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更深層的發(fā)生機制而言,把寓言以及神話,、仙話,、童話等看成是修辭手段,其實質(zhì)是將這些文學(xué)樣態(tài)都看成是敘事的行為,,看成是故事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產(chǎn)物和形態(tài),。若擴大而言,敘事是人類社會的基本需求之一,。 有什么樣的社會形態(tài),,便會有什么樣的敘事形態(tài)。正如卡希爾所說: 神話思想與宗教思想之間沒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它們二者都來源于人類生活的同一基本現(xiàn)象,。在人類文化的發(fā)展中,我們不可能確定一個標明神話終止或宗教開端的點,。宗教在它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始終不可分解地與神話的成分相聯(lián)系并且滲透了神話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神話甚至在其最原始最粗糙的形式中,,也包含了一些在某種意義已經(jīng)預(yù)示了較高較晚的宗教思想的主旨,。神話從一開始就是潛在的宗教。[1] 當(dāng)然,,神話不能等同于宗教,,原始神話具有一定的宗教性。 神話是人類童年的故事,。神話的內(nèi)涵無論怎樣神奇,、怪異,不可理解,,但它們總是從人的認識出發(fā)的,,用人的感知去敘述的。關(guān)于始祖,、戰(zhàn)爭,、文化創(chuàng)制的社會類神話如此,關(guān)于創(chuàng)世,、天體,、天候氣象、時空、水火,、動物,、植物的自然類神話也如此[2]。 比上引之《夸父逐日》,,其主旨所在雖至今無確解,,但夸父之渴、夸父之手杖,,都很夸張,、神奇;《女媧補天》之煉石,、補天,、斷鰲足,、立四極,、殺黑龍,敘述一氣呵成,。雖有后人增飾的痕跡,,卻掩飾不住其玄幻的色彩。 天如何能補,?鰲足如何撐起天蓋,?又如關(guān)于太陽的神話: 東南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方日?。ㄔ∪眨┯诟蕼Y,。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 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于扶桑,。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3] 盡管這兩段記載上或有殘缺,、脫誤,生十日,、載于烏等不可理解,,但羲和為帝俊之妻,能生育,三足烏載日飛天,,還是從人的視角敘述的,,是原始初民關(guān)于太陽的故事。 袁珂批評晉人郭璞“多以人事現(xiàn)象釋神話,,于義無當(dāng),,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蓋于神話缺少理解也”,。而袁氏所謂“羲和生十日者,,天上之日十也;猶常羲生月十二,,天上之月十二也”之解,,也未必得當(dāng)[4]。 又與洪水相關(guān)的敘事: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羽郊,。鯀復(fù)(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九州。(《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5] 這個帝是黃帝,,他降滔天的洪水,,大約是要懲罰地上作亂的人們,如《舊約·創(chuàng)世紀》所謂耶和華后悔造人類而降洪水欲毀滅之,。 而黃帝的后裔鯀卻偷來可以自行生長無限的息土,,填塞住洪水,拯救了下民,。惱怒的黃帝命令祝融將鯀殺死在羽山的郊野,。鯀死后三年不腐,用吳刀剖其腹,,得生禹,。黃帝再命禹敷土治水,才安定了天下九州[6],。 把相關(guān)記載聯(lián)系起來,,這個故事就能顯示出它的曲折生動。黃帝為何要降滔天的洪水,?黃帝為何先不讓鯀救人而后又命禹安定天下,? 《山海經(jīng)》《穆天子傳》《天問》《淮南子》等等充滿了這類令人似懂非懂的天真奇幻的故事。換句話說,,是故事記述了人類童年的世界,。沒有關(guān)于諸神、英雄和萬物源起的故事,我們今天無法了解原始初民的思維,、感情,,更無法看清自己從何處而來。 寓言是繼神話消歇而起的敘事,。在“百家爭鳴”的思潮中,,寓言也達到了黃金時代。諸子的言說方式在戰(zhàn)國中期以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微言大義的格言轉(zhuǎn)向譬喻的論說[7],。莊子“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故以謬悠,、荒唐“巵言”“重言”“寓言”說之,故司馬遷說莊子“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8],。 