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儲君人選上關于奕訢輸給奕詝的原因,野史上的說法很多,。有野史說當年道光皇帝在寫秘密立儲詔書時,,有太監(jiān)遠遠的看到道光帝寫皇子名字的時候最后一筆拉的很長,并且沒有提筆寫勾,。而訢字是沒有勾的,,只有詝字最后一筆要勾筆,所以他們猜測道光帝寫的繼位人是六皇子奕訢,,太監(jiān)便提早的告訴了很多大臣,。有的大臣就跑到奕訢處溜須拍馬,甚至提前恭賀,。這件事讓道光皇帝非常不高興,,一賭氣便改選四皇子為儲君了。 另外一個說法是,,在道光臨終時傳奕訢覲見,,道光皇帝想把江山社稷托付給這位天資聰穎,能力很高的兒子,。但偏偏當時值守的皇子被“換成”了四子奕詝,。他連忙跑進道光的病榻前請安,道光一看進來的是四皇子,,便問奕訢在哪里,,召他來見。但奕詝一直讓父親保重身體,,道光皇帝最后發(fā)出了一聲嘆息就去世了,,而且死不瞑目,眼睛還直直的看向門口,。 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的一些野史,,沒有什么根據(jù),也經(jīng)不起推敲,。但也反應出奕訢在道光帝心中的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至少一度是道光帝的儲君人選。道光帝對奕訢的評價是:“六皇子雖為庶出,,但家法傳嗣,,不分嫡庶,且天資穎異,,能文能武”,,道光的評價里明顯的排解了奕訢出身低微不能繼位的問題,。 但道光帝嘴上這么說,實際上他還是非常重視嫡庶長幼關系的,。道光帝愛新覺羅.旻寧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本是皇二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而且在嘉慶四年(1799年)四月,就被嘉慶帝寫進了密建皇儲的詔書上,,并將詔書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鐍匣之內,。道光帝自然是更加看重同為“嫡長子”的奕詝。 奕詝的“長”咱們在上文介紹過,,憑借著“催產”,,全貴妃比祥貴人早六天生下了奕詝,讓奕詝在齒序上占有了長子的優(yōu)勢(道光帝前三個兒子都已去世),,而隨后全貴妃逐級晉升為皇后,,這讓奕詝又有了嫡子的身份,這里面除了全貴妃本身“”嫵媚動人”“工于心計”讓道光皇帝寵愛之外,,也有著道光帝特意“包裝”奕詝的嫡長子身份的原因,。 反觀奕訢的生母靜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剛入宮時被冊封為靜貴人,道光六年他僅十四歲就懷了皇次子奕綱,,道光帝大喜加封她為靜嬪。但奕綱僅僅五個月就夭折了,,道光帝為了安慰博爾濟吉特氏又加封她為靜妃(十五歲就晉升妃位),。 道光九年十一月初七,十七歲的靜妃再次產下了皇三子奕繼,,但不幸的是奕繼還沒滿月又去世了,,兩個孩子連續(xù)夭亡這可能跟她的生育年齡過小有關。之后她又在道光十年生下了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直到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下皇六子奕訢,,這一年她年僅二十一歲。可以看出她從道光六年到道光十二年,,短短六年時間里連生三子一女,可謂是圣寵優(yōu)榮,。道光十四年她與全皇貴妃一起被晉升,,全貴妃冊立為后,她則晉升貴妃,。 孝靜成皇后 靜貴妃在她二十一歲,,生完皇六子之后再沒有生育過子嗣,,反而在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去世后兩名其他的嬪妃展開生育大戰(zhàn),五年生育了七個子女,,所以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失寵了。 雖然靜貴妃后來擔負起了撫養(yǎng)喪母的皇四子奕詝的責任,,并負責管理后宮,,但她的身份始終道光朝沒能更進一步,位居中宮,。