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他在唐詩中的地位很是特殊,,說他是大詩人吧,只有六首詩作傳世,,說他不是吧,,如果你能背誦五首唐詩,那其中肯定有他的詩,,一首《登顴雀樓》讓他名揚千古;再加上那人人耳熟能詳?shù)摹稕鲋菰~》,,可以說邊塞詩類無人能出其右,,史稱絕句壓卷之章,。 鮮有詩作傳世,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有“孤篇壓全唐”之稱的《春江花夜月》作者張若虛,,僅存詩兩首,雖然現(xiàn)在也依然被稱作大詩人,,但是,,如果要認真排起來,他同王之渙一樣,,怕也是有些底氣不足的,。 應(yīng)該這么說,很多人的作品沒能流傳后世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在畢升活字印刷術(shù)未發(fā)明之前,,一般都是整版的雕刻后來刷印,就如同傳統(tǒng)的年畫,,而能夠出版之人畢竟是少之又少,,大多是靠著有興趣者的抄錄或親族后人保存?zhèn)魇馈?/p> 但你自己看重的東西,,視為至寶,卻極少能由后人傳世,,除了奇珍異寶,,后人大多是不感興趣的,也許就當作廢紙,,三毛錢一斤地賣給收荒匠了,,這怕又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吧。 不管你方才再高,,寫得再好,,作為沒錢沒地位的人是無法讓自己的作品傳世的,即使是有能力之人,,也架不住時代的變遷和突如其來的變故,。 如那被稱為南宋四大愛國詩人中,我們只記得陸游,、楊萬里和范成大,,至于那位叫尤袤的有幾人能知,因為,,他的作品就是家中火災(zāi),,全部作品和收藏化為烏有,所以,,王之渙的作品少,,不是個案,,只能說他也是眾多不幸人中的一員。 王之渙,,字季凌,,山西新絳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辭官居家,,又復(fù)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nèi)期間去世,,年54歲,。 在高手如林的盛唐乃至整個詩歌史上,王之渙雖然只留有這區(qū)區(qū)六首詩,,但卻難掩其耀眼之光芒,;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經(jīng)歷史傳極少,。 他的生平幾無所知,,不說正史《新唐書》及《舊唐書》中找不到他的只言片語,就連專門收羅唐代詩人傳聞軼事的《唐才子傳》,,也只是八卦式地記了一個“旗亭畫壁”的段子,,出現(xiàn)了他的身影,所以,,這位寫出千古名句的詩人在歷史上總是顯得很是神秘,。 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個盜墓賊挖出了一篇墓志銘,,是當時王之渙去世后,,當時他的同僚靳能為他寫的,墓志銘全文叫《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并序》,。王之渙生平這才有了較詳細的記敘,。 他的簡歷是再簡單不過的了,王家原來也還算是名門望族,,祖上也曾有人做過刺史級的高官,,不過,到了王之渙出生之時,,早已成過眼煙云了,。 他自幼聰穎好學(xué),,少年時豪俠義氣,,放蕩不羈,常擊劍悲歌,;后來他一改前習(xí),虛心求教,,不到 20歲便能精研文章,,有文贊曰“孝聞于家,義聞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 未及壯,,便已窮經(jīng)典之奧,。到了中年,在十余年間,,詩名大振,,與王昌齡、高適等相唱和,。 于仕途實在是乏善可陳,,只知道他在30多歲時,擔任冀州衡水主簿,,這是官僚階層中最低一級的官,,而非一般的吏;但這是要有出身之人才能擔任的,,如考個進士之類,,然而史上又無半點這方面的記載,所以,,只能認為,,他是靠祖蔭,混了個這小官,。 至于他為何不參加科舉,,是屢試不中,還是如后來的李德裕一樣,,不屑于參加,,沒人知道原因,但他的詩句在當時卻被時人所認可,,以至于在35歲時,,還迎娶了衡水縣令,他的上司李滌的第三女,這小女子年方二九,,比王之渙小17歲,。 要知道,,王之渙在絳州早有妻室子女,那么這李小姐入門就只能是側(cè)室,,說白了,,就是當個小妾,作為一縣令之千金,,肯下嫁于一個一文不名的落魄文士為妾,,想來這王之渙當時的名望還真是不小。 不過,,有一點可以推測,,王之渙是否是以妻禮迎娶的這李三小姐,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就有重婚罪之嫌了,,古代男人不管你有多少個女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在禮數(shù)上是有嚴格區(qū)分的,,如果是停妻再娶不是不可以,但相關(guān)的手續(xù)是要辦的,,至少得回鄉(xiāng)寫一份休書吧,。 