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與渤海國,,是組成東北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國慶追跡策劃,,渤海國+高句麗5天版。 集安鴨綠江畔眺望異國山川--“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高句麗,,一個讀音“成迷”,,甚至是在專業(yè)研究領(lǐng)域似乎也一直略顯小眾的神秘王朝。然而,,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邊陲政權(quán)卻和一位鼎鼎大名的傳奇帝王有著宿命般的恩怨糾葛,,甚至還曾經(jīng)直接影響到中原王朝的改朝換代和興衰更迭,。這位在高句麗歷史上畫下最濃墨重彩一筆的帝王,同時也被高句麗烙印下最難以磨滅印記的帝王,,就是隋煬帝楊廣,。在后人無數(shù)次評判、探討關(guān)于隋煬帝的功過是非中,,永遠躲不開的一點大概要屬他近乎偏執(zhí)的“三征高句麗”。612年至614年,,連年針對高句麗浩大的軍事行動被認為是楊廣耗盡大隋帝國的最重要證據(jù),甚至是壓垮這個強盛帝國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乏有人假設,,如果隋煬帝沒有一意孤行地如此死磕高句麗,隋朝也許會是另一番“國祚百年”,。事實上,隋煬帝并不是孤例,。在中國歷史最鼎盛的隋唐時期,,有四位偉大的帝王先后和這個神秘的邊疆政權(quán)進行過“死磕”,。它讓隋煬帝傾家滅國,也讓唐太宗抱憾終生,。如今,在唐高宗滅高句麗1300年后,,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在第2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目錄》,。它成為了我國第21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再一次讓這個神秘的王朝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這個夏天,我們邀請到了白滿達老師與尚海老師,,帶你一起深入千年以前的高句麗都城桓仁,、集安,探訪神秘的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全景講解高句麗的前世今生,、恩怨糾葛,??靵砼c追跡團隊一起“知行合一”,親手解開關(guān)于高句麗的種種疑惑和謎團吧!集安市文物局高句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發(fā)表過多篇高句麗歷史文化相關(guān)論文,,包括《漢唐古國高句麗,新蓮吐蕊賦春秋》,、《集安高句麗碑發(fā)現(xiàn)地的思考》和《從集安高句麗碑看高句麗守墓制度之完善》等。主持和參與編輯《集安市博物館六十年》,、《集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集》,、《高句麗古墓博物館簡介》等書籍和資料。10月1日 DAY1 高句(gōu)麗(lí)是我國古代的邊疆政權(quán),,它存在于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的,,大約相當于西漢至隋唐,,是一個“超長待機”的政權(quán),。它的地理位置跨越我國東北地區(qū)與朝鮮半島北部,。南北朝時期改稱“高麗”,又稱“高氏高麗”,。《漢書 地理志》記載,,“玄菟、樂浪,,(漢)武帝時置,,皆朝鮮、涉貊,、句麗蠻夷”,。由此可以看出西漢時期朝鮮和高句麗并稱,,均屬漢朝郡縣管轄,,也說明二者屬不同的部族群體。而高麗是朝鮮史上封建王朝,。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期),朝鮮半島上由王建稱王,,改國號高麗,建立起了新的高麗王朝,,地理位置在如今的朝鮮半島南部,。“新高麗”存續(xù)至約14世紀,,為區(qū)別于之前的“高氏高麗”它又被稱為“王氏高麗”。所以說,,高句麗滅國幾百年之后,高麗才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而來到集安,追尋千年前的高句麗遺產(chǎn),,我們可以看到全部使用漢字的王陵墓碑、熟悉的漢式壁畫元素,,更不難得知:高句麗并不等于高麗,。上京龍泉府史稱“忽汗城”,,是中國唐代渤海國的都城,,坐落在東京城盆地的沖積平原上,西與北為牡丹江畔,,東為匯入牡丹江的馬蓮河,,整個城址仿唐長安城而建,,略呈長方形,,由外城,、內(nèi)城和宮城(紫禁城)組成。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內(nèi)3道城垣和宮城內(nèi)主體建筑遺址保存基本完整,是中國城市發(fā)展史上不可多得的實例,,具有歷史、藝術(shù)和科學價值,。 渤海時期遺留下來的完整的佛教石雕作品石燈幢,,整個燈幢用玄武巖雕琢而成,由塔剎,、相輪,、塔蓋、塔室,、塔室托,、蓮花托、中柱石,、蓮花座和塔基座組成;八角,、八面,、八窗,,塔室與塔蓋以斗拱相連。原三圣殿內(nèi)的大石佛,,高丈余,,身披袈裟,坐在蓮花石座上,,雕工精細,。 在西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迫于北部扶余的軍事壓力和進一步的發(fā)展需要,,高句麗遷都國內(nèi)城(今集安市), 同時筑尉那巖城 (后稱丸都城 ) 作為衛(wèi)城,。