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勁R城普利寺塔 臨城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又名“萬佛塔”,,為普利寺主體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城關(guān)東北部,,是我國惟一保存至今的北宋方形密檐式仿木磚塔,。 據(jù)保存下來的碑刻資料記載,普利寺與普利塔在北齊武平七年(576)就已經(jīng)落成,,文物保存下來的一塊刻石有“肅肅大殿,,巍巍寶塔”的記載,距今已經(jīng)1400多年的歷史,。隋唐時期,,普利寺與普利寺塔多次進行重修。 此塔確有紀年為北宋皇祐三年(1051),,繼承了唐代方塔的建筑風(fēng)格,,又具有宋代建筑的時代特征。后在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再次重修,。1959年塔遭受雷擊,,塔頂稍向東斜。1981年國家撥款對塔身進行了維修,。1991年,,塔臺東壁石墻遭暴雨沖毀,河北省文物局撥款再次進行了大修,。2001年,,普利寺塔作為北宋時期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捌绽礴姟笔桥R城古八景之一。 塔居城北崗南,,依坡就勢,,而位于普利寺內(nèi)而稱普利寺塔,普利寺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 塔基以石砌筑高臺,,臺高5.83米,、南北長24.64米,、東西寬22.44米,近似方形,。在塔基中有地宮,,所傳塔成后有異僧舍利入內(nèi)。塔身共七層,,高27.35米,。塔身首層南面辟門通塔心室,辟塔門,,塔門上方中央砌一石匾額,,陽刻“重修寶塔”,上款書“大明嘉靖拾柒年拾月初壹日吉日立”,,下款書“直隸真定府趙州臨城北盤石善人”,。塔內(nèi)供釋迦釋迦牟尼坐佛一尊。外壁各面略向內(nèi)凹作弧狀,。四面塔壁上砌有千佛龕,,每龕內(nèi)浮雕坐佛一軀,一層塔身共有佛像1016尊,。二層至七層,,每層以青磚磨制仿木斗拱,每組斗拱的作法都有不同,,其柱頭,、轉(zhuǎn)角也施有斗拱。每層減作向上收分,。二層之上有立佛16尊,,轉(zhuǎn)角有力士。塔剎有佛龕,,供奉鐵佛8尊,。 此塔造型美觀大方,觀塔時注意細部變化,,特別是每層的仿木結(jié)構(gòu)斗拱等部件,,都有明顯的不同,細細審看可以學(xué)習(xí)到很多的中國古代建筑知識,,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實例,。 普利寺及塔在千年的傳承中,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史書記載:宋仁宗十分尊奉佛教,,與佛教關(guān)系非常密切,不僅加強了對佛教控制和管理,,還表現(xiàn)出對佛教的崇尚,,在度僧、建寺以及賜予榮譽等方面與前朝相比更加完善,、嚴格,。他寫了《贊僧賦》,其中有“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yǎng),,作如來之弟子,,為先圣之宗親,出入于金門之下,,行藏于寶殿之中,。”之語,,表達了對出家生活的羨慕之情,。在宋仁宗時期,全國建了許多佛塔,,如開封祐國寺塔,、成都正覺寺塔、云居寺塔,、鎮(zhèn)國寺塔,,贛州慈云塔,江蘇省淮安市妙通塔,,定州料敵塔等等,。 史書記載: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在普利寺內(nèi)修建舍利塔,塔成后有異僧奉舍利入內(nèi),,因落在寺內(nèi)而得名普利寺塔,,元祐八年(1093)九月蘇軾出任定州知州,八月后途經(jīng)臨城游普利寺,,并賦詩《太行山·臨城道中作》言志:“逐客何人著眼看,,太行千里送征鞍。未應(yīng)愈谷能留柳,,可獨衡山解識韓,?” 又大觀四年(1110)夏,宋徽宗趙佶皇帝北巡下晉陽時,,路經(jīng)臨城,,曾在普利寺內(nèi)駐蹕停留,看著此處的山景秀色,,一時高興,,命宰相蔡京書寫"爽亭"二字刻于碑上,。 關(guān)于此事,在乾隆版《臨城縣志》寺觀中有明確的記載:“普利寺,,在縣治東北郭門內(nèi),,肇建于唐,宋徽宗下晉陽過此駐蹕,,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于石碣,,賜額曰普利?!彼?,在普利寺,明代隆慶版《趙州志》說:“爽亭,,在臨縣治東北普利寺后,,昔宋徽宗下晉陽過此駐蹕,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于石碣,,今廢,。吳清詩曰:昔聞駐蹕寓行宮,勒石名亭敕上公,;今日斷碑無處覓,,落花啼鳥幾春風(fēng)。 2019年,,在普利寺塔南進行土地平整時,,發(fā)現(xiàn)一通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普利寺飯僧碑記》,碑殘高227厘米,、寬90厘米,、厚30厘米。碑文為楷書,,共計748字,。為明代右僉都御史喬壁星撰文,碑文介紹了普利寺僧信梅倡議為眾百姓施舍粥飯,,喬壁星為此善舉撰文立碑永垂于后,。這塊石刻碑文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普利寺的歷史與發(fā)展提供了實物資料,。 普利寺塔 普利寺塔院 普利院景 普利寺塔剎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