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點:體例新,、內容新、體量大,。
本書內容:上篇概論,、中篇源流、下篇鑒定,。
本書價值:初步建立了中國古籍版本學的完整體系,,全面論述了中國古籍版本的基本規(guī)律。
本書亮點:古籍版本學史,、寫本源流,、雕版起源、考訂一書版本源流等內容尤富新意,。
第一章 古籍版本與古籍版本學
1、古籍的定義:
(一) 以裝訂形式作為標準
(二) 以語言表達形式為標準
(三) 以著者時代作為標準
(四) 以成書年代作為標準
2,、古籍版本學研究內容
第一,,古籍版本學的基本理論,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研究內容,,古籍版本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研究古籍版本學的意義和方法等。
第二,,古籍版本學的發(fā)展歷史,,其中包括古籍版本學的發(fā)展階段,各階段的同書異本研究,、善本觀,、標志性成果等。
第三,,古籍制作方式的演變源流,,其中包括寫本源流,、刻本源流等。
第四,,單種(含叢書)圖書版本的演變源流,,其中包括版本數(shù)量、版本系統(tǒng),、版本優(yōu)劣等,。
第五,,古籍版本鑒定的規(guī)律,,其中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
3,、古籍版本學發(fā)展的歷史劃分:
(一)從先秦到兩漢為版本學的產生時期
(二)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為版本學的發(fā)展時期
(三)宋元為版本學的成熟時期
(四)明清為版本學的繁榮時期
4,、古籍版本學與目錄學的關系
古籍版本學離不開目錄學:
(一) 考證一書的版本離不開目錄學
(二) 鑒定古籍版本離不開目錄學
(三) 古籍版本鑒定成果的解釋離不開目錄學
目錄學也離不開古籍版本學:
(一) 書目著錄離不開版本學
(二) 目錄學的任務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指導讀書門徑,。
5,、研究古籍版本學的意義
(一)弘揚民族文化的需要
(二)讀書治學的需要
(三)發(fā)展現(xiàn)代出版事業(yè)的需要
(四)發(fā)掘文物、保護文物的需要
(五)圖書館工作的需要
6,、研究古籍版本學的方法:
(一)文獻考證法:就是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去研究,。
(二)比較研究法:就是通過比較版本異同,鑒定版本,。具體分三個方面:
(1)同書前后不同卷頁相互比較,,看版式大小、行款字體,、學術風格等是否一致,。
(2)同書異本相互比較。主要是內容和形式上,。
(3)同古籍書影進行比較,。
(三)實驗研究法:就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對古籍版本進行鑒定,。(例如顯微分析)
(四)計量研究法:就是通過計量分析研究版本,。
7、勝任古籍版本學的最基本訓練
第一,,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史知識,。
第二,必須劇本目錄學和??睂W知識,。
第三,必須熟練掌握各類文史工具書的使用方法,。
第四,,熟讀版本學家所寫的古籍題跋,、書目提要和有關專著。
8,、古籍的單頁版式:
版框(四周單邊,、左右雙邊、四周雙邊等),、界行,、版心、魚尾(按數(shù)量分有單魚尾,、雙魚尾三魚尾等,;按魚尾方向分有對魚尾和順魚尾;以魚尾的虛實圖案分有白魚尾,、黑魚尾,、線魚尾、花魚尾等),、象鼻(粗的叫大黑口或闊黑口,,細的叫小黑口、線黑口或細黑口,,沒有線的叫白口),、天頭、地腳,、書耳,。
9、古籍的外部結構:
書衣,、書簽,、書名頁、書首,、書根,、書腦、書脊,、副頁、包角,、襯紙,、金鑲玉、書帙,、書套,、木匣、夾板,、高廣,、書品,。
10、古籍的內部結構:
序,、目錄,、跋、凡例,、卷首,、卷末、附錄,、外集,、卷端、大題和小題,、牌記,、墨釘、墨圍,、陰文,、白文、行款,、藏章,、幫手。
11,、古籍版本的類別:
以刻印時間區(qū)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遞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點區(qū)分:浙本,、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陽本、朝鮮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單位區(qū)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監(jiān)本,、興文署本、經廠本,、殿本,、內府本、藩本,、局本,、揚州詩局本、書院本,、公使庫本,、汲古閣本、陳宅書籍鋪本,、建安余氏本,。
以裝訂形式區(qū)分:卷子本、經折裝本,、旋風裝本,、包背裝本、線裝本等,。
以制版工藝區(qū)分:寫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鈐印本,、石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寫本種類區(qū)分:寫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種類區(qū)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銅活字本,、鉛活字本。
以字體,、行款區(qū)分:大字本,、小字本、軟體字本,、硬體字本,、X行本。
以紙張區(qū)分:麻紙本,、樹皮紙本,、竹紙本、公文紙背本等,。
以顏色區(qū)分:朱墨本,、朱印本、藍印本,。
以板式區(qū)分:巾箱本,、兩節(jié)版本、三節(jié)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質量區(qū)分:邋遢本,、大花臉本、書帕本,、寫刻本,、精刻本。
以內容區(qū)分:單刻本,、合刻本,、抽印本、叢書本,、增訂本,、刪本、節(jié)本,、足本,、殘本、校本,、注本,、批點本,、真本、偽本,、序跋本,、插圖本、過錄本,、X卷本,。
以用途分:進呈本、底本,、樣本,。
以流傳情況和價值區(qū)分: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學史略
1、 古籍版本學產生和發(fā)展的標準:
(一) 同書異本
(二) 同書異本研究
(三) 關于善本的理論和實踐
(四) 版本學專著,、版本目錄等標志性成果,。
2、 宋代善本觀:
(一) 以古本,、舊本,、寫本為善本。
(二) 以官本為善本,。
(三) 以金石拓片為善本,。
(四) 以精校本為善本。
(五) 以足本,、完本為善本,。
3、 新中國成立后古籍版本學的成就
(一) 編纂了大量傳世古籍書目,。
(二) 重視古籍善本的保護,、利用和研究工作。
(三) 重視圖書制作方式演變的研究,,并出現(xiàn)一批成果,。
(四) 重視單種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訂,并出現(xiàn)一批成果,。
(五) 逐步掌握了古籍版本鑒定的規(guī)律,,形式主義的傾向得到糾正。
(六) 隨著圖書館數(shù)字化工作的迅猛發(fā)展,,古籍數(shù)字化工程已經啟動,。
4,、 清代古籍版本學家:盧文弨、錢大昕,、章學誠,、黃丕烈、繆荃孫,、葉德輝等。
第三章 寫本源流
1,、 簡策制作的步驟:
(一) 截竹制簡
(二) 殺青
(三) 把零簡編連成冊
(四) 繕寫正文
2,、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寫本特點:
(一) 魏晉至五代時期是文字載體和圖書制作方式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時期。
(二) 就寫本內容而言,,可分全本,、節(jié)本兩個大類。
(三) 就抄寫者而言,,除了學者自抄以外,,主要依靠經生。
3,、 宋元抄書盛行的原因:
(一)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手工抄寫圖書。
(二) 宋人重視書法,,把抄書當做書法練習的重要手段,。
(三) 宋元把抄書當作學習的重要方法,手抄一遍印象深,,記得牢,,事半功倍。
(四) 宋元仍然有不少專業(yè)書工,。
4,、 明代寫本的特點:
(一)明抄內容以“秘本”、“異本”,、“善本”為主,,而不像宋那樣以常見書為主。
(二)明抄書法水準較高,。
(三)明代出現(xiàn)影抄,。
