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莆田興化歷史文化街開張(1):“文獻名邦”牌坊下 國慶日午睡醒后,記起前幾天在灶友所創(chuàng)的《朝花夕拾》圈子里的約定,,到興化古街一游,。 我和盾的家在興化古街外圍的西湖邊上,華與梅就在興化古街所在長壽街道,。這一次是華作為向?qū)覀冏哌M古街,。 盡管興化古街所屬的廟前街、大度路,,媽祖廟,、鳳凰寺連接著我的新居和故居,這一帶是我常來往的地方,,但是除了表面的繁華之外,,對于那些蘊藏歷史淵源的名人故居,文化淵源,,我卻也茫茫然,,知其一,不知其二,。 能夠喚起古街一游熱情的是關(guān)于“文獻名邦”的牌坊,,寫過許多文章,知道自喻于“文獻名邦”的市縣并不只是莆田一處,,如何證明,,如何追源?興化古街即成,,“文獻名邦”牌坊即立,,當有說法。 剛好在《莆田一中初二(四)班》圈子中,看到吳同學發(fā)的文章,。以“文獻名邦”謂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深深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盡管文革讓我們失學,,但是作為那一個年代莆田最為出彩的學子,,豈敢忘記傳統(tǒng)。 吳同學所發(fā)的文章: 昨天,,想先睹為快,,去逛了一圈即將在今年國慶期間開放的莆田版"三坊七巷"。突見縣巷的南頭,,巍巍樹起"文獻名邦"的石坊,。這是明朝嘉靖皇帝于1531年賜給莆田的匾額。故事是這樣的: 1530年,,莆田51名考生結(jié)伴入京應(yīng)試,。學子從莆田步行出發(fā),歷時三個多月風歺露宿,,到京城時2人得了病,,科舉考試三年才一次,這可怎么辦,? 莆田人在外很團結(jié),,決定由人用兩種手筆代考,后51人全部中進士,。(進士相當于現(xiàn)代的博士研究生,。)這屆全國錄取360名,莆田以一縣之師獨占七分之一,。 許多人不服,,告到嘉靖皇帝那里。嘉靖決定"寡人親自復試",。這時2人生病的已恢復健康,,51人參加復試,結(jié)果"卷卷可?。?。 第二年,即1531年,,嘉靖皇帝親賜《文獻名邦》匾額,。時任莆田縣令即在原文峰宮的街心,現(xiàn)在的縣巷南口,,建"文獻名邦"木構(gòu)牌坊,,后屢有重修,。1946年毀于大火后再無重建。如今,,在原地仿古重建,,這是建起一個莆田歷經(jīng)近500年的豐碑。永志歷史光榮,,激勵后人奮發(fā)。 我想,,你家如有學子,,不仿趁著國慶長假到此一游,在牌坊下講這個歷史,,即莆田民間所說的"49中51"故事,。讓孩子不辱學習使命,成為"文獻名邦"之后代,。 國慶日我并沒有看到“文獻名邦”字樣,,從“壺蘭雄邑”牌坊下進去,要看到“文獻名邦”,,需要走完大度路整條街,。 從三泉之一的“祿”井始,華引導我們走進一個個名宿古宅,,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擁擠著前行,,已經(jīng)疲憊不堪。到得“文獻名邦”牌坊后,,抬頭看去的是“善俗”高張,,要看到“文獻名邦”需要出門再入門,也就是再經(jīng)一番健康碼的檢查,。盾說: “算了吧,,下次再來?!濒~與熊掌不能相得矣,。 隔二日我乘車南來,過古譙樓入縣巷,,“文獻名邦”牌坊嵬嵬然就在眼前,。我留連徘徊,三出三進,,或有所思,,或有所悟,人在此處,,心入其間,。 不過九時,,又非假日,街道上的人群少了許多,,看到一隊掛著牌子的公務(wù)類的觀察者對面而來,,大約是考察此間市場發(fā)展的,與我不同道吧,。我不禁贊聲好,,游固得道,游亦知時也,。 走到坊巷與大度路的連接處,,這里有莆仙戲講習所,有關(guān)家,,有原氏民居,。三個地處,國慶日華都帶我們看過,。 莆仙戲講習所里有戲臺整潔,,露天的觀戲場,可惜這一天沒有演出,。 華的居所即在關(guān)家一隅,,所以華很關(guān)心這里拆遷的政策。我初以為說的是官家,,后來一問才知道是關(guān)家,。關(guān)家其實是很著名的,其先關(guān)燊是一個舉人出身的儒商,,其歷史地位相當于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縱橫政商界,靠扶持左宗棠西征新疆富可敵國,。而關(guān)燊則與中晚清封疆大吏林揚祖,、黃宗漢是金蘭結(jié)義的異姓兄弟,太平天國運動十四年,,三人都深度參與其中,。左宗棠西征新疆為國護土爭權(quán),名留青史,,胡雪巖因此附翼成名,。林揚祖、黃宗漢,、關(guān)燊三兄弟參與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難得好名聲。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關(guān)燊商學,,致力于經(jīng)濟發(fā)展是現(xiàn)代中國政治的實現(xiàn),。