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繼續(xù)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第30首,這也是最后一首:
再最后一首詩中,,元好問沒有再評價他人,而是評價了自己,。 一,、撼樹蜉蝣自覺狂蜉蝣,是一種小蟲,,其幼蟲生活在水中1-6年,,成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只有幾個小時至一周左右,。 詩經(jīng)中《曹風·蜉蝣》寫道:
蜉蝣穿著華麗的衣裳,,我的心卻很憂傷,哪里是我的歸宿呢,?蜉蝣這個意象,,代表著弱小和時光短暫。 撼樹蜉蝣,,出自唐朝韓愈 《調(diào)張籍》詩:
韓愈諷刺那些瞧不上李白杜甫的人,像蚍蜉搖撼大樹一樣可笑,。 蚍蜉,,指一種大蟻,這個意象與蜉蝣都代表這一種弱小力量的生物,。 元好問借用這個典故,,自謙說我點評這些詩人,也像蚍蜉撼樹,、螳臂擋車一樣有點狂妄和不自量力,。 二、書生技癢愛論量唐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至于論量人物,,直道而言,。”論量,,即評論之意,。 在《論詩三十首》第一首中,,元好問寫道:
元好問提出了一個問題:誰是那個可以令涇渭分明的疏鑿手呢,? 最后一首詩又說:書生技癢愛論量,,可見,他自己就嘗試了一把,,作了一次疏鑿手,。當然,文人雖然行動上不那么謙虛,,三十首寫下來縱橫裨闔,但是言語上還是要自謙一下的,,所以說“撼樹蜉蝣自覺狂”,。 可見,他認為自己一首有點狂的書生,,對于當時的詩風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要做一個撼樹的蜉蝣 。 撼樹的蜉蝣也好,,令涇渭分明的疏鑿手也好,,都是指自己。 三,、老來留得詩千首,,卻被何人校短長?長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今人點評舊人,多年以后,,自己也會被后人點評,。 南宋詩僧釋文珦《過苕溪》云:
來來往往的行舟,,到底哪一個才能走到過正確的方向呢,? 元好問對于前輩詩人們的點評,自然也存在很多爭議,。他堅持自己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解,,并且也創(chuàng)作并傳世了不少詩篇,,不知道他的作品,將來又有什么人來褒貶呢,? 結(jié)束語從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中,,可以看出,元好問非常的自信,。他評價了漢魏到宋代的許多著名的詩人,、詩歌流派、詩壇現(xiàn)象:
可以看出,元好問推崇建安詩人,、陶淵明,、杜甫、李白,、柳宗元等人,,他們作詩自然雄渾、不事雕琢,、敦厚溫柔,,或關(guān)注社會或真正的隱逸。批評的潘岳,、陸龜蒙、孟郊,、陳師道等人,,則虛偽、逃避現(xiàn)實,、苦吟雕琢,、譏刺過度。 對于蘇軾以及蘇門的追隨者,,則有褒有貶,。應(yīng)該是對應(yīng)當時金國詩壇的一些現(xiàn)象,婉轉(zhuǎn)地提出批評,。 @老街味道 另,,昨天偶發(fā)一片文章,今日合在一起發(fā)布,。下面,,從第一首開始,簡單回顧一下,。 第一首
元好問在第一首提出了他所認為的正體:漢樂府與建安詩歌,。并且指出如今正體詩歌被很多人所遺棄,所以呼喚一個詩中疏鑿手,,能夠撥亂反正,。 那么,誰是這個人呢,?當然是他自己了,。 第二首
這首詩中贊揚了以曹植和劉楨為代表的建安詩人,,并且也指出聞雞起舞的西晉詩人劉琨,,也是這一類人。 第三首