《公孫龍子·跡府》曰:“假物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盵9]《墨子》云:“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無以易之,譬之猶以水救水也,,其說將必?zé)o可焉,。”《荀子·非十二子》云:“辯說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奸說,。”[10]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如鄭人之買櫝還珠[11],。 《呂氏春秋·遇合篇》曰:“凡能聽說者,,必達乎論議者也。世主之能識論議者寡,,所遇惡得不茍,?凡能聽音者,必達于五聲,。人之能知五聲者寡,,所善惡得不茍?……說之道亦有如此者也?!盵12]故轉(zhuǎn)而用譬喻(寓言)論說,。 據(jù)統(tǒng)計,《論語》寓言有2則,,《墨子》寓言大約12則,,《孟子》寓言大約13則,《莊子》寓言大約200則,,《韓非子》寓言大約350則,,《呂氏春秋》寓言大約300則,《列子》寓言大約100則[13],。因各家標準不一,,這里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或有出入,但其所揭示的好“譬論”的趨勢還是顯然的,。 在諸子言說方式向“譬論”轉(zhuǎn)變的過程中,,故事得到了無比的青睞?!肚f子》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其實是書中充滿了謬悠,、荒唐,、無端崖的故事?!肚f子》用“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往的精神,,洞穿宇宙,、明察秋毫、消弭物我,、超越生死,。 狀物寫境則謬悠超邁:天池之鯤化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逍遙游》),;“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秋水》)[14],。 說細微則蝸角成國:“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則陽》),;豬虱“擇疏鬛自以為廣宮大囿,,奎躓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徐無鬼》)[15],。 譬喻取象則怪誕詭譎:“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齊物論》),;支離疏“頤隱于齊,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人間世》),;莊子“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至樂》)[16],。 敘事描述則聲情并茂:庖丁“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養(yǎng)生主》),;小儒盜冢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对姟饭逃兄唬骸悠漪W,壓其頰,,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外物》)[17],! 一部《莊子》,真是喻如日出,,無端無涯,!它極大地推進了故事形式的發(fā)展進程,極大地豐富了故事內(nèi)容的多樣性,。 諸子中另一位熱愛故事的,,當(dāng)推韓非。先秦千則寓言,,韓非獨占三分之一,!《韓非子》蒐集故事當(dāng)然是為了創(chuàng)作寓言。熱衷于故事的證據(jù)主要有二:一是刻意編撰故事專集《說林》,;二是好搜集故事的異文,。 先說編撰《說林》?!墩f林》上下篇的真?zhèn)萎?dāng)然不成問題,,司馬遷說韓非因“數(shù)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首鳌豆聭崱?、《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18],,即已提到該篇,但其性質(zhì)卻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看法認為《說林》只是一些未加工原始的材料,,以作論說時備用的(如周勛初),另一種看法以為《說林》是擁有思想的作品(如鄭良樹),。筆者認為《說林》72則中大部分作品是原始故事,,但有19則可能有所寄托[19]。比如《說林》下有云: 惠子曰:“羿執(zhí)鞅(決)持捍,,操弓關(guān)機,,越人爭為持的。弱子捍(扜)弓,,慈母入室閉戶,。故曰:'可必,則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則慈母逃弱子?!?/span>[20] 另一種標點是惠子之言是到“故”字前結(jié)束,,加雙引號,強調(diào)“故曰”以下為議論,。