5、清代寫本的特點:
(一)互通有無,,借抄成風,。
(二)所抄內容以善本為主。
(三)清代抄本,,有不少戲曲唱本,、彈詞小說方面的內容,。
6、佛經寫本主持抄寫佛經的原因:
(一)因病寫經,,希望通過寫經恢復健康,。
(二)因親人去世而寫經,希望通過寫經使親人在“地獄”中不受折磨,,并換取來世幸福,。
(三)為停戰(zhàn)而寫經,希望通過寫經,,化干戈為玉帛,。
(四)為普濟眾生而寫經,希望通過寫經,,廣積功德,,換取眾生幸福。
7,、晉代民間抄書:葛洪,、紀瞻、范汪等,。
8,、南北朝民間抄書:宋王準之、南齊沈驎士,、梁臧逢世,、袁峻、王筠,、陳鄭灼,、周裴漢等。
9,、唐代民間抄書:李襲譽,、李大亮、柳仲郢,、杜兼,、杜牧、吳彩鸞等,。
10,、五代抄書代表:楊邠、査文徽,、文谷,、王景絕、韓熙載,、鄭遨等,。
第四章 唐五代刻書
1,、唐朝刻書特點:
(一)就地區(qū)而言,四川刻書最多,,江蘇,、浙江等地次之。長安和洛陽作為北方的通都大邑和佛教活動中心,,也刻了一些書,。
四川刻書最多的原因:(1)四川交通閉塞,一是社會安定,,免受兵火之災,,給刻書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二是大小以來內陸輸入圖書的消極思想,,迫使四川自己動手刻印圖書。(2)經濟發(fā)達,,人口眾多,,為刻書提供了大量資金和勞力。(3)盛產木材,、紙張等刻書必需品,,為刻書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就刻書單位而言,,坊刻最多,,家刻次之。
(三)就內容而言,,佛經最多,,歷書、字書,、韻書,、占夢、相宅等民間常用雜書次之,。
2,、五代刻書特點:
(一)就地區(qū)而言,汴京,、成都和杭州三地刻書比較發(fā)達,。
(二)就刻書單位而言,官刻和家刻發(fā)展很快,。
(三)就內容而言,,在大量刻印宗教、雜書的同時,,開始刻印經書,、類書,、詩文集等。
第五章 宋代刻書
1,、宋代刻書的特點:
(一)就刻書地區(qū)而言,,汴京、四川,、浙江,、福建、江西為宋代五大刻書中心,。
(二)就刻書單位而言,,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統(tǒng)鼎足而立,。
(三)就刻書內容而言,經史,、醫(yī)書,、文集見多。
大量刻印經史著作的原因:
(1) 封建統(tǒng)治者需要大量刻印經史著作,,向人們灌輸封建思想,,從而鞏固封建統(tǒng)治。
(2) 經史著作,,尤其是經書有用大量讀者,。
大量刻印醫(yī)書的原因:
(1) 宋代皇帝重視醫(yī)學。
(2) 宋代醫(yī)學出現(xiàn)不少總結性的成就,。
(3) 醫(yī)書的讀者面廣,,千家萬戶不可缺少。
大量刻印文集的原因:
(1) 宋代的印刷能力大大提高,,除了刻印經史著作和實用圖書之外,,完全有能力刻印詩文著作。
(2) 文集擁有大量讀者,。
(三) 就刻本形式而言,,有下列特點:
(1) 前期多四周單邊,后期左右雙邊占絕大多數(shù),。
(2) 書口,,以白口為多。
(3) 正文多接在序文,、目錄之后,。
(4) 均寫刻本,歐、顏,、柳三體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5) 多有題識,、牌記和刻工姓名,。
(6) 皮紙、竹紙多,。
(7) 諱字多,。
(8) 蝴蝶裝多。
2,、宋代家刻名家:朱熹,、周必大、陸游,、廖瑩中
3,、宋代坊刻代表:臨安陳起、建安余氏,。
4,、宋代官刻:國子監(jiān)刻書、公使庫刻書,。
5,、宋代抄書家:李行簡,、司馬光,、劉恕、呂大防,、陸游,、劉鳳儀、李常,、趙明誠,、葉夢得、陳振孫,、黃仲元等,。
第六章 遼、西夏,、金,、元刻書
1、西夏刻書特點:
(一)數(shù)量眾多
(二)內容豐富
(三)在古籍出版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西夏刻書事業(yè)發(fā)達的原因:
(一) 與宋遼金的影響密切相關,。
(二) 內因為對圖書(包括佛經)的大量需求和各種物質條件、技術條件的成熟,。
2,、平水成為金國刻書中心的理由:
(一)地理位置優(yōu)越,,有一個安定的環(huán)境。
(二)所在的河東廣大地區(qū),,雕版印刷歷史悠久,。
(三)所在的河東地區(qū)盛產紙、墨和梨,、棗等木材,,為刻書奠定了物質基礎。
(四)平水為晉東南重鎮(zhèn),,經濟繁榮,,為刻書提供了雄厚的資金。