鄴下風流,,也是指建安詩歌,表示在晉朝仍舊被人傳唱(缺壺歌,,是王敦吟唱曹操的龜雖壽),。至于西晉的詩人么,張華“兒女情多,,風云氣少”(鐘嶸評張華詩語),,但是比溫庭筠、李商隱還好一點,。 第四首
這一首,贊揚了東晉詩人陶淵明,,他的詩自然清新,、不假修飾。 第五首
這首詩贊揚西晉阮籍反映高潔的情操,,其《詠懷詩》通過種隱晦曲折的形式,,宣泄內(nèi)心痛苦與憤懣,是真實情感的映照,。 第六首
前兩首反映陶淵明的自然天成和阮籍的真實情感,這一首批判潘岳的虛偽,?!稌x書·潘岳傳》中寫道:
第七首
這一首沒有提到具體的詩人,而是通過一首《敕勒歌》對于這種天然渾成的氣魄提出了贊許,。 第八首
這一首提到初唐時期齊梁體華麗而空洞的影響,,對于提出革新的陳子昂,,表示了贊許。《新唐書·陳子昂傳》中,,評價說:
沈宋,初唐推廣大力推廣律詩的沈佺期,、宋之問,。 第九首
陸機還不如潘岳,作詩廢話太多篇幅太長,。布谷瀾翻出自蘇軾 《戲用晁補之韻》 :
只需要寫出真實心聲即可,,作詩不必太多太長,。 第十首
元好問說,,杜甫真正的價值,,元稹沒有看到(少陵自有連城璧),只是把石頭看作寶玉而已(爭奈微之識碔砆),。這是對于元稹為杜甫作墓志銘中的言語進行評價 :
第十一首
元好問曾經(jīng)為范寬《秦川圖》作題畫詩,,但是這首詩并非評價范寬,,而是評價一些喜歡不作實地觀摩,之事憑空想象而創(chuàng)作的詩人,。 可以看出,,元好問前面很多首詩,其實都是推崇一個“真”字,。 不過,,范仲淹也沒有去過岳陽樓呀。 第十二首
對于學習李商隱的西昆體詩人提出了批評,,賣弄學問和華麗辭藻,,但是讀者卻讀不懂。 第十三首
盧仝屬于韓孟詩派,,其作品奇譎險怪,南宋嚴羽作《滄浪詩話》時,,特地用以“盧仝體”名之,。 正體不學,去學險怪的盧仝體,,就如果不學真書,,結(jié)果寫出來都像鬼畫符一樣。 第十四首
隱逸山林的詩人,,未必高于入世求官的人。像華歆那樣的“假隱士”,,也是一個虛偽的人,。華歆擲金出自《世說新語》:
第十五首
李白豪邁灑脫、自然奔放,不想杜甫那樣作詩太苦,。李白《戲贈杜甫》詩中寫道:
可惜李白最終也沒有,實現(xiàn)魯仲連那樣功成拂衣去的理想,。 這首詩還是在入世,、出世對比,元好問推崇入世,,反映真實情感,、真實社會的詩人。 第十六首
“燈前山鬼'的形象,,更像出自杜甫的這首《山館》詩云:
喜歡使用”淚縱橫“三個字的,,也是杜甫,,例如:收汝淚縱橫、四座淚縱橫,、回首淚縱橫,。 不過,這首詩一般會令人想起李賀,、孟郊這類凄清哀苦的詩歌風格,。 元好問喜歡自然明朗的詩風,例如李白“岸夾桃花錦浪生”境界,,是正體詩歌應(yīng)該有的面貌,。 第十七首
這首詩意思是,不必講究格律,,也能寫出好詩,。 切響浮聲,最早出自《宋書·謝靈運傳》:
表示拘束于聲律要求,。元好問這首詩前兩句批評拘忌聲病的詩人。 元結(jié)(浪翁,、漫浪翁)《水樂說》中寫道:
云山韶頀音,出自元結(jié)《欸乃曲五首》第三首:
《欸乃曲五首》除了第三首,,都有使用古體句的情況??梢?,元結(jié)并不是一個拘忌于律詩聲病的詩人。 第十八首
孟郊,、韓愈,是韓孟詩派的兩位代表詩人,,但是二人詩歌中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面貌卻不同,,因此元好問一褒一貶,褒揚韓愈,,批評窮愁凄苦的孟郊,。 詩囚,原本有兩個,,出自元好問《放言》:
潮陽筆,,韓愈因為反對迎佛骨,所以被貶謫至廣東潮陽,。途中,,韓愈曾經(jīng)作詩《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元龍百尺樓,,典故出自《三國志》,說的是陳登(字元龍)瞧不上許汜的故事:
第十九首
百年孤憤竟如何?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三《韓非列傳》中說到韓非子:
春草輸贏,化用的是陸龜蒙《自遣詩》第24首:
這是批評天隨子陸龜蒙,,在國家興亡之際,躲在山林之中過著自己幸福的小日子,,完全沒有匹夫有責的意識,?;乇墁F(xiàn)實,,能寫出什么好詩呢? 陶淵明則不同,東晉滅亡以后,,他寧可作東晉的遺民也不肯出山為劉宋效力,。而晚唐還沒有滅亡呢,,作為大唐的人才,卻紛紛躲避,,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第二十首謝客風容映古今,發(fā)源誰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 這一首贊揚柳宗元繼承了謝靈運的優(yōu)點,都有一個寂寞心,。表面淡泊寂寞,,其實內(nèi)心不甘平凡。 兩個人都有理想抱負,,可惜為當權(quán)者所不容,。想入世,,卻無路可去,。只好寄情山水了。 第二十一首
這首詩主要諷刺次韻唱和的作詩陋習,。 次韻,指用相同的字押韻,,且次序不變,。最早的次韻詩,據(jù)說出自南齊王肅與妻謝氏(公主代作)的兩首詩:
早先唱和,,對押韻不作要求,后來元稹白居易把次韻當作了唱和的主要形式,,晚唐皮日休,、陸龜蒙的次韻唱和也對后世起到很大影響。 到了宋朝這種次韻的方式,,不僅出現(xiàn)在作詩,,也體現(xiàn)在填詞唱和上。 南宋時期,,邵浩為了趕時髦學習次韻作詩,,專門收集編撰了《坡門酬唱集》二十三卷,收東坡,、蘇轍及門下士黃庭堅,、秦觀、張耒,、陳師道等次韻詩作數(shù)百首,。 第二十二首
一波才動萬波隨,出自船子和尚"偈"語 《撥棹歌》 :
元好問推崇蘇軾,、黃庭堅,但是對于二人喜歡出奇求險的特點有些異議,。 因為二人影響太大,,所以后人喜歡學習他們(一波才動萬波隨)。然而其他人又沒有二人的才學,,所以邯鄲學步,,墮入魔道,偏離了雅正之途,。 第二十三首
這首詩沒有點出具體的人名,但是可以看作上一首的續(xù)作,。 今人不要笑話古人太笨(拙,,古板),除了雅正就不知道其他形式了,。 其他什么形式呢,,就是元好問批判的前兩句:曲學虛荒小說欺,俳諧怒罵豈詩宜,? 見識短淺,、虛妄荒誕的言語,或者詼諧不莊重,,動輒怒罵,,都不是雅正之體。 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稱宋詩中的不正之風:
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批評蘇軾的缺點:
不過蘇軾卻不在乎,,《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傳》:
第二十四首
前兩句出自秦觀的《春日五首 其二》:
《王直方詩話》中提到:
元好問借韓愈的《山石》詩作對比,,批評秦觀的詠花詩過于陰柔,。 不過,這個觀點,,并不是出自元好問,,《中州集·擬栩先生王中立傳》中寫道:
因為元好問有點以偏概全,,所以引起不少爭議,。 袁枚《隨園詩話》卷五,為秦觀打抱不平:
后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也用一首詩來反駁元好問, 王敬之《小言集·愛日堂詩·讀秦太虛淮海集》云:
薛雪(1681-1770年)《一瓢詩話》中也寫道:
千古杜陵佳句在,,指杜甫《月夜》詩云: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第二十五首
劉禹錫寫了兩首玄都觀絕句,譏諷當權(quán)者,。元好問批評他諷刺過度,、直露刻薄,有失溫柔敦厚的雅正之風,。 劉禹錫被貶十年,,回到長安后,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結(jié)果又被趕出了長安:
十年后,劉禹錫再次回到長安,,仍舊戰(zhàn)斗精神不息,,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觀》:
而且這首詩還有一個小序 ,里面寫道:
第二十六首
黃金放在洪爐之中鍛煉,,不怕次數(shù)多 。 好的黃金精粹純真,,本來就是不受一點塵埃的,。 關(guān)于蘇門忠臣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蘇門弟子不真誠,,不肯直言蘇軾,,以至于蘇軾“百態(tài)新”,。百態(tài)新,是一個貶義,,表示良莠不齊 ,。例如前面提到的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批評蘇軾 :
也有一種說法,元好問另有所指,。王若虛《滹南遺老集》中,,提出當時金國詩壇,有人以蘇門忠臣自居:
元好問認為文伯起收錄的蘇軾作品中,摻雜有不少是“他人所作”的詩詞,。因此元好問批評他不加糾正,,任由“百態(tài)新”,所以算不得蘇門忠臣:
后來,,元好問自己出馬編撰了蘇詩“雅本(《東坡詩雅》)” 第二十七首
宋朝建立以來100年,,古代作詩的傳統(tǒng)風格才漸漸回復(fù),。 早期北宋詩壇,西昆體影響最大,。歐陽修梅堯臣等人崛起,,西昆體漸漸衰歇。 元祐(1086年-1094年)是宋哲宗趙煦的年號,。“元祐諸人”就是指蘇軾及黃庭堅,、陳師道、秦觀等人,。廣義來說,,還應(yīng)該包括很多學習蘇軾作詩的人。 “諱學金陵”,,元祐時期,,朝廷不但禁王安石新法,連他的一些著作也禁止,。當年以出其門下而為榮的人,,避之猶恐不及,諱稱其門人,。 王安石去世以后,,張舜民為之作挽詞《哀王荊公》云:
雖然大家都去學蘇軾黃庭堅,,拋棄了王安石,,但是為何連歐陽修與梅堯臣也被廢棄不用了呢,? 劉克莊在《后村詩話》中提到: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第20首中說:
元佑以后的詩人,,只知道學習蘇軾、黃庭堅,,但是他們大多沒有二人得本是,,結(jié)果畫虎不成反類犬,造成了滄海橫流(波瀾富而句律疏)的詩壇亂象,,偏離古雅的正體,。 第二十八首
古雅比不了杜甫,,精純比不了李商隱,。 后兩句也有兩種完全矛盾的說法。錢鐘書認為,,雖然如此,,但是我寧可學習黃庭堅,也不和其他江西詩派的人為伍,。意思是,,江西詩派中,只有黃庭堅可取,。 另一種說法是,,既然“古雅比不了杜甫,精純比不了李商隱,。”我豈肯學習黃庭堅呢?當然也不會與江西詩派的人為伍,。 第二十九首
這一首諷刺以陳師道為代表的的詩人,苦心雕琢,,卻學不到謝靈運的自然天成,,白耽誤功夫。 第三十首
這一首是結(jié)束語了,。 雖然第一首問: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但是自己技癢難耐,,還是出手寫了這一長串七絕,,褒貶前人與詩壇各種現(xiàn)象。 元好問說,,我自己也留下了不少作品,,不知道將來被何人點評呢? 結(jié)束語關(guān)于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學習到此結(jié)束,??梢钥闯鲈脝栕罱K推崇的,就是勇于擔當,、并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能夠反映真實情感、自然天成的詩歌,。對于過分雕琢,、講究形式,偏重于華麗辭藻,,反映虛情假意的作品,,提出了異議。 老街這些文章中大多利用拿來主義,,參考了很多前人的點評,。其中有一點點自己的理解。歡迎大家指正,。 @老街味道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30,,撼樹蜉蝣自覺狂,書生技癢愛論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