每當遇到戰(zhàn)爭時,,高句麗王常常從國內(nèi)城遷至丸都城固守。山上王時期,,王朝移都丸都城,。至此,丸都山城的整體布局基本完備,,成為高句麗時期唯一一處以大型宮殿址為核心規(guī)劃整體布局的都城,。至北魏始光四年 (公元427年) 高句麗移都平壤前,,集安地區(qū)的國內(nèi)城、丸都城一直是高句麗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延續(xù)時間長達425年,。將軍墳其實并非一位將軍的墳塋,,而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的王陵,。據(jù)史料記載,這位高句麗王在位時間長達78年,,比大家耳熟能詳?shù)闹T位長壽君王:南越王趙佗,、康熙、乾隆在位執(zhí)政時間都要長,,堪稱“超長待機王”,,因此他也被稱為長壽王,。長壽王陵整座陵墓呈方壇階梯式,高13.1米,,全部用精琢的花崗巖砌成,。墳階七層,,每層由石條鋪砌而成,每塊條石重達幾噸,。第五階有通往墓室的通道,,蓋棺石板重50多噸,,每面三個護墳石各重10余噸,,異常雄偉壯觀,。我國巨石壘筑的陵墓本就罕見,,又因它造形頗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此被譽為神秘的“東方金字塔”。好太王陵是現(xiàn)存高句麗王陵中唯一確知年代、葬者的典型墓葬,。昔年墓上殘瓦中曾發(fā)現(xiàn)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銘文磚,,因以名之“太王陵”,。好太王名安,,亦稱談德,,公元391年即位,,公元 412年離世,,在位22年。他是“將軍墳”那位“超長待機王”的父親,。好太王統(tǒng)治時期是高句麗國家政治,、經(jīng)濟,、軍事重要發(fā)展時期。好太王一生東征西討,,開拓疆土,,是高句麗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代表性人物,。好太王陵的旁邊豎立著一塊巨碑,也是高句麗最重要的碑刻:好太王碑,。好太王碑全稱: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又稱作廣開土王碑,、廣開土王陵碑或永樂太王碑,。碑身用角礫凝灰?guī)r巨石鑿出,,近似方柱,,高6.39米,,幅寬不等,,最寬處達2米,。四面環(huán)刻漢字,,用隸書。自右至左豎刻,,共44行,,滿行41字,共1775字,。上千年的歲月磨蝕,,以及晚清,、民國時火焚除苔和不當拓字,使碑體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壞,,可識之字僅為1600字左右,。碑文文意大體明了,涉及高句麗建國傳說,、好太王功績,,當時東北,、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倭人之間的關(guān)系等,。惟斷句、考證所涉及歷史,、考古諸多問題爭議不少,,所以自清朝末年被發(fā)現(xiàn)以來,,它就備受中外史家關(guān)注,。1961年,,該碑連同洞溝古墓群一起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句麗古跡在集安市周圍的平原上,,分布了一萬多座高句麗時代的古墓,這就是聞名海內(nèi)外的“洞溝古墓群”,,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重要的組成部分。早期高句麗壁畫墓大約出現(xiàn)在公元4世紀上半葉。壁畫的內(nèi)容再現(xiàn)高句麗王公貴族家居,、宴飲、歌舞,、百戲,、狩獵、出行等社會生活,,還有長白山森林中常見的虎,、鹿,、野豬,、熊、狍子,、白兔、雉雞等動物,。五盔墳五號墓是高句麗貴族墓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墓室長方形,抹角疊澀藻井,,四壁依方位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梁枋為蟠龍,,藻井繪神仙,、流云、星辰等,。高句麗壁畫色彩艷麗,線條流暢,,內(nèi)容豐富,,對于研究高句麗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頗具價值,被譽為“東北亞藝術(shù)瑰寶”,。集安博物館已對部分珍貴的高句麗貴族墓葬壁畫進行了復原和場景再現(xiàn),。本次行程,尚老師也將帶領(lǐng)大家一起參觀全景式再現(xiàn)高句麗歷史文化的集安博物館,,深度領(lǐng)略這個神奇王朝的點點滴滴,。集安市隸屬于吉林省通化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東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鴨綠江相望,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素有“東北小江南”之稱,。今天的集安不再是高句麗的都城,,但它還擁有著王朝的歷史遺跡和文化,以及眾多美景和美食等著你來探索,。這個國慶,,歡迎加入追跡團隊,和我們一起深入探索高句麗王朝的“前世傳奇”,、探索失落的國度“渤海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