(五)平水文化基礎較好,。
3,、書院刻書的條件:
(一)書院擁有大量藏書,其中多有善本,。
(二)書院有用大量學田,,這是書院經費(包括刻書經費)的主要來源之一。
(三)山長學術水準較高,,精于??保瑥母旧媳WC了刻書的質量,。
(四)眾多的書院生徒,,為書院刻書提供了銷售市場。
4,、元代刻書特點:
(一)就刻書地區(qū)而言,,大都、平水,、杭州,、建陽為元代四大刻書中心。
(二)就刻書單位而言,,元代學??虝容^發(fā)達。
(三)就刻書內容而言,,農書較多,。
(四)就刻本形式而言,早期多左右雙邊,,晚期多四周雙邊,。趙體字多,簡體字多,諱字極少,。
5,、元代坊刻名家:葉日增廣勤書堂、宗文堂,、建陽余氏,、鄭氏積誠堂、劉綿文日新堂等,。主要分布在平水,、建寧等地。
6,、元代家刻名家:姚樞,、顧瑛、岳浚,、李璋,、劉貞等。
7,、元代抄書名家:莊肅,、許衡、王克敬,、尹夢龍等,。
第七章 明代刻書
1、經廠刻書的有利條件:
(一)明代最高統(tǒng)治者把刻書當作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明代民間棵樹發(fā)達,,為官方利用這種先進技術提供了方便。
(三)內廷擁有雄厚的財力,,為經廠刻書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2,、明代南監(jiān)刻書眾多的原因:
(一)國子監(jiān)作為全國最高學府,,人才薈萃,為刻書提供了雄厚的學術實力,。
(二)國子監(jiān)的大量藏書,,不僅為刻書提供了底本,而且為??碧峁┝俗糇C,。
(三)多方面的經濟來源,為南監(jiān)刻書提供了資金,。
3,、書帕本的特點:
(一)亂題書名。
(二)著者不明
(三)體例參差
(四)東拼西湊
(五)校勘不精
(六)刊刻拙劣
4,、明代刻書的特點:
(一)就刻書地區(qū)而言,,星羅棋布,遍地開花,。
(二)就刻書數(shù)量而言,,遠軼前代。
(三)就刻書內容而言,,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四)就印刷技術而言,,巧奪天工,,爐火純青。其表現(xiàn)在:(1)活字印刷的普及,。(2)套版印刷廣泛應用,。(3)插圖本的大量出現(xiàn)。(4)饾版,、拱花的發(fā)明,。
明刻本的缺點表現(xiàn)在:
(一)校勘不精,,脫漏甚多,。
(二)隨意竄改古書。
(三)多序,。
(四)作偽較多,,作為手段千奇百怪。
5,、明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毛晉,、李瀚、朱承爵,、張習,、許宗魯、顧起經,、郭勛,、范欽、聞人銓等,。
6,、明代坊刻:集中在建陽、蘇州,、金陵,、新安,、杭州、北京等地,。
7,、明代官刻:經廠刻書、國子監(jiān)刻書,、藩府刻書,。
8、明代抄書家:孫道明,、葉盛,、楊循吉、陸深,、嚴嵩,、錢谷等。
第八章 清代刻書
1,、清代著名家刻代表人物:周亮工,、鮑廷博、張海鵬,、黃丕烈,、金山錢氏、吳崇曜,、繆荃孫,、王先謙、葉德輝,、羅振玉,。
2、清代刻書特點:
(一)就刻書時間而言,,前期比較發(fā)達,,康雍乾三朝可數(shù)最多。
(二)就刻書地點而言,,和明代一樣,,分布地區(qū)較廣,通都大邑,,無不刻書,。
(三)就刻書內容而言,,叢書較多,。
(四)就刻書形式而言,左右雙邊多,,白口多,。
3,、官書局刻書:一些著名的書局:金陵書局、浙江書局,、崇文書局,、廣雅書局。
4,、清代民間寫本:顧炎武,、錢曾、孫承澤,、黃宗羲,、曹寅、朱彝尊,、蒲松齡,、曹溶、黃丕烈,、周亮工,、梁同書等。
第十章 插圖本,、拓本及其他
1,、石印優(yōu)缺點:
優(yōu)點:省工,出書速度快,,能保持古書的本來面目,。
缺點:袖珍本迎頭小子不易閱讀,為賺錢隨意標新立異,,混亂不堪,。
2、石印本內容:(1)常用古籍,。(2)通俗小說和唱本,。(3)地圖和畫刊。(4)報刊,、時務和西學之書,。
第十一章 根據(jù)內容鑒定版本
1、卷次的命名:
(一)二卷本:上下,、內外,、前后
(二)三卷本:上中下
(三)四卷本:甲乙丙丁、春夏秋冬,、元亨利貞,。
(四)五卷本:甲乙丙丁戊、宮商角徵羽,、仁義禮智信,、乾元亨利貞,、端的上天梯
(五)六卷本:禮樂射御書數(shù)
(六)七卷本:王侯將相有種乎、九重春色醉仙桃
(七)八卷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乾坤離坎兌震巽艮
