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無尤在詩詞領域,,化用前人的作品是常有的事情,凡是歷史上有點名氣的詩人,,基本上都化用過前人的作品,,而且有的詩人還經常這么干,比如蘇軾,。在我們創(chuàng)作中體詩的時候,,也免不了要化用別人的作品,這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法之一,。 借用,、利用、化用別人的作品,,也就是將前人的作品融匯入自己的作品之中,,這種方法也被稱為“祖述”,即模仿效法前人,。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說:“自古詩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語,。” 唐代詩僧皎然在其詩歌理論著作《詩式》中提出了“三偷”的說法:“其上偷勢,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語,?!别ㄈ坏娜灯鋵嵕褪恰盎谩钡娜鼐辰纾渲芯辰缱畹偷氖恰巴嫡Z”,。雖然皎然說“偷語最為鈍賊,。如漢定律令,厥罪必書,,不應為”,,但偷語卻是三偷中最為普遍的情況。 所謂偷語,,就是直接搬用別人的詩句,,或者稍微改動其中的一兩個字。 比如,,唐代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聯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被后代的很多詩人反復化用,其中包括: 北宋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span> 金代元好問的《蝶戀花·春到桃源人不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span> 元代張弘范的《壽陽曲》:“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span> 元末明初孫蕡的《朝云集句詩七言律詩》:“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span> 還有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span> 化用李賀這句詩的詩人可以說數不勝數,。 再比如北宋臨逋那句著名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聯詩并非臨逋的原創(chuàng),,而是臨逋化用的五代南唐江為有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臨逋只不改了兩個字,,把竹改成了疏,把桂改成了暗,,雖然只改了兩個字,,但這一改卻是點睛之筆,這一聯詩的意境立刻得到了升華,。因為臨逋改得太好了,,以至于后來“疏影”和“暗香”成了描寫梅花的專有名詞。 再比如毛澤東《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的“一唱雄雞天下白”則來自于李賀《致酒行》中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 在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詩詞中,,偷語的現象實在太多太多了,。詩人們之所以熱衷于偷語,是因為他們原創(chuàng)的詩詞中確實需要一句畫龍點睛的詩句,,而這個詩句恰恰別人已經寫出來了,,直接把別人的詩句放到自己的原創(chuàng)詩詞中,能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這是偷語的原始動機,。比如我們前面舉到的例子,歐陽修,、毛澤東,、臨逋這些人,通過化用別人的詩句,,很好地完善和升華了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而且化用以后,,并沒有搬運的痕跡,自己的原創(chuàng)作品仍然是完整的和諧的,。 偷語和剽竊之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妙,,很多人把化用別人的詩句當做是剽竊,也有很多人把剽竊當做是化用,。其中的區(qū)別在于兩點:一個是自己的原創(chuàng)詩詞中使用別人詩句的數量,,比如一首絕句,總共只有四句,,你有兩三句都是借用別人的詩句,,那就不是化用了,而是剽竊,。再一個是借用別人詩句的動機,,如果你的原創(chuàng)作品和所借用別人的詩句之間,在內涵上是渾然一體的,,也就是說你借用別人的詩句是創(chuàng)作的必然需要,,而不是生拉硬拽、刻意拼湊,,那么你就是化用,。反之,如果你的原創(chuàng)作品和別人的詩句在內涵上并不相容,,只是因為別人的詩句好,、有名氣,所以你就拿過來用了,,那你就是剽竊,。 不管怎么說,我們創(chuàng)作詩歌的時候,,首先要原創(chuàng),,盡量不要偷語,化用只能作為特殊情況,,偶爾用之,。一旦偷語,則一定要保證能出彩,,如果不能出彩,,就不是化用,而是真偷了,。 當然,,在今天,有的人赤裸裸地剽竊別人的整首作品,,然后把作者名字換成自己的,,這種無恥的道德敗壞的行徑,,已經不僅僅是道德問題,而是觸犯了法律,。對這種人,,應該人人喊打。 皎然三偷中的第二重境界,,是“偷意”,。