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下)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知識點 記金華的雙龍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華,,游北山的雙龍洞。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還是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碾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他那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在洞里走了一轉(zhuǎn),,覺得內(nèi)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出了洞,。 __________ 本文作者葉圣陶,,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一,、生字詞 1.多音字 曲 qū 曲折 qǔ 樂曲 轉(zhuǎn) zhuàn 轉(zhuǎn)圈 zhuǎn轉(zhuǎn)彎 2.近義詞 仿佛——似乎 寬廣——寬敞 蜿蜒——曲折 明艷——明麗 觀賞一一欣賞 依據(jù)——根據(jù) 3.反義詞 蜿蜒——筆直 明艷——暗淡 聚集——分散 擁擠——松散 寬廣——狹窄 昏暗——明亮 4.詞語解釋 盤曲:盤旋曲折,。 明艷:明亮鮮艷,。 氣勢: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力量和態(tài)勢,本課指山高大宏偉的樣子,。 時而:有時候,。 突兀:(山)高高聳立。 森郁:形容樹木茂盛繁密,。 蜿蜒:彎彎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稱。 顏色各異:顏色很多,,各不相同,。 觀賞:觀看欣賞。 十來進:房屋分成幾個庭院,,每個庭院稱為一進,。十來進就是從前到后十來個庭院連在一起。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樣。 二,、句子理解 1.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 這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jié)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坝芯瘛北緛硎切稳萑说模@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么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2.“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 這一段有兩句話,。作者抓住溪流進行觀察來具體描寫很有意思,。因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從雙龍洞里流出來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雙龍洞,,因此“一路迎著溪流”,這既說明了溪流與洞有直接關(guān)系,,也通過一個“迎”字點明了水流的方向與作者行進的方向剛好相反,。溪流聲時時變換調(diào)子,寫的是溪流,,實際上說明了雙龍洞周圍的地勢環(huán)境,,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點明了雙龍洞的準確位置,,同時也為作者開始參觀雙龍洞起了過渡作用,。 3.“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span> 這句話是作者觀看內(nèi)洞以后,對內(nèi)洞的石鐘乳和石筍的總體概括: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端”,,項目,。“變化多端”,,就是變化多種多樣,。“異”,,不同,。“顏色各異”,,就是顏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種假設(shè),說明了內(nèi)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絢麗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種神仙、動物,、宮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無窮了,。 三,、課文分析 1.本文作者葉圣陶。這是一篇游記,。按游覽的先后順序,,先寫去雙龍洞途中的風(fēng)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nèi)洞,;最后寫出洞。游覽路線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二是以水(溪流)為線索,。 2.中心思想: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xué)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3.課文結(jié)構(gòu)及段落大意:( 課文按作者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 第一段(第1節(jié)),,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jié)),,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fā),經(jīng)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后寫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jié)),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情景。 第四段(第8節(jié)),,寫出洞,,自然結(jié)束文章。 同步練習(xí) 參考答案: 一,、讀拼音,,寫詞語。 浙江 羅列 杜鵑 郁悶 肩膀 移動 狹窄 竹筍 端正 源泉 二,、比一比,,再組詞。 碗(洗碗)漆(漆黑)簇(一簇)移(移動)陸(陸地) 蜿(蜿蜒)膝(膝蓋)族(民族)夠(能夠)擊(擊掌) 三,、多音字組詞,。 diào高調(diào) jì 系鞋帶 zhuàn 轉(zhuǎn)盤 tiáo 調(diào)教 xì 關(guān)系 zhuǎn 轉(zhuǎn)身 四、近義詞,。 似乎—(仿佛)明艷—(鮮艷)時而—(有時) 變換—(更換)集中—(集聚)等候—(等待) 五,、反義詞。 明艷—(黯淡)集聚—(分散)蜿蜒—(筆直) 擁擠—(松散)昏暗—(明亮)變化多端—(一成不變) 六,、用合適的詞語填空,。 (突兀森郁)的山 (各色)的映山紅 (或濃或淡)的綠 (高高)的山頂 (好奇)的心情 (緩緩)地流 七、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到句中的括號里,。 突兀 突出 1.她的一雙手很大,,骨節(jié)(突出),顏色發(fā)灰,,手掌全是繭子,,看上去像滿是銹斑的鐵耙。 2.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 漆黑 烏黑 3.她的頭發(fā)(烏黑)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樣瀉下來。 4.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見,。 八,、請根據(jù)意思,寫出相應(yīng)的詞語,。 1.曲折環(huán)繞地向上走,。(盤曲而上) 2.鮮明艷麗。(明艷) 3.(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的某種力量和形勢,。(氣勢) 4.形容光線非常暗,。(一團漆黑) 5.形容變化極多,。(變化多端) 6.彎彎曲曲地延伸的樣子,。(蜿蜒) 九、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回答問題,。 1.《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是葉圣陶,。 2.試著給上文分段,并簡述段意,。 第一部分(①):開門見山交代了游覽的時間和地點,。 第二部分(②~③):寫途中的見聞。 第三部分(④):介紹外洞的具體情景,。 第四部分(⑤):介紹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經(jīng)過與情形,。 第五部分(⑥~⑦):介紹內(nèi)洞的具體情景。 第六部分(⑧):寫游覽完畢后,,“我”乘船出了雙龍洞,。 3.在第⑥段中,主要描寫了內(nèi)洞之中的黃龍,、青龍,、石鐘乳、石筍,,突出了內(nèi)洞昏暗的特點,。 4.文中畫線的部分讓我們體會出:石鐘乳和石筍很值得觀賞,不需要比做什么,,也很好看,。 5.為什么作者會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擠壓過來? 因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狀,,周圍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覺山石挨著他,,似乎將他緊緊包圍起來,。越往內(nèi)洞走,黑暗越濃,,這種壓迫感越強,。 |
|
來自: 喬一2022 > 《小學(xué)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