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第七百六十四卷目錄 揚州府部匯考十二 揚州府古跡考 職方典第七百六十四卷揚州府部匯考十二揚州府古跡考府縣《志》合載本府〈江都縣附郭〉邗溝城 在江都縣西四里,,蜀岡上,。按《杜預·左傳注》:吳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溝,,謂之邗溝城,。即此其后楚王熊槐復筑金城。陸弼詩:一代雄圖改,,千秋故堞迷,。江淮流不盡,落日草凄凄,。 吳王城 《水經(jīng)注》:漢高帝十一年,,吳王濞所都,周十四里,。魏文帝伐吳,,登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賦詩而還,,即此。 吳王釣臺 漢吳王濞所筑,。《大觀圖經(jīng)》云:在揚州城北十二里,。 新城 晉寧康間,太保謝安出鎮(zhèn)廣陵筑城,,邵伯堰名新城,。今堰存城廢。 蕪城 即邗溝城,。宋竟陵王誕亂城,,邑荒墟,參軍鮑照作蕪城賦傷之,。遂名歐大任詩:鄒陽一灑淚,,書在竟誰看,。落日荒城草,西風井徑寒,。章臺宮 漢江都王建,,游章臺宮,令四女子乘小船,。建以足踏覆其船,四人皆溺,,二人死,。又游雷陂,使郎二人乘小船入波中,,船覆,,兩郎溺,攀船,,乍見乍沒,。建臨觀大笑。雷波注云:雷陂疑即雷塘,。故宮,,莫知其處。 顯陽殿 漢廣陵王胥置酒顯陽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飲,鼓瑟,,歌舞,。 隋宮 在城西七里之大儀鄉(xiāng)。大業(yè)元年中,,敕長史王弘大修江都宮,,舊有內(nèi)殿宮、門遺址,。尚存西宮,、在大內(nèi)西北宮、在茱萸灣臨江宮,、在揚子津,,又有歸雁宮、回流宮,、九里宮,、松林宮、大雷宮,、小雷宮,、楓林宮,、春草宮、九華宮,、光汾宮,、揚子宮。 成象殿 《大業(yè)雜記》云:二年,,煬帝御成象殿,,元會設(shè)燎,朝群臣,。 凝暉殿 《大業(yè)雜記》云:殿在揚子津臨江宮內(nèi),。大業(yè)七年春二月,煬帝幸臨江宮,,百僚集凝暉殿,,酺戲數(shù)日。時羽葆初成,,霜戈花氅,,羽飾龍旂,橫街塞陌二十馀里,,輝翳云日,,前代羽衛(wèi)無盛此時。 水精殿 煬帝于江都置水精殿,。令宮人戴通天百葉冠,,子插瑟瑟,細朵皆垂珠翠披紫羅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nèi)瘌F頭,履謂之飛仙,。章武殿 殿在建武寺內(nèi),,宋祀太祖御容,靖康元年二月,,徽宗至揚,,詣?wù)挛涞钌裣鰧m后土廟行香。士民遮道乞駐蹕,,時衛(wèi)士已過京口,,定議南渡,留后妃諸王于揚州,。金人退師回鑾,。辛酉至揚州山光寺。 宋行宮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朔,高宗幸淮甸戊午隆祐太后,。至揚州入城,,駐于州治,名州之正衙曰:車駕巡幸駐蹕之門,。 崇政殿 宋建炎二年八月,,高宗在揚州策諸郡,奏名進士于崇政殿,。 甲仗樓 晉謝安建在新城,。唐國子司業(yè)張籍有詩。 文選樓 隋《大業(yè)拾遺記》有:梁昭明太子文選樓,,煬帝嘗幸焉王,。觀揚州賦有云:帝子久去兮,空文選之樓,。相傳今太子橋北旌忠寺,乃其故址,。《明一統(tǒng)志》載:曹憲,,江都人,仕隋為秘書監(jiān),,以文選教授,,生徒李善、魏模輩,,皆出其門,,所居名文選巷,故樓以憲得名也,?;是屙樦伟四辏〕稚塾X募建樓五,。大楹,,中祀文昌帝君,下祀太子像,。 迷樓 在府城西北七里,,故隋宮址。《古今詩話》云:煬帝時,,浙人項升進新宮圖,,帝愛之。今揚州依圖營建,,既成,。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自當迷,乃名迷樓。南部《煙花錄》亦云:煬帝于揚州作迷樓上,,安四寶帳,。一曰散春愁,二曰醉忘歸,,三曰夜含光,,四曰延秋。月后,,人即其址為摘星亭,。宋李綱有迷樓賦。 彭城閣 舊為彭城村,。隋煬帝因地名,。閣先是開皇末,有泥彭城口之謠,。宇文化及作亂,,帝果遇害于閣中。當時又有元珠閣,,在揚子宮內(nèi),。 鳳凰樓 在廣北鄉(xiāng)鳳凰池側(cè)。《十道圖》云:隋煬帝建今府城內(nèi),,有鳳凰橋,。 迎仙樓 唐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所建。其黨呂用之以妖術(shù)惑駢,,云:神仙好樓居于廨邸,,跨河為迎仙樓,斤斧之聲晝夜不絕,,費數(shù)萬緡半歲方就,。自成至敗,竟不一游,,扃鐍儼然,,以至灰燼。延和閣 亦高駢建,。凡七間,、高八丈,飾以金玉,,綺窗繡戶,,殆非人工。每日焚名香以祈降王母,。羅隱詩:延和高閣上干云,,小語猶疑太上聞。燒盡降真無一事,開門迎得畢將軍,。 卷書樓 宋高宗駐蹕揚州,,以提點刑獄公廨。為尚書省禮部,,在西北隅卷書樓下,。 騎鶴樓 在府東北大街內(nèi)。《太平廣記》云:昔有四人各言所愿:甲愿多財,;乙愿為揚州守,;丙愿為仙;丁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蓋兼三人之愿也。后人建樓因以名之,,今廢,。 摘星樓 在城西北角。《舊志》云:即迷樓舊址北后有摘星亭,,摘星臺賈似道筑,。寶祐間,建樓于城,。上扁曰:三城勝處,即此,。規(guī)址亢爽,,江南北諸勝,一覽可盡,。 籌邊樓 宋郭棣建,。 皆春樓 在府東北開明橋西。舊名大安橋,。宋寶祐間,,賈似道重建,更今名,。