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帝不只有一位,,而是華夏部落頭領(lǐng)的統(tǒng)稱,,而且很可能是女性!三星堆青銅大立人是黃帝縉云氏,,根據(jù)《易經(jīng)·坤卦》,、《韓非子·十過》等典籍記載,居住在東北,、山東地區(qū)的黃帝部落,,因為東夷蚩尤部落作亂,不得已遷移到西南的四川地區(qū),,與南方的炎帝,、祝融部落結(jié)盟,最終贏得勝利,,黃帝成為華夏共主(皇天后土),,蚩尤部落臣服,三星堆青銅大立人記載了這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歷史,。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大立人,, 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重約180公斤,,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遠古青銅人造像,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關(guān)于青銅大立人的身份眾說紛紜,,有巫師、祭司說,,有帝王說,,有天神說,一堂國學認為,,青銅大立人最可能的身份是人文始祖,、華夏共主之一的黃帝。 《竹書紀年》記載:“黃帝軒轅氏,,母曰附寶,,生帝于壽丘,。” 所謂壽丘,,即山東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的壽丘,,可見這位黃帝是山東人。 那這位出生在山東的黃帝,,為何又跑到四川去了呢,? 《史記·五帝本紀》和《周易·坤卦》道出了原因:炎帝勢衰,蚩尤作亂,,西南得朋,,東北喪朋,炎黃結(jié)盟,,聯(lián)合擊敗了蚩尤,。 根據(jù)《山海經(jīng)》、《韓非子》,、《左傳》,、《國語》、《史記》等歷史典籍的記載,,黃帝并非一個人,,而是多個人,是華夏部落領(lǐng)袖的尊稱,,類似埃及的“法老”,,匈奴的“單于”(蚩尤),黃帝有多個氏,,也就是支脈,,如黃帝軒轅氏、黃帝有熊氏,、黃帝縉云氏等,。 從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衣冠、裝束,、手勢、配飾,、底座造型及花紋來看,,很可能為黃帝縉云氏。 翻閱后世典籍,,青銅大立人與黃帝或其孫高陽氏“顓頊帝”,,或其曾孫顓頊的侄子高辛氏帝嚳火正祝融,都有非常吻合的相貌和造型特征,。 第一,,青銅大立人的云紋頭冠,,表明其身份為黃帝。 據(jù)《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官名皆以云命,,為云師”。 《史記正義》記載:“黃帝有熊國君,,號曰有熊氏,,又曰縉云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由此可見,縉云氏為黃帝之一,。 東漢學者應劭注:“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也,。春官為青云,,夏官為縉云,秋官為白云,,東官為黑云,,中官為黃云?!?/p>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頭部帶的正是有“云紋”裝飾的“云冠”,,其花紋類似“呂”字,前后左右共計20組,,五行屬土,,天干“己”土為五黃,居中央,,在天成象恰為“云”,,古人把頭冠類比天象,所以這位大立人的冠冕為“云冠”無疑,。 所謂“云從龍,,風從虎”,以“龍”為圖騰的黃帝,,用云裝飾,,順理成章。 第二,,青銅大立人的服裝執(zhí)繩,,表明其身份為黃帝。 “黃帝堯舜,,垂裳而天下治”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穿著豪華的“深衣”,,根據(jù)考古發(fā)掘,,祭祀時很可能還披著精致的“絲綢”服飾,而根據(jù)《禮記·深衣》記載: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guī)、矩,、繩,、權(quán)、衡……負繩及踝以應直……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br> 這句話的信息量太大了,,完全符合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造型(直、方,、大),、負繩、及踝(腳腕),。 眾所周知,,《易經(jīng)》有三部,分別是炎帝《連山易》,,黃帝《歸藏易》,,文王《周易》,而黃帝以坤卦作為《易經(jīng)》第一卦,,名《歸藏易》,,目前《歸藏易》缺失較多,但從《周易》坤卦可見端倪,,如: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一堂國學此前曾研究得出,,破譯三星堆必須重視四川與山東的關(guān)系,四川在祖國西南,,山東在四川東北,,《周易》坤卦或許暗含黃帝部落從山東遷徙四川,與南方炎帝部落結(jié)盟,,共同對戰(zhàn)東夷部落蚩尤的這段歷史(西南得朋,,炎黃聯(lián)盟,東北喪朋,,蚩尤作亂),。 三星堆青銅神樹在《山海經(jīng)》等著作中有記載,是“龍鳳呈祥”的造型,,九只鳳鳥(太陽鳥)象征炎帝部落,,最下面的底座“馬頭龍”代表黃帝部落,龍鳳呈祥,,炎黃結(jié)盟(對應《周易》坤卦:元,,亨,利牝馬之貞),。 三星堆蚩尤面具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這句爻辭正是黃帝到達四川后,一系列政治作為與表現(xiàn),,反應在青銅大立人,,高直、四方,、巨大的形象,。 六五:黃裳,元吉,。 “黃帝垂裳,,天下治”。 《淮南子·天文》也記載: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zhí)繩而治四方,。 青銅大立人的前胸,、后備的“繩紋”是如此之明顯。
