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xué)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dǎo)下來借鑒、應(yīng)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百一選方》、《中藥學(xué)》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醫(yī)治痰特別有意思的方子。 為啥說它有意思呢,?因為它背后,,藏著一段頗有傳奇感的故事。 我先給你講講這個故事吧,。 話說有這么一個人,從原文記載看大概是個男的,。 這人啊,,有一個病,,就是每次吃飽以后,就感覺到胸滿,、痰多,。 后來,就有人給他用了一個方子,。這個方子,,醫(yī)案里記載,叫做“橘紅湯”,。 這個人用方以后,,覺得很舒服,于是“連日飲之”,。 有這么一天,,他正坐在大廳里,準備用筆寫字,。 忽然之間,,就感覺到胸中好像有什么東西,忽地一下掉了下來,。 當時,,此患覺得特別驚奇,十分緊張,,眼睛瞪得溜圓,,汗如雨下。 家人趕緊把它扶回了臥室,。沒過多久,,此人就感覺到肚子疼,于是連忙如廁,。頃刻間,,排下好多鐵蛋子樣的糞便,奇臭無比,。 從那以后,,此人就感覺胸部豁然開朗,不憋悶,,也不他痰多了,,呼吸十分順暢。多年頑疾,,竟然就這么好利索了,。 那么,此人用的“橘紅湯”,,到底是啥方子呢,?原來,,是“橘皮去瓤,取紅一斤,,甘草和鹽各四兩,,水五碗,慢火煮干,,焙搗為末點服”,。 這個故事,源于《泊宅編》,。這是宋人方勺的一部著作,,記述的是當時中國鄉(xiāng)間民間的傳說野史。 其實,,這個人所用的方子,,說白了,就是橘紅配上甘草,。 而橘紅配甘草的應(yīng)用,,在中醫(yī)歷史上,被叫做“二賢湯”,。它的原方組成,,就是橘紅四兩,配上炙甘草一兩,。研為末,,點湯服用。古時候的一兩,,基本等于現(xiàn)在的30克,。 你看,又來一個“點湯服”,。點湯服的含義,,這幾天有不少讀者在留言區(qū)表達了看法,文老師覺得,,都有道理,。不過在我看來,差不多就是開水送服,。怎么省事兒,,我們就怎么理解吧。 因此,,這個二賢湯,,無外乎就是橘紅和炙甘草,按照四比一的比例,,研為末,,開水送服,。不過,研末,,太費勁了。今天我們自己來用,,就是橘紅8到10克,,炙甘草2到3克,水煎服,,或者泡水代茶飲,,意思就差不多了。 這個方子,,確實是中醫(yī)治痰理氣的好辦法,。 其中的橘紅,是蕓香科植物橘,,或者栽培變種的干燥外層果皮,,這個東西入肺經(jīng)和脾經(jīng),性味辛,、苦,、溫,善于理氣寬胸,、燥濕化痰,,可以很好地改善咳嗽痰多、嘔惡痞悶的問題,。這個東西應(yīng)該和它的近親陳皮一樣,,有揮發(fā)油。它這個揮發(fā)油,,能起到刺激性的祛痰作用,,同時可以平喘和鎮(zhèn)咳。 其中的甘草,,有很好的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作用,。甘草祛痰止咳之效,在古方三拗湯,、麻杏石甘湯,、二陳湯等,都有體現(xiàn),。如果是炙甘草,,那么它健脾補中之效,,會更強一些。脾為生痰之源,。補脾,,就等于斷了生痰之根。 所以說,,這兩味藥配合在一起,,就起到了脾肺同調(diào),既能健脾而杜絕生痰之源,,還能理氣化痰,、暢胸止咳,打掃肺這個“儲痰之器”,。所以說,,對一般飯后感覺到胸悶、痰多,、舌苔白膩而黏,,舌邊有齒痕,痰色白黏的人,,比較適合,。 因此,這又是一個很好的保健方法,,針對脾虛生痰濕,,痰濁蘊于肺的人,很合適,。當然,,燥痰、熱痰,,痰少而黏,,肝火犯肺,以至于痰中帶血絲的人,,就不適合這個辦法了,。 好了。關(guān)于陳皮和炙甘草搭配運用的事兒,,我就給你說這么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希望你能從中獲益,。 |
|
來自: 人老顛東 > 《中醫(y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