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隨筆250記》(102) 易律夫輯 清翟均廉《周易章句證異》 (一)作者介紹 翟均廉,生卒年不詳,,清代經(jīng)學(xué)家,。清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字春沚。乾隆三十年(1765)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著《周易章句證異》十一卷,逐卦逐爻考證《周易》古今諸本句讀異同。此書已收入 《四庫全書》,。又有《海塘錄》二十六卷,記唐宋以來浙江海寧州海塘修筑廢興,。 (二)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 【臣】等謹案:《周易章句證異》十二卷,國朝翟均亷撰,。均亷字春沚,,仁和人,官內(nèi)閣中書,。是編取周易上下經(jīng)古今本同異之處,,互相考證。如李鼎祚卦辭,,前分冠序卦,;周燔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復(fù)列彖傳,;趙汝楳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次爻辭,;李過,、方逢辰乾卦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釋彖處次大象,次爻辭,;蔡淵卦辭,,後列大象,次彖傳,,文言別為一傳,傳低一字;王洙于經(jīng)中不載卦辭,,別為一篇之類,,此篇章之同異也。如乾卦三爻,,孟喜作夕惕若夤句,,厲無咎句,茍爽,、虞翻,、王弼作夕惕若厲句,邵子,、朱震,、朱子作夕惕若句,此句讀之同異也,。遂卦逐爻悉為臚列,,間或附以己意,以亷案二字別之,。古今本異同之處,,校勘頗為精密,。雖近時之書,,而所言皆有依據(jù),轉(zhuǎn)勝郭京舉正以意刋改,,託言于王,、韓舊本者也。 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三)《周易章句證異》卷一選抄 《周易章句證異》內(nèi)閣中書翟均亷撰 上經(jīng) 孔穎達謂篇題經(jīng)字在孟喜前,,以喜本分上下經(jīng)也。陳臯據(jù)鈎命決曾子問易何以稱經(jīng),,遂謂孔子分篇有上下經(jīng)之號,,不知繋辭傳但稱二篇,子夏傳亦止分二篇,,未有經(jīng)字【說本穎達】緯書,,未足信也。田何易二經(jīng)十翼為十二篇,,施讐,、孟喜、梁邱賀俱同。周王孫,、服生,、楊何、蔡淵,、韓嬰,、王同、九師說各二篇者,,亦分上下經(jīng)也,。費直古文本無章句,惟以彖象繫辭十篇之言解說上下經(jīng)【本漢《藝文志》】,。 鄭玄合彖象于經(jīng)【本魏志淳于俊】,,猶未綴入各爻,先卦爻辭,,次彖傳,,次象傳。王弼則各爻以下聨綴之,,又附文言于乾坤卦後【本吳仁傑,、熊明來】,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本晁說之】,,歷唐至宋,,張、程大儒及蘇軾,、郭忠孝,、郭雍、楊時,、朱震,、張浚、趙彥肅,、李衡諸人,,悉從輔嗣、胡旦,、胡瑗【本董真卿】,,邵雍、呂大防,、晁說之,、程迥、李燾,、吳仁傑,、呂祖謙,、稅與權(quán)復(fù)出卦爻為經(jīng)。朱子從祖謙本董楷合刻傳義,,以世次先程後朱,,故析《本義》以從《程傳》。明修大全從之,。厥後刋《本義》者不復(fù)更正,故彖象文言仍入正經(jīng),,非朱子原本也,。胡一桂、胡炳文,、吳澄,、熊良輔、梁寅悉從《本義》,。王洙止載爻辭于經(jīng),,卦辭別為一篇。鄭厚止載經(jīng)文,,不復(fù)別列彖象,。周燔、馮椅,、趙汝楳,、李過、方逢辰,、董真卿入彖象文言於經(jīng),,而稍變其次,詳見於後,。 乾:元亨利貞,。 吳仁傑云:元亨上,古易無卦名,、乾字,,但有卦畫?。費直亦然,。鄭玄始於卦畫下加乾下,、乾上,於元亨上加卦名,。 【亷案:鄭玄未加時,,如同人諸卦本如是耶?增而俊有耶,?吳說不知所據(jù),,姑以俟考】,。 李鼎祚卦辭,前分冠序卦,。周燔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後列彖傳,,傳低一字,。趙汝楳卦辭,前列大象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次爻辭,。李過,、方逢辰乾卦卦辭,後列彖傳,,次文言,;釋彖處次大象,次爻辭,。蔡淵卦辭,,後列大象,次彖傳,;文言別為一卷,,傳低一字。王洙于經(jīng)中不載卦辭,,別為一篇,。 初九,濳龍勿用,。 吳仁傑云:爻辭,,上古易及費直無初九字,止列爻畫,,初九則一,,初六則一。鄭玄省爻畫,,加初九字,。朱子云:六爻分畫,似涉重複,。 【亷案:《左傳》蔡墨稱初九則曰在乾之姤,,九二曰其同人,五曰其大有,,六曰其夬,,用九曰其坤,。他如筮得坤五者曰坤之比,得屯初者曰屯之比,,未嘗稱初九,、九二也。然文言云初九曰濳龍勿用,,九二曰見龍在田,,則孔子作十翼時已有之】。 王洙於上下經(jīng)無卦辭,,止列爻辭,。 【葉夢得謂即漢《藝文志》古易十二篇之舊】。 周燔於爻辭前先列彖傳,,低一字。趙汝楳,、李過,、方逢辰於潛龍勿用下附爻象,次文言釋爻處,。蔡淵爻辭後附小象傳,,低一字。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許慎說文引作夕惕若夤,,籀文作敬也。 晁說之曰:厲,,許慎作夤,。 惠棟曰:厲上脫夤字,當依孟喜作夕惕若夤(句),。厲無咎(句),。郭京作夕【一字句】,厲無咎(句),。荀爽,、虞翻、王弼夕惕若厲(句),。陸德明,、孔穎達,、郭雍、馮椅,、徐在漢,、毛奇齡從之。前漢書王莽傳孫竦引易,,後漢書謝夷吾傳班固引易,,蜀志先主傳上書引易,皆以夕惕若厲(句),。邵子,、朱震、朱子以夕惕若(句),。後儒多從之,。 【亷案:呂煇録朱子語云:厲無咎句後有此例,如頻復(fù)厲無咎是也,。然考范人傑曾祖道語録二,,則朱子亦有時作夕惕若厲解】。 謹案:《周易述義》:夕惕若(句),。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許慎作忼龍,,京房如字,。【見漢五行志】。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吳仁傑云:古易及費直無用九字,,止列覆卦之畫?,。鄭康成去之,代以用九,。 【朱子云:未知所據(jù),。亷案:象中與文言已云用九,吳說未是】,。 王安石合用九,、上九為一節(jié),,程子非之。 吳仁傑云都潔,,仍先儒之誤,。合此二節(jié),項安世云連亢龍讀,,其義始明,。毛奇齡亦謂此上九爻辭,世儒脫誤,。宋衷,、劉瓛諸儒,多主六爻皆變之說,。宋衷,、王弼以見羣龍(句)。無首吉(句),。孔穎達,、陸希聲、石介,、王安石代淵、程子,、房審權(quán),、郭雍、鄭汝諧同,、郭忠孝,、朱子、俞琰俱云見羣龍無首(句),。鄭玄于用九節(jié)後附彖傳,,次象傳。王弼分附象辭于各爻,,惟乾卦仍鄭玄本,。周燔于用九見羣龍無首吉後附小象,次文言,。董真卿于無首吉後次大象,,次彖傳,次小象,,次文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