宋又有慶豐樓,,涼樓、中和樓俱廢,。 佳麗樓 在壺春園內(nèi),,即東酒庫江南諸山。拱揖在目,。 云山閣 宋《寶祐志》:陳升之,,建云山閣于城之西北隅,后呂公著嘗宴其上,秦觀撰中秋樂語,。歲久傾圮,。 瞻云樓 在府城大東門外。元鎮(zhèn)南王父阿只建,。 明月樓 元揚州富民趙氏好客,,有明月樓。一時題詠皆不稱意,。趙子昂即席題云:春風閬苑三千客,,明月?lián)P州第一樓。主人大悅,,撤酒斝為壽,。 觀音閣 即迷樓舊址,今改為閣,。 東閣 舊傳揚州有東閣為梁,,何遜詠梅之所。故杜甫和裴迪詩有:東閣觀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之句,,楊用修《丹鉛錄》謂,東閣官梅乃新津之地,,子美以裴迪逢早梅作詩,,故引何遜比之,非揚州有東閣也,。又云:遜集無揚州梅花詩,。但有早梅詩。宋人假子瞻名作杜詩,,注云:遜作揚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吟詠其下,。后居洛,,思之,請再任揚州,。值梅花盛開,,相對徬徨終日。按《遜本傳》:未嘗為揚州法曹,。是時,,南北分裂,洛陽魏地,,遜為梁臣,,何得后居洛陽,,又得請再任乎。據(jù)用修辨,,足破宋注之謬,。但風臺月觀明用揚州事。若因注妄而并疑其詩,,則太泥矣,。孔融臺 在府城東南有高士坊,,即孔融故宅,。臺在宋手詔亭旁,亦名寶鏡巷,。 南宋弩臺 一名吳公臺,,在郡西北四里。宋沈慶之攻竟陵王,,筑弩臺以射城中,,故名。后陳吳明撤圍,,北齊刺史敬子猷,,于東。廣州增筑之亦以射乘堞之士,,高十丈,,周回二百步,又名雞臺,。隋煬帝嘗游臺下,,恍惚與陳后主相遇。后主指其侍女曰:此張麗華也,,每憶桃葉山前,戰(zhàn)船北渡,,爾時麗華憑臨春閣,,方作璧月詞。未終,,見韓擒虎擁萬騎直來沖入,。使人至今怏怏。帝叱之,,不見,。 風亭 宋徐諶之為南兗州刺史,以廣陵城北多陂,,津水物豐盛,,乃建風亭,。月觀吹臺琴臺,竹木繁茂,,花藥成行,、招集文士盡游觀之。適何遜題揚州梅花詩: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意即用諶之事耳。 月觀 《拾遺記》:隋大業(yè)十年,,煬帝至江都選殿,。腳女吳絳仙等使給事月觀。帝常月夜幸之,,時煙景晴明,,左右皆寢,帝憑蕭后肩,,說東宮時事,。帝曰:往年曾效劉孝綽為離憶詩,能記之否,。后即誦云:憶來時欲來剛,,不來卸妝仍索伴。解佩更相催,,博山思結(jié)夢,。沈水未成灰,憶起時投簽,。初報曉,,被惹香熏殘枕隱。金釵裊笑觀上林,,中除卻司晨鳥,。帝曰:日月遄邁,今已幾年事矣,。煬帝釣臺 《大業(yè)雜記》云:煬帝初造釣臺,,運石者駕舟至江東岸山下,取石壘構(gòu)為釣臺之基,。忽有大石如牛十馀自山頂飛下,,直入船內(nèi)。如人安置船無傷損,,當時咸以為瑞,。帝又升釣臺觀魚。 ??雞臺 杜牧之揚州詩:春草??雞臺,,又趙嘏廣陵道中詩:??雞臺邊花照塵,。今不知何處,。戲馬臺 陳后山詩話:廣陵有戲馬臺,,其下路號玉鉤斜,。《桂苑叢談》作戲馬亭,隋時又有春江 亭,、澄月亭,、懸鏡亭在揚子宮,。木蘭亭在九曲池水亭 唐獨孤及有水亭,汎舟,,望月,,宴集,賦詩,。后徐知,,誥夜引宋齊丘于水亭,獨置火爐,,相向不言,,畫灰為字隨即滅去,所謀甚秘人莫得知,。賞心亭 唐咸通中,,李蔚鎮(zhèn)淮海于戲馬亭西,連玉鉤斜道,,葺亭,,名之曰賞心。東坡詩云:路失玉鉤芳草合,。蓋其地也,,《孔氏六帖》作賞心樓。《春明退朝錄》:唐成都有散花樓,,河中有薰風樓,。綠莎廳揚州有賞心亭,潤州有千巖亭,,并當時勝跡,。今皆易其名,不復見矣,。 延賓亭 在揚城左北廂南。唐李升建以待四方之士,,后徙于城南,,宋蘇舜欽詩:亂蟬咽咽柳霏霏,獨上危樓俯落暉,。江外山從林下見,,城中人向渡頭歸,。風煙遠近思高遁,豺虎縱橫嘆息機,。出處兩乖空自擾,,傷心吾道欲何依。 昆丘臺 在禪智寺側(cè),,宋歐陽修所筑,,取鮑照賦軸,以昆岡,,故名,。歐詩:訪古高臺半已傾,則昆丘舊有臺特,,修筑之耳歐大任,,詩地軸橫昆岡上,有百尺臺天邊桐,,柏水西向城頭來,。 竹西亭 《寶祐志》:亭遺址,在官河北岸禪智寺前,。取唐杜牧之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因以名亭,。向子固易為歌吹亭,。紹興中,毀于火,??な刂茕戎亟ǎ瑥团f名,。今圮廢,。 波光亭 舊名九曲亭,在九曲池上,。宋乾道二年,,郡守周淙重建以波光亭。扁揭之,,已而亭廢,,池塞。慶元五年,,郭杲命工浚池,,引諸塘水以注之。建亭于上,,遂復,。舊觀又立亭于池北,,筑風臺月榭東西,對峙繚以柳陰,。 無雙亭 在江都后土祠前,,舊植瓊花。歐陽修守揚州,,作亭賞之,,有曾向無雙亭下醉之句。宋嘗移植汴京,,又移臨安,。金主亮揭花本,以去其小者,,盡剪除之,。道士護其芽,復茂如故,。元至元間其花遂枯,,后人植八仙花代之。 董仲舒宅 在府城大東門外,,宋為江都縣基,。今為兩淮運,司基內(nèi)有董仲舒井,。大學士楊士奇有記,。陸炳詩:董相千年宅,寒泉澹古井,。轆轤已無聲,,寂寞悲斷綆。趙瞻奎詩:一代高賢宅,,惟馀井甃存,。晚風吹蔓草,猶似未窺園,。 謝安宅 晉寧康間,,鎮(zhèn)廣陵所居,在府運司前,。今法云寺即其基也,,安手植雙檜至唐猶存。劉禹錫,、張祜,、溫庭筠皆有詩。 高歡宅 歡依揚人,龐蒼鷹止團焦中,。蒼鷹母每見團焦上赤氣,赫然燭天,。又蒼鷹嘗夜欲入,,有青衣拔刀叱曰:何故觸主。言訖不見,,始以為異,,密覘之,唯見赤蛇蟠床,。上乃益驚異,,因殺牛分肉,厚以相奉蒼鷹,。母求以歡為義子,。