其實,,無論采用哪種標點,其議論性都是不可抹殺的,,況且惠子說話自帶議論并非首見,。 《說林》上篇即有此例:“陳軫貴于魏王?;葑釉唬?必善事左右,。夫楊,橫樹之節(jié)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矣。至以十人之眾,,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何也,?樹之難而去之易也。子雖工自樹于王,,而欲去子者眾,,子必危矣?!?/span>[21]劃線部分當(dāng)是議論,。 這里討論的含義是,如果按照寓體+寓意的寓言定義來套,,《說林》上下篇有50多篇是故事而非寓言,。由此可見韓非編撰《說林》的主要用意了。 不僅如此,,韓非還用“一曰”的方式專門收集一些同一則故事的異文,。據(jù)筆者研究,《韓非子》中共使用“一曰”引出異文40多則,,其中個別故事共有異文達4則,。《外儲說右上》載: 靖郭君之相齊也,,王后死,,未知所置,乃獻玉珥以知之,。 一曰:薛公相齊,,齊威王夫人死,有十孺子皆貴于王,,薛公欲知王所欲立,,而請置一人以為夫人。王聽之,,則是說行于王,,而重于置夫人也;王不聽,,是說不行,,而輕于置夫人也。欲先知王之所欲置以勸王置之,,于是為十玉珥而美其一而獻之,。王以賦十孺子。明日坐,,視美珥之所在而勸王以為夫人,。[22] 又《外儲說左上》載: 夫少者侍長者飲,長者飲,,亦自飲也,。 一曰:魯人有自喜(先慎曰:疑作“善效”)者,,見長年飲酒不能釂則唾之,亦效唾之,。 一曰:宋人有少者亦欲效善,,見長者飲無余,非堪酒飲也,,而欲盡之,。[23] 這些“一曰”所引故事,都是韓非自作,,并非韓非后學(xué)所作,。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韓非對故事的特別鐘愛,。因此,,韓非才會在內(nèi)外《儲說》中匯集了大量的寓言(故事)。這種以“一曰”方式引出異文的做法,,在《史記》的“或曰”中還能看到其影響,,不過司馬遷是出于對史事的慎重對待[24]。 比較而言,,《莊子》故事多自創(chuàng),,而《韓非子》故事多有來源?!锻鈨φf左下》載:“范文子喜直言,,武子擊之以杖;'夫直議者,,不為人所容,,無所容,則危身,,非徒危身,,又將危父?!盵25] 該故事當(dāng)改編自《國語·晉語五》:“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對曰:“有秦客廋辭于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蔽渥优唬骸按蠓蚍遣荒芤?,讓父兄也。爾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晉國,亡無日矣,?!睋糁哉龋畚??!盵26] 又《外儲說左上》載: 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fù)召之,因復(fù)更嫁之,?;腹笈瑢⒎ゲ?。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yè)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稽也,。”桓公不聽,。仲父曰:……[27] 此則當(dāng)與《左傳》僖公三年故事有關(guān):“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28] 《韓非子》如此來自早期史書的故事還有很多,,總數(shù)約占一半左右,。當(dāng)然,韓非也不是完全照抄早期史書歷史故事,其中多像上引二例一樣,,在文本的細節(jié)上也多有不同,。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如果說《莊子》(特別是內(nèi)篇)的故事多有奇幻色彩,、哲理品格的話,,那么《韓非子》中的故事有世俗色彩、歷史品格,。其歷史品格已略見上述,,而其世俗色彩則稍可略說。 《莊子》故事的哲理品格,,可在“鯤鵬”“五石瓠”“莊周夢蝶”“庖丁解?!薄吧糖鸫竽尽薄盎煦缰馈薄氨МY老人”等一系列寓言中可以體會到。 而《韓非子》故事的世俗色彩,,則可以在“宋人疑鄰父”“彌子瑕失寵”“樂羊食子”“楊布打狗”“三虱相訟”“牛屎”“靖郭君重于齊”“李季浴矢”“守株待兔”等諸多寓言中見得,。比如: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說難》) 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袴,其妻問曰:“今袴何如,?”夫曰:“象吾故袴,。”妻因毀新,,令如故袴,。(《外儲說左上》) 鄭縣人卜子妻之市,買鱉以歸,。過潁水,,以為渴也,因縱而飲之,,遂亡其鱉,。(《外儲說左上》) 三虱食彘,相與訟,,一虱過之,,曰:“訟者奚說,?”三虱曰:“爭肥饒之地?!