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 是森林資源的瑰寶 是自然界和祖先 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近日,,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jié)果公布。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觀賞與科學(xué)價值或具有重要紀(jì)念意義的樹木,。 本次普查的范圍包括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和,,不包括自然保護(hù)區(qū)和東北,、內(nèi)蒙古、西南,、西北國有林區(qū)以及臺灣地區(qū)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普查結(jié)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nèi)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古樹名木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云南,超過100萬株,,陜西,、河南、河北超過50萬株,,浙江,、山東、湖南,、內(nèi)蒙古,、江西、貴州,、廣西,、山西、福建超過10萬株,。 全國散生古樹的樹齡主要集中在100—299年間,,共有98.75萬株;樹齡在300—499年的有16.03萬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6.82萬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074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 都在陜西,! 它們分別是: 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 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 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nèi)的倉頡手植柏 商洛市洛南縣的頁山大古柏 一起來跟小布看看 這些樹齡超5000歲的古樹 都有哪些傳奇故事? 黃帝手植柏 黃帝手植柏是黃帝陵古柏群中最古老的一株側(cè)柏,,相傳為軒轅黃帝所栽,,人稱軒轅柏,亦稱黃帝手植柏,。這株古柏高20余米,,胸徑11米,樹冠面積190余平方米,,是特級保護(hù)古樹,,被譽(yù)為“世界柏樹之父”。粗壯的樹干七個人手拉著手合抱不攏,。 保生柏 ▲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的保生柏。李小軍 攝 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jié)果公布的5000年以上的古樹中,,還有位于黃帝陵的保生柏,,此前鮮為人知。 保生柏位于軒轅廟西前院祭祀文化展室和書畫展室之間,,樹高15.50米,,平均冠幅12.1米,樹冠南偏,,生長旺盛,,主干向西南傾斜16度,因其位于保生宮舊址而得名,,是明代保生宮火毀后的唯一“幸存者”和“見證者”,。 老君柏 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樹高18.5米,,直徑3.5米,。 據(jù)傳漢武帝北征朔方得勝歸來,在祭祀軒轅黃帝后,,聽聞古商道葫蘆河畔有“老君神廟”,,遂焚香祭拜,廟前植柏,,以此銘志,,賜名“老君柏”。 倉頡手植柏 在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墓冢的東北側(cè),,有一株5000年古樹,,這株古樹至今枝繁葉茂,,高逾16米、腰圍7.8米,、根圍9.9米,。這株古樹相傳為象形文字的創(chuàng)造者倉頡親手栽植。 頁山大古柏 在秦嶺南麓洛南縣頁山腳下,,有一株5000余年的秦嶺古柏王,,是“洛南八大景觀”之一。頁山大古柏樹高23.16米,,比黃帝陵軒轅柏高3.1米,;胸徑也比軒轅柏粗0.73米,平均冠幅25.7米,,是秦嶺發(fā)現(xiàn)的最大古側(cè)柏。 除了這5株古樹 在西安也有不少 富有傳奇色彩的 古樹名木 老子手植銀杏 這株相傳為老子親手所植的銀杏樹位于周至樓觀臺,,樹齡約2600年,。此樹挺立在宗圣宮下院三清殿旁側(cè),胸徑將近3米,,高約14米,。 貴妃石榴 這株石榴樹,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親手所栽眾多石榴中僅存的一株,,故名“貴妃石榴”,。樹齡約1200年,樹高4米,,樹冠覆蓋面積有57平方米,。 唐王飲酒柏 相傳唐朝時,這株檜柏立于從長安城通往避暑離宮翠微宮的官道旁,。某日,,李世民一行人從翠微宮避暑返回長安,途經(jīng)此處小憩時,,在此柏樹下系馬,,飲酒納涼。這株檜柏樹高16米,,胸圍3米,,樹冠面積有95平方米,樹齡逾千年,。 王維手植銀杏 這株銀杏樹,,生長于白家坪村鹿苑寺文杏館遺址前,樹齡超千年,。王維在輞川置有別業(yè),,自親手種植這棵銀杏樹后,,遂將別業(yè)命名為“文杏館”。 古樹名木記錄并生動反映了 自然變遷和社會發(fā)展的痕跡 與我們休戚與共 ▲護(hù)王槐,,生長于臨潼區(qū)秦陵街辦胡王小學(xué)校園內(nèi),,樹齡約2300年。 小布從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了解到,,當(dāng)前,,西安市對1023株散生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hù)。對6個古樹群,,2個名木群樹立石碑,。古樹名木掛牌、立碑后,,相當(dāng)于擁有了一張“護(hù)身符”,。保護(hù)措施包括專人對其進(jìn)行管護(hù),對生長情況實時監(jiān)測,;林業(yè)局組織專家開展會診把脈,,對生長位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狀況等信息逐一調(diào)查,,并記錄建立“一樹一檔”,。 ▲秦嶺玉蘭王,生長于周至縣厚畛子鎮(zhèn)八斗河村,,樹齡1200年,。 此外,西安市還積極開展古樹名木優(yōu)良基因保存繁育工作,。旨在培育繁殖古樹名木“后代”,,保留優(yōu)秀基因資源,延續(xù)古樹名木文化價值,。截至目前,,已累計移植繁育成活的古樹名木幼苗1756株。 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者 也是承載著我們回憶和鄉(xiāng)愁的載體 讓我們一起努力 保護(hù)好這份珍貴的 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 來源:綜合自中國綠色時報,、陜視新聞,、西安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