這在子憑母貴的皇權政治里,,是對奕訢能否繼承皇位的重大打擊,奕訢他的身份只能定在“庶出”上邊,。更加明確奕訢皇位競爭出局的標志就是在道光二十九年,道光帝下令在慕陵的妃園寢內為奕訢之母靜貴妃修墓,,并(不允許單獨建陵),,這等于變相暗示恭王爭儲失敗,。 妃園寢晉升為皇后陵,,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局部的改建,改綠琉璃瓦為黃琉璃瓦,,添建祭臺,、東西配殿 兩位皇子除了生母身份的影響外,,另一個決定最終皇位歸屬的重要原因就是各自的師傅。 奕訢的授業(yè)恩師有兩位,,一位是官拜兵部,、戶部、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卓秉恬,另一位是道光六年榜眼,,侍講學士,。詹士府少詹事、內閣學士,、工部右侍郎,、戶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禮部尚書,、經(jīng)筵講官賈楨,。 卓秉恬為人坦率,敢于直諫,,而且黑白分明,,他也不攀附親貴,更是敢在掌權者的面前發(fā)表反對的意見,,這讓他的在朝廷上受到排擠,。他教導奕訢要為人要正直坦誠,善惡分明,。在師傅精心的教導下,,奕訢的儒家經(jīng)典,詩文辭賦,,武功騎射,,滿蒙漢語言樣樣精通。但他性格也學習了師傅的過于直率,,棱角分明,,不善圓滑。這讓他不僅在帝位的爭奪上吃了虧,,而且在日后與咸豐帝兄弟之間,,與嫂子慈禧之間都爆發(fā)了矛盾,被排擠出廟堂,。 卓秉恬書法作品 四皇子奕詝的恩師則是左都御史,、工部侍郎,上書房總師傅杜受田,。杜受田為人沉穩(wěn),,學富五車,極善謀劃,。他以道光三年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時稱傳臚)的優(yōu)秀成績,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編修,。被任命入值上書房給六歲的奕詝當師傅時,已經(jīng)四十九歲了,。奕詝跟隨杜受田足足學習了十年的時間,,師徒倆人在長時間的共同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奕詝非常信任和服從師傅杜受田,,雖然他沒有六弟奕訢那樣的聰明靈透,但他也學習了師傅精明為人處世之道和沉穩(wěn)的性格。 杜受田也深知自己的官位職務(二品)都不如卓秉恬,,自己的弟子奕詝在知識和能力上也遠不如奕訢優(yōu)秀,于是他教導奕詝從另外一個方面入手,,揣摩道光帝的心思,,以仁義掩飾能力上的不足,以孝順藏匿知識上的缺乏,。這就是清代歷史上鼎鼎大名的“藏拙示孝”的故事,。 杜受田 據(jù)說,道光帝晚年身體越發(fā)不好,,對兩位皇子進行考核,,分別把他們召到身邊測問朝廷時政,并如何進行改革,。首先召見的是奕訢,,奕訢十分坦誠的回答了朝政的弊端,說的頭頭是道,,條理分明,,并準備大刀闊斧的進行政務改革,聽得道光帝連連點頭,,連聲夸贊,。 輪到四皇子奕詝時,道光皇帝問他:“朕年老病重,,已經(jīng)無力再改革朝廷上的弊端了,,如果是你是皇帝的話,會如何處理這亂局呢,?”奕詝聽后大驚,,納頭便拜,伏地痛哭,,悲切的說到:“父皇天資英武,,春秋鼎盛,我當效仿父皇的決策,,現(xiàn)在只求上天能把您的病轉移到我的身上,,讓我替您受這份罪!”說罷泣不成聲,,道光皇帝十分感動,,也扶起奕詝,父子倆相擁而泣,。道光評價奕詝是“既長且賢”,,而且很孝順。 在《清史稿.杜受田傳》里還有這樣一段記載,道光晚年帶著諸位皇子去南苑狩獵,,弓馬嫻熟的奕訢箭無虛發(fā),,射獵了很多獵物。而奕詝卻一箭未發(fā),,道光帝不解便詢問奕詝,,奕詝回答此時正值春季,萬物繁衍,,鳥獸生息,,不忍傷之。道光帝大為感慨,,夸贊奕詝仁慈,,此話是帝王之言。 