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冕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來贊美白梅的高尚品格及情操,,實際是借梅自喻。其實《紅樓夢》中也有一位如此,,他就是學(xué)海文林,、管領(lǐng)春風(fēng)的林如海,他如梅花一般,,清香逸發(fā),,不同芳塵。
《紅樓夢》第二回介紹道: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yè)經(jīng)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dāng)今隆恩盛德,遠(yuǎn)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section> 從這段話可以得知,,林如海為姑蘇人,前科探花,,現(xiàn)為蘭臺寺大夫,。蘭臺原為戰(zhàn)國時楚國宮殿的一部分,后逐漸演變?yōu)橛放_,。蘭臺寺大夫是個虛構(gòu)官職,,脂硯齋甲眉批: “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jīng)之處,?!?/section> 欽點為皇帝點名派任,即皇上對這位前科探花,、蘭臺寺大夫格外器重,,親自點名林如海出任巡鹽御史,御史是執(zhí)掌監(jiān)察的官員,。巡鹽御史專管巡視鹽務(wù),,自古便是個肥差,可謂人紅位尊權(quán)重,。 他家四代封侯,,系鐘鼎之家,亦是書香之族,。林如海之父襲侯已是皇上額外加恩,,他若想繼續(xù)享受皇恩封襲已不可能,要想出人頭地,,只有科考及第,。家族四代積淀加之個人天資聰慧、刻苦勤奮,,最后他高中探花,。 縱觀《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庭,有且僅有賈敬一人中了個乙卯科進士(賈雨村不算,,是后來攀附賈府的),,而這位進士卻不求上進,一味好道,,后因吃丹砂燒脹而亡,。賈政是個讀書人,謙恭厚道大有祖風(fēng),,原想走科舉入仕之道,,后被皇帝恩賜了主事之職,未能達科第愿望,。天資聰穎的賈寶玉及其侄賈蘭,,在佚稿中分別中了第七名和第一百三十名舉人,,離進士還十分遙遠(yuǎn),更談不上高中探花郞了,。 探花就是殿試后第三名進士,,了解了古人是怎樣通過科舉考試及第,就知道考中探花有多么的難得,。 科舉考試的第一級為童生試,,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童生參加考試,包括縣試,、府(或直隸廳,、州)試與院試三個階段,每三年舉行兩次,。錄取者為生員,,俗稱秀才。 第二級為省級鄉(xiāng)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主考官由皇帝委派,,生員參加,錄取者為舉人,,人們習(xí)慣稱老爺,。舉人是有資格做官的,范進中舉后,,人們就改叫范老爺,。鄉(xiāng)試第一名稱為解元,這是第一元,,解元相當(dāng)于當(dāng)今省考狀元,,所不同的是鄉(xiāng)試為三年舉行一次,應(yīng)該說解元比省狀元還難考,。 第三級為會試,,由禮部主持,是于鄉(xiāng)試次年舉行的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所以稱春闈,。每三年舉行一次,錄取者為貢士,,貢士取得參加殿試資格,。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這是第二元,。 最后是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參加,是古代科舉最高層次考試,,對貢士分等定級,,錄取者統(tǒng)稱進士。進士共分為三甲,一甲三名也稱“三鼎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 林如海就是經(jīng)縣試,、鄉(xiāng)試、會試,,過“五關(guān)斬六將”層層選拔,,再經(jīng)殿試錄取后的全國第三名,賜進士及第,,其中的付出與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當(dāng)然,,狀元是考試成績最好的,,全國第一名,不同于今天的省狀元,。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南北榜案”的發(fā)生,明代進士并不是全國統(tǒng)一錄取,,而是按照地域,,分配名額。具體分為南,、北,、中三個區(qū)域,所錄取比例不同,。所謂南,,就是淮河以南各省,占比55%,;北是指淮河以北,,占比35%;中即指云貴川三省以及合肥,、和縣,、滁州、鳳陽等皖中地區(qū)(朱元璋家鄉(xiāng)),,占比10%,。從此,,明朝的科舉錄取不再是“全國統(tǒng)一劃線”,這種制度一直延續(xù)到科舉制度廢除,。 狀元就是第三元,。一個人如果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個都第一,,即連續(xù)中了解元、會元和狀元,,就是“連中三元”,。“連中三元”可謂鳳毛麟角,,難上加難,,一直以來就是古代讀書人畢生之夙愿。二甲若干名(清朝時一般為40或50人),,賜進士出身,。二甲第一名稱“傳臚”,又稱亞元,。三甲若干名(清朝時一般為100-300人),,賜同進士出身。進士在古代歷來被視為出仕為官之正途,,引為榮耀,,光耀門楣。如唐代新科進士大宴后,,寫下自己的姓名,、籍貫、名次并推舉一位作文以記盛事,,石匠將其刻在大雁塔石磚上,。白居易27歲時以第四名優(yōu)異成績高中進士,在同時考中的十七人中最為年輕,,得意之余揮毫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之詩句。 林如海高中探花,,遷為蘭臺寺大夫,欽點為揚州巡鹽御史,,娶妻賈敏,。賈母說在她的那些兒女中,她唯獨最愛賈敏,。王夫人曾對人說過: “你林妹妹的母親,,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yǎng),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tǒng),。” 贊譽之情溢于言表,。中國古代婚姻講究門當(dāng)戶對,,且四大家族彼此聯(lián)絡(luò)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賈母能將心愛的女兒嫁給遠(yuǎn)在千里、四大家族之外的林如海,,足以說明林如海優(yōu)秀,,也驗證了賈母的眼光獨到。 林如海與賈敏婚后生有一子,,三歲時不幸早夭,,對女兒黛玉更是愛如掌上明珠,。脂硯齋在介紹林如海姓名字表時甲側(cè)批: “蓋云學(xué)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section> 是說林如海學(xué)識如海,既是書香之族,,又是前科探花,,林黛玉的父親,學(xué)者也,。 