及得志,以其宅為第,,號南宅,。雖門巷開廣,堂宇崇麗,,其本所住焦團,,以石堊涂之,留而不毀,。至文宣時,,遂為宮。 淳于棼宅 唐李公佐《南柯記》云:淳于棼家居廣陵,,郡東十里宅,,南古槐一株。夢槐安國王召尚,,金枝公主大獵,,靈龜山出守南柯郡。爵邑崇貴二十年,。及覺乃悟入古槐蟻穴耳,。 崔秘監(jiān)宅 唐溫庭筠,有過揚州崔秘監(jiān)舊宅,,詩:昔年曾識范安成,,松竹風姿鶴性情。唯向舊山留月色,,偶聞幽澗似琴聲,。乘舟覓吏經(jīng)輿縣,為酒求官得步兵。玉柄寂寥談客散,,卻尋池閣淚緃橫,。王播宅 唐王播宅在瓜洲,播既貴歸游瓜洲故居,。感舊有詩:昔年獻賦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卻悲。三徑僅存新竹樹,,四鄰唯見舊孫兒,。壁間猶記偷光處,川上寧忘結(jié)網(wǎng)時,。更見橋邊名字在,,始憐題柱免人嗤。 楊行密宅 唐光化間,,行密以宅施為僧院,。袁可鈞宅 蜀袁可鈞隨孟昶入朝,宋太祖授以洪衛(wèi)將軍,,賜宅于揚,。今莫考其處。 壺春園 宋《寶祐志》:東酒庫在大市之東,,一名壺春園,,內(nèi)有佳麗樓稱郡勝處。 萬花園 宋端平三年,,制使趙葵即堡城,,統(tǒng)制衙為之。 影園 明鄭職方元勛別業(yè)也,。庚辰初夏,,園中開黃牡丹。名流滿座,,同賦七言律,,至數(shù)百首。元勛糊名易書緘,,送常熟錢宗伯,,謙益評次。以南海黎遂球所作十首為第一,,元勛制二觥,。內(nèi)鐫黃牡丹貽。遂球賞其詩,,遂球至虞山,,執(zhí)弟子禮如謝舉主,,亦佳話也。 隋堤 隋大業(yè)初開,。邗溝入江,,渠廣四十步,旁筑御道,,樹以楊柳,。今謂之隋堤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馀所,,遣黃門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shù)萬艘。八月煬帝至江都,,龍舟四重高,,四十五丈長,二百尺,,上重有白殿,、正殿 朝臺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nèi)侍處之皇后乘翔龍舟,制度差小,,別有浮景九艘,;三重皆水殿也,馀千艘后宮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乘之共用,。挽士八萬,馀人皆以錦繡為袍,,衛(wèi)兵所乘又數(shù)千艘,,舳艫相接二百馀里。騎兵翊兩岸,,所過州縣五百里,,皆令獻食,多者一舟至百輿,,極水陸珍奇,,后宮厭飫。將發(fā)之際,,多棄埋之,。 隋苑 在縣西北九里大儀鄉(xiāng),一名上林苑,又名西苑,。按《通鑒》:隋大業(yè)元年五月,,于長安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內(nèi)為海周,,十里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百馀丈,,臺觀宮殿,羅絡(luò)山丘,。煬帝好以月夜,,從宮女數(shù)千騎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馬上奏之,。又《山海記》:十六院皆帝自制名,又鑿五湖,,湖中積土石為山,,構(gòu)亭殿于上。環(huán)繞澄碧,,窮極人間華麗,。按諸書,西苑皆在長安,,今江都亦有隋苑,,豈效長安為之乎。然江都僅三里,,與二百里者,,大小不侔矣。 螢苑 在隋苑東南三里,。按隋大業(yè)十一年,,帝至東都,十二年五月壬午,,帝于景華宮,,徵求螢火,得數(shù)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七月甲子,,幸江都宮,,則螢苑不在江都,明矣,。然煬帝窮奢極侈,,何所不有。唐去隋未遠,,杜牧之秋風放螢苑,,春日斗雞臺之句。未必傳訛也,。唐郡圃 唐開元間,,太守園中,有杏數(shù)十株,。每花時如錦,,張宴其下,館曰爭春,。 宋縣圃 宋《寶祐志》:在縣治董公堂之西,有堂曰清晝,,蓋效郡圃為之,。 芍藥圃 揚州芍藥擅名天下,圃在禪智寺前,?;ㄓ屑t瓣而黃腰者,名金帶圍,。本無此種,。相傳若有見者,為宰相之瑞,。韓魏公琦守廣陵,,日忽報花發(fā)四枝。公將選客具宴,,時王圭以高科為倅,,王安石以名士為屬,尚缺其一,。私念有過客至召,,使當之。及暮,,報陳升之來,。公明日開宴,賞花各簪一朵,。后四人俱入相,。有芍藥廳,,向子固造。芍藥壇,,郭杲造,。 董井 即董仲舒宅內(nèi),今在兩淮運司廳后,。蜀井 在城東北蜀岡上,,禪智寺側(cè)。其泉脈通蜀江,,相傳有僧洗缽蜀江,,失之。從井浮出,,僧游揚識之,。水味甘洌,蘇軾曾取大明泉較之,,以為不如也,,題為第一泉。 玉勾井 在蕃釐觀后,。相傳有黃冠持畫,,見守帥畫,皆云章鳥篆,,不可識,,使人尾之。乃入后土祠,,井中縋視之,,見一洞署玉勾洞天。再入則水溢不可尋矣,。明天啟間,,泉上有亭,已廢,?;是蹇滴跏曛疰?zhèn)議重建。 斗鴨池 漢江都易王非故,。姬李陽華其姑嫁馮氏,,陽華老與馮氏同居,常畜斗鴨于池上,。宗觀詩:十三王是易王奢,,賓從如云漫自誇。宮里日長閒斗鴨,,簾前一笑李陽華,。 磨劍池 按宋《寶祐志》:隋鑄錢監(jiān)在磨劍池之西,。 第五泉 在郡城西北大明寺前。唐張又新《煎茶水記》載: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七,,揚州大明寺井,,第五泉也。