币皇唬骸叭粢嗖换寂D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與聚嘬其身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殺,。(《說林》下)[29] 前三則故事與“守株待兔”“削足適履”“狗猛酒酸”等一樣,,都是嘲笑宋人、鄭人的愚鈍的,,都是擷取平民生活的瑣事,,具有濃郁的民間故事色彩。其中“宋人疑鄰父”條,,似是對《說林下》鄭人謂“必筑壞墻”條故事的改造,,其理趣之提升有限,遠不如對“守株待兔”之寓意的深刻發(fā)掘,。最后一則也是沒有加上寓意的生活化故事,。 前者與上引《莊子·徐無鬼》之“豕虱濡需”相類似,但其哲理之境界卻有高下之別,?!叭苯Y(jié)尾說“彘臞,人乃弗殺”,,似導(dǎo)向豬因禍得福之寓意,,敘述的主角被偷換了;“豕虱”結(jié)尾說“此以域進,,此以域退”,,則似導(dǎo)向禍福相依之寓意,是老子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合題,,顯然高一層次[30]。 《韓非子》有些寓言的故事性比較強,,但趣味相對低俗,,寓意多是普通的法家“權(quán)術(shù)勢”那一套。例如: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于士,,季突至,士在內(nèi)中,,妻患之,。其室婦曰(一作妾曰):“令公子裸而解發(fā),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庇谑枪訌钠溆嫞沧叱鲩T,。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無有?!奔驹唬骸拔嵋姽砗??”婦人曰:“然?!薄盀橹魏??”曰:“取五牲之矢浴之?!奔驹唬骸爸Z,。”乃浴以矢,。(《內(nèi)儲說下》)[31] 該條寓意是主子要明察“六微”之一的“權(quán)勢不可以借人”,。主子要是放權(quán)于下屬,就難免會像李季一樣,,妻妾私通外人,,自己還被騙浴矢。兩個故事的敘事細微入情,,生動形象,,不失為好敘述,但其中的味道畢竟令人不快,。 可笑的是,,韓非還樂此不疲地搜集了該故事的兩個版本,其中的“矢”,,一本作“屎”,;“乃浴以矢”,不知是韓非自己還是校書者劉向企圖美化一下,,竟然補了一句“一曰浴以蘭湯”[32],。 秦二世而亡,卻給漢代留下了一個政治完整的江山和殘缺的文化遺產(chǎn),。故漢代思想文化以歷史大總結(jié),、思想大一統(tǒng)、文化大整理為主要特征,。兩漢的諸子著作也多帶有這樣的時代色彩,。 就本文主旨而言,,除了被劃為經(jīng)書的《韓詩外傳》以外,保存故事或寓言多的諸子書首推《說苑》《新序》,,其次是《淮南子》《新語》《論衡》等,。 劉向的《說苑》《新序》都曾被看作是編抄之作。有論者說,,《新序》是“分類編纂先秦至漢初故事,,記述古人言行可以為時君法戒者奏上,以助觀覽”,,其中自己創(chuàng)作的東西很少[33],。 《說苑》也是一部編抄之作,“它是劉向校書時根據(jù)皇家所藏和民間流行的書冊資料加以選擇,、整理的頗具故事性,、多為對話體的雜著的類編”[34]。盡管如此,,《新序》《說苑》還是受學(xué)界的青睞。一方面是由于二書思想史料,、文獻史料的寶貴價值,,另一方面是由于二書文學(xué)史和思想史的價值。 著名學(xué)者屈守元說:《說苑》“通過故事講明道理,,一般還多采用相與往復(fù)的對話體,。……這可以說是頗具中國特色的古代'說話’形式”,,可以“把《說苑》看成是帶有一定古代小說集性的書”[35],。 思想史家徐復(fù)觀則認為,《新序》《說苑》受《韓詩傳》的直接影響,,但在采傳記行事之外,,必加入有他自己的意見;甚至是以自己的意見為主導(dǎo)地去采傳記行事,,始可謂之著,。《漢書》本傳謂之“依興古事”,。因此,,“《新序》《說苑》是'著’而不是'序次’”,是一種“以故事為主的著作體裁”[36],。 文學(xué)史家和思想史家看得非常準確,,《新序》《說苑》都是靠故事或小說來說話的。與《韓詩外傳》用故事說《詩經(jīng)》相同,,《新序》《說苑》是用故事來說儒學(xué),,沒有了故事,,韓嬰的說《詩經(jīng)》、劉向的說儒學(xué)就變成了沒有特色空洞的說教,。 這里不妨看幾則可以對比的例子,,先看《外傳》兩則: 傳曰:不仁之至忽其親,不忠之至倍其君,,不信之至欺其友,。此三者,圣王之所殺而不赦也,?!对姟吩唬骸叭硕鵁o儀,不死何為,!”(卷一) (衛(wèi)靈公)君曰:“使子召勇士,,何為召儒?”使者曰:“行人曰:'微悁,,而勇若悁者可乎,?’臣曰:'可?!摧d與來,。”君曰:“諾,,延先生上,。趣召公孫悁?!倍矶鴲€至,,入門杖劍疾呼,曰:“商下,!我存若頭,。”子夏顧叱之,,曰:“咄,!內(nèi)劍。吾將與若言勇,?!庇谑蔷顑?nèi)劍而上。子夏曰:“來,!吾嘗與子從君而西見趙簡子,。簡子披發(fā)杖矛而見我君。我從十三行之后,,趨而進曰:'諸侯相見,,不宜不朝服,。君不朝服,行人卜商將以頸血濺君之服矣,?!狗闯娢峋撸右乙??”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一矣,。又與子從君而東至阿,,遭齊君重鞇而坐,吾君單鞇而坐,。