曹雪芹給林黛玉的判詞是“堪憐詠絮才”,,說明林黛玉聰明清秀,如謝道韞一樣有詠絮之才,。林黛玉小時常聽得母親說過,,她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因此,,黛玉初進賈府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邢夫人留她吃飯時,,考慮到還未拜見二舅一家,,很得體地推辭了,;拜見王夫人時,她能分清尊卑之別,,主動辭讓座位,;聽賈母說“三春”讀書只是“認(rèn)得幾個字”后,回答寶玉“妹妹可曾讀書”,,便改口自謙稱“些許認(rèn)得幾個字”,;第一次在外祖母家吃完飯,丫鬟捧上小茶盅,,黛玉想起父親所教,,飯后不宜立即吃茶,見又捧過漱盂來,,黛玉照樣漱了口,,盥手畢才捧上吃的茶。 以上種種,,無不顯示黛玉心思細(xì)密又善于察言觀色,,懂得人情又不著痕跡不露聲色,顯示出林家良好的家教家風(fēng),。
賈雨村被革職后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啟蒙教師即西賓。黛玉六歲時,,賈敏一病而亡,。一個偶然機會,賈雨村聽說都中起復(fù)舊員之信,,就央煩林如海,,林如海即為賈雨村寫了封推薦信: “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xùn)教之恩未經(jīng)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yù)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zhuǎn)托內(nèi)兄務(wù)為周全協(xié)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內(nèi)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section> 林如海懂得感恩,,待人真誠。當(dāng)賈雨村央求幫忙時,,考慮到文人很重面子,,林如海就說: “正思向蒙訓(xùn)教之恩未經(jīng)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意思說你教育小女,,吾當(dāng)以禮相報,,瞬間把“求助”變成“報恩”??紤]到賈雨村囊中羞澀,,就安排跟林家船一道走,不但省了路費,,連將來找人打點的費用都一并準(zhǔn)備好了,。
“弟已預(yù)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section> 說我已修書擬把你推薦給我的內(nèi)兄了,,賈雨村還不放心,,繼續(xù)問: 其實他之前已聽冷子興說過,,林如海淡淡一笑,,把賈政大夸了一番,說賈政: “現(xiàn)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fēng),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托,。” 最后說: 意思說你這么有節(jié)操的人,我怎么會隨便托一個人呢,? 從這封薦信及彼此對話可見,,林如海不但聰明睿智,還深諳官場潛規(guī)則,,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想人之所想,,看破不說破,,給人以尊嚴(yán)。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小說第二回說: “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于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 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年后賈夫人撒手人寰,,仙逝揚州城。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林如海和賈敏千里姻緣,夫妻恩愛,,感情極深,。林黛玉臨行時,林如海對小黛玉說: “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xù)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yǎng),,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云不往,?” 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賈敏去世后,,林如海承諾不再續(xù)弦,他將對賈敏的感情都寄托在女兒林黛玉身上,。自黛玉五歲時林如海就給請了先生,,林黛玉天賦極高,滿腹詩書,。至此,,林如海愿將下剩的日子自己獨自度過,懷念亡妻,,思念女兒,,并讓這些愛一直陪伴自己走過余下的路。但老天不公,,天妒英才,,不久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 林如海自第二回始提及至第十四回染病身亡,,曹公強壓不忍與酸楚,,完整塑造了林如海極其短暫的一生。林如海為人清廉正直,、學(xué)識淵博,、有使命擔(dān)當(dāng);他愛妻疼女,、思想開明,、深謀遠(yuǎn)慮;他待人真誠,、嚴(yán)謹(jǐn)細(xì)致,、知恩圖報,,他堅守初心,,走端行正,不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在封建社會是一個有德有才有情懷的文人重臣,,在家不失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筆者時常在想,,曹公為何如此“狠心”,?對林家如此“苛刻”?他三歲兒子不明不白就死了;夫人一疾而終,,連個救治機會都沒給,;女兒黛玉又得了種怪病,聽癩頭和尚說,,要化她出家,。若舍不得,只怕病一生也不能好,。若要好,,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明擺著是不讓人長活,。就連這個才學(xué)出眾,、公道正派的御史大夫也不放過,不久就捐館揚州城,,終其一生,。
細(xì)想下,也難為曹公了,。面對家人及仆人或打,、或殺、或賣,;面對被革職抄家,;面對一盞昏暗油燈,他蜷曲在風(fēng)雨飄搖的黃葉村,,“誰念西風(fēng)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思緒在翻騰,,手在顫抖,,眼在流淚,心在滴血,,理智客觀地記述著所發(fā)生的一切,,記述著恍如隔世的人生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