明嘉靖間,,御史徐九皋立石書其上,,又載:陸羽論水次第二十種,與辯南泠岸下語皆妄也,。羽經(jīng)但云: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而已,。歐陽修大明水記甚詳,。 公路浦 伏滔《北征記》云:廣陵西一里水,名公路浦,,袁術(shù)自九江來奔,,袁譚于下邳經(jīng)此,因名,。輿浦 江都東漢時為輿縣,。《寰宇記》云:輿浦潮汐往來,嘗濁,,一朝忽清,。宋太守范邈表以為瑞,。前浦 宋王弘表云:聞廣陵前浦蓁蕪已久,,近復開,除清源,,弘邃含,。《明內(nèi)鑒》:象以數(shù)至,瑞以類應,。以上三浦,。今皆莫考其地。 斗野亭 在江都邵伯鎮(zhèn),,梵行院側(cè),。宋熙寧二年建,按《輿地志》:揚州于天文屬斗分野,,故名紹興,。初鄭興裔更造于州城、迎恩橋,。南嘉定間,,崔與之改題曰:江淮要津移斗野,,扁揭于北門外。九曲池 在城北七里,。 四柏亭 宋元豐中,,鄒浩教授揚州著《四柏賦序》云:廣陵學宮,廳舊為夫子,,廟庭植四柏皆凜凜,,合抱今,莫究其所,。淳熙中,,重建學宮教授彭方,仍植四柏于廳,。事后李迪扁堂之東曰景鄒,。借山亭 在九曲池北。宋馬仲甫于九曲池買地筑亭,,名曰借山,。有詩云:平野綠陰蔽,亂山青黛浮,。亭廢,。向子固重建,吳敏等亦有詩,。 春貢亭 在蜀岡,。宋歐陽修有和劉原父春貢亭詩。 美泉亭 宋歐陽修建,,鄭興裔重修,。 勸耕亭 舊在郡圃淮海堂后,每歲仲春,,出郊 勸農(nóng),,寓于上方寺。宋慶元五年,,郭杲建亭于寺之前,,移亭扁揭焉。 高麗亭 在南門外,。宋元豐七年,,詔京東淮南筑高麗館,以待朝貢之使,。建炎間,,亭廢。紹興三十一年,,向子固重建扁,,其門曰南浦,,亭曰瞻云,為迎餞之所,。 江山風月亭 在江都縣瓜洲,。鎮(zhèn)熊氏建。鎮(zhèn)南王嘗避暑于此,。 賦詩臺 即城子山距儀真縣北六里,。一名東巡臺,魏文帝嘗立馬賦詩于此,。 儀真縣 左安城 在縣西二十里,。宋治平中,建左安王廟于側(cè),。王子建記略云:其地饒山,,有池相屬,旁一崇丘,,曰:左安城,。意全楚時戰(zhàn)守之地。惜史氏不書廟之神,,甚靈水旱禱必應云,。 揚子江樓 唐置轉(zhuǎn)運使時建。宋慶元間,,郡守吳洪因樓圮,,再建于鑒遠亭北,更名頫江樓,。開禧丙寅,,火于兵。嘉定中,,郡守豐有俊再建,,題曰江淮偉觀,。唐孫逖詩:揚子何年邑,,雄開作楚關(guān)。江連二妃渚,,云近八公山,。驛道青楓外,人煙綠嶼間,。晚來潮正滿,,數(shù)處落帆還。 煙雨奇觀樓 知州吳機詩序謂:江山一景,,實儀勝概,。因作此樓,。蓋取葉石林半空煙雨之句。黃巢寨 在縣西門十里胥浦南,。巢亂江淮時,,筑壘屯軍于此。狀方若城,,俗呼霸王城,。今耕者往往得箭、鏃,、鐵,、盤如牢盆狀,蓋巢軍中器也,。中和樓 在朝宗門上,。宋嘉定中,知州吳機建,。其下列屋五十楹,。南望大江,北瞰運河榜,。其南曰漲淥,,北曰枕河,作水閣曰吸川,。又有橫江樓在城外,,拂云樓在潮閘,西西樓在城寧,,江橋南樓在城外,,清化坊,今俱廢,。 白沙亭 舊在白沙洲上,,唐韋應物有白沙亭,逢吳叟歌,。宋嘉定間,,方信儒移于注目亭,故址,。青鸞亭 在西山宋祥符間,,詔即其地。鑄圣像,,有青鸞,、白鶴飛繞壚冶上。因立青鸞、白鶴二亭,。涵虛亭 宋歐陽修過真州,,曾泊此亭。 胥浦 在縣西十里甘露鄉(xiāng),,其源自銅山西南流入于江,。《舊志》相傳為伍員解劍渡江故處。舊有子胥之祠,。 壯觀亭 在城外二里北山之巔,。宋政和中,郡守詹度建,。米芾書扁,,有賦及詩,劉燾撰記,,亭與石刻,,俱廢于兵火。 扃岫亭 在壯觀亭東,,發(fā)運使張汝賢立,。鑒遠亭 舊在縣境潮閘西,宋米芾書扁,。后因江流齧岸,,故址頹圮。乾道初,,張郯復建于水巷南,。淳熙末,趙師龍又建于城西,。南題曰注目亭,。蓋取杜少陵注目寒江之句。有記:慶元中,,吳洪再建于頫江樓前,,仍曰鑒遠。今俱不存,。 天門圖畫亭 舊在儀真郡圃西城之上,。宋郡守姚恪建。右司王正己有詩,。后因甃城亭廢,,以其名揭于頫江樓,,更題曰江淮偉觀,。后嘉定間,運判吳機別建樓于朝宗門外,江濱仍因前名,。又于樓后創(chuàng)水竹,,喜涼漣漪,聞凱轉(zhuǎn)幽五亭,。鏡薌亭 在縣境,。 四井堂 韓琦于州治后建堂,曰:四井,。壯麗極一時,。后慶元中,趙鞏于杏花村重建堂,,取韓公舊名題扁,。后以兵廢。柳徑菊坡靜境,,皆無復存,。讀書堂 在橫山西,梁天監(jiān)中建,。昭明太子嘗讀書于此,,即禪證寺也。僧神堅改為太子院,。瑞芝堂 宋知真州潘友文建,。時有以芝獻者,因名,??h尉劉用行撰頌。 東園 在儀真東,。宋皇祐四年,。發(fā)運使施昌言:許元判官馬遵繼,因得州監(jiān)軍廢營地百馀畝,,為園既成,,圖園之略。請歐陽修為記,,蔡襄書,。襄珍其書,不立名姓,。嘗語人曰:吾用顏筆作褚體,,故其字遒媚異常。后人因名園記為三絕,。靖康間,,園以兵廢,。嘉定初,運判林拱宸,、郡守潘友文再刻園記,,復建澄虛閣,清宴堂,,共樂堂,。后有北窗林,復刻蘇東坡煎麥門冬詩于中,。而拂云亭在翼城之巔,,尋廢。寶慶初,,權(quán)漕上官渙酉于翼城上,,增土為臺,而鼎新之,。制置使趙善湘題扁,。今廢。 新園 在縣境,。宋職方朱表臣別業(yè)梅圣俞有傳,。 梅園 在縣西十五里,內(nèi)有古意亭,。宋嘉定間守吳機建,。 休園 在縣東十里江麓大參,蔣山卿隱處也,。中為玉山草堂,,左跨池,為飛麗閣,,閣東為紫薇亭,,后為竹里館。梅花塢折而前左為回川亭,,右為文杏亭,,后為平臺,右為自怡齋,。有《休園詩集》,。 泰興縣 濟川鎮(zhèn) 即今鎮(zhèn)安街。漢以來未建縣時,,此地名為鎮(zhèn),。 