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讀得多了,,總會有種亂入的感覺,。 看某一位武俠大師的作品,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另一位武俠大師的作品,。因為這似曾相似的情節(jié),,讓你不自覺就對比起來。 舉個例子吧,,這樣可能會比較好明白,。 就拿金庸的《天龍八部》和梁羽生的《武林天驕》來說吧,這兩部小說有幾處地方真是讓人覺得很熟悉,。 在《天龍八部》中,,有個喬峰,本是契丹人,,被漢人養(yǎng)大,。長大后,當(dāng)上了丐幫的幫主,,身份被康敏給拆穿后,,在宋朝再也沒有立錐之地,只好郁郁寡歡的回到了大遼。 在大遼,,喬峰得到遼帝耶律洪基的重用,,成為南院大王,加封楚王,。遼帝欲南征,,任命喬峰為平南大元帥、宋王,,喬峰不愿見宋遼兩國百姓因為兵事而生靈涂炭,,于是拒絕受命,并勸阻耶律洪基放棄南征,。 耶律洪基見喬峰不識時務(wù),,于是用卑鄙手段將其擒住,自己則親自御駕親征,,而喬峰在得到段譽(yù),、虛竹等武林人士的相救之后,順利逃出大遼,。在雁門關(guān)前,,喬峰擒獲耶律洪基,逼其發(fā)下誓言,,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 遼兵退后,,喬峰念及自己身為契丹人,,卻脅迫大遼皇帝,以下犯上,,成為契丹的罪人,,自覺再也沒有顏面立足于世上,于是自戕身亡,。 作為《天龍八部》中最有魅力的角色,,喬峰的胸襟和氣度,令人欽佩,。為了天下蒼生,,不惜一死,換來兩國的和平,,不愧是俠之大者,。 《天龍八部》北宋面對的對手是遼國,而《武林天驕》南宋面對的對手則是金國,。在小說中,男主角檀羽沖,他的父親是金國人,,他的母親是漢人,,所以他的身體里流淌著兩國的血液。 正因為是混血兒,,不是純粹地屬于金國或者南宋,,所以他所面對的困難,更甚于喬峰,。喬峰不容于宋,,還可以回遼國。而檀羽沖,,則是既不被金人接受,,也不被宋人接受,遭到兩國的追殺,。后來在金,、宋兩國邊界之地翠屏山避居。之所以選擇在此避世,,是因為翠屏山一半在宋,,一半在金。 檀羽沖的命運(yùn),,跟他的父親檀公直相比,,要好太多。他的父親檀公直,,本是金國的貴族,,大金的王爺,天下兵馬大元帥,。金國皇帝,,令他領(lǐng)兵征宋。檀公直本著為天下蒼生考慮,,拒絕了金帝的命令,。并且勸說金帝放棄戰(zhàn)爭,金帝由此大怒,,要對檀公直下手,。 檀公直自知難逃厄運(yùn),于是偷偷逃走,,在金宋兩國的盤龍山隱居,,可即便如此,依舊受到了金帝的追捕,,后來死于大內(nèi)侍衛(wèi)之手,。 喬峰、檀羽沖、檀公直,,雖然出自金庸,、梁羽生兩位武俠大師的筆下,但人物的性格,、身世,、抉擇,都很相似,,追求和平,,為天下蒼生系,無愧于大好男兒,。 除了以上情節(jié)人設(shè)外,,兩部小說中相通的地方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偠灾痪湓挘鋫b小說讀得多了,,你總會在不同的小說中發(fā)現(xiàn)相似的場景和人物,,甚至相同的姓名。 說真的,,不談別的大師的武俠小說,,只談金古梁三位大師的武俠小說,在三位大師的筆下,,還真有一個人的人名,,在三位大師的小說中都曾出現(xiàn)過。說實話,,當(dāng)?shù)谝淮卧谌淮髱煹男≌f中看到一模一樣的名字的時候,,真的很是驚訝,也很是好奇,,難道三位大師商量好的,?姓氏名字,都一樣,。 在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有個男主角叫段譽(yù)。在古龍的《碧玉刀》中,,有個男主叫段玉,。