王之渙在結(jié)婚當年便遭人誹謗而辭去官職,是何原因不得而知,,如果猜想與這迎娶之事有關(guān),,倒也無不可,想這王之渙才高氣盛,,受到別人的忌妒和誹謗當然是受不了,,他也不適應(yīng)這官僚的傾軋中的套路,面對波詭云譎的明爭暗斗,,他只有退避三舍,,于是辭官對他來說,也就成為唯一之選擇了,。 史載他辭官后,,“遂化游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shù)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圭爵,,酷嗜閑放,。”值得慶幸的是,,小夫人在這期間,,無怨無悔,安貧持家,,不離不棄,跟著王之渙度過過了15年的清貧時光,。 可惜的是,,后來王之渙再入宦場,生活剛有了轉(zhuǎn)機,,卻染病身亡,,使李三小姐不到40歲而守寡,王之渙死后六年,,她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渙有前妻,兩人竟不能合葬,。 正是在此同王之渙共同度過的那15年美好時光中,,王之渙創(chuàng)作了流傳千古的名篇,《登顴雀樓》和《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現(xiàn)在如果教幼兒背三首唐詩,此詩必在其中,;都說唐詩勝在韻致,,宋詩長于理性,其實,,我們從這首詩中能夠體味出的人生哲理,,怕是任何一首宋詩是無法比擬的。 《登顴雀樓》是王之渙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區(qū)區(qū)20個字,極寫自然壯觀之景 ,,盡抒志存高遠豪情,,妙成登高望遠警句,激揚自強不息精神,,古今無不激賞,。 但若結(jié)合詩人的寫作背景,探幽詩人寫作心境,,卻可見豪放中有悲情,,自強中隱激憤,乃是一篇嫉世憤俗之作,,且別有隱情,。 此詩作于他辭官后不久,可能是當時胸中那忿忿之情尚未褪去,,氣數(shù)已“盡”的落日不必留戀,,暗喻辭去卑微官職、遠避謠諑小人,,而“黃河”則暗喻詩人毅然辭官,,甘愿長期過清苦隱居生活,就像黃河義無反顧“流”向自由自在,、浩瀚無際的大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詩人志趣高遠,,才情不同凡響,,豈能困頓茍且于小城一隅,日日與奸佞之人為伍而受其掣肘,、構(gòu)陷,?如今辭官而去,就是為了獲得精神上自由的“欲窮千里目”,。 而離開這個人言可畏的小城,,就是在人生旅程與境界上“更上一層樓”,,超凡而脫俗,遺世而獨立,,追求精神的高潔,。 當然,這樣的解讀也許可惜了這首詩的意境了,,詩中所拓展開來的磅礴大氣和雄渾高遠,,一旦局限于個人際遇之中,,瞬間便感覺窄了許多,只有把這畫面感極強的詩意,,放置于天際之中,,方不愧此詩給在我們心中帶來的震憾和人生之哲理。 這首詩的魅力不在于表面的技巧,,而在于詩中那種闊大的人生境界,;詩人由外界廣闊雄渾的景致進入包容萬物的心胸,再提升到開闊進取的人生體悟,,這種面對天地萬物時闊大的人生境界,,才是這首詩千百年在震撼人心的內(nèi)在力量。 可以說,王之渙一時的個人激憤之作能成為千古絕唱,,就是因為詩人寫出了自然界的無比壯美,,拓展了人們的心胸,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從而激勵人們志存高遠,自強不息,,不斷走向更高更遠的人生新境界,。 但是,這首詩是否是王之渙所作,,歷史上爭議多多,,民間多是認為是王之渙所作,這是源自于宋人編撰《文苑英華》,,把《登鸛雀樓》作者一刀切地定為王之渙后,,后人就以此定論了。 反駁之聲歷代不絕,,這是遠在宋人之前,,所有的版本皆無王之渙所作一說,最有說服力的當為盛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作支撐,,這是能見到的唐詩最早選本,,而百家講壇著名主講人王立群教授直接就斷言,此詩非王之渙所作,。 不管這詩是否王之渙所作,,其實都不重要,,我們欣賞的是這首詩,,至于作者是誰,盡管專家們說得很是有道理,,我也相信,,但是,千百年來人們早已認可是王之渙,,想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轉(zhuǎn)變固有認識的,,也沒必要,即使不是王之渙所作,,那他的那首《涼州詞》,,亦是千古絕唱,同這《登鸛雀樓》也在一個層次之上,,所以,,也無為他拔高和貼金之嫌的。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是否去過玉門關(guān),,史無記載,但這個不重要,,很多邊塞詩歌的作者亦并未親臨其境,,真正去過的,如高適和岑參一流,,往往是以寫實為主,,如那“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川碎石大如斗”,;而那些沒去過的,,如楊炯的“寧做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李賀的“黑云壓城城欲摧”等等,,則更能開拓其思維想象的空間,。 