鎮(zhèn)安街 相傳為唐尉遲敬德甃。 延令村 即今之縣治,,舊縣治在柴墟,,即今之口岸鎮(zhèn),。宋岳少保曾退守此處,有斷梁廟,,舊跡猶存,。 鎮(zhèn)安樓 在鎮(zhèn)安街舊之譙樓,,今廢,。 遺帶亭 在察院前,邑令舒曰:敬解帶出境,,建之,,以紀去思。 來鶴亭 在城隍廟右,,謝令讜建,。令有以一鶴,贈者不數(shù)日,,有侶從西北來,,相與翱翔,彌日不去,。令喜,,構(gòu)一小亭于縣治之西。顏曰:來鶴以擬趙抃云,。 迎春亭 在城東門外,。明嘉靖十三年,邑令朱篪建,。 敕書樓 宋元豐四年建,,以藏詔令,今廢,。碑記存,。 高郵州 朱壽昌宅 在城內(nèi)西街彭孝坊。壽昌事母至孝,。 淮春樓 在州西,。北宋郡守趙不慚建。 多寶樓 在州北門外,,太平街西,。商賈云集,競售珍奇,。今止存橋,,名多寶樓橋。 文游臺 在城東,。宋蘇軾,、孫覺,、秦觀、李公麟同游,,載酒論文于此,。郡守因筑臺,,名文游,,以紀其盛。李伯時為之圖畫,,應公武重修,,有記。 三阿 晉謝元破苻堅將彭超于此,。 下阿溪 唐李敬業(yè)屯兵于此,,為李孝逸所破。北阿 即今之鎮(zhèn)也,。 故縣村 隋大業(yè)中,,嘗移縣于繁梁溪之金塘鄉(xiāng)。唐永徽二年,,復舊所名其地為故縣村,。四達齋 在州治,后宋郡守趙晦之建,。 九里亭 在北門外九里,。宋楊萬里過九里亭詩:水渚才容足,漁家便架椽,。屋根些子地,,檐外不勝天。岸岸皆垂柳,,門門一釣船,。五湖風月好,乞與不論錢,。 嵇家莊 在州東南十五里,,城子河邊,周立墩,。南宋文丞相,,見逐于揚,匍匐至嵇家莊,,遇嵇聳,,始得由海道達行在。后侍郎柳岳奉表降元,,嵇聳殺之于此,。 湖天一覽亭 舊名大觀亭,,在文游臺上。眾樂園 在郡圃,。宋守楊蟠所作堂,,曰時燕豐瑞閣,曰搖輝玉水臺,,曰華胥亭,,曰明珠四香序賢庵,曰塵外迷春蟠,。自為記,,系之詩,。 天壁亭 在新城多寶樓橋西,,秦少游詩:吾鄉(xiāng)如覆盂,城據(jù)揚楚脊,。環(huán)倚萬頃湖,,粘天四無壁。因以天壁為名,。 玩珠亭 在州北一十里樊良鎮(zhèn),。宋嘉祐間,天長澤陂中,,有一大珠,,天晦多見。后轉(zhuǎn)入甓社湖,,或在新開湖,,樊良當珠往還之處。因以名亭,。擊楫亭 在州新城市河西,,郡守王剛建。瞻袞堂 在州北城上,。宋紹興四年,,韓世忠移軍楚州,命提舉董旼,,筑城聚糧于高沙,。都督張浚嘗憩于此。董旼因筑堂名瞻袞,。 威敵堂 在州西,。后有室,曰雅歌,。 興化縣 拱極臺 在城北,。上下臨海子池,,即元武臺舊址。元縣令詹士龍讀書處,。明嘉靖間,,里人遷之北門,外知縣傅佩重建,,更今名,。 濯纓亭 滄浪亭 俱在縣舊稅務(wù)前。宋天圣間,,范仲淹建,。 寶應縣 金牛城 在縣東十五里孝義鄉(xiāng)。宋熙寧間,,王將軍筑,,高三丈許,以土色黃,,而城形如牛,,故名。石鱉城 在縣西八十里,。隋為石鱉縣,,故有城址。舊以為石鱉山,,因山有石鱉,,故名。山下有城,,相傳晉鄧艾所筑,。今驗其處,無山有城,,蓋傳誤也,。晉荀羨鎮(zhèn)淮陰,屯田于東陽之石鱉,,即此,。《通典》云:山陽有平陽石,鱉田谷豐饒,,蓋歷代屯墾之所,。 高黎王城 在縣西南八十里侯村鄉(xiāng)。宋治平間,,高黎王筑,。 韓王城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射陽湖之陰。八寶亭 在縣治南,,今廢,。石碑尚存。 泰州 景范樓 在州迎恩門內(nèi),,范文正舊行衙也,。溪月樓 在州迎恩門外。 永寧宮 在城內(nèi)南,。唐李升六年,,遷楊行密子孫于海陵,號其居曰:永寧宮,。嚴兵守之,,絕不通人,男女自為匹偶,。周世宗征淮南,,詔撫楊氏子孫。璟聞之,,遣人盡殺其族,。周先鋒都部署劉重 進得其玉硯,、碼瑙碗以獻,。舊址在譙樓之北,相傳譙樓乃其闕門也,。后即遺址,,筑子城為州治。芙蓉閣 在州舊治內(nèi)藕花洲上,。 望京樓 在州郡圃內(nèi),。宋咸平中曾致堯建。清風樓 在州舊治內(nèi),,又云清風閣,。自五代時疊石為山翼,以兩徑為登陟之階,,中為滑石,,峻臺臺上有閣,名清風,。 浮香亭 在州舊治藕花洲,。后其題額為宋茂陵御書,有秦太虛所賦古梅詩,。舊建小亭,,刻秦詩壁間。宋紹定元年,,守陳垓撤舊亭,,大書宸扁其上,,刻秦太虛、蘇東坡,、潁濱,、參寥詩于石。六詠亭 舊曰齊云,,又曰平遠,。前有三至堂。長洲澤 劉昭注:長洲澤多麋,。《博物記》曰:千麋成群,,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畯,。民人隨此畯,種稻不耕,。而穫其收百倍,。又沿海洲上有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秋冬斂穫,,名曰自然谷,或曰禹馀糧,。今泰州沿海洲上,,蘆葦無際,群麋迅走,,人欲捕之,,雖麑不獲。常兩兩并負其子而行,。蒒草,,今亦有之。所謂長洲澤,,沿海洲地桑田屢變,,莫詳其實矣。 繰絲井 在州東臺場西溪鎮(zhèn),。相傳曹長者遺宅,,仙女偕董永往傭時繰絲處也。井口小,,而下實弘深,,水味甚甘洌。每旱,諸井皆涸,,此井如故,。春蠶熟時,井上生草,,根長丈馀,。 積翠亭 宋曾致堯詩:高高積翠亭,積翠不虛名,。路小莓苔合,,墻低薜荔生。當軒攢竹柏,,繞檻列杉檉,。公退時來此,吟情轉(zhuǎn)覺清,。 須友亭 與浮香亭對,。宋守陳垓種竹為屋,曰:須友,,以竹必友梅,,亦茂陵御書也。 文會堂 在州舊治內(nèi),。宋天圣間,,滕宗諒為郡從事建,與范仲淹,、富弼,、胡瑗唱和其中。 順真堂 在州治西南太子港西,。周處士堂也。讀書堂 在州治東北八十里景德寺東廊,。