杜受田就像《雍正王朝》里的鄔思道一樣,,為奕詝出謀劃策,,“藏拙示孝”,讓奕詝最終獲得了本就不是善于識人善任,,庸碌無能的道光皇帝的認可,,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后來奕詝登上皇位,,加封他的老師杜受田為太子太傅,,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士,。咸豐皇帝把杜受田當成朝廷的宰相,言聽計從,,凡國家大事或重要安排必征詢他的意見,。林則徐、周天爵等人都是在杜受田的保薦下重新起用的,。咸豐元年七月九日杜受田在前往山東處理事務后又赴江南賑災,暴病卒于江蘇清江浦驛臺,,終年 66歲。 咸豐皇帝對恩師的離世萬分悲痛,,杜受田靈柩抵京,,咸豐皇帝親往杜府祭奠,撫棺痛哭,,并賜陀羅經(jīng)被一襲,,賞銀五千兩治喪。追贈杜為太師大學士,。并欽定其謚號為“文正”,,而不是通過禮部擬定,。清朝二百多年來,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個人,而清嘉慶以后漢族大臣被追封“太師大學士”者,,更是僅杜受田一人而已,,其子杜翰也被咸豐帝重用,在咸豐帝臨終時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之一,。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二十五日午時,,道光帝駕崩于圓明園慎德堂,皇太子奕詝當日下午護送大行皇帝的遺體至城內紫禁城乾清宮停放,,隨后十九歲的愛新覺羅.奕詝繼位為帝,,是為咸豐帝。 名分已定,,咸豐皇帝奕詝和恭親王奕訢這對從小感情不錯的兄弟似乎沒有因為帝位的歸屬而鬧得不和,。咸豐元年,咸豐帝就封恭親王為十五善射處管理大臣,,這個官職是掌八旗官兵練習射箭,,以拉弓射箭之力為標準,最高以十五力為止,,故名“十五善射”,。管理大臣一般由善射之王公、文武大臣,、侍衛(wèi),、拜唐阿、兵丁及閑散宗室內揀選補放,,每月習射六次,。 咸豐二年,咸豐皇帝按親王慣例,,賜恭親王王府,,這座王府位于什剎海西側,原來是乾隆朝軍機大臣和珅的府邸,,并把嘉慶時期慶親王永璘的春和園也改賜給奕訢,,并改名為朗潤園,,并在八月十五親臨此園,并親筆題寫了園名,。 之后在咸豐三年,,四年,奕訢管理的事務越來越多,,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務,領侍衛(wèi)內大臣,,軍機處行走,,鑲紅旗蒙古都統(tǒng)。宗人府右宗正,,鑲黃旗漢軍都宗人府宗令,,閱兵大臣,正黃旗滿洲都統(tǒng),。由皇子擔任領侍衛(wèi)內大臣,,都統(tǒng)等職,這在清朝是絕無先例的,,奕訢也就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祖制,。 咸豐帝為什么會打破先例,讓一位堂堂的親王擔任軍機大臣,,領侍衛(wèi)內大臣,,各旗都統(tǒng)這些政務性極強的職務呢,那就是因為咸豐帝此時需要恭親王這位兄弟來共同應付一個超大號大難題,,那就是幾乎和奕詝繼位為帝同時發(fā)生的洪秀全領導的廣西金田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軍迅速壯大,從廣西北上連續(xù)攻占湘鄂重鎮(zhèn),,并由武漢順江東下并攻取了南京,。咸豐三年四月,李開芳,,林鳳祥率太平軍北伐,,兵峰直達直隸,威脅北京,,朝廷震動,,就連北京城里的王宮貴胄和巨商富貴都開始收拾家當準備跑路了。咸豐帝認為打虎還得親兄弟,,別人是靠不住了,,咸豐帝設立京城巡防處,并打破皇子不得干預政務的組訓,,任命奕訢擔任軍機大臣,,并負責京城治安,。 兄弟二人聯(lián)手總算是穩(wěn)定住了京師和直隸的局勢,太平軍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圍困。1855年3月,,林鳳祥在直隸東光縣連鎮(zhèn)受傷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處死。李開芳在山東茌平縣馮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處死,。 