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之大者 ——觀黃賓虹書畫 浙江省博物館應該是收藏黃賓虹作品最全的一個館,我全面讀了老人的作品,,有早期摩古的,、也有之后不斷摸索、感悟,、出新的作品,。如果用簡短幾句話概括老人的書畫,我想通俗一點說,,他的畫只滿足了小眾文人的審美,,沒有迎合大多市民的口味。所以,,大部分人不懂或不喜歡他的作品,,真的是很正常。 我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也總想找個合適的標題去概括一下,,但很難。比如:平民畫家,,又一想,,平民盡管包含了質樸、簡單,、不獻媚的含義,,但同時也夾雜著淺薄、缺少高度的寓意,,終歸概括不了賓虹老人的氣質,;又或者,文人畫家,,也不準確,,因為文人畫家,大多是畫之票友,,并非專業(yè)畫家,,而賓虹在書畫上的造詣,精深博大,,尤其是筆墨的精湛,。欣賞賓虹作品者,起碼一半是為其信手拈來,、縱橫交錯的筆墨所折服,。因此,琢磨來,、琢磨去,,還是沿用了畫館的標題“畫之大者”,。之前猶豫,是因為我一向不喜歡在藝術家前面冠一個定語,,諸如“偉大”,、“神圣”之類。我深深覺得,,藝術家在生活中是謙恭,、隨性、樸實的,,用偉大一詞,,只是當畫家成名之后,,世俗為名望壓迫,、盲從的一種心理。當然,,這里的“畫之大者”,,用意并非偉大、高大,,而是跳出一般世俗審美,,具有文化高度的審美!這樣啰嗦一個標題,,很無聊,,但畢竟是在尋找對賓虹老人的定位,也算是對其風格的一種闡述吧,。 (局部) 說到黃賓虹,,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傅雷,傅雷對他的推崇在各種文本里很多介紹,,我不累贅,;之后也兼有學者、文人對他的闡述與研究,,諸如陳傳席,、王魯湘等,應該說都非常準確,、又有深度,。但對于普通讀者,還是不好接受,,因為,,那畢竟是從文化的高度、技術的深度去剖析,,百姓要的是好懂的大白話,,為什么我們不覺得好看?他的畫臟兮兮的,到底好在哪里,?我真的忍不住要說,,他的畫本來就不是畫給市民看的,他的畫只是用筆墨寫自己的內(nèi)心,,百姓讀不懂非常正常,。畫之大者,準確的是跳出普通視覺,、具有超前感悟,、以筆墨表現(xiàn)出來的一個山水世界,這個世界即是老人真實修養(yǎng)與氣質的體現(xiàn),,同時也是漢文化主流價值精髓的體現(xiàn),。因為,中國社會皇權思想根深蒂固,,人們崇尚,、盲從的是主流價值標準。那些具有深層思考,、感悟出新的思想,,只能悄悄潛藏在文化人內(nèi)心,他們要生存,,就不能挑戰(zhàn)皇權,,只能通過各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霸募摇?、明末清初“四僧”等,都是具體表現(xiàn),。黃賓虹作品在那個時代非主流很正常,,那是個思想大開放、大紛爭,、大裂變的時代,。于內(nèi),“四王”固守主流繪畫圈,;于外,,外來文化強勢席卷,留學風盛行,,許多滿懷抱負的年輕人漂洋過海求學,、求變。象賓虹這樣的平民身份,,盡管飽讀詩書,,也只能是在社會的邊沿,,寂寞、彳亍筆耕紙上世界,,推演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局部) 畫史把黃賓虹歸于海派,或許是從地域的角度劃分,,如果要從風格和文化特征來做研究,,海派的真正含義,其實就是“市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就是任伯年,、趙之謙、吳昌碩等,。這種文化現(xiàn)象的后面,,真實體現(xiàn)了從晚清到民國,海上通商之后,,已經(jīng)崛起了一批有財富,、有思想,、有抱負的中產(chǎn)階級,,應運而生的自然有滿足、迎合其口味需求的藝術家,。通常所稱“海納百川”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辭,。歸根結底,畫家是需要尋常自己生存的土壤,,先要解決溫飽問題,,所以畫家一方面在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一方面在尋找適合自己價值的消費對象,。這樣說來,,賓虹的作品,無論從其個性氣質,,還是思考方向,,都注定了其作品的孤獨與小眾。 (局部) 黃賓虹的真正價值在于,,自覺或不自覺的透露出漢文化價值的精髓——老莊思想,,不與皇權正面交鋒,在不墮落,、不獻媚的前提下,,只能開辟另一個中庸、閑適,、謙恭的審美空間,。 2017.4.晨游龍井村,、午觀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