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有個男主角叫張無忌,。在古龍的《白玉老虎》中,,有個男主角叫趙無忌,。 金庸和古龍兩人起的名字還好,畢竟沒有重名,,雖然有相似之處,。但梁羽生和古龍的就不好說了,兩個人像商量好的一樣,。 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中,女主角練霓裳的綽號叫玉羅剎,。古龍《陸小鳳傳奇之銀鉤賭坊》中,,有個西方魔教教主,叫玉羅剎,。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中,,有個人叫龍嘯云。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中,,也有個人叫龍嘯云,。梁羽生《俠骨丹心》中,有個人叫連城璧,。古龍《蕭十一郎》中,,也有個人叫連城璧。 我們來從時間上來比較一下兩位大師這幾部作品的寫作時間,,看誰抄襲了誰,? 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寫于1957年8月5日,,古龍的《陸小鳳傳奇之銀鉤賭坊》寫于1973年,,《多情劍客無情劍》寫于1969年。 梁羽生的《俠骨丹心》寫于1967年10月5日,,古龍的《蕭十一郎》寫于1970年,。從時間上來看,梁羽生遠(yuǎn)早于古龍,。所以古龍借鑒梁羽生小說的嫌疑很大,,至于有沒有抄襲,不好界定,,或許真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古龍與梁羽生,,兩位大師的筆下出現(xiàn)了同一個人名都這么勁爆,,讓吃瓜群眾很是興奮。若是再加上金庸先生呢,,三位大師的筆下都出現(xiàn)過同一個人名呢,?是不是更熱鬧,?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在三位大師的筆下都出現(xiàn)過的一個人名,卓不凡,。這個名字,,在武俠界很有名氣,雖然是個配角,,但是真的比有些主角還要出名,。吳岱融就曾主演過一部武俠劇叫《玉面飛狐》,他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名字就叫卓不凡,。 在搜索引擎上打上卓不凡三個字,你會搜索出十條關(guān)于卓不凡先生的信息,。 梁羽生先生的《龍虎斗京華》,、《草莽龍蛇傳》中有他;金庸的《天龍八部》中有他,;動漫《神魔兵記》中有他,;國漫《宋代足球小將》中有他;電視劇《金玉滿堂》中有他,;《神劍魔刀》中有他...... 鑒于信息太多,,我們只挑選金古梁三位大師的作品聊一聊,畢竟金古梁是武俠界的三位頂級宗師,,有武林三絕的美稱,。 卓不凡這個人名,最早是出現(xiàn)在梁羽生的《龍虎斗京華》中,,《龍虎斗京華》是梁羽生先生所寫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于1954年,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 梁羽生本人憑借《龍虎斗京華》開新派武俠之先氣,,其本人因為突出貢獻(xiàn),也被譽(yù)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除了在《龍虎斗京華》中出現(xiàn)過,,在梁羽生的第二本小說《草莽龍蛇傳》中也出現(xiàn)過,《草莽龍蛇傳》是《龍虎斗京華》的姊妹篇,,主要講述的也是義和團(tuán)的故事,。 在小說中,卓不凡這個人,,出自梅花派門下,,是姜翼賢的師弟,在師兄弟五人中,,他排行第三,。因為天資聰明,,抱負(fù)遠(yuǎn)大,在藝成之后,,曾想投奔太平軍,,做出一番事業(yè)。