宋天圣中,,富鄭公隨父蒞任,讀書,,與胡侍講,、周待制相友善。時范文正與滕待制子京俱官,。海陵待三人甚厚,,皆謂公輔器也。 淮東道院 在州舊治內(nèi)大廳之東,。以海陵地僻事簡,,故名道院。宋左丞陸佃為守,謝表云:飛蚊漸少,,頗無澤國之風,。過客甚稀,至有道院之號,。乾道五年,,守張子顏重建。嘉定七年,,守李珙始加淮東二字,。寶慶三年,守陳垓增修,。 歸鶴亭 在州東七里響林升真觀內(nèi),。徐神翁瘞劍處也。 鹿女臺 在天目山西,。昔王仙翁居山日,,有五色鹿產(chǎn)一女,于山左草莽中,。聞啼聲,,往視之,見鹿乳焉,。翁挈養(yǎng)之,,鹿日三至。女七歲,,通三教,。后年十六,翁以成人,,筑臺居之,,號曰鹿女臺。今廢,。 如皋縣 鄖 即今立發(fā)地,,古名發(fā)陽。春秋,,魯衛(wèi)宋會于鄖,。杜注在廣陵海陵東南,舊有發(fā)繇亭,。 會盟原 在縣治東十里,。相傳吳楚會于邗溝,即蟠溪地,。今有邗溝鋪,。 金鹵亭 南唐徐復建,。復治海陵鹽政,檢烹煉之亭,,曰金鹵,。其兄履時掌建陽茶局,聞之,,潔廠焙舍,,命曰:玉茸兄弟,自相誇勝,。今馬塘豐利諸場,,即其地也。 范公堤 即捍海堰在縣東北境,。唐大歷中,,黜陟使李承式創(chuàng)筑。宋天圣三年,,范仲淹監(jiān)西溪鹽會,,建議發(fā)運使張綸奏請修復,踰年堰成,。高一丈五尺,,闊三丈綿,亙海上,,隱隱如長城,。后人立祠祀公,因名范公堤,。 丞相原 在縣南十八里,,宋家橋西。宋丞相文天祥航海經(jīng)此,,借宿田家,,因名。今為隱士佘日麗塋域,。 古杏 舊東岳廟,。前銀杏二株,圍可二丈馀,,并聳干云,左一樹尤偉,。元兵初下,,主者欲伐為薪,鋸之有紅汗迸溢,,驚以為神而止,。明嘉靖中,,廟改學宮,二杏猶存,。今為大風所拔,,無馀糵矣。燕莊一杏,,大可百圍,,四遠望之,亭亭如車蓋,。每風雨振撼,,疑度深溪大壑中,人皆眙??殆,。數(shù)百年物也,,尚存無恙。 古楝 在江濱野田中,。土人呼為黃楝,,高不過丈許,而周匝可布十肱,,從地拔起,,色類青鐵,望之如百千怪石,,磊砢崚嶒,,莫辨其為植木也。里人相傳有神宅焉,。 古樸 一在龍游河,,邑人冒襄結(jié)巢其上。因號巢民,,一在縣南蘇家莊,,相傳為元時物。 王內(nèi)翰宅 在縣儒學東,,宋王惟熙王觀,、王覿、王俊乂相繼登第,。鄉(xiāng)人榮之,,名其里曰集賢里。知縣胡昂建石梁曰:集賢橋,。知縣劉永準作東南門,,亦曰集賢門。 芙蓉園 在縣南一里,。宋史聲奉其父逸,,叟居此,。內(nèi)有方池平臺。至秋,,芙蓉萬本,,秋容最盛。今廢,。 萬花園 在縣東三里元鎮(zhèn),。南王世子游玩之所,堂植萬花,,今為冒氏塋,。 水繪園 文學冒一貫別業(yè),地富水竹,。入其中者如游深林大壑,。 露香園 明福清令張勉學別業(yè),水木清秀,,頗擅林壑之勝,。 逸園 明會昌令冒夢齡所構(gòu)也,園在中禪寺之右,。市河蜿蜒其前,,古洗缽池環(huán)帶于后,境幽景曠,,甲于東皋,。 連珠池 在縣西北二十里。數(shù)池相接,,如連珠,。宋元祐間,嚴希孟游樂于此,,有詩云小橋過南浦,,夾道桑榆綠。水繞若連珠,,時有芰荷馥,。度軍井 在縣西十里許。泉淺而不竭,。汲且竭,,擊其欄,泉輒溢出,。岳飛經(jīng)略通泰,,領(lǐng)兵過此,數(shù)千人飲之不竭,,因名曰度軍井,。元鎮(zhèn)南王聞其異,取欄置庭中,,擊之無驗,,隨送還。至今人呼圣井欄,。 通州 靜海廢縣 在州治西,。其址為民居,尚有文杏,,大可數(shù)圍,,足稱喬木。 海門廢縣 在州東南四十里,,城郭已沒于江,。其民居無力遷,移者猶存,。 小學 在靜海舊治,。 沈公堤 在海門縣東北。宋至和中,,沈興宗以海漲,、病民筑堤。七十里西接范堤,。 任公堤 在州城西五里,。宋寶元中,江濤為患,,通判任建,,中筑長二十里,高丈馀,。 布洲峽 在州治南四十里,。有東布洲、西布洲,。皆大江沙漲所成,。相傳有布機流沙上,故名,。今沒于江,。 海門島 在州東北海中。宋時犯罪者多,,配于此,,有屯兵使者領(lǐng)護。后沒于海,。 寨垛 在州東,。元末大亂民各立一寨,,以自衛(wèi)。故其名如此,。 露御夾 在呂四場,。宋高宗南渡經(jīng)此,問所至何地,,左右偽對曰:露御夾,,蓋諛辭也。后人訛為鱸魚夾,。其地有七十二灣,。 戰(zhàn)壩 在東門地步灣西。相傳,,明初與倭寇戰(zhàn)勝于此,。 神人鞭跡 在狼山后。其右為香爐峰,。而仙女山亦有鞭痕拇跡,。 天祚巖 五代時姚存艤舟處。 放鶴田 在呂四場,。相傳呂洞賓四游于此,,嘗放鶴,故名,。 魚骨橋 在舊縣東北,,每閏歲,東海出此魚,,乘潮而上,。鄉(xiāng)人取其二腮骨作橋,長五尺馀,,經(jīng)數(shù)百年未朽,。 貢院 宋淳熙中,知州蔣雍建,。在今壯武營,。嘉定中,遷于州西紫薇舊宅,。咸淳四年,,知州馮弼改建。于郡之蔬圃,。 望江樓 明正德中,,知州夏邦謨建。阻河作城,城上戌樓,,名曰望江,。 海山樓 在州治南城上。宋大觀中,,知州朱彥建,。樓三級,扁海山,。遠眺樓前,亭曰綠漪,。 三會堂 在州狼山,,東顧巨海,南瞰長江,。吳楚勝概,,一覽可盡。宋提刑薛球,、太守臧師顏,、通判吳天常皆故人,會此,,因名,。 棲云閣 在狼山。宋熙寧初建,。 萃景樓 在狼山,。明嘉靖戊戌,同知舒纓建,。有詩:江閣玲瓏渺半空,,山云無礙往來通。輕陰不斷四時雨,,虛夜常留萬木風,。白雪雅歌寒滿座,洞庭春酒碧浮筒,。誰憐莊舄多懷土,,漫向樽前學醉翁。 陵墓附 本府〈江都縣附郭〉 盤古?!?span style="color: Purple;">《大觀圖經(jīng)》云:在江都縣西四十里,,有盤古廟,其像披發(fā)席地而坐,。 