這段時間咸豐和恭親王的關系團結而和睦,兩人有時商量政務到很晚,,累了恭親王就睡在宮里,。但隨著奕訢的生母,奕詝的養(yǎng)母康慈皇貴太妃(靜貴妃)的去世,,他們的關系開始出現(xiàn)裂痕,并漸行漸遠,。 咸豐帝即位后,,尊奕訢的生母康慈皇貴太妃,住壽康宮,。但奕訢希望四哥咸豐帝顧念太妃對他的養(yǎng)育之恩,,加封她為皇太后。這讓咸豐皇帝很是為難,,雖然太妃(靜貴妃)當年在生母去世后對自己有撫養(yǎng)之恩,,但是第一,她畢竟不是自己的生母,,不可能成為圣母皇太后,。第二,她也不是先皇宣宗道光皇帝的皇后,,也不可能成為母后皇太后,。他要是尊太妃為皇太后,那就破壞了祖宗后宮的成法,,他將致自己的生母(同時也是道光帝皇后)為何地,?恭親王奕訢豈不是就由庶出變成為了嫡出?第三,,而且先皇道光親自下旨讓靜貴妃死后必須葬于妃園寢,,不得更改。 奕訢生母晉升成先朝皇后,,并沒有獨立建陵,,所以大院套小院的形式成為清代皇陵中的特例 最終咸豐帝沒有同意恭親王奕訢的請求,,咸豐五年七月初一日,病重康慈皇貴太妃病重,,咸豐和奕訢每日都前往病榻前問安,。據(jù)說有一次奕詝前往壽康宮看望太妃,太妃正值病重,,精神恍惚,,她以為是親兒子奕訢來了,就轉過身拉著奕詝的手,,熱淚盈眶的說:“當年你皇阿瑪其實是想把皇位傳給你的,,可是被你四哥搶了去,其實當年是……”咸豐帝一看是太妃認錯人,,擔心太妃說實話(胡話),,他趕緊大叫一聲:“額娘,是朕來看您了,!”,。太妃瞇著眼,定睛一看原來是咸豐帝奕詝,,便轉過身去躺下一言不發(fā)了,。 這件事讓咸豐皇帝心里十分生氣,他認為太妃從來沒有顧忌自己的皇帝身份,,她的心思還是在奕訢的身上,,為自己親生兒子沒有當上皇帝而憤憤不平。 太妃病危后,,奕詝再次前往請安,。正好趕上奕訢紅著眼睛從太妃的宮里走出來,咸豐帝問奕訢:“太妃的病是不是又厲害了,?”奕訢回答說:“不太好了,,我前幾次給您上的尊額娘為太后的折子您都沒準,額娘這是等著您恩準了她的封號,,她才能安心閉眼啊”,。 咸豐帝沒想到奕訢說的這么直接,現(xiàn)在老太妃又病危,,他也不好在此時當場反駁奕訢,,就不置可否“哦”了一聲,進宮去探望太妃了,。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奕訢不知是為母親的名號拼了還是真的誤解了咸豐帝的意思,。他馬上來到軍機處傳達了咸豐的“意思”,,并通知吏部擬定皇貴太妃為“慈康皇太后”的尊號,。 奕訢來了個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飯,,咸豐帝幾乎是咬著牙準奏的這份禮部奏折,。尊康慈皇太貴妃為康慈太后,尊謚號為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圣成皇后,,簡稱孝靜成皇后,。孝靜成皇后也成為唯一一位以養(yǎng)母身份被尊為太后,同時成為清朝歷史上和順治董鄂妃一樣既非前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咸豐帝對奕訢的行為大為不滿,這簡直就是代天子行事,,徹底的藐視皇權,,是“耍混蛋”,,他開始嫉恨奕訢當年被父皇選中,,與自己并駕齊驅成為了皇位的競爭者,名字甚至還被父皇寫進了秘密立儲詔書,。他討厭奕訢恃寵而驕,,完全不把自己這個皇兄看在眼里,剛剛前不久還賜穿他黃馬褂,,他扭頭就唱了這么一出“假傳圣旨”的好戲,逼得自己違背心意,,下不來臺,,咸豐帝和恭親王和睦的兄弟小船就要翻船了。 咸豐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下葬了康慈太后次日,,咸豐帝下旨罷免恭親王奕訢一切職務,回上書房讀書,,但仍令內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處事務,這是對奕訢的一次嚴厲的警告和報復,,并在圣旨中對奕訢言明:“自知靜慎,,勿再蹈愆尤”!意思就是“你長點心吧,,有點自知之明,,別分不出大小王來,夾著點尾巴,,別再犯錯誤了”,。 