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鄉(xiāng)以后 68年,我們都遇到了下鄉(xiāng)潮,,我和林麗本來也有希望在一個下鄉(xiāng)點的,,不過林麗告訴我,她要獨自去她江都的舅舅家去投親靠友插隊了,。 我一直想去看看她,。后來終于成行了。在一次從興化回城休息時,,我打聽好了去的路程,,踏上了去看林麗的路。 記得到她那兒已經(jīng)是傍晚了,,我居然找到了林麗的舅舅家,。在那兒我感到和我們自己同學(xué)們在一起的落戶小組很不一樣。林麗的舅舅看上去很嚴肅,,手上拿著個旱煙袋,。林麗當時還沒有回家,她舅舅說她正在挑水澆園子,。我跟著她舅舅走到一條河邊找到了林麗,。見到林麗,我們當然特別高興,,不過我們還是共同澆完園子才回了家,。她說這是她每天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wù),。那一副挑水的木桶看上去比較精致,木材的原色被桐油油得錚亮,,我在興化沒看到這么好的水桶,。那一擔(dān)水有一定的分量!林麗需要到河邊,,舀滿水,,挑到菜地邊,再一點一點地澆完,,她說每天需要挑五擔(dān)水呢,!另外,在舅舅家,,舅舅還有很多規(guī)矩,。當時我想,還是我們自由,! 我們還一起看了林麗打算做赤腳醫(yī)生學(xué)習(xí)的一些書等等,,住了一個晚上我們就依依不舍地分開了。 盡管后來我們很想多在一起玩耍,,可是回城,,結(jié)婚等等我們是聚少離多,83年我離開揚州到大連工作,,我們接觸的機會更少了,。有機會回揚州時,林麗請我到她的新家吃過飯,,我也專程去看望過她的雙親,,等等。 5.后記 兒時的友情延續(xù)到現(xiàn)在,,我從83年就離開揚州了,。我們不在一起,不過心里互相都是有對方的,! 前些年回揚州,,見到林麗后, 我想去看看她的雙親,。耄耋老人了,,見到他們,他們還都記得我,。當年曾經(jīng)譽滿揚州城的婦科專家謝伯母還和我打趣說,,教英文,你那些“phrase”“clause”的肯定很熟啦,! 然而過了不兩年便聽說她的雙親已經(jīng)先后離世,。那是2013年,,我寫了“致林麗”來懷念二老,。我的記憶中仍是他們當時住在揚州古旗亭街里面的一小巷子里,,撫養(yǎng)三個子女林玲,林廣和林麗的情景,。 致林麗 --緬懷二老 坐北朝南面古旗,, 廳房庭院滿朝氣, 相濡以沫比翼飛,, 陸謝愛灑玲廣麗,。 淡定詼諧是慈父, 愛吃海魚唱京戲,, 勤勉辛勞為愛母,, 婦科專家譽揚城。 白頭偕老雙高壽,, 兒孫滿堂皆棟梁,, 安詳離世已耄耋, 含笑九泉得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