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萬象 筑夢長安 ——暑期研學感悟 ◎文/葉梓涵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绷⑶锶盏墓懦?,彌漫在燥熱的空氣里,翻動之間,,恍然隔了千年,。泛著青灰色的黛瓦青墻,留住了多少歲月的斑駁,,無論經歷幾度滄桑輝煌,,用手輕輕觸摸,指尖下的粉墨,,就滴落成了帶著唐詩宋詞的清幽,。古城西安,一直用榮辱不驚的模樣,,承載著中國的半部歷史,,看盡十三朝的繁華與滄桑!深厚的文化底蘊,,千年的古韻風情,,吸引著萬千墨客文人踏足這里。 久聞西安的盛名,,我有幸在“喜迎二十大 筑夢向未來”的暑期研學活動中,,跟隨老師和同學們,邁出了領略歷史名城風采的步伐,。我們早上7點半從咸陽出發(fā),,約9點就到達了路途的第一站。炎炎夏日,,格外悶熱,,蟬鳴撥亂心弦,唯獨一縷來自兵馬俑古跡的曠遠悠久的風撫平了我低鎖的眉,。 在西安臨潼出土的秦兵馬俑,,擁有“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盛譽。博物館總面積約14260㎡,,約有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塑造他們的能工巧匠們將每個秦俑都刻畫的細致入微,有文官,、武士,、將軍,、跪射俑和馬。他們身上的戰(zhàn)甲更是巧奪天工,,即便距今兩千年也仍能看清戰(zhàn)甲上刻畫分明的甲片,。他們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才鑄造了這些堅韌不拔的身軀,。昔日大秦的金戈鐵馬,,儼然浮現(xiàn)在我眼前。陶俑,、陶馬全用黃泥塑造,,隨后入窯焙燒,再經表面彩繪而成,。雕塑風格重在寫實,,靜中寓動,氣勢磅礴,,體現(xiàn)了兩千多年前大秦精湛的工藝技術,,反映了秦軍、秦文化之強盛,!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幾千年的文明圣火從狼煙里沖出兵馬俑的恢弘壯闊,讓我們能在坑道里感悟“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歷久彌堅的遠古輝煌,。這一文化瑰寶,不僅僅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亦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旅途緩緩輾轉至西安博物院,時間已到了下午2點,。烈日正盛,,秀美的小雁塔在叢叢林木中莊嚴矗立著,沉淀著窎遠的古樸寧靜,。“咚……咚……”耳邊隱約回蕩著雁塔晨鐘清脆的鐘聲,腦海中泛起一句“林外月斜敲正急,,山中露冷韻偏清”,,正因它余音繞梁的鐘聲,才有了“關中八景之一”的美譽,。 園中,,還有皇室族戚為高宗獻福而興建的“薦福寺”遺址,小雁塔的初名“薦福寺塔”便是因此而來,。據悉,,博物院占地規(guī)模約16萬平方米,,至今藏品已有十萬余件,珍貴文物亦有上萬,。這所博物院的主體建筑——博物館,,由著名的建筑大師張錦秋設計,外觀天圓地方,,秉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與同院的小雁塔及薦福寺建筑群相得益彰。館中文物琳瑯滿目,,上至遠古石器,,下至1840年前的各類器物。博物館以“古都西安”為題,,總題下又陳列了“千年古都”,、“帝都萬象”兩部分。 繼藍田猿人,、半坡氏族之后,,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園10世紀前,曾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西安一舉成為五千年歷史中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久的城市?!拔髦茇S鎬”,、“秦阿房宮”、“漢長安城”,、“隋唐長安”,、“明清西安”,跨越千年,,多少風云更迭,!“周秦文明”、“漢唐風采”,、“府城華章”,,從各個不同側面再現(xiàn)了帝都萬象! 敲開遠古的門扉,,遺存的斑駁歲月,,升騰的光熱,叩醒了靈魂,。精美的青銅器,,折射出王公貴族鐘鳴鼎食的奢侈。周風秦韻,,漢唐氣象,,這些歷史上的高光時刻曾令無數文人雅士為之傾倒,!今日的我們是多么的幸運!出土的珍貴文物使得我們能徜徉其間,,遐想帝都千年的生活群像,!3點半,我們啟程返回咸陽,,告別了這段令人記憶深刻的旅途,。 有人說: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顆大樹,那這棵樹的樹冠在北京,,它的根卻深扎在西安,。西安,這座古城上演了古中華最威武雄壯,、瑰麗多姿的話劇,,成為中國人最自豪的記憶!如果有機會,,我定要去一次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古城墻,再次領略沉寂千年的秦磚漢瓦,、冷月秋霜,! 作者簡介:葉梓涵,咸陽市實驗中學初一(1)班學生,,喜歡詩詞,、閱讀寫作、畫畫,。座右銘:少年不懼歲月長,,彼方尚有榮光在。 河畔文苑漫步 ◎主 編:趙航標 ◎文學顧問:李 偉 林長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