雖然在咸豐七年五月,,奉旨補授鑲紅旗蒙古都統(tǒng),又命管理鑲紅旗新舊營房,,內大臣(雜事),,管宴大臣(還是打雜的)閱兵大臣等事務,但在咸豐五年尊康慈太后一事之后,,奕訢再未受到咸豐皇帝的重用和信任,。 直到咸豐十年六月,也就是那個令國人牢記的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進犯大沽口炮臺,,并攻占天津,快速西進,,蒙古親王曾格林沁的部隊,,直指北京城。咸豐皇帝大驚失色,,手忙腳亂,,他把京城防務和議和的事情交給了怡親王載坦后,這位怡親王載垣倒是個硬茬子,,與聯(lián)軍談判代表和談談崩了,,直接扣了聯(lián)軍和談代表巴夏禮等三十八人,之后又宰了其中的二十六人,。這下讓英法聯(lián)軍炸了鍋,,連續(xù)在張家灣,八里橋擊敗曾王部以及瑞麟統(tǒng)帥的各部清軍,,抵達北京城下,。此時的咸豐皇帝再也做不做了,他完全不知所措,,于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從圓明園以“北狩”的名義逃往熱河。臨走之前他想起能力和智慧并存的六弟恭親王奕訢,,下旨由恭王全權處理與聯(lián)軍談判事宜之后,,便帶著恭王的兩位嫂子及其他眾多嬪妃和皇子載淳一溜煙的朝北跑了。 年僅二十八歲的恭親王奕訢面對咸豐和怡親王留下的爛攤子也是一時不知道如何處理,,他一無兵,,二無人手,就幾個隨辦官員跟著他,,別說辦差了,,連自己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公元1860年10月17日,英法聯(lián)軍繞經(jīng)北京城東北郊攻占圓明園,,一把大火把這座歷康雍乾,,嘉道咸六代清朝帝王近一百五十年不斷修建,藏有歷代無數(shù)珍寶字畫的萬園之園燒成了灰燼,。 最終恭親王奕訢接觸到了聯(lián)軍代表,,經(jīng)過幾乎是聯(lián)軍指揮的“一邊倒”的所謂“”談判”下,在洋人兇殘和蔑視的目光中,,英夷,,法夷,俄夷的無恥嘲笑中,,九月十五日,,十六兩日,奕訢與英國法國俄國代表分別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這次飽受侮辱的經(jīng)歷讓奕訢對待西方世界的觀念大為轉變,。在他的眼中看到是當年所向披靡的大清國最精銳八旗鐵騎在英法聯(lián)軍的火炮和后裝線膛來復槍的面前不堪一擊,,就好像移動靶子一樣任人宰割。這讓他以前的“鄙夷”和“攘夷”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瞬間變成了“師夷”和“媚外”的思想,。 公元1860年(咸豐十年)十二月初一,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折》,分析了列強之國的特點,,并提出了借師助剿的方略,,就是借英法俄之兵以及購買武器彈藥來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所謂驅虎吞狼之策,奕訢甚至提出“中外同心以滅賊為志”和“”攘夷必先安內”等口號,。(但朝廷重臣曾國藩,袁甲三等人表示此法無異于“引狼入室””,,公開反對),。 英法聯(lián)軍退兵之后,奕訢上疏咸豐帝,,建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取代理藩院,,以有效地辦理洋務和外交事務,設立南北口岸管理大臣,。并實行了開發(fā)港口等通商口岸,,聘請洋人入職海關,設置關稅。設立同文館培養(yǎng)外語人才,,“關照”在華洋人等措施,。 之后奕訢還派遣兒童出國留學,為近代留學留學教育的奠基人,。他還按照西方軍事理論訓練近代軍隊,,在各地開設制造局,兵工廠,,造船廠等,,以沈壽康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下,,奕訢,,文祥等為中心,與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湘淮集團,,還有后來的崇厚,、沈葆楨、劉坤一,、唐廷樞,、張謇等人轟轟烈烈的開展以中國“自強”“御辱”為核心目標的洋務運動。 