(八)十卷本: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或天干
(九)十二卷本:地支,、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其他 二十八星宿,、千字文 二十卷有用“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2,、卷數(shù)增減的原因:
(一)內容有所增加(二)內容有所亡佚(三)刻書者的任意分合(四)計算方法不一(五)一書原無定本(六)計算有誤
第十二章 根據(jù)形式鑒定版本
1、書名頁類型:
(一)只有書名,。
(二)除了書名之外,,還有刻書者(或藏版者)。
(三)除了書名,、刻書者(藏版者)之外,,還有刻書時間。
(四)除了書名之外,,還有廣告式的文字或插圖,。
2、序的種類:
就序的作者而言:自序,、他序
就序的內容范圍而言:總序,、篇序(或類序)
就寫序的時間先后而言:原刻序、重刻序,。
5,、 序的內容:
(一)解釋書名,交代卷數(shù),。
(二)介紹作者生平及寫作經過,。
(三)介紹學術源流,評論得失,。
(四)介紹刊刻情況,。
6、 書名冠詞的種類:
(一)反映內容情況的冠詞,。如反映內容編排(新編,、分類),反映插圖情況(繡像,、繪圖,、全圖),,反映內容類別,,反映內容朝代,。
(二)反映著者及著作方式的冠詞。如反映著者,,反映著者時代,,反映著者籍貫,反映著者官職,,反映評注批校者,,反映皇帝參與著述(御定、欽定,、御纂),。
(三)反映版本情況的冠詞。如反映刊刻年代(元刊),,反映刊刻者(三桂堂王振華刊本,、太平路新刊),反映版次(新刻,、重刊),,反映底本(舊時真本)
(四)綜合性冠詞。如重刻京本通俗演義按鑒三國志傳
6,、避諱的種類:
(一)忌諱:回避不吉利的字眼或音節(jié)
(二)憎諱:由于憎惡其人其物而避之
(三)敬諱:分國諱和家諱,。
7、避諱的方法:
(一)改字法:即用同音字或同義字代替諱字,。如史記中改談為同,、后漢書中改泰為太。
(二)空字法:即碰到諱字,,用“某”或“上諱”等字代替,,或用符號“□”表示。
(三)缺字法:即省去諱字的最后一筆不寫,。如世,、民、玄,、燁,。
常見諱字舉例:
宋諱:匡—正 玄—元 殷—高 恒—常
明諱:洛—雒 校—較,、挍 檢—簡
清諱:玄—元 燁—煜,、燁(缺最后一筆) 胤—允 禛—正、禎 弘—宏 歷--歷
8,、牌記的表現(xiàn)形式:
(一)就字體而言:篆,、隸,、草、楷,、行
(二)就字數(shù)而言,,有詳有略,詳者長達數(shù)百字,,略者短至數(shù)字,。
(三)就形狀而言,有長方形,、正方形,、亞字形、鼎形,、鐘形,、爵形、碑形,、幡形,。
9、行款舉例:
如十行,、行十七字,,十一行、行十九字,,八行,、行十七字等……
10、字體:
(一)依漢字演變的先后次序分類,,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
(二)依書法流派分類,,有歐體,、顏體、柳體,、趙體等,。
(三)依字體大小分類,有大字、小字等,。
(四)依筆畫繁簡分類,,有繁體、簡體等,。
11,、裝訂形式:經軸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
12,、紙張種類:
(一)以時代而言,,有宋紙、元紙,、明紙,、清紙等;
(二)以原料而言,,有麻紙,、樹皮紙、竹紙,、草紙等,;
(三)以產地而言,有宣紙,、開化紙,、麻沙紙等;
(四)以形態(tài)分,,有硬黃,、羅紋、玉版宣等,。
各朝代主要用紙(供參考):
南北朝——麻紙
隋代——麻紙,、開始用樹皮紙
唐代——麻紙和少量的樹皮紙
宋元——樹皮紙、竹紙
明代——樹皮紙
清代——竹紙
13,、藏書印的種類:
(一)就藏書印的形狀而言:有方印,、套印、亞字印,、六面印,、獅印、瓦印、鐘印,、鼻印,、錢印、葫蘆印,、琵琶印,、鼎印、瓶印等,,以方印,。
(二)就藏書印的文字而言:有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以小篆為主,。
(三)就印文的顏色而言,,有朱、墨,、藍,、青綠等,但以朱色為主,。
(四)就藏書印文字的內容而言可分:
(1)反映藏書家的有關情況的“名號印”,。
(2)反映鑒賞校讀情況的“鑒賞印”。
(3)反映藏書家的志趣的“志趣印”
14,、藏書印的價值:
(1)藏書印同其他印章一樣,,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它們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篆刻水準,,是研究篆刻史的重要資料,。
(2)藏書印也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甚或可以補充史書的不足,。
(3)藏書印是鑒定版本的依據(jù)之一,。
15、常用室名:室,、庵,、亭、軒,、堂,、館、齋,、園,、閣、樓、廬,、山房,、書屋、草堂,、書舍,、精舍、山莊,。
室名分類:
(一) 以所居之室命名:如桂坡館,、十竹齋等。
(二) 以所寓之志命名:如本穴世界,、后樂堂,、貞素齋等。
(三) 以所藏之書命名:如四當齋,,借書園等,。
(四) 以所敬之人命名:如尊白堂,、白蘇堂等,。
(五) 以所寶之物命名:如古劍書屋、賜硯堂等,。
(六) 以難忘之事命名:如歸來堂,、三魚堂。
(七) 以學習方法命名:如七錄齋,。
16,、牌記的內容:一是反映刻書情況,二是反映圖書內容情況,。
17,、牌記的作用:一是申明版權,二是廣告宣傳,。
第十三章 寫本與活字本的鑒定
1,、鑒定寫本的步驟:
第一步,把寫本和刻本區(qū)別開,??瘫镜奶卣鳎海?)字體比較規(guī)整(匠體字)(2)筆畫的鋒芒棱角比較明顯,這與刀刻有關,。(3)版面常有模糊殘缺之處,,間有斷裂痕跡(4)卷末空白部分常常有大塊墨跡。寫本的是人工抄寫的,,最大特點是字跡流利生動,。
第二步,弄清是誰家寫本。從三個方面考察:(1)書法(2)紙張,,一是有格無格之別,;二是欄線顏色之別;三是題名不同(3)題跋
2,、活字本的鑒定:(1)欄線連接(2)界行(3)版面長短(4)版面斷裂(5)字行(6)字的大小和筆畫粗細(7)字與字的關系(8)墨色
第十四章 古籍版本作偽
1,、古籍版本手段:書名作偽、著者作偽,、卷數(shù)作偽,、序言作偽、年號作偽,、牌記作偽,、藏章作偽、題跋作偽,、紙張作偽等,。
第十五章 利用有關圖書鑒定版本
1、利用文史工具書鑒定版本:人名辭典,、地名辭典,、字典等,如《說文解字》,、《漢語大字典》,、《中國人名大辭典》、《室名別號索引》,、《同典》,、《中國古籍版刻辭典》等。
2,、利用古籍書目鑒定版本:《四庫全書總目》,、《販書偶記》、《宋史·藝文志》,、《隋書·經籍志》,、《天祿琳瑯書目》等。
3,、利用史料鑒定版本,。
4、利用書影鑒定版本:《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缽山書影》,、《嘉業(yè)堂善本書影》、《明代版本圖錄初編》,、《中國版刻圖錄》,、《清代版本圖錄》,、《明代版刻圖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錄》,、《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珍品圖錄》,。
5、利用古籍版本學專著鑒定版本:《古籍版本學》(黃永年),、《宋元本行格表》(江標),、《書林清話》(葉德輝)、《古籍版本淺說》(陳國慶),、《古籍版本鑒定縱談》(魏隱儒等),、《古書版本常談》、《版本通論》,、《中國古籍印刷史》,、《古籍版本學概論》、《中國印刷史》,、《古書版本鑒定研究》,、《圖書版本學要略》、《版本目錄學論叢》,、《古籍版本鑒定》,、《古代版印通論》、《打開金匱石室之門——古籍善本》,、《中國圖書版本學》,、《古籍印本鑒定概說》、《中國版本文化叢書》,,等等。
第十六章 考訂一書的版本源流
1,、考訂一書版本源流的方法:
查考成書原貌:
(一)查找傳記資料,。傳記中一般都有生平著述的記載,這些記載是作者著書立說的原始資料,,反映了成書時的本來面目,。
(二)查找祖本序文。祖本是一書的最早版本,,編者在序言中往往敘述成書的經過,。
(三)查找有關題跋。
(四)查找有關書目,。
(五)查找進書表,。官修之書修成之日進呈御覽,進書表可見成書原貌,。
查考同書異本的方法:
(一)遍查各種官私書目,。
(二)查考有關序跋,。
(三)翻閱野史、筆記,、文集等,,全方位地考察同書異本。
2,、三性: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
歷代坊刻的特點:
旨在牟利,;內容豐富,;校勘不精,,錯誤較多,;百計作偽;形式新穎,。
主要參考文獻: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