我從十三行之后,,趨而進曰:'禮,諸侯相見,,不宜相臨以庶,。”揄其一而去之者,,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弊酉脑唬骸又虏蝗粑叶印S峙c子從君于囿中,,于是兩寇肩逐我君,,拔柔下格而還之者,子耶我耶,?”悁曰:“子也,。”子夏曰:“子之勇不若我三矣,。所貴為士者,,上不攝萬乘,下不敢敖乎匹夫,,外立節(jié)矜而敵不侵擾,,內(nèi)禁殘害,而君不危殆,,是士之所長而君子之所致貴也,。若夫以長掩短,以眾暴寡,,凌轢無罪之民,,而成威于閭巷之間者,,是士之甚毒而君子之所致惡也,眾之所誅鋤也,?!对姟吩唬?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夫何以論勇于人主之前哉,!”……[37](卷六) 講究禮儀、士節(jié)也是漢代儒學(xué)關(guān)心的問題,?!锻鈧鳌分v論《詩經(jīng)》“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者今本有四次,,但講法都不一樣,。前一則不詳引自何處,用不能忘忽親人,、背叛郡主,、欺騙朋友的道理解說《詩》之“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的內(nèi)涵,,單調(diào)乏味,。 后一則也不詳出處,是以卜商三折勇而無禮的勇士公孫悁的故事,,生動地解說了士節(jié),、士禮。 再看《說苑》以故事解說儒學(xué)的二例: 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有智者壽乎,?”孔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qū)嬏幉粫r,,飲食不節(jié),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弱以侮強,,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非命也,,人自取之,。”《詩》云:“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之謂也。(《雜言》) 佛肸用中牟之縣畔,,設(shè)祿邑炊鼎,,曰:“與我者受邑,不與我者其烹,?!敝心仓拷耘c之。城北余子田基獨后至,,袪衣將入鼎,,曰:“基聞之,義者軒冕在前,,非義弗受,;斧鉞于后,義死不避,?!彼煨犚拢瑢⑷攵?,佛肸播而止之,。趙簡子屠中牟,得而取之,,論有功者,,用田基為始。田基曰:“吾聞廉士不恥人,。如此而受中牟之功,則中牟之士終身慚矣,?!彼祚哓撈淠福厢阌诔?。楚王高其義待以司馬,。(《立節(jié)》)[38] 前一則是襲自《外傳》卷一,《孔子家語·五義篇》等,,由此可見《說苑》對《外傳》說經(jīng)方式的繼承,。此則雖是用對話的形式,但實質(zhì)還是枯燥的說教,。后一則是故事,,早見于《左傳》哀公五年,,《史記·孔子世家》也載錄,又見于《新序·義勇》,?!墩f苑》舉此故事自然為了解說士人如何立儒家所謂義勇之節(jié),如《立節(jié)》篇小序所說:“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節(jié)行誼而以妄死非名,,豈不痛哉!士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于節(jié)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來世,,非有勇斷,,孰能行之?”[39] 藉此四例,,大致可以管窺故事在漢代經(jīng)學(xué)家授業(yè)中的重要作用,。 敘事是經(jīng)傳史書的主要手段,敘事中的故事則是經(jīng)傳史書的重要構(gòu)件,。書面的敘事從文字產(chǎn)生的甲骨文時代就開始了,。對此,已有學(xué)者做了很好的研究[40],。 大事記式的《春秋》無疑是歷史敘事,,但如沒有“春秋三傳”,幾乎無人能讀懂其中微言大義,。比如《春秋》“鄭伯克段于鄢”之記載,,只有在讀完“三傳”以后,才能基本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史實,、情感,、道德所在?!蹲髠鳌吩唬?/span>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瓡唬骸班嵅硕斡谯场,!倍尾坏?,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span>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涫侵^乎,!”[41] 摘錄的第一部分是述事,第二部分可以稱之故事,,其中從“悔之”“聞之”“遺之”“語之”“從之”到“其樂”,,情節(jié)完整,口吻畢肖,。如加上“君子曰”,,則可以稱之小說了。中國早期故事并非一定是虛構(gòu)的,,真實的敘事也可是故事,。 史家固然需要寫實,但史家無法完全做到寫實,。