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也成為了這場聲勢浩大,,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運動之奠基人和領導者以及總代表,,他也成為清朝諸王中第一個放眼世界的人,因為他的“師洋媚洋”,,所以也被百姓稱為“鬼子六”,。 可就在這時,“北狩”熱河的咸豐皇帝傳來病重的消息,。原來咸豐帝跑到熱河避暑山莊后,,驚魂未定,生怕聯(lián)軍打殺過來,。在英法聯(lián)軍退兵之后,,他也想盡快的回到北京,但在肅順等人的極力“勸說”下,,慢慢的他改變了主意,。他喜歡上了在熱河的生活,他在這里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可以忘卻“喪權辱國”的罵名,,更沒有“太平天國”的威脅,他迷上上了唱戲,紫禁城趕過來的升平署每三天就要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前唱上一出大戲,。咸豐左邊坐著慈安,,右邊坐著慈禧,他們有說有笑的評價著戲中人物唱念做打,,早已把當年道光帝的信任和列祖列宗的囑托拋之腦后,。 這位為了“早產爭皇位”而早產,體制和智力本就不康健的咸豐皇帝,,在極度的笙歌燕舞,,酒色無度以及內憂外患的擔驚受怕之下,身體終于到達生命的盡頭,,他的大限要到了,。 恭親王奕訢得到消息后,希望盡快的趕到熱河見駕,,肅順則擔心咸豐帝會被恭親王左右,,而發(fā)生“變故”,自己大權旁落,,便百般阻撓奕訢,,這使得肅順集團和恭王之間的矛盾升級,肅順也為日后的被殺埋下了伏筆,。 公元1861年,,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咸豐帝在煙波致爽殿的寢宮宣布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并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老師杜受田之子),、焦祐瀛八人為顧命八大臣,,以輔佐年幼的太子載淳,并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掌管)。咸豐帝熬過了一晚之后,,在十七日凌晨病逝,,享年三十歲一個月零五天,在位十一年。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成為除了末代宣統(tǒng)帝溥儀之外清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也是清代面臨內憂外患最急迫,,喪權辱國最嚴重,對外恥辱條約簽的最多,,最昏庸無能的實際掌權(最后一位掌權的)的皇帝,。 咸豐帝本以為留下高明的相互制約之策就可以讓皇位平安的過渡到載淳的身上,但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前腳去世,,后腳顧命臣黨與兩宮后黨就爆發(fā)爭奪最高權利的殊死斗爭。而恭親王義無反顧的站在了兩宮太后的一側,,成為了這場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場重大事變里的中流砥柱,,成全了嫂子慈禧,但是也為自己樹立了一生最大的宿敵,。 一心想中興大清的奕訢如何展現(xiàn)他的“雄心壯志”,,他又為什么后來選擇“歸隱戒臺”磨滅了斗志,恭親王奕系的后人會有什么作為,,請看下篇,。 參考資料 《清史稿諸王》 《清代帝王實錄》 《正說大清十二王》等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關注,。 中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