漢廣陵厲王?!≡跂|武鄉(xiāng),即今甘泉山。按《郡志》:廣陵國厲王冢,。歲旱,,鳴鼓,繞之輒致云雨,。江都王建?!“?span style="color: Purple;">《幽明錄》:廣陵有冢。相傳為漢江都王建之墓,。 孔融墓 在高士坊側(cè),。 三國張遼墓 在大儀鄉(xiāng)遼南。伐歿于軍,,因留葬此,。 齊褚澄墓 褚澄有遺書,多言修養(yǎng)及醫(yī)藥事,??淌似詾闃。项}有齊褚澄所歸,。后為蕭廣所得,,遺命子淵復為槨,用石一片刻敘其上,。葬廣于廣陵城北三十五里陳源橋,。久之,亦 被發(fā),,書傳于世,。 隋煬帝墓 在府城西北十五里雷塘側(cè)。隋大業(yè)十三年,,帝在江都,,為宇文化及所弒。蕭后與宮人為小棺,,殯于西院后,。陳棱守江都,求得帝柩,,略備儀衛(wèi),,改葬吳公臺下。唐平河南之后,,復移葬雷塘,。齊王蝀,趙王杲,,燕王倓一時遇害,,俱葬雷塘,莫知其處。唐貞觀二十二年,,隋蕭后卒,,太宗詔復其位號,使護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玉鉤斜 在江都縣西。一名宮人斜,,乃隋煬帝葬宮人處,。唐竇鞏詩:離宮路遠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歸何處去,,黃鸝飛上野棠花。陳光祿亞墓 在同軌鄉(xiāng),。 唐尉遲恭墓 在永鎮(zhèn)鄉(xiāng)。 陳貞晦先生融墓 在廣陵棠邑鄉(xiāng),。唐呂溫嘗為文以表其墓,。 宋夫人張氏墓 在弦歌里。宋廣平先生之配,?;矢④?墓 唐羊士諤撰?墓志云:以婺州參軍窆于江都之郊。今莫究其地,。 宋綰墓 明萬歷間,,浚沙河其下,得敗舟,,有墓石志:綰,,廣平人,以唐太和二年,,暴卒于江都縣會同坊私第,。次年,殯于江陽縣弦歌坊之平原里,。 王丞相墦墓 在江都官河東,,劉氏竹園東南隅。 淳于棼墓 在蜀岡之北,。 朱瑾墓 瑾在唐為兗州刺史,,朱溫攻之。瑾奔楊行密,,大破梁兵,。后以殺徐知訓,滅族。瑾名重,,江淮人畏之,。其死也,尸之廣陵北門,,路人私共瘞之,。時多病瘧,取其墳上土,,以水服之,,輒愈。更益新土,,增成高冢,。后改葬雷塘。 宋呂侍讀文仲墓 在縣東十里,。 陳秘書良墓 在興寧鄉(xiāng),。 聱隅先生墓 在揚子橋葬寓客黃晞。 張樞密康國墓 在東興鄉(xiāng),。 秦端明定墓 在西山秦家莊,,定高郵人觀諸父也。 孫龍圖覺墓 在善應鄉(xiāng),。 王俊乂墓 在善應鄉(xiāng),。 陳忠肅瓘墓 瓘安置通州后,移臺州,。卒葬揚州西山,。 秦九女冢 在城西北三十里,,俗呼九女澗,,即此。 胡夫人趙氏墓 在嘉陵鄉(xiāng),。安定先生之配,。叢冢 《宋志》:紹興辛巳,,金人犯瓜洲,,歿于鋒鏑。踐蹂者,,遺骸暴露江次,。紹興三十二年,知揚州向子固,,令收葬之,,名曰叢冢,。后江水沖齧。淳熙二年,,知州呂企中,,命主簿收得骸骨三百六十具,遷瘞于旌忠廟側(cè),。榜曰義冢,。命僧守之。鎮(zhèn)遠侯顧成墓 在官河東,。 定西侯墓 在金匱山,。 明太子太保南京戶部尚書高銓墓 在縣西七里。 兵部尚書王軏墓 在城西十五里,。 刑部左侍郎葉相墓 在郡北門外瀕河,。南京光祿卿安金墓 在城西十里。 曾襄憫銑墓 在縣西金匱山,。 宗母墓 在宜陵鎮(zhèn)南十二里東,,原芙蓉墅之左。膠州知州陳輔堯之女,,通書史,,有訓子元鼎詩:昔聞孟母,教子三遷,。軻也感之,終成大賢,。汝今十歲,,倏忽童年。少時不學,,長何可傳,。我父忠烈,汝祖賢臣,。同榜好學,,卓越群倫。汝須奮力,,繼起后塵,。經(jīng)書大全,貴得其真,。我歸宦門,,依然貧約。不事羅紈,,甘于藜藿,。雖有南畝,,瘠土荒薄。小子勉之,,硯田耕鑿,。 鄭烈婦墓 在城南新河口。 相國史可法墓 在梅花嶺,。養(yǎng)子直招魂葬衣冠于此,。李沂詩:汴水無情只向東,荒原萬木起悲風,。傳聞鐵騎墳前過,,下馬摳衣拜相公。 儀真縣 周浣紗女墓 在縣西四十里雞留山之南,。五代楊行密?!≡诳h西七十里,吳楊溥僭號,,追尊其父行密為武皇帝,。墓號興陵。 顏王墓 在縣北五里顏王村,。墓前有碑,,字畫磨滅,世代莫考,。今為人盜發(fā),。 宋沈待制墓 在縣西十五里龍圖閣。待制沈洙及弟兵部侍郎湯,,皆葬此,。 孫司封錫墓 在縣西北四里蜀岡上。 丘朝奉山高墓 在縣北八里,。 吳少宰敏墓 在縣北山,。 楊侍郎墓 在縣陳公塘。戶部侍郎楊汲,。王侍郎墓 禮部侍郎王琪,。 許待制墓 在甘露鄉(xiāng)。蜀岡尚書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許元葬此,。 柳耆卿墓 在縣西七里,。 諫議大夫王貫之墓 在揚子縣萬寧鄉(xiāng)。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王乙墓 在縣蜀岡后,。 屯田郎中劉牧墓 在縣蜀岡西,。 真州司法參軍杜渙墓 在縣城北。 海陵主簿許平墓 在縣北十五里,。 提點淮南刑獄丘嵩墓 在揚子二都,。 丘統(tǒng)制進墓 在揚子縣八都,。 朝議大夫石丕墓 在甘露鄉(xiāng)。 朝議郎張汝賢墓 在陳公塘西,。 左班殿直袁康墓 康家世懷寧,,仕淮南發(fā)運使十五年,占籍揚子,。 征處士集墓 集事母,,至孝有子五人,舉進士者三人,,處士世居揚子與杜嬰,、徐仲堅相友善,杜以醫(yī),,徐以筮,,多為賢士大夫所知,而征君獨不聞于世,。王安石為表其墓,。 杜氏墓 在花家山杜杞、杜植祖塋,。在焉,,杞仕廣西經(jīng)略使,植尚書郎,。 宣慰使珊竹介墓 在城西北,。 