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時每刻所接觸到的外界原子,,氮原子毫無疑問是最多的。因為在空氣中,,氮氣體積占比約78%,,氧氣體積占比約21%。氮氣和氧氣都是雙原子分子,,即一個分子中有兩個原子,。
人體主要由20多種化學(xué)元素組成,加上微量元素則有60多種,。按質(zhì)量排列,,前6位的元素分別是:氧65%、碳18%,、氫10%,、氮3%,、鈣1.5%、磷1%,,其余元素加起來也不到1.5%,。如果不計人體中水的成分,則碳元素最多,,占48.4%,,畢竟有機化合物的骨架是碳鏈;氧元素占23.7%,;第三位就是氮元素,,占12.9%。人體組織最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是一種多聚體,,其單體是氨基酸,氮元素就在氨基酸里,。
雖然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但是呼吸過程只涉及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與氮氣無關(guān),。也正因為如此,,清代的徐壽把它翻譯成淡氣,后來寫為氮氣,。我們體內(nèi)的氮元素是從食物——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中獲取的,。歸根結(jié)底,氮元素還是要從植物那里取得,。那么,,植物生長需要的氮元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有人會說,,植物從土壤中吸取氮元素,,所以才需要給土壤施氮肥。那在沒有施氮肥之前,,甚至人類出現(xiàn)之前,,土壤中的氮元素來自哪里?
雖然氮元素在空氣中占絕大多數(shù),,但在地殼中氮元素的含量很低,,只排在第41位,比被稱為“稀土元素”的鈰,、釹,、釔、鑭等還要稀少得多,,只有很少的地方有硝酸鹽礦藏,。土壤中的氮元素有兩個主要來源:一個來源是雷電引起氮氣氧化,,以硝酸形式隨雨水降下,在土壤中留下硝酸鹽,;另一個來源是能夠利用空氣中氮元素的固氮微生物,。億萬年來,雷電和固氮微生物使土壤中有了越來越多的氮元素,,使植物能夠逐漸生長起來,。
食草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動,、植物死亡腐爛后,,一部分氮元素又留在土壤中。
過去,,含氮的肥料是很缺乏也很寶貴的,,人體糞便和尿液中的氮元素都容不得浪費。直到20世紀(jì)初,,合成氨工業(yè)的興起才一舉破解了氮肥缺乏的問題,。合成氨就是把氮氣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化合生成氨,。
氮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號元素,。氮原子核外有7個電子,其中2個是內(nèi)層電子,,不參與化學(xué)反應(yīng),,5個是價電子。氨分子的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氮原子3個價電子分別與氫原子成鍵,,另外2個價電子形成一對孤對電子,。我們可以把氨分子視為氮原子伸出3只“手”分別與氫原子成鍵,形成一個三角錐形的分子,,氮原子的“背上”則背著一對孤對電子,。
如果不存在3個氫原子,而存在另一個氮原子,,也伸出3只“手”,,同樣也能成鍵——兩個氮原子就形成一個氮氣分子。當(dāng)然,,我們也可以用兩個氮原子分別形成一個σ鍵和兩個π鍵來解釋氮氣分子,。這樣形成的氮氣分子是一個具有非常穩(wěn)定結(jié)構(gòu)的惰性分子。也正是因為氮氣分子的穩(wěn)定和惰性,,致使絕大多數(shù)氮元素只以單質(zhì)形態(tài)存在于大氣中,,而很少以化合物形態(tài)存在于地殼里。
如果氨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有機基團(tuán)(例如烷基,、羧基,、苯基,、羥基等)取代,或者說氨基與其他有機基團(tuán)相連,,就稱為胺,。例如,氨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甲基取代,,就是甲胺,;兩個氫原子被甲基取代,就是二甲胺,;一個氫原子被苯基取代,,就是苯胺……如此可以形成許多胺類有機化合物。例如,,苯胺及其衍生物囊括了一系列染料,、藥物、農(nóng)藥等,。
氮原子“背上”的一對孤對電子如果失去了一個,,剩下的一個也可以與氫原子成鍵,形成NH4 正離子,,它與酸根負(fù)離子結(jié)合就成為一類鹽——銨鹽,。硝酸銨(俗稱硝銨)、硫酸銨(俗稱硫銨)這樣的銨鹽都是重要的氮肥,。
把氮氣中的一個氮原子換成碳原子,,由于碳原子比氮原子少一個電子,這樣形成的基團(tuán)被稱為氰基(-CN),。氰基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成鍵,,就形成了氫氰酸(HCN)。氫氰酸及其鹽,,如氰化鉀,、氰化鈉,都是毒性很強的化合物,。在某些果核如苦杏仁,、生銀杏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氫氰酸類化合物,,生食這些果核,,可能會引起兒童中毒甚至死亡。
如果氰基的碳原子與烴基相連,,這樣的化合物被稱為腈,。最有名的腈類化合物是丙烯腈,是氰基與丙烯基相鍵連,。丙烯腈可以聚合形成聚丙烯腈,,它的商品名是腈綸,。腈綸纖維保暖性能好,被稱為人造毛,。過去認(rèn)為它吸水性能不好,,如今紡成超細(xì)的纖維,其吸水性能非常好,。
回過頭來繼續(xù)說氨,。氨基與羧基以及其他有機基團(tuán)相連,就形成氨基酸,。例如,,乙酸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就形成了結(jié)構(gòu)最為簡單的一種氨基酸——甘氨酸(氨基乙酸),;丙酸中一個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就成了丙氨酸;戊二酸有5個碳原子,,兩頭都是羧基,,第二個碳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就形成了谷氨酸,。谷氨酸的鈉鹽就是味精,。
蛋白質(zhì)就是由氨基酸縮水而聚合起來的。在消化道里,,蛋白質(zhì)又水解成了氨基酸,,被人體吸收,。人體內(nèi)蛋白質(zhì)的種類很多,,性質(zhì)、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和次序組合而成的,。這些氨基酸有的可以由人體自己合成,還有8種氨基酸則必須從食物中取得,,被稱為必需氨基酸,。
在食物中,8種必需氨基酸都齊全的蛋白質(zhì)被稱為完全蛋白,。比例最合適的完全蛋白是乳中的酪蛋白及乳白蛋白,,蛋中的卵白蛋白及卵黃蛋白,肉中的白蛋白和肌蛋白次之,,這些都是最好的蛋白質(zhì),。大豆蛋白也是完全蛋白,但是吸收率比上面所說的幾種要差一些,。像米,、面,、蔬菜、肉皮,、筋等含有的蛋白質(zhì)一般都是不完全蛋白,,也就是說會缺乏這種或那種氨基酸。所以,,我們吃得要盡量雜一些,,讓各種蛋白質(zhì)、氨基酸相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