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yī)辯證方法很多,,根據(jù)其癥候和體征,主要可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脾胃虛弱型、胃陰不足型,、胃絡瘀血型五個證型來進行辨證施治,。 肝胃不和型表現(xiàn):胃疼蔓延到胸肋處,噯氣吞酸,,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不暢,一生氣發(fā)火就會加重胃痛,,舌質(zhì)紅,,苔薄白或薄黃,。 治法:疏肝和胃,,行氣消脹。 脾胃濕熱型表現(xiàn):胃里又悶又痛,,疼起來時輕時重,,胃里往上反氣,口苦口粘,,口渴但不愛喝水,,或有腹脹,大便不成形,,舌質(zhì)紅,,苔黃厚或膩。 治則:清熱化濕,,健脾和胃,。 脾胃虛弱型表現(xiàn):胃里總是隱隱作痛,喜溫喜按,,或脘腹痞滿,,一吃飯就容易胃疼,食欲不佳,,腸鳴便溏,,或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四肢酸軟,,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或白或有齒痕,。治則:益氣和中,,健脾養(yǎng)胃。 胃陰不足型表現(xiàn):胃脘隱痛或灼痛,,嘈雜似饑,,口干舌燥,便干,,舌紅少津有裂紋,,少苔、無苔或花剝苔,。 治則:清熱生津,,養(yǎng)陰益胃,。 胃絡瘀血型表現(xiàn):胃脘疼痛日久不愈,或痛有定處,,拒按,,痛如錐刺,或兼見吐血,、黑便,,舌質(zhì)紫暗或暗紅或有瘀斑。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其中胃陰不足導致的胃炎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類型。 那么該怎么對癥解決,? 中醫(yī)推薦常用方藥——沙參,、麥冬、生地,、玉竹,、石斛,隨證加減,。運用典型醫(yī)案蔡女士,,42歲,多年來胃部脹痛,,近來頻繁打嗝,,上腹部連帶著兩側脅肋部分脹痛,胃里熱乎乎的,,十分難受,。 據(jù)了解,蔡女士常年大便干燥,,口中干燥,。平時只要吃一點咸的,或者辛辣的,,她的舌頭就會感覺疼,。被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但用了不少西藥并沒有好轉,,有醫(yī)生勸她做手術,,她嚇哭了。 患者舌頭平滑無苔,,嘴唇發(fā)紅,。 施方:沙參、麥冬,、生地,、玉竹,、石斛、川楝子,、玄胡,、香附、郁金,。 結果,,患者加減服用不到半個月,胃部的灼熱感和刺痛感基本消失了,,胃脹減輕,。原方繼續(xù)加減鞏固,,二診后,,患者胃部脹痛感消失,打嗝,、口中干燥等現(xiàn)象基本沒再出現(xiàn),,大便正常。 辯證藥理中醫(yī)辯證陰虛氣滯,,陰虛,,指的是胃陰虛。氣滯,,指的是肝胃不和,,肝胃氣滯。 患者舌頭無苔,、口干唇紅,、大便干燥、胃里頭灼熱嘈雜,、舌痛舌辣,,這就是胃陰不足。胃脹說明胃氣當降不降,,胃脹連及兩側脅肋部位,。脅肋,為肝膽經(jīng)循行的地方,。脅肋脹痛,,說明肝經(jīng)之氣也不調(diào)暢。 所以要改善患者的問題,,第一必須滋補胃陰,,第二要理氣止痛。 方中沙參,、麥冬,、玉竹用于滋補肺胃之陰,;生地滋補腎陰,以壯一身陰液之本,;再加入石斛,,以增進滋補陰津的力道。 胃陰不足解決了,,再解決肝胃氣滯的問題,,用川楝子、玄胡配合,,可以疏肝行氣止痛,;在這個基礎上,配香附和郁金,,進一步理氣止痛,。 注意:此方并不適合所有人,需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具體辨證,,不可盲目服用。 |
|
來自: 建老真人圖書館 > 《中醫(yī)經(jīng)典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