玉門古關(guān),,大漠孤煙,黃沙一線,,駝鈴悠悠,,馬鳴嘶嘶,商隊絡(luò)繹不絕,;作者登上古關(guān)城樓,,舉目遠眺,,只見四周溝壑縱橫,城墻蜿蜒盤旋,,烽臺挺立,,胡楊勁拔,與古關(guān)雄姿交相輝映,。 極目遠眺,,九曲黃河天上來,那奔騰的黃河之側(cè),,萬仞高山峭拔挺立,,玉門關(guān)孤獨地聳峙在那里,暮色四合,,關(guān)城緊閉,,羌笛吹出的哀怨楊柳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大漠孤煙,黃沙漫天,,春風不度,,楊柳不青,良人遠征,,春閨遙望,,今宵盡享長安月,今夜盡是長安人,! 此情此景,使得詩人頓時百感交集,,懷古憑吊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千古玉門關(guān),歷經(jīng)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屹立在戈壁黃沙中,,向人們訴說著大漠雄關(guān)往昔的壯美與繁華。 這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的《涼州詞》,還引出了一個小故事,,很是有趣,,現(xiàn)敘述如下: 據(jù)說有一次,,乾隆皇帝把自己的紙扇拿給紀曉嵐,讓紀曉嵐在扇子上面題上一首詩,;紀曉拿過扇子,,看到上面畫著遠山、城池和楊柳春風,,便不假思索地題上了這首《涼州詞》,。 題完詩,紀曉嵐把扇子還給了乾隆皇帝,,乾隆一看書法大氣磅礴,、蒼勁有力,非常高興,,可是再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詩中竟然漏寫了一個字,“黃河遠山白云間”寫成了“黃河遠上白云”,,把“間”字給寫漏了,,乾隆大怒:紀曉嵐,你這是欺君,,該當何罪,! 想那紀曉嵐是何等了得之人,當即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乾隆說到:皇上,我寫的不是王之渙的《涼州詞》,,而是根據(jù)他的詩,,重新寫了一首詞。這首詞是這么讀的: “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涼州詞》,,”乾隆一聽,,也不得不佩服紀曉嵐的才華,大笑而去,。 紀曉嵐的這一改,,便將一首千古名詩改成了一首千古名詞,,恐怕王之渙聽到了,也要佩服紀曉嵐這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不過,,這個怕是后人杜撰,因為也有人將此事落在了慈禧同她的下屬之間,,從而也有了所謂“慈禧嘉賞”的典故,。 在有關(guān)王之渙的軼事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旗亭畫壁”了,,說的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這三位詩人同去酒樓暢飲,,忽然遇見有十幾位樂官擁著四位歌女也來此聚會,。 那時酒樓里有種風氣,就是盛行梨園班子吟唱當世著名詩人的詩作,;此時正好是高潮時分,,四個妙齡女子搖曳生姿,顧盼而出,。于是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這三位便私下約定:“我們這些人都享有詩名,到底誰好誰差,,我們無法定高下,,今天就看各歌女所唱的詩,被譜作歌詞多的就算優(yōu)勝,?!?/p> “大唐好聲音”開播,,一歌女唱“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王昌齡得意地在壁上畫一道,不久,,又一歌女唱“開篋淚沾臆”,,高適亦在壁上畫一道說:“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唱“奉帚平明金殿開”,,王昌齡又伸手畫一道說:“兩首絕句了,。” 王之渙自覺久有詩名,,現(xiàn)在有點坐不住了,,就對二人說:“剛才唱的這三個女子,都算不上國色天香,,如果最后這位絕世佳人唱的不是我的詩,,我便認輸,從此金盆洗手,,不再寫詩,!” 過一會兒,那個最漂亮的女子開始唱了,,唱的是“黃河遠上白云間”,,所唱正是王之渙風靡全國的《涼州詞》,三人聽后大笑,,飲酒不止,! 但是,這個故事也有編造之嫌,,這高適久在邊關(guān),,后來是唐早期詩人中官職最高之人,曾任刑部侍郎,,又轉(zhuǎn)散騎常侍,,所以人稱高常侍,有這樣經(jīng)歷的人,,怕是沒時間和機會,,同王之渙在一張桌上喝酒的吧。 這個故事說明,,王之渙的詩歌在當時的地位之顯赫,,他聲名遠播,是大唐邊塞詩歌的中堅,,他天縱奇才,,楊柳春風玉關(guān)情,雖然只有六首詩歌傳世,,但我們能從這僅存的詩歌中,,體味出他所帶來的盛唐氣象,也能從大唐群星璀璨的星空中,識得那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它驚艷了世人千年,,那明星的名字便叫王之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