如《尚書·金縢》記述周公旦在周武王病逝后輔佐周成王的曲折史事,,古今學(xué)者對其真實性有不少疑問。清華簡《金縢》發(fā)現(xiàn)以后,,證明今本《金縢》雖有些錯誤,,但記載大致真實[42]。 不過,,其中感天動地的描述,,無法令人信以為真。東漢王充就曾說:“《書》之言,,未可信也,。由此論之,周成王之雷風(fēng)發(fā),,亦此類也,?!薄胺蛞焕滓挥曛儯ㄈ逭撸┗蛞詾樵嵋?,(古文家)或以為信讒,,二家未可審?!?[43]這是說連漢代的今文家,、古文家也搞不清為何會有大雷電大風(fēng)雨、禾苗盡倒,、禾苗盡起的原因,。 東漢《孔叢子》記載,陳涉讀《國語》言申生事,,疑惑地問博士:“晉獻惑聽讒,,而書又載驪姬夜泣公,而以信入其言,,人之夫婦夜處幽室之中,,莫能知其私焉。雖黔首猶然,,況國君乎,?予以是知其不信,乃好事者為之辭,,將欲成其說以誣愚俗也,,故使予并疑于圣人也?!?博士曰:“不然也,,古者人君,外朝則有國史,,內(nèi)朝則有女史,,舉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故凡若晉侯驪姬床第之私,,房中之事不得舍焉?!盵44] 唐代劉知幾《史通》亦采信此說,,似乎太拘泥女史之職。 《國語》的性質(zhì)或許算不上史書,,只是春秋時各諸侯國的傳聞逸事之語的匯編[45],。至于《左傳》《史記》的敘述態(tài)度就大不一樣了,都不寫“驪姬夜泣公”一事,,但都采用了《國語》中驪姬的另外一哭: 及將立奚齊,,既與中大夫成謀,,姬謂大子曰:“君夢齊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歸胙(祭之酒肉)于公,。公田,,姬寘諸宮六日,公至,,毒而獻之,。公祭之地,地墳,。與犬,,犬?dāng)馈Ec小臣,,小臣亦斃,。姬泣曰:“賊由大子?!贝笞颖夹鲁?。公殺其傅杜原款。(《左傳》僖公四年)[46] 二十一年,,驪姬謂太子曰:“君夢見齊姜,,太子速祭曲沃,歸釐于君,?!碧佑谑羌榔淠庚R姜于曲沃,上其薦胙于獻公,。獻公時出獵,,置胙于宮中。驪姬使人置毒藥胙中,。居二日,,獻公從獵來還,宰人上胙獻公,,獻公欲饗之,。驪姬從旁止之,曰:“胙所從來遠,,宜試之,。”祭地,,地墳,;與犬,,犬死;與小臣,,小臣死,。驪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弒代之,,況他人乎,?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弒之,!”謂獻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過以妾及奚齊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國,,若早自殺,毋徒使母子為太子所魚肉也,。始君欲廢之,,妾猶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太子聞之,,奔新城,。獻公怒,乃誅其傅杜原款,。(《史記·晉世家》)[47] 《左傳》似乎過于惜墨如金,,有些詞不達意了,故孔穎達批評說“《晉語》說此事云:'……’此傳既略,,當(dāng)如《國語》也”[48],。而《史記》又似乎過于慷慨,有點潑墨淋漓了,。不管怎么說,,《國語》《左傳》和《史記》在敘述驪姬亂晉歷史時,都是采用了大量的或虛或?qū)嵉墓适隆?/span> 應(yīng)當(dāng)注意的是,,司馬遷在使用“春秋三傳”史料時,,時有不采《左傳》而采《公羊傳》、紀人遵從公羊?qū)W觀念的現(xiàn)象,。如公羊家講“尚恥”精神,,而司馬遷寫田橫兵敗自剄、其賓客也集體自殺之悲壯,,寫項羽為父復(fù)仇,、烏江自刎之慷慨,,“其中也滲透著公羊家的尚恥之義”。這與武帝時代公羊?qū)W最盛行,,司馬遷曾師從好公羊?qū)W的董仲舒學(xué)古文有關(guān)[49],。 以往認為,六朝史家好采小說入經(jīng)史,,其實經(jīng)史著作從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好采故事,。上述《尚書》之《金縢》篇,可以當(dāng)小說讀,;胡念貽認為《逸周書》中的《王會》《殷祝》和《太子晉》三篇都是短篇小說[50],。 筆者在考察《國語》《左傳》與《晏子春秋》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國語》只字不載晏子事跡,,《左傳》約有二十余處涉及晏子故事,,再深入考察,竟然發(fā)現(xiàn)《左傳》與《晏子春秋》之間存在互抄的跡象[51],。 至于《戰(zhàn)國策》好采寓言作為策士說辭,,更是眾所周知。陳蒲清統(tǒng)計其中寓言有54則,,熊憲光統(tǒng)計則有70多則[52],,兩家統(tǒng)計數(shù)字的出入可能與對寓言定義不同有關(guān)。若按故事的定義去統(tǒng)計,,這個數(shù)字一定會擴大不少,。 《東周策》有二例即可見一斑: 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復(fù)種稻,;種稻而復(fù)奪之,。