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金元時期名醫(yī)李東垣的這句話,,說的特別明白,。中醫(yī)理論中脾屬土,是滋養(yǎng)全身的氣血之源,,脾虛好比土地壞了,,仰賴土地生存的肌膚、筋骨和臟腑都會營養(yǎng)不良,,機能下降,,導致勞損不能及時修復,小病不能自愈,,身體逐漸耗空,,百病纏身。 要補脾,,就要明白脾和胃共同負責化生身體氣血,,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脾負責運化成能量輸送全身,,兩者互為表里,,在生理上相互關聯(lián),脾虛則胃不好,,胃虛則脾被拖累,。胃虛和脾虛各有兩種類型,,搞清楚才更好得調(diào)補(調(diào)理方法在最后,廚房就可以做),。 一,、胃有兩虛,都是吃惹的禍 現(xiàn)代人的飲食習慣太傷胃了,,天天無肉不歡,、無辣不爽、零食當頓吃,,肥膩、辛辣和添加劑都堆在胃里,,胃當然受不了,,容易積食,導致胃氣虛,、胃陰虛,。 1.胃氣虛:積食、胃口差,、胃脹,、胃痛 胃氣虛讓胃的受納和消化功能下降,導致積食不化,。胃里都沒消化完,,自然不想接活,胃口跟著變差,。積食久了,,胃里生出大量氣體,就脹脹的,。還有時不時的胃痛,,真的讓人崩潰。 2.胃陰虛:口干,、口臭,、牙齦腫痛、口腔潰瘍 胃喜潤而惡燥,,而胃陰虛則讓虛熱內(nèi)生,、胃火旺盛。胃火上行到口腔,,口臭怎么刷牙都搞不定(臭味來自胃部積食腐化的氣體),,口干舌燥,牙齦腫痛和口腔潰瘍經(jīng)常發(fā)作,,很折磨人,。 二,、胃虛則脾虛,一起被拖垮 胃積食了,,消化不好,,把一大堆沒做完和沒做好的工作給脾,脾也是叫苦連天,,經(jīng)常加班,,脾氣和脾陽都被消耗得虛了。 1.脾氣虛:身子乏力,、精神疲倦,、只想躺平 脾氣虛則運化水谷精微產(chǎn)生的能量不能有效運達全身,身體到處都在餓肚子,。肌肉營養(yǎng)不良就沒力氣,,大腦吃不飽就容易頭暈、精神困倦,。 脾陽虛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有心無力,經(jīng)常產(chǎn)生絕望情緒。 2.脾陽虛:臉上油膩,身子虛胖,,體弱多病 脾陽虛則水濕運化不暢,,身體虛寒。水濕運化不暢就濕氣重,臉上愛出油,身體堆滿了肥膩膩的注水肉。身體虛寒的人,,怕冷怕熱,容易被暑熱,、風寒等外邪入侵,,所以經(jīng)常生病。 因為脾胃不僅在生理上互為表里,,在病理上也相互聯(lián)系,,所以這四種虛弱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總結下來,,脾胃虛弱的癥狀包括: 虛胖,、手腳冰冷、身體乏力,、精神困倦,、思維遲鈍、胃口不好、口臭,、口腔潰瘍,、肚子脹、胃痛,、拉肚子,、便溏粘馬桶。 脾胃虛弱了,,怎么補呢,? 藥食同源的八珍糕:性子溫和,脾胃雙補 八珍糕性子溫和,,適合長期調(diào)理脾胃,。明朝太醫(yī)陳實功發(fā)明八珍糕后,就風靡明朝宮廷,。清朝太醫(yī)發(fā)現(xiàn)八珍糕補脾胃特別好,,清朝又沿用了幾百年。 乾隆皇帝吃八珍糕補脾胃幾十年,,胃口好,,消化好,,身體健康,,活了89歲,要知道我國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大約40歲,。著名中醫(yī)學者羅大倫在央視的《百家講壇》上,,還專門講到了乾隆吃八珍糕。 圖源:CCTV《百家講壇》 清朝中醫(yī)典籍《本草從新》對珍糕的評價是: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diào)補,,甚為平妥。 八珍糕養(yǎng)脾胃很好,,因為材料好:山楂,、芡實、薏米,、麥芽,、茯苓、蓮子,、白扁豆和山藥,。 其中,山藥經(jīng)常用于補虛,是養(yǎng)脾胃元氣的好材料,;白扁豆能緩解飲食不節(jié)引起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腹痛,、腹脹,開脾健胃,;山楂和麥芽消除脾胃積食,,非常適合嗜吃肥甘厚膩,導致積食的人群,;茯苓,、薏米和芡實是“健脾益氣”的四君子湯中的三味主要材料,不但健脾,,還能祛濕,;蓮子補脾養(yǎng)心,寧心助眠,。 【做法】1.買八珍粉最省事,,想自己做的,可以把八種材料等份打成細粉,,做多少打多少,;2.用盆把八珍粉、大米粉,、蜂蜜裝好,、拌勻;3.加溫水和面,,面一定要勻,;4.切成小塊蒸熟(吃法在后面)。 【吃法】成人(孕婦禁吃)每天吃3到5塊,,只要30天左右,,脾胃就能慢慢養(yǎng)起來。 現(xiàn)代人吃得太好了,,特別傷脾胃,,但又很少補養(yǎng),脾虛非常普遍,,甚至達到了“十人九脾虛”的程度,。有前面提到這些脾胃問題的朋友,真的可以做做八珍糕吃,,把脾胃養(yǎng)好,,身體才會好,。要是不方便做,也可以吃成品,。 |
|
來自: 新用戶3596Ds5V > 《中醫(yī)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