但不巧的是,,太平天國此時已經(jīng)成了強(qiáng)弩之末,。 于是他又投奔捻軍,隨捻軍進(jìn)入陜西,,清政府為了剿滅捻軍,,對回漢兩族人民進(jìn)行挑撥離間,導(dǎo)致回漢互相殘殺,,清廷獲利。他最愛的一名回族姑娘馬鳳姑也慘死,。捻軍慘敗,,愛人慘死,卓不凡在心灰意冷之下,,就留在了回民村內(nèi)生活,,直到遇到他的師兄姜翼賢,才再度燃起了雄心壯志,,投入到義和團(tuán)運(yùn)動中,。 由于卓不凡在梁羽生所寫的兩本小說中都是配角,所以關(guān)于這個人物的故事情節(jié)不是很多,,只是短暫的出現(xiàn)過,。 1962年,古龍在《護(hù)花鈴》中,,也提到了卓不凡這個名字,。《護(hù)花鈴》是古龍早期的作品,,那時候的古龍尚未在武俠界闖出名堂,,他所寫的小說還比較稚嫩,跟中后期的作品還無法相比,。 但《護(hù)花鈴》也有出彩的地方,,開頭不死神龍龍布詩和不老丹鳳葉秋白徒弟葉曼青一戰(zhàn),寫得十分離奇詭異,,懸疑性十足,,非常吊人胃口。本書最讓人覺得驚喜的人物,,則是孔雀妃子梅吟雪了,,真是美到極致,,讓人難忘。 在本書中,,卓不凡是個醬油角色,,在龍飛和狄揚(yáng)的談話中,曾被提及,。他是昆侖門人,,綽號破云手。跟如夢大師的關(guān)系很好,,兩人本是同門,,這如夢大師是江湖中的得道神尼,本不想管卓不凡的事情,。 但又不好拂了卓不凡的面子,,于是指點卓不凡到華山找不老丹鳳葉秋白,與她一同對付不死神龍龍布詩,。當(dāng)時葉秋白因為練功,,已經(jīng)走火入魔,癱瘓在床,。但饒是如此,,發(fā)出來的一掌,也是威力驚人,。但卓不凡居然在掌風(fēng)下一動不動,,硬生生接了葉秋白一掌。后來終究不敵,,被掌風(fēng)擊倒,。 于是坐在地上罵了葉秋白半天,而葉秋白呢則在他罵完后,,說了一句:“就憑這樣的武功,,又怎會是龍布詩的敵手?” 除了在第五章被提及外,,在第七章也被提到過一句,,說卓不凡是如淵道人的首座弟子,曾仗劍勝群雄,,立萬創(chuàng)聲名,,成為武林后起群劍中的佼佼高手。 諸位看了這一句,,不要當(dāng)真,。在古龍的小說中,總喜歡夸大,,其實實力真是很一般,,不入流的角色,,但古龍就是喜歡這樣的寫法,把小人物渲染得武功高強(qiáng),,但實則呢,,不堪一擊。參考毛家三兄弟,、十二星相,、金槍李等角色,便可明了,。 古龍寫完《護(hù)花鈴》的第二年,,金庸開始寫《天龍八部》,在《天龍八部》中也出現(xiàn)了卓不凡的名字,。卓不凡在這部小說里,,盡管依舊是配角,但是知名度卻大大提高,。 卓不凡在《天龍八部》中雖然也只出現(xiàn)了兩次,,但是這兩次令人印象深刻。他本是一字慧劍們的弟子,,在一字慧劍們被天山童姥所滅后,只有他死里逃生,。在逃往長白山的路上,,他居然有了奇遇。 撿到了一本劍譜,,有了這奇遇,,卓不凡頓時來了信心。找了一處山洞,,就在山洞里開始練劍,,一練就是二十年。自覺劍法無敵后,,便下山去找天山童姥算賬,。可是呢,,這絕世的劍法,,在遇到虛竹后,竟然不堪一擊,,卓不凡只好灰溜溜離開 ,,從此消失在江湖。 能夠在金庸,、古龍,、梁羽生三位武俠大師的作品中出現(xiàn),,卓不凡也算不枉此生了。雖然只是個小人物,,只是個配角,,但似乎都很硬氣,性格都很執(zhí)拗,。也許正如他這個名字卓不凡一樣,,當(dāng)真是卓爾不凡,自我感覺良好,。 至于為何同時出現(xiàn)在了三位大師的作品中,,只能說三位大師心有靈犀,非常默契,。再不然,,只能以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解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