這句爻辭是否記錄了三星堆那段慘烈的部落戰(zhàn)爭,? 第三,青銅大立人的底座裝飾,,表明其身份為黃帝,。 青銅大立人是三星堆古蜀國集神、巫,、王于一身的領(lǐng)袖,,其方格紋帶飾,具有表征權(quán)威的“法帶”性質(zhì),,五組龍紋裝飾,,以及手中握得羽蛇(第六條蛟龍),有人身交感的意義,。 《韓非之·十過》的記載,,確定了青銅大立人為黃帝無疑: 昔者黃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并鎋,,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騰蛇伏地,,鳳皇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 破譯如下: 1.泰山:《史記》記載:昔黃帝東至于海,登岱宗(泰山),?!俄n非子》這里直接提到了“泰山”。眾所周知,,五岳獨尊的泰山在山東境內(nèi),。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也是《山海經(jīng)》昆侖山所指(一說西泰山),,后續(xù)會有深度解析,。 2.象車:而“駕象車”非常直觀的體現(xiàn)在青銅大立人的底座上,如下圖: 大立人底座,,四頭大象組成的“象車”,。大象的眼睛與象牙栩栩如生,四頭大象位于四隅位置(西南、東北,、東南,、西北),象征黃帝為華夏共主,,號令天下“四面八方”。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象牙也證明了此部落與大象的關(guān)聯(lián),。 三星堆祭祀坑象牙與青銅器縱橫交錯,。 3.六蛟龍 前文已說過,黃帝《歸藏易》崇尚“六”,,東漢王充在《論衡·骨相篇》中說:“傳言黃帝龍顏,,顓頊戴午”,黃帝有龍的相貌特質(zhì),,以龍為圖騰,。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的身上有五個“龍紋”,如果再加上手里拿的羽蛇身(飛龍),,正好對應“六蛟龍”,。 4.畢方并鎋 畢方,《山海經(jīng)》記載的一種神鳥,。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記載:“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续B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zhì)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p> 傳說,,畢方鳥是火正祝融的使者,與神農(nóng)炎帝有關(guān),。 鎋xiá,,同“轄”,意思是穿在車軸兩端孔內(nèi)使車輪不脫落的鍵,。 畢方并轄,,是炎帝或祝融的儀仗隊在黃帝象車分列兩旁的意思,說明此時炎黃已結(jié)盟,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鳥,,其中就有畢方,。 三星堆出土的只有一直腿,像鶴的畢方神鳥,。 三星堆出土的鳳凰鳥(鳳皇) 5.蚩尤居前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足部與象車之間的蚩尤圖案,。 三星堆出土的“蚩尤”青銅面具。 《路史·蚩尤傳》:“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史記·封禪書》記載的“齊八神”之一?!扒厥蓟蕱|巡游,,封泰山,禪梁父,,禮祠齊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東平陸監(jiān)鄉(xiāng),齊之西境也”,。 傳說,,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lǐng),,主要活動范圍在今山東地區(qū)。 三星堆出土得“牛鳥”蚩尤尊 《周書·帝紀第一》記載:“其先出自炎帝神農(nóng)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被黃帝戰(zhàn)敗的蚩尤,,有一部分被遷徙到北方,,成為匈奴的祖先,其頭領(lǐng)“單于”即為“蚩尤”音轉(zhuǎn),。 蚩尤作兵,,英勇善戰(zhàn),直到西漢還被軍隊祭祀,,可見青銅大立人“黃帝”用“蚩尤居前”的用意,,就是用戰(zhàn)神蚩尤震懾那些作亂的諸侯,以實現(xiàn)“垂裳,,天下治”的理想,。 另外,《史記》稱“黃帝主德,女主象也”,。 從青銅大立人修長苗條的造型,,“皇天后土”大地母親的隱喻,以及《周易》坤卦尚柔,,對應的性別,,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黃帝為女性,,是母系氏族社會的一位非常卓越的女性領(lǐng)導者,,后續(xù)我們會深度解析。 綜上所述,,三星堆青銅大立人不只是一件震撼全球的青銅器大作,更是一部記錄上古華夏光輝燦爛史的巨著,。 (作者:一堂國學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