若是,則東周之人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彼煜滤LK子亦得兩國之金也,。[53] 昌他亡西周之東周,,盡輸西周之情于東周。東周大喜,,西周大怒,。馮且曰:“臣能殺之?!本杞鹑?。馮且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書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亡來),。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币蚴谷烁鏂|周之候(偵候之吏)曰:“今夕有奸人當(dāng)入矣?!焙虻枚I東周,,東周立殺昌他。[54] 前一章當(dāng)然是一則情節(jié)完整,、敘述有趣的小故事,,而且應(yīng)當(dāng)是虛構(gòu)的故事??娢倪h在題解和注釋中說:“此章為依托之辭,。東、西二周壤地相接,,所種必同,,安能見欺?且稻、麥之種不同時,,下水與否,,不能兼害稻、麥,,蘇子又何能兼得二國之金乎,?”“此蘇子乃策士虛擬而嫁名者?!盵55] 廖先生的意見很有道理,。宋人鮑彪舊注說,“此策不可行”,,此蘇子“非代則厲”[56],,似過于執(zhí)著歷史了。后一章或有史實,,但大喜,、大怒之情態(tài),反間書之巧用,,則是故事的寫法,不同一般的歷史敘事,。 諸祖耿認為,,“昌他”當(dāng)作“宮他”,《西周策》《魏策四》《燕策一》并有“宮他”是其證,,可從,。又顧觀光隸此事于周赧王八年,似可參考[57],。 降及漢代,,故事更受到經(jīng)學(xué)家、史學(xué)家的青睞,?!俄n詩外傳》無論是“以詩證事”還是“以事證詩”,都離不開故事的支撐,。 屈守元說:“此書每段故事,,結(jié)束時總引'詩曰’,這就為以'有詩為證’作收場的我國古典小說樹立了楷模,,要探尋中國特色的古典小說淵源,,萬萬不能不提及此書?!盵58]徐復(fù)觀說它是“以故事為主的著作體裁”,,是“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表達出來”的另一種方式[59],。 通俗地說,,《外傳》一改過去主要以章句解《詩》的方式,,而以故事來解《詩》了。這種采故事的說經(jīng)方式,,對于《說苑》《新序》等故事書影響很大,。 在筆者看來,《外傳》所采故事大部分都有史傳,、子述的來源,,但亦有從《詩》本義出發(fā)創(chuàng)造或改編的一些故事。如《外傳》卷一所在“阿谷處女”故事,,應(yīng)當(dāng)是韓嬰依據(jù)《韓詩》“悅?cè)恕敝玖x,,將一位達人情的“民女”改造成了一位既達人情又“知禮”的“賢女”[60]。 《史記》并不是紀傳體的開創(chuàng)者,,只是紀傳體的集大成者,。紀傳體以寫人為中心的特性決定了司馬遷的筆法,無論“本紀”“世家”或“列傳”,,都離不開無數(shù)形形色色的故事(神話,、仙話、傳說,、寓言,、逸事等),。 正如《太史公自序》所說,漢興“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據(jù)此,司馬遷“述故事,,整齊其世傳”“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整齊百家雜語”[61],,寫成《史記》。現(xiàn)代學(xué)者也對《史記》的史料來源作了更多的分析和研究 。 緣此,,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史記》眾多故事的生成情況,。班固《漢書》本傳有一段話很值得注意,,他說: 司馬遷據(jù)《左氏》、《國語》,采《世本》,、《戰(zhàn)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后事,,訖于天漢,。其言秦,、漢,,詳矣,。至于采經(jīng)摭傳,分散數(shù)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62] 為什么會近代史詳細而古代史多疏略或抵牾,?這恐怕還是與早期的史料不足和雜亂,或由編年體轉(zhuǎn)為紀傳體而帶來的撰寫困難有關(guān),。 因此,,司馬氏在書面資料以外還高度重視“口傳史”“田野調(diào)查”,利用廣泛的親身經(jīng)歷和眾多的人脈關(guān)系,,探訪到許多珍貴的史實和傳說,彌補了《史記》撰述上的許多缺憾,。《五帝本紀》曰: 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訓(xùn)……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fēng)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稌啡庇虚g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保ā端麟[》:古文即《帝德》,、《帝系》)二書也,。近是圣人之說。)