泛用于各類建筑之中,。 三清樓 董西平/供圖 介休后土廟琉璃構(gòu)件類型多樣,均為單獨創(chuàng)造,、單獨燒制,,注重顏色的運用,局部采用暈染手法,,色彩與作品的造型結(jié)構(gòu)相呼應,。殿頂之上的脊飾、屋檐下的懸魚造型優(yōu)美,,色彩豐富,。除了常見的黃、綠兩色,,還有稀有的孔雀藍,,孔雀藍因顏色似孔雀羽毛而得名。黃釉,、綠釉通常以鉛作為熔劑,,而燒制孔雀藍釉需要在鉛的基礎上加入大量“馬牙硝”(主要成分是硝酸鉀和硫酸鈉),,這種馬牙硝也被稱為土硝,常出現(xiàn)在潮濕的土屋土墻上,,其性能是普通工業(yè)硝無法代替的,,因此十分稀有。在此基礎上以銅作為呈色劑,,使釉色呈現(xiàn)出獨特的孔雀藍,。這種釉色早在唐宋年間就已出現(xiàn),完善于元朝,,興盛于明清,,后因原料采集困難、工藝十分復雜而失傳,,直至現(xiàn)代山西琉璃匠人多次試驗,、煅燒后才重新得以傳承。豐富的色彩表達出更加復雜的主題,,為后土廟建筑群增加了美感,。 琉璃構(gòu)件的審美表達 介休后土廟多使用黃、綠,、藍三色琉璃,,構(gòu)件細節(jié)上還采用了白、紫,、黑等十幾種顏色,。后土廟的建筑屋面通常不止一種顏色,而是采用了“剪邊”和“聚錦”的形式,,用主色和輔色搭配,。剪邊即在屋頂?shù)奈菁购烷苓呬佉陨什煌牧鹆呒╊尸F(xiàn)出各色邊框圍繞屋頂?shù)臉邮?,后土廟中常見灰色屋面搭配黃色和藍色剪邊,。聚錦則指用不同顏色的琉璃瓦在屋面鋪成裝飾圖案,廟內(nèi)眾多建筑都采用了菱形圖案,,大多為黃色,,也有藍色、綠色,、黃配綠,、藍配黃等,色彩鮮明,,對比明顯,。 后土廟不僅屋頂、門樓,、影壁頂是琉璃世界,,影壁壁芯的圖案也是如此,。廟內(nèi)三清觀的影壁壁芯展現(xiàn)了兩條黃龍翻騰于海水波濤之中,夜叉持珠立于海面,,配以五色云頭,、五彩祥珠;太寧宮影壁壁芯展現(xiàn)了人們想象中的蓬萊仙境,,藍色海水里有小巧精致的黑色海螺,,仙山上還有祥云點綴。建筑屋脊上也大量使用了琉璃構(gòu)件,,三清閣正脊飾有顏色不同的牡丹花,,花瓣造型柔美,十字歇山頂?shù)捏の菫樗凝埾嗤?,每條龍遠看相似,近看不同,,寶頂造型為煉丹爐,,搭配八卦圖案,頂部有綠色寶瓶,,造型精美,。金黃色的雕花飾片、高聳巍峨的寶剎,、龍吻,、形態(tài)各異的浮雕龍鳳、仙人瑞獸,,突出了介休后土廟的藝術特性,。 琉璃建筑的文化內(nèi)涵 不同于宮殿建筑的宏偉莊重,介休后土廟內(nèi)的各種琉璃構(gòu)件更貼近生活,,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是社會文化在建筑上的體現(xiàn),并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更具備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廟內(nèi)三清殿戲臺八字影壁上的博風和懸魚配有精美的“老鼠偷葡萄”,博風板上有白色,、紫色的葡萄,,白色的細長,紫色的飽滿,,配有葡萄藤和葉子,,莖葉分明,褐色的老鼠形態(tài)逼真,,足以見得高超的琉璃技藝,。左右各配有石榴圖案,,與葡萄搭配寓意“多子多福”,。三清觀影壁的“麒麟八寶”壁芯寓意著祥瑞,,四角配有琴、棋,、書,、畫的圖案,代表著人們對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視,。后土廟中的關帝廟使用了赭色琉璃,,與關公形象吻合,體現(xiàn)出民眾樸素虔誠的信仰,。 多樣的形式,,斑斕的色彩,豐富的造型,,精湛的技藝,,極高的藝術價值,琉璃制品對歷代建筑業(yè)的發(fā)展和建筑物的美化起到重要作用,,是陶瓷藝術和雕塑藝術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中的體現(xiàn),,也是中國古建筑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和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形式。經(jīng)過千百年的傳承,,琉璃已不再僅僅是個物件,,更多的是充滿滄桑凝重的凝固歷史,而這五彩斑斕的故事,,必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原載于《中國建材報》7月4日11版 責編:丁濤 校對:和新龍 監(jiān)審:韓鳳鳳 |
|
來自: 我心飛翔gvqwh5 > 《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