所謂偷意,指的是“用其意,,而不用其形”,,也就是只借用別人詩句中的“意”,而不搬運別人的詩句,。其中的典型案例是辛棄疾的《賀新郎》和張衍懿的《入峽》,。 辛棄疾在《賀新郎》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詩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詩應該是化用了李白的“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意。但辛棄疾沒有用李白的詩句,,只化用了其中的意,。 另外,在清代張衍懿的《入峽》一詩中有“石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一句,,這聯詩是化用了陸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 還有一種偷意是反著偷,,也就是反其意而用之,典型代表是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毛澤東交代的很清楚,,“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我化用了你的意,,但我的意和你的意是反著的,,這也是偷意的一種,。 賀裳《載酒園詩話》對偷意舉了一組例子,很能說明問題,。賀裳舉的是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焙晚f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span> 賀裳說:“三詩雖各詠一事,,意調實則相同。愚意偷法一事,,誠不能不犯,,但當為韓信之背水,不則為虞詡之增灶,,慎毋為邵青之火??啥H艋羧ゲ〔恢獙W古兵法,,究亦非是,。”賀裳這段話的意思是:這三首詩雖然說的是三件事,,但立意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借景抒情撫今懷古,都是對六朝的興亡大發(fā)感慨,。偷意這件事,,如果必須效仿前人,那就應該像韓信背水一戰(zhàn),,或者虞詡增灶那樣,,出奇制勝。 切不可如同邵青那樣邯鄲學步,,機械地照搬火牛陣,,結果一敗涂地。另外,,也不要像霍去病那樣,,不肯學習古人,霍去病的做法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皎然三偷中的第三重境界,,是“偷勢”,。偷勢指的是受到前人詩作整體氣勢和意象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出氣勢和意象相似的作品,。這是化用前人作品中境界最高的,,也是最難的。 比如,,王昌齡的《獨游詩》便是化用了嵇康《送秀才入軍詩》的氣勢和意象,。王昌齡的《獨游詩》是這樣的:“手攜雙鯉魚,目送千里雁,。悟彼飛有適,,嗟此罹憂患?!憋怠端托悴湃胲娫姟肥沁@樣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泰玄,。” 王昌齡的《獨游詩》有嵇康詩的氣勢和意象,,但兩者的思想內涵又有很大的不同,。嵇康表達的是心胸開闊、閑適曠達的思想內涵,,而王昌齡則是借飛雁的自由高飛,,反襯自己的不自由。王昌齡化用了嵇康詩的氣勢和意象,,但又有所創(chuàng)新,。 在歷代的大詩人中,蘇軾是三偷的最典型代表,。蘇軾學習陶淵明正是采用了我之前講到的“對標學習法”,。蘇軾一生崇拜陶淵明,把陶淵明視為自己的老師和心靈摯友,,蘇軾認為陶詩是詩中之極致,,蘇軾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所以蘇軾一輩子都在學習陶淵明,,為此,,蘇軾寫了大量的“和陶詩”,。蘇軾的和陶詩就是偷語、偷意,、偷勢的代表作,。蘇軾學習陶淵明以烏臺詩案為轉折點,烏臺詩案之前,,蘇軾有刻意模仿陶淵明的傾向,,而烏臺詩案之后,蘇軾大徹大悟,,真正領悟了陶淵明“委運乘化,,一任自然”的精神內涵,從而和陶詩更多的走向了偷意和偷勢的境界,。蘇軾后期的和陶詩并沒有淹沒在陶淵明的思想下,,而是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陶淵明最終走向了價值虛無主義,,認為人生終究是“虛無”,,無形、無影,、無神,。而蘇軾則走向了“齊平”的方向,即“齊生死,,齊有無”,。蘇軾認為生與死,、有與無就如同醒與醉、夢境與現實一樣,,都是相同的,。既然都是相同的,,那么仕就是隱,,隱就是仕,毀就是譽,,譽就是毀,,一切都無須在意,,索性讓心靈超越世俗,,真正的自由起來,。在獨善其身,、修身養(yǎng)性這方面,,可以說蘇軾是超越了陶淵明的,。 所以,,要想吃透皎然三偷的理念,可以下功夫研究一下蘇軾的和陶詩,。 皎然的三偷說,,表面看是詩歌評論,,實際上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法,只不過,,把握起來實在很難,。其中,偷語是皎然非常厭惡的行為,,皎然認為“偷語最為鈍賊,。如漢定律令,,厥罪必書,,不應為”,,偷語是我們盡量要避免的,不到萬不得已,,不可以偷語,。偷意和偷勢是值得鼓勵的,偷意和偷勢是“對標學習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于初學詩者,,可以在這兩方面下點功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