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波,,網(wǎng)名春波秋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黑龍江肇東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從事業(yè)余文學創(chuàng)作幾十年,曾在多家各級文學報刊,、網(wǎng)絡(luò)平臺上發(fā)表文學作品,。有部分作品在一些文學大獎賽獲獎,并被匯編入多部文學作品集,?!?/span>【黑龍江 肇東】許春波 我家有個傳統(tǒng),,每年的年三十早飯,都要吃粘糕,,說是取其諧音“年年高”的意思,,求個吉利。說起這粘糕,,其實是我們東北的一種傳統(tǒng)美食,,如今也叫“切糕”。早年的粘糕,,都是用黃米面做的,。那時的北方農(nóng)村,一到臘月里,,幾乎家家都要撒粘糕,。即使在城里,有的人家也要趕節(jié)令撒粘糕,。在我的記憶中,,兒時我家的粘糕,,就都是媽媽親手撒出來的,。所謂“撒粘糕”,也就是所說的做“切糕”的一道程序,。之所以叫“撒”,,是因為這粘糕的制作過程,是將漿過的黃米面,,在蒸鍋的簾子上一層層撒上去的,。當然,這過程還不是一個“撒”字就解決了的,,其間還有許多門道在里邊,。其實,看似貌相一樣的粘糕,,由于制作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掌握不一樣,,粘糕撒出來后,吃起來就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感覺,。比如有的粘糕,,撒出來看著發(fā)胎,吃著軟軟的,,感覺懈口,,一點兒也不勁道,沒嚼頭,。這可能就是因為在撒粘糕前,,漿米時水放多了。還有的時候,撒粘糕時掌握不好,,粘糕出鍋后,,會感覺沒熟,里面還會有半生不熟的干面,。而我的媽媽,,傳承了撒粘糕的好技法,撒出來的粘糕,,總是恰到好處,,吃起來又粘又香又勁道。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北方縣城里人家撒粘糕的黃米面,,都是靠糧店按人口供應的。每到冬臘月的時段,,縣城的各糧食供應店,,都會按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季節(jié)性需要,向人們供應每口人5市斤左右的黃米面或等量大黃米,。一般人家為了省事兒,,都去買黃米面回去直接蒸豆包、撒粘糕,。而我家則不然,,媽媽總嫌糧店供應的黃米面是機器干磨的,沒經(jīng)過淘洗,,做出來的豆包和粘糕不粘不說,,顏色也不很黃,口感也不好,。因此,,我家通常都是在糧店買與黃米面等量供應的大黃米,然后自己淘米磨面,。媽媽說,,自己打的黃米面干凈,撒的粘糕又黃又粘又好吃,,比直接買的黃米面強多了,。自打跟著媽媽去糧店買回了黃米,心里就一直惦記著撒年糕,。因為每年都是如此,,到了這個季節(jié)自然就會饞粘糕了。臘月里,,媽媽將這幾十斤大黃米用清水淘洗兩遍,,然后堆在一個大笸籮里凜干后灌入面袋,,再領(lǐng)著我去距離我家二里地遠的米面加工點去打黃米面。早年的米面加工點,,是縣郊菜農(nóng)生產(chǎn)隊設(shè)的碾房,。一頭帶著蒙眼的毛驢,拉著重重的石頭碾子圍著碾盤轉(zhuǎn)著,。媽媽一邊趕著毛驢,,一邊沿著碾盤用小笤帚往小鐵撮子里掃著碾出的黃米面,再把鐵撮子里的黃米面倒進面籮里,,這邊,,我就用面籮幫媽媽慢慢篩出細細的黃米面來。黃米面磨回來了,,很快就要撒粘糕了,。我家撒年糕,一般都是在蒸完粘豆包之后,。在包豆包之前,,媽媽就已經(jīng)將要撒粘糕的黃米面和烀好的大紅蕓豆留出來一些備用。撒粘糕前,,媽媽將大半盆黃米面用少量的水均勻地漿拌一下,,使盆里的黃米面漿得稍有些濕潤,又感覺散落落的,,然后端出那小半盆備用的紅蕓豆,。那時我家做飯燒大鍋,用的是煤,,通常是我或姐姐拉風匣(也叫風箱)。媽媽扎上布圍裙,,洗了洗手,。然后把一個大竹簾子放進鍋里,簾子上鋪上濕屜布,,再蓋上鍋蓋,。待鍋水燒得滾開,媽媽打開鍋蓋,,就開始撒年糕,。只見媽媽先在屜布上薄薄地鋪撒一層烀熟的紅蕓豆,然后用手抓起一把把黃米面,,均勻撒在那紅蕓豆上面,。就這樣,黃米面撒了一層又一層,,撒過黃米面的地方不斷冒上熱氣來,,相繼呈現(xiàn)出濕濕的,、顏色不同的一小塊,媽媽就專往那透出熱氣,、顯濕的地方撒面,。如有的地方不透氣,那一塊的面就是干的,,就不能再往上撒面了,,以防止粘糕中有生面夾層。就這樣,,約么黃米面撒的夠厚度了,,也把盆里的面撒凈了,這粘糕也就算撒完了,,蓋上鍋蓋后還要燒上二三十分鐘,。我家的鍋蓋,是兩扇半圓形木制的那種,。媽媽用平時遛鍋蓋的屜布,,把鍋蓋的縫隙覆蓋嚴實,防止其漏氣,。這樣,,就把熱氣捂在了鍋里,以使粘糕受熱充分,、快些蒸熟,。守在鍋臺邊的我,一邊用力拉著風箱,,一邊看著媽媽撒粘糕的全過程,,更盼著粘糕快點蒸熟。揭鍋的時間終于到了,,媽媽將鍋蓋掀開的一剎那,,蒸騰的熱氣,伴著粘糕特有的香味兒迅速彌漫了全屋,。聞著香味兒,,好想馬上就吃上一口那又黃又粘的粘糕??蓜?cè)龊玫恼掣馐遣荒荞R上就吃的,,媽媽先用刀蘸上涼水,把一鍋粘糕橫豎切割成若干小塊,,然后在一個大秫秸蓋簾上鋪好濕屜布,,再把切好的粘糕一塊一塊地從鍋里起出,放在蓋簾上擺好,,端到外邊去冷凍,,準備過年時再吃,。不過,等到起完鍋,,把粘糕都切完擺好后,,媽媽總要用小碗兒?上一小勺白糖,再盛上一小塊邊角粘糕給我,,一方面讓守在鍋邊的我一飽口福,,另一方面也算是對我拉風箱的獎勵吧。一口又甜又香又黏的粘糕,,吃在嘴里,,香在心中,高興的不得了,。那黏黏的,、香香的感覺,便久久地粘在了我的記憶中,。歲月流逝,,幾十年間,我家年三十吃粘糕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著,,不論爸媽在時,,還是老人走后。而每當我又吃到這粘糕時,,我便又想起媽媽當年給我們?nèi)稣掣獾那榫?。那彌漫著香味兒的蒸氣,會飄散到天堂嗎,?我親愛的媽媽,,再也吃不到您親手撒的粘糕了。(在線編輯:文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