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也叫老虎姜,、雞頭姜,,為泰山四大名藥之一,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益氣養(yǎng)陰,、抗菌,、抗衰老、麗容顏,、強精力之功效,。那么黃精怎么種植呢?現(xiàn)在將黃精的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生物學特性 多生于林下,、灌叢或山坡地。喜陰濕,,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以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疏松肥沃、表層水分充足,、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質(zhì)壤土為佳,。最好是蔭蔽之地,上層為透光充足的林緣,、灌叢,、草叢及林下開闊地帶。 二,、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與施肥:根據(jù)黃精的生長特性選好地塊,耕地前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農(nóng)家肥約3000Kg,、復合肥30~50kg,,深耕、耙細,、整平,,耕地時用“神農(nóng)丹”或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處理,神農(nóng)丹要施在15cm土層以上,。做成平畦或高畦,,畦寬120~130cm,溝寬90~100cm,,畦高10~20cm,。畦向以早陽、晚陽為宜,,避開中午直射光。 (二)繁殖方法:黃精的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根狀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 1、根狀莖繁殖:10月上旬或3月下旬前后,,將根狀莖刨出,,選擇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數(shù)段,每段帶有2~3節(jié),,根莖長度8~12cm,,傷口稍加晾干后,栽到整好的畦內(nèi),。按行距20~27cm開7cm深溝,,將種根莖按株距10~17cm平放在溝內(nèi),覆土5~7cm,,稍加鎮(zhèn)壓,,過3~5天后澆水1次,15天左右即可出苗,。要注意使土壤保持濕潤,。秋末栽植的,于上凍前蓋一些牲畜糞,、圈肥或稻草,,以保暖越冬,翌年化凍后,、出苗前應立即將糞塊打碎,、摟平或撤掉稻草,保持土壤濕潤,,利于出苗,。 2、種子繁殖: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2年生植株,,于夏季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生長發(fā)育熟健壯和籽粒飽滿,。當8月漿果變黑成熟時采集,立即進行濕沙層積處理,。其做法是:種子1份,,濕沙3份,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指間不滴水,、松手即散為度?;旌暇鶆蚝?,在背陰處挖33cm深的坑,放上隔離層后埋好,,或裝入透氣的編織袋內(nèi)埋入地下,,保持土壤濕潤,,防止積水,翌年3月下旬取出,,篩出種子,,播種到整好的畦內(nèi),育苗可按行距13~17cm開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撒播到溝內(nèi),,覆土1.5cm,稍壓,、澆水,,并蓋一層柴草保濕,出苗前去掉柴草,。當苗高7~10cm時,,對過密處適當間苗,1年后移栽,。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生長前期要經(jīng)常中耕除草,,每年4、6,、9,、11月各進行1次,宜淺鋤,,避免傷根,。 (2)追肥:每年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前3次中耕后每667m2施入人畜糞水1500~2000kg,。第4次冬肥要重施,,每667m2施用土雜肥1500kg,與過磷酸鈣50kg,、餅肥50kg混合后,,于行間開溝施入,施后覆土蓋肥,,順行培土,。 (3)排灌:黃精喜濕、怕旱,,田間應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遇干旱天氣要及時灌水,雨季要注意清溝排水,,以防積水爛根,。 (4)遮蔭間作:由于黃精喜陰濕、怕旱,、怕熱,,因此,應進行遮蔭,??梢蚤g作,間作作物有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最好是玉米。每4行黃精種植玉米2行,,也可以2行玉米2行黃精或1行玉米2行黃精,。間種玉米一定要春播、早播,。玉米與黃精的行距約50cm,,太近容易爭奪土壤養(yǎng)分,影響黃精的產(chǎn)量,,太遠不利于遮蔭,。 4、病蟲害防治 (1)葉斑?。簽辄S精的主要病害,,由真菌中半知菌屬芽枝霉引起。危害葉片,,從葉尖開始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黃褐色斑,,逐漸向下蔓延,雨季更為嚴重,,直至葉片枯黃,。 防治措施:收獲時清園,消滅病殘體,;發(fā)病前和發(fā)病初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數(shù)次,。 (2)蠐螬,、地老虎:危害幼苗及根狀莖。防治措施:使用糞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用高溫堆肥,;燈光誘殺成蟲;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田間發(fā)生期用毒餌誘殺,。 (3)棉鈴蟲:為鱗翅目夜蛾科害蟲,,幼蟲危害蕾、花,、果,。防治方法: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幼蟲盛發(fā)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霧。也可以用日本追寄蠅,、螟蛉懸繭姬蜂等天敵進行生物防治,。 (4)蚜蟲:危害葉子及幼苗。 防治方法:用50%殺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5,、采收加工 種子繁殖的3~4年,、根莖繁殖的1~2年即可收獲。一般秋末,、春初萌發(fā)前均可以收獲,,以秋末、冬初采收的根狀莖肥壯而飽滿,,質(zhì)量最佳,。采收后,去掉地上部分及須根,、爛疤,,洗凈泥沙,太大者可酌情分為2~3段,,置蒸籠中蒸10~20分鐘,,以透心、呈油潤狀時取出曬干或烘干,,或置水中煮沸后撈出曬干或烘干,。以蒸法為佳。曬干時要邊曬邊揉,,直至全干,。一般667m2產(chǎn)干貨350~500kg。 |
|
來自: cuimingzong > 《我的圖書館(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