[63] 這里所說的不雅訓(xùn),、不傳,、缺失等狀況,,正是司馬遷撰述五帝故事時面臨的困境,也是他不得不博采長老各稱,、眾多他說的原因,。由此,,黃帝鼎湖升仙傳說,、舜帝早年屢受繼母、異母弟迫害傳說等等都被抄錄了,,從而形成一些重復(fù)、誤解,、矛盾的“失控的文本”[64],。 司馬遷這種探訪、調(diào)查的意義,,不僅僅是對書面資料的補充,,更重要的是,使他找到了對諸多歷史事件的新史識,,找到了眾多歷史故事的靈魂,,也找到了他精神上的寄托。 《樊酈滕灌列傳》太史公曰: 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及其素,,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庭,,德流子孫哉?余與他廣通,,為言高祖功臣之興時若此云,。”(《索隱》案:“他廣,,樊噲之孫,,后失封。蓋嘗訝太史公序蕭,、曹,、樊、滕之功悉具,,則從他廣而得其事,,故備也。)[65],。 司馬貞的驚訝,,其實也說出了班固所謂《史記》“其言秦、漢,,詳矣”的重要原因,。比如傳中有云“先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 又如“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后,,常蹶兩兒欲棄之,(夏侯)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66]。如此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應(yīng)當(dāng)來自他廣的口述故事,,而絕非一般書籍所記載。 《秦始皇本紀》司馬遷曰:“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雖有周旦之材,無所復(fù)陳其巧,,而以責(zé)一日之孤,,誤哉!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span> 蓋俗傳之“罪惡”二字,,促使司馬遷對秦始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故本紀引有尉繚之語“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云云[67],。 又《淮陰侯列傳》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余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余視其母家,,確然?!盵68]此中“志異”是貫穿韓信傳的主要線索,。 《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蕴熳油鹾睿袊浴读嚒氛哒壑杏诜蜃?,可謂至圣矣,!”[69] 這種內(nèi)心的向往,久久的徘徊,,至圣的贊嘆,,應(yīng)當(dāng)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使命的巨大動力?!肚Z生列傳》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盵70]悲其志、想其為人,,都是司馬遷精神上的共鳴,。 據(jù)上說,早期故事之發(fā)展,,至司馬遷而在精神層面得到極大提升,,即作者對故事情感的投入得到了顯現(xiàn)。至于《史記》其他方面,,請參見本稿《〈史記〉中的口述史與田野調(diào)查》《論“好奇”在〈史記〉中的文本呈現(xiàn) ——以“故事”和“或曰”為例》二文,。 關(guān)于故事與巫書的關(guān)系,顧頡剛已有《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典范的研究[71],,筆者曾在專著《中國早期小說生成史論》中對《焦氏易林》《列仙傳》等也有所討論,,本稿《〈白澤圖〉與古小說志怪淵源》一文也有涉及,故此處從略,。 至于故事與佛教的關(guān)系,,頗為復(fù)雜。中國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空間的擴大,、內(nèi)容的詭譎,都與佛教及其敘事方式的傳入密切相關(guān),。筆者曾在專著《佛教與中古小說》中多有論述,,此處亦從略。 我們曾說,,故事是古小說的母體,,現(xiàn)在可以進而言之,,故事也是神話、寓言,、故事賦及故事詩的母體,,還是經(jīng)、史,、子,、書、巫書的重要構(gòu)件,。 故事的形態(tài)和文化功能當(dāng)如是觀,。一方面,故事為經(jīng)史子巫書提供了大量的譬喻故事,、敘事的載體和占卜的卦象,同時也賦予了這些著作的不同風(fēng)格,;另一方面,,經(jīng)史子巫書也大大提升了故事的認識價值、歷史價值和宗教品格,,同時也賦予了故事豐富的形態(tài)和肥沃的土壤,。 注釋: |
|
來自: 古代小說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