導江先生墓 元蜀儒導江張先生?常講學,真州卒葬州北蜀岡,。 水丘先生墓 在北山壯觀亭西水丘,。善醫(yī)史,失其名,。 明貞婦郭氏墓 在西沙清水潭上,《宋景濂傳》略云:婦名丑,,字道安,,六合人,美姿容,,通詩書,。歸同里鄭元。元頗力學,。后強暴者欲侵凌之,,道安厲色斥去曰:倘泄祇揚惡耳。即潛沉于河,,時洪武十年七月也,。父彬取尸,,葬揚子西沙,后夢其為長蘆水神云,。 兵部尚書單安仁墓 在舊江口,。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謚文通王永吉墓 在踟躕寺諭葬。 泰興縣 宋妃子墓 宋南渡,,有宮嬪從遷者卒,,葬于泰興。 孝子顧昕墓 宋人在黃橋故宅,,今為忠義祠,。朝散郎潘及甫墓 在口岸鎮(zhèn)北之伏龍源。明李尚書儼墓 在城南姜溪河,。 張知府忠墓 在城東,。 中書舍人張墓 在城東吳家堡。孝子張墓 在城西北二里,。張布政羽墓 在城西北十里館旁,。 張侍郎??墓 在東城外餉墅營。 高郵州 唐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墓 在臨澤鎮(zhèn),。宋龍圖閣學士孫正臣墓 在焦里村,。 喬竦墓 在臨澤鎮(zhèn) 陳安撫造墓 在新安西村,又名華村,。 英烈夫人毛惜惜墓 在南門城內(nèi),,即夫人死節(jié)處。 趙萬戶墓 在清水潭,。 元太師巴刺墓 在城西三十里,。 明萬鈞墓 在城東焦里村,鈞任荊州衛(wèi)百戶,,卒于官明洪武三十一年,,遣官諭祭。 相公墓 不詳其名代,,或云明丞相汪廣洋墳也,。其墓方三十馀畝,在城西十五里毛塘港口,。邵烈女墓 在小北門外河西湖濱,,與玩珠樓相對。今在碧霞行宮后,。 興化縣 周昭陽墓 在昭陽山下,。 樊將軍墓 在平望鋪西。未詳何代人,。 明兵部尚書成琎墓 在畢家灣后,,遷于城南,。少保大學士高文義谷墓 在平望鋪東之新莊。 宗才子墓 在縣城內(nèi),。 劉烈女墓 在縣治內(nèi),。 戶部右侍郎楊果墓 距縣二十五里。 蓮花雙?!≡诎踩枢l(xiāng),,舊傳有姑嫂共刈稻,姑墮深溝中,,嫂急救之,,俱溺死。二尸葬于溝旁,。忽生蓮花數(shù)朵,,里人驚異,啟棺視之,,蓮花皆從口出,。人稱為蓮花垛。今雙冢尚存,。 寶應縣 漢袁術(shù)墓 在寶應縣治南三百步,,墓門有碑鐫。漢時,,衣冠人物甚工,,今碑不存。 三國陳琳墓 在射陽村,,去縣治六十里,。明冀京兆綺墓 在縣治東北,五里淮壖水汎,。墓堂圮毀,,巡按御史馬卿告諸吏曰:令甲凡古賢祠墓,弗葺,,及弗禁樵蘇者,,有罰。況國家勛勚之臣,,爵登列卿者歟。檄縣,,崇其封,,葺堂,五楹列 石獸如制,。 仲節(jié)婦墓 在陳文墓西,。臨水仲旺妻鄭氏葬此,。 泰州 漢董永墓 在泰州西溪鎮(zhèn)北一百四十步永,父亦有墓在焉,。 黃霸墓 在泰州,。 五代小兒冢 在州治東,。有墳數(shù)十,。南唐李升,遷故吳楊氏子孫于海陵嗣用,。宋齊丘謀,,無男女少長皆殺之,葬于此,。后齊丘一小兒病,,有作一詩書紙鳶上,放入齊丘第內(nèi),,其詩云:化家為國實良圖,,總是先生畫計謨。一個小兒拋不得,,讓皇當日合如何,。 宋晏丞相殊墓 在州治東北一里許。大寧阡之原夫人康氏,,祔焉志銘猶存,。 查丞相墓 在州治東北三十里查家莊。橋西有大士壟,。 胡安定墓 在州治東南一百五十里,,如皋安定鄉(xiāng)胡家莊。《舊志》云:先生葬于烏程縣,,幼子志正,,攜先生衣冠,歸葬祖塋,。今烏程有先生墓及祠堂,。 徐神翁墓 在州治東七里。 周恪墓 在徐神翁墓之西,。與唐道人同域號三仙墓,。 唐甘弼墓 在響林原。 明吏部侍郎儲文懿巏墓 在州城西二里,。工部右侍郎徐蕃墓 在州城北,。 林會元春墓 在馬店莊。 王心齋艮墓 在州治東安豐場。 如皋縣 三國呂司馬岱墓 在縣東南六十里,。 茅司徒墓 在縣西北一里,。有耕者見其藏懸窆猶存,因急掩之,。 宋王龍圖覿墓 在縣東三百步,。 胡節(jié)推墓 在縣南十里。 史知縣搢墓 搢本北平三河人,,明洪武末知縣,。事秩滿九年,民復請留,。后卒于官,,貧不能歸,百姓負土營葬,。子孫遂為如皋人,。 平倭冢 在西溪場,。海道副使劉景韶剿倭筑,,為京觀。 吳妃?!∫蔀閰峭鯒钿族?。 通州 唐駱賓王墓 在東門黃泥口。 宋金應墓 在州境,。《文天祥記》云:應以筆札往來吾門二十年,,性烈而知義。去年從余勤王,,補兩武,,資今春特授承信郎,東南第六正將,。及余使北轉(zhuǎn)三官,,授江南西路兵馬都監(jiān)。余之北行也,,人情莫不觀望,,僚從皆散。雖親仆亦逃去,,惟應上下相隨,,更歷險難奔波,數(shù)千里以為當然,。蓋委身以從,,死生休戚,,俱為一人者。至通州住十馀日矣,,閏月五日,忽伏枕,,命醫(yī)三四,。熱病增,劇至十一日午,,氣絕,。予哭之慟。其殮也,,以隨身衣服,,其棺如常。翌日,,葬西門雪窖邊,。棺之上,排七小釘,,又以一小板片,,覆于七釘之上,以為記,。不敢求備者,,邊城無主,恐貽身后之禍,。異時遇便,,取其骨歸葬廬陵,而后死者之目可閉也,。傷哉,。傷哉。為賦二詩,,焚其墓前:我為吾君役,,而從乃主行。險夷寧異趣,,休戚與同情,。遇賊能無死,尋醫(yī)劇不生,。通州一丘土,,相望淚如傾。明朝吾渡海,,汝魄在他鄉(xiāng),。六七年華短,,三千客路長。招魂情黯黯,,歸骨事茫茫,。有子應年長,平生不汝忘,。 查將軍墓 失其名,,在州西門外查家壩。明李尚書敬墓 在西門外倉南,。 夏孝子墓 在南門外轉(zhuǎn)水泓,。 |
|
來自: 新用戶4541Ay47 > 《02.職方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