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習(xí)慣 健康生活一輩子 物無美惡 過則為禍 前人智慧 【原文】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p> 【注釋】 崇德: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水平,。崇:本義指山高,引申指高大,、提倡,、尊敬、重視,。德: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賢明之士,。 辨:判別,、區(qū)分。 惑:心疑不定、不明白是對還是不對,。 主忠信:以忠厚誠實為主,。主,鄭玄(漢代經(jīng)學(xué)的集大成者,;整理古籍,博采眾家之長創(chuàng)立鄭學(xué))注解為“親也”,,親近的意思,。 誠不以富,亦祗以異:見《詩經(jīng).小雅.我行其野》,。這首詩表達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子對其丈夫喜新厭舊的憤怒情緒,。這兩句詩引在這里,令人費解,,有人認為是錯簡,。 【翻譯】 子張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提高品德修養(yǎng)、明辨是非對錯,??鬃诱f:“向忠厚誠信的人靠攏、以他們?yōu)閹?,言行舉止總是符合道義,,這就可以提高品德了。對于同一個人,,愛的時候希望他長期活下去,;厭惡的時候,又巴不得他快快死去,;既要他長壽,,又要他短命,這就是是非對錯不分,。'這誠然不是嫌貧愛富,,而只是因為喜新厭舊、見異思遷’,?!?/p> 這一章,最困惑我的,,是“徙義”,,據(jù)查: 徙:移動,遷移,。 義: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又表示合乎正義的。 “徙義”合起來是什么意思,?總覺得參考資料的解釋有些牽強,,但是又找不到更好的理解方式。所以就暫時采信參考資料的解釋吧,。 再一處令我費解的就是引用的那句詩(當然也令很多前人費解),。據(jù)查: 誠:本義為誠實、真實,;虛化為副詞,,相當于真正、確實,。 祗:是一個多音多義字,。讀zhī時,意為敬,,恭敬,;適,恰??;讀作zhǐ時,意為只,,僅,。 異:本義為奇特,引申指不同的,、別的,。 這句詩的原義大體是: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歡太可惡,;不是她家比我富,,是你變心的緣故。 結(jié)合上下文,,我覺得孔子在這里引用這句詩的意思可能是想說,,一個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的“惑”,不是這個人的道德出了問題,,而是他被自己的情緒,、感情蒙蔽了心智,故而扭曲了判斷標準,、失去了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解開了這兩個困惑,,這一章的思路就很明確了: 怎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向忠厚誠信的人靠攏,、以他們?yōu)閹?,言行舉止要符合道義。 怎樣才能明辨是非對錯,? 不要被情所困,,不要被自己的情緒蒙蔽了雙眼,要堅守正道,,堅持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不能因人而異,、因自己的情緒變化而異。 現(xiàn)實中,,很多人可能對“不要被別人蒙蔽”保持一定的戒備心理,,對別人的事往往看得通透明白;真到了自己身上,,則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理智被情緒所迷,心智被自己所困,,再也分不清東西南北,、辨不明是非對錯,最終很可能迷迷忽忽,、感情用事,,結(jié)果事與愿違、導(dǎo)致過錯,。 所以,,孔子說,一定要向忠厚誠信的人靠攏,、以他們?yōu)閹?,要時刻自醒、自警,,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始終符合品德的根本,、倫理的原則。 【新光影像】 讀書改變生活 學(xué)習(xí)改變命運 《新光影像》 用影像記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