關(guān)燊是莆商的一個代表人物,如同胡雪巖代表了徽商,。發(fā)掘莆商經(jīng)濟學,,既是興化歷史文化街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對倍受爭議的莆田民營醫(yī)院和莆田鞋業(yè)的辯護,、規(guī)范和振興,。 只是我關(guān)心的是原氏民居,因為在這一條名宿輩出的所在,,應(yīng)該有一個書院才是,。國慶日華帶我們進入了原氏民居,其居二進,,入庭中有樹燦爛,數(shù)階上則是三廳遞進,,間有一天井,。有趣的是廳左、右側(cè)有兩個小天井,。華研究古居,,對此居所的構(gòu)設(shè)頗有驚訝,驚其不似民居,。 我去過武夷山的朱子書院,,也參觀了莆田的一些書院,看到這里的設(shè)置似曾相識,,心里一直以為,,這里就是書院。不是嗎,?左右?guī)男√炀畱?yīng)該就是學子的洗硯池了,。洗硯,在現(xiàn)在打鍵盤的人們看是陌生了,,但是古學人于此卻是必走的程序,,例如: 宋人陸游有詩《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 美睡宜人勝按摩,江南十月氣猶和,。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元人王冕的《墨梅圖》: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亡國之際的黃宗羲有詩《周公謹硯》: 弁陽片石出塘棲,,余墨猶然積水湄,。一半已書亡宋事,更留一半寫今時,。 剩水殘山字句饒,,剡源仁近共推敲。硯中斑駁遺民淚,,井底千年恨未消,。 可見,于讀書人硯不可少,,洗硯之處不可缺,。 站在院外的石壁畫前,有諸子觀文章而傾談,,有少年其中,,又有老者其外,其聲切切,,若有所聞,。真書院也。 記得同學稱,,“現(xiàn)在情況可能有變,,北大校長變成了莆田人,市里邀請回來考察,,莆田一中新度校區(qū)有可能變成北京大學莆田附屬學校,。” 查證,,龔旗煌,,1964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曾就讀于仙游一中,,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黨委副書記。 或說,,此說不只是傳言,。作為曾經(jīng)莆田一中的學生,為后輩學友感到慶幸,,好時代,,好機遇啊。 原氏民居,,室內(nèi)室外,,我關(guān)心的是莆田的教育,,“文獻名邦”中,教育其實質(zhì)矣,。 在這個清早,,我得以悠悠哉哉地走過這一條古街,邊走邊有思考,,記憶所得,,求思可得,再一次面對“淳風”牌坊,,也就是“壺蘭雄邑”牌坊,。出此即見到舊日的郵局。國慶日,,華是帶我們進入了這一地處,,但是其時人群擁擠,不得其閑,,而今日赫然出現(xiàn)于眼前的是這一幕:“寫給未來的一封信”,。 我知道這“一封信”指的是什么,國慶日我進入原郵局內(nèi),,看到的是毛澤東寫給李慶霖的那一封信。華說,,有香港商人欲以十萬元購買這封信的原件,,我淡淡地回應(yīng):“想得美?!边@是二千年歷史的見證,。 這前一千年,說的是中華道統(tǒng)的歷程和清末民初大師們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的思考,,而歸納于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的發(fā)動,,又落實于知識青年的改造,希冀大眾投身民族命運的大思考,。 這后一千年則在于這一封信,,也就是毛澤東對于自己文化實踐的反思,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是對的嗎,?社會變革能夠在一代人的苦難中得到實現(xiàn)嗎,?中國文化變革在基督教、東正教和猶太教之間徘徊,,我們亦將如同先哲們共同的選擇,,回到中華道統(tǒng)而論其延續(xù)。這是思想家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孫中山,毛澤東回答的,。也是國學家王國維,、歷史學家陳寅恪所選擇的。外部的文化對我們有它山之石可以攻錯的價值,,我們所能成就生生不息者則在我們自己的生命力,,也就是中華道統(tǒng)自身。 從文獻名邦進去,,從壺蘭雄邑出來,,我站在"一封信"的面前,我察覺,,興化古街設(shè)計者非俗,,走過千年,寄托未來,?!拔墨I名邦”可立,文獻名邦難行而必行,,百米長街,,我們走過歷史,囑望久遠,。 壺公**2022/1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