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牙髓急癥及處理 牙髓急癥的定義及分類 牙髓急癥的定義:通常指牙髓治療后需要臨時就診和緊急處理的情況,,可伴或不伴有腫脹的劇烈疼痛。 嚴重疼痛和腫脹是典型的標志,。 處理牙髓急癥的即刻目標是,,通過消除造成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來控制情緒,是臨床工作中重要且復雜的部分,。 按照急癥發(fā)生的時間,,通??煞譃橐韵聨最悾?br> 一.初次治療前牙髓急癥 包括: 1.不可復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發(fā)作,,逆行性牙髓炎,,各型牙外傷所致牙髓暴露; 2.牙周相關的急癥:急性牙周膿腫,,急性壞死性潰瘍型齦炎,,食物或異物嵌塞所致的急性齦乳頭炎; 3.牙髓壞死伴或不伴有根尖周病變及膿腫:根尖周膿腫,,骨膜下膿腫,,粘膜下膿腫,伴隨頜面部間隙感染,,局限性頜骨骨髓炎,。 不可復性牙髓炎的處理: 1)開髓引流術:去除冠髓是有效緩解辦法; 2)牙髓摘除術:時間允許,,建議局麻下行一次性根管內(nèi)牙髓摘除術,,特別是一些前牙,前磨牙以及結構相對不太復雜的磨牙,;注意牙髓摘除應徹底,,否則可能發(fā)生術后急癥(殘髓導致術后疼痛率13%) 急癥的定義:24小時內(nèi)急癥不能被布洛芬,阿司匹林,,泰諾控制的疼痛,。 3)牙髓失活+擇期牙髓摘除術:對于解剖復查的磨牙及個別前磨牙,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先行麻醉開髓失活,,待牙髓急癥緩解后,,擇期行牙髓摘除及根管預備。 根尖膿腫的急癥處理 急性根尖膿腫(粘膜下膿腫階段),,行局麻下頰側膿腫切開引流術+顯微根管治療術,,遺漏的MB2根管疏通后引流出大量膿液。 二.根管治療間急癥(診間急癥) 病因包括: 1.超出根尖止點的醫(yī)源性刺激和/或?qū)⒀辣举|(zhì)碎屑和感染的牙髓組織推出根尖周組織,; 2.治療操作中的意外阻礙治療或使治療無法完成,,如發(fā)生根管側穿大量出血等; 3.化學因素:如沖洗,,封藥和封閉劑,,如患者對ZOE速發(fā)型過敏; 4.治療次數(shù):一次法和多次法,; 5.醫(yī)源性失誤:殘髓,,工作長度的把握欠佳,咬合點高(未調(diào)和或者調(diào)和不充分,,特別是行根管治療后),; 6.生物學因素:死髓牙癥狀加重,,通常是由于擠壓處根尖孔的細菌和組織碎屑引起免疫和炎性反應; 三.根管充填后急癥 病因包括: 1.根充時機判斷不當:觸診,,叩診或咀嚼不適者建議緩期充填,,否則可能根充后疼痛; 2.超充或欠充,; 3.治療操作引起急性感染:如根充時未上橡皮障,,根管系統(tǒng)再次受到微生 物污染(橡皮障是牙科醫(yī)生牙髓治療時的標準操作);牙膠尖未消毒,,其他院 感控制不合格,,如牙科治療臺的水路污染等因素; 4.易感因素:遺傳,,性別,,焦慮等。 四.診間急癥的治療關鍵 1.根管清創(chuàng)和消毒,; 2.膿液引流,; 3.藥物治療:抗生素 第一類:直接快速殺滅細菌,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和硝基咪唑類,; 第二類:破壞細菌細胞壁或者直接攻擊細菌的DNA; 第三類:減少核糖體蛋白質(zhì)形成,,起效慢:四環(huán)素類,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氯霉素,,克林霉素。 抗生素的使用要點: 1.僅是不可復性牙髓炎所致急癥,,處理后無需使用抗生素,; 2.預防性用藥的適用癥為:某些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以及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幫助機體抵抗細菌的用藥原則為:大劑量,,短期和廣譜,; 3.急性炎癥建議避免第一類和第三類聯(lián)合使用; 4.牙髓炎疼痛無法通過抗生素緩解,,需要止痛藥,,最好的緩解方式是完全摘除牙髓; 5.抗生素不會直接治愈感染,,只是輔助機體的防御功能,; 6.抗生素使用指征:a.治療活躍期感染;b.預防感染,; 7.難治性感染者應轉診或者請會診內(nèi)科醫(yī)生,,如:伴發(fā)上頜竇,,心臟,肺部,,腦部及有嚴重全身癥狀者,。 止痛藥: 1.分兩類:阿片類和非阿片類 2.阿片類(如可卡因和氫可酮)和對乙酰氨基酚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3.糖皮質(zhì)激素和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如布洛芬,,對減少損傷部位的疼痛非常有效,; 4.對乙酰氨基酚和NSAIDS聯(lián)合應用最有效,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糖皮質(zhì)激素: 1.通過阻斷炎癥反應中產(chǎn)生的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途徑來抑制炎癥和疼痛,; 2.不建議長期使用,,可能導致庫欣綜合征; 3.短時間使用,,不會導致腎上腺素功能抑制,,無需逐步減少劑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