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黃河曾長期流經(jīng)河北平原入海,,對河北平原和海河水系的形成及變遷,產(chǎn)生過極大的影響,。 一,、大禹治水之后的東、西二條河道距今約四千多年前,,傳說大禹治水之后,,黃河形成東、西二渠,。西渠沿太行山東麓山前洼地北流,,由河南省境向北穿過今漳河,,經(jīng)大陸(今任縣、巨鹿一帶),,至天津附近入海,。東渠則經(jīng)濮陽、定陶,,由古兗州東北流入海,,即“陶于河”舊道。商代以前西渠是主流,,商代以后東渠是主流,。 《禹貢山川總會之圖》中的黃河 二、周定王五年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宿胥口(今河南??h),這是有記載的黃河第一次大改道,。所經(jīng)路線大致從滑縣附近向東,,至河南濮陽西轉(zhuǎn)而北上,在山東冠縣北折向東流到茌平以北折向北流,,經(jīng)德州,、滄州在今河北黃驊縣以北入渤海。 周定王五年之后的河道 三,、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堵塞黃河瓠子決口。此后,,“河復(fù)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東北經(jīng)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保ā稘h書·溝血志》),,即經(jīng)今館陶北、臨清南,、清河?xùn)|,、景縣南,至東光縣西復(fù)歸大河本流,,這一股河當(dāng)時稱為屯氏河,。 漢武帝時期的瓠子河 從館陶北決的屯氏河 四、王莽新朝王莽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河決魏郡(舊治在今河北臨漳縣西,,一說在今河南南樂一帶),,向東南進入漯川故道,流經(jīng)今河南南樂,,山東朝城,、陽谷、聊城,,至禹城離漯川北行,,經(jīng)今山東臨邑、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帶入海,。 東漢時的黃河下游河道,,和新朝形成的河道基本相同 五,、北宋宋仁宗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河決商胡埽,,大致經(jīng)今大名,、館陶、臨西,、棗強,、衡水至青縣,由天津附近入海,,宋代稱為北流,,是黃河又一次大改道;至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黃河又在商胡埽以下的魏郡第六埽(今南樂西)決口,,成為一條支河分流,經(jīng)今朝城,、館陶,,入唐故大河北支,經(jīng)樂陵,、無棣入海,,這股支流史稱“東流”。至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98年),,“東流”斷流,。到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在陽武光祿村決口,全河南徙,,奪淮入海,,使黃河下游長期流經(jīng)或影響河北平原的歷史發(fā)生重大改變。 北宋時期歷次的黃河河道 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河決河南蘭陽(今蘭考)銅瓦廂,,黃河改行現(xiàn)道,,雖然北遷回歸至渤海入海,但已離開了河北平原,。 歷代黃河行經(jīng)海河流域主要路線示意圖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