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王之渙,、高適齊名,,當時三個人都不太走運,仕途艱難,。
有一天,,天氣寒冷,,雪花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去酒樓喝酒,,忽然看見梨園的十幾位藝人在表演,。三個人便躲在角落里,圍著爐火看她們表演,。
過了一會兒,,四位漂亮的歌妓相繼到來。她們準備好后,,開始演奏,,演奏的都是當時的名曲。
王昌齡等私下約定:“我們三個人在詩壇上都有名聲,,一直都沒有分出高下,。今天就悄悄聽這些歌女演唱,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yōu)秀,。”
不久,,有幾個歌女唱了王昌齡的二首,,高適的一首。
王之渙自認為出名很久,,指著其中一個最佳的歌女,,對兩個朋友說,“她如果唱的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
不一會兒,,那個歌女唱了,,一張嘴就是“黃河遠上白云間”。
三位詩人開懷大笑,,歌女聽見了,,詢問緣由,施禮跪拜,,一起歡宴一天,。
這是著名的“旗亭畫壁”,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時刻,,這也是民族文化大繁榮的時代,。
王之渙,僅存的詩只有六首,,我們一起來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王之渙最著名的一首詩,,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經久流傳。
站在高樓上,,只見夕陽依傍著山巒慢慢沉落,,滔滔黃河朝著大海洶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風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這首詩不僅描繪了登樓所見到的波瀾壯闊的景,還飽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日月不息,江河滔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王之渙的日月,,王之渙的山河,,王之渙的眼光,王之渙的精神,!
涼州詞二首·其一
王之渙 〔唐代〕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被譽為唐人絕句的壓卷之作。
黃河好像從白云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p>
這首的前兩句寫得氣勢磅礴,,后兩句又轉為深情綿邈,。這兩種情感竟然在短短的28字中融為一體,實在是詩歌中的神話。
這個偉大的唐代,,孕育了太多神話一樣的詩人,。
涼州詞二首·其二
王之渙 〔唐代〕
單于北望拂云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向北看見拂云堆積在神祠上方,,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只好無功而返,。
這是一首多么自信的詩,!這是大唐的氣象,神圣不可侵犯,!
送別
王之渙 〔唐代〕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東風 一作:東門)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春風中的排排楊柳樹,沿著護城河兩岸呈現出一片青蔥,。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應該是要分別的人兒太多。
在楊柳青青的春季里,,和友人別離,,縱有千般不舍,也無可奈何,,只能折下柳枝贈予友人,。
折柳送別,是古人送別的習俗,,“柳”諧音“留”,,想留住你,不讓你離開,。
宴詞
王之渙 〔唐代〕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長堤蜿蜒,,水色碧綠一片悠悠,田間小溝的水流匯入漳河一起慢慢向遠方流去,。不要聽緊緊催促的劃槳聲,,桃花溪水太淺,承受不了這滿載離愁的小舟,。
那長堤和春水,,一片美麗,,可是我們卻要在這美麗的環(huán)境里分開,。
詩歌里不說愁,卻處處都在寫愁,,而且那愁似乎有千斤重,,連桃花溪都承載不了這滿載離愁的小船。
九日送別
王之渙 〔唐代〕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秋風蕭瑟的薊北,,相熟的朋友本來就少,又有誰能登高送我回歸故鄉(xiāng)呢,?
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花酒,,也許明日你我就像這就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
送別的哀傷在最后兩句達到頂峰,,自此一別,山高水長,,我們都會去向何方,?
~完~
作者簡介:稻花魚姐姐,詩詞愛好者,,在解詩讀詞中,,見自我,見天地,。
歡迎關注,,一起讀詩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