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卷目錄 衡州府部匯考十一 衡州府驛遞考 衡州府兵制考 衡州府物產(chǎn)考 衡州府古跡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卷衡州府部匯考十一衡州府驛遞考《府志》衡陽縣〈附郭〉臨蒸水驛 在北城外,今其地為廣盈倉,。七里水驛 在縣北六十里,。 新塘驛 在縣東南六十里。 急遞總 在府治右,。 上育鋪 市江鋪 煙竹鋪 大石鋪 路口鋪 白石鋪 排山鋪 以上七鋪,,皆西南路,抵祁陽界,。梅田鋪 橫江鋪 野塘鋪 迎水鋪 九渡鋪 以上五鋪,,俱北路,抵衡山縣界,。 小塘鋪 桐橋鋪 東陽鋪 栗田鋪 赤水鋪 白楊鋪 界牌鋪 廖田鋪 郭門鋪 以上九鋪俱東路,,抵耒陽縣界。 畔沙鋪 栗陽鋪 魏家鋪 云集鋪 即鐵關(guān) 市梁鋪 平陽鋪 東江鋪 以上關(guān)鋪,,俱南路抵常寧縣界,。 柘里鋪 溪田鋪 大橋鋪 倉庫鋪 臨瑞鋪 赤水鋪 雷忠鋪 演陂鋪 白佛鋪 金華鋪 云山鋪 磨石鋪 以上十二鋪,俱西路抵寶慶界,。 上溪鋪 東郊鋪 竹橋鋪 黃田鋪 梅塘鋪 九江鋪 以上六鋪,,俱東北路抵安仁界。 衡山縣 皇華驛 按《縣志》:此水驛也,,改霞流水驛置此,。黃堡驛 在縣北九十里,即霞流水驛改置于此地,,屬湘潭,,官屬衡山馬系,,衡山、湘潭,、安仁三縣共遞,。 急遞鋪總鋪 在縣左。 烏石鋪 馬嶺鋪 依田鋪 萱洲鋪 以上四鋪,,俱西路,,抵衡陽縣界。板橋鋪 石橋鋪 柘塘鋪 以上三鋪,,俱北路抵湘潭縣界,。 耒陽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前。 布林鋪 煙竹鋪 小水鋪 黃岡鋪 胡橋鋪 白泥鋪 東山鋪 以上七鋪俱南路,,抵桂陽界。 栗塘鋪 石羊鋪 石塘鋪 荊紫鋪 春江鋪 以上五鋪,,俱北路抵衡陽縣界,。 東塘鋪 龍?zhí)龄仭 ⊥ㄋ?br>彭家鋪 和樹鋪 牌浩鋪 東橋鋪 小塘鋪 以上八鋪,俱東路,,抵安仁縣界,。 松林鋪 郁沖鋪 傍陂鋪 藍(lán)沖鋪 城上鋪 城下鋪 赤陂鋪 高背鋪 肥江鋪 鹽沙鋪 田心鋪 以上十一鋪,俱西路抵常寧縣界,。 常寧縣 柏坊驛 在縣北三十里,,原設(shè)驛丞一員,今裁衙廢,。 河洲驛 在縣西二十五里,,原設(shè)驛丞一員,今奉裁,。 急遞鋪總鋪 在縣前,。 金堂鋪 東沖鋪 沙江鋪 以上三鋪,俱東南路抵耒陽縣界,。 大陂鋪 長(zhǎng)沖鋪 黃茅鋪 石盤鋪 彌勒鋪 以上五鋪,,俱東路抵桂陽州界。 玉水鋪 藍(lán)田鋪 柏坊鋪 以上三鋪,,俱北路抵衡陽縣界,。 潤(rùn)澤坊冷鋪一間 南門外冷鋪一間 知時(shí)泉冷鋪一間 儒學(xué)前冷鋪一間 西河冷鋪一間 安仁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西北。 大田鋪 黃茅鋪 二鋪俱東路,,抵茶陵攸縣界,。 大石鋪 山口鋪 樟橋鋪 江東鋪 大塘鋪 以上五鋪,俱東南路抵酃縣界,。 赤塘鋪 青路鋪 彭蠡鋪 平山鋪 以上四鋪,,俱南路抵耒陽縣界。新渡鋪 梅穆鋪 潭湖鋪 以上三鋪俱北路抵衡陽縣界。 酃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前,。 斜瀨鋪 北路抵茶陵州界,。 石鼓鋪 西路抵安仁縣界。 桂陽州 急遞鋪總鋪 在城北門內(nèi),,久廢,。 烏桐鋪 東岡鋪 斗下鋪 大富鋪 安村鋪 邊畔鋪 黃橋鋪 香風(fēng)鋪 稈壕鋪 以上九鋪,俱北路抵常寧縣界,。 十里鋪 橫塘鋪 錦里鋪 楓岡鋪 冷水鋪 以上五鋪,,俱西路抵嘉禾、藍(lán)山二縣界,。 下犁田鋪 石燕鋪 星陂鋪 楊林鋪 以上四鋪,,俱西南路抵寧遠(yuǎn)縣界。長(zhǎng)塘鋪 豐泉鋪 二鋪,,俱東路抵郴州界,。樟溪鋪 帶下鋪 長(zhǎng)分鋪 以上三鋪,俱南路抵臨武縣界,。 嘉禾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前,。 犁牛鋪 北路抵桂陽州界。 勾弓鋪 系馬鋪 桐梁鋪 浦溪鋪 以上四鋪,,俱東路抵臨武縣界,。 臨武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西,今廢,。 萬石鋪 西塘鋪 桂香鋪 金香鋪 正南鋪 佛子鋪 桃林鋪 月華鋪 以上八鋪,,俱北路抵桂陽州界。 文化鋪 奉節(jié)鋪 二鋪,,俱東路抵宜章縣界,。 朱禾鋪 西路抵藍(lán)山縣界。 藍(lán)山縣 急遞鋪總鋪 在縣前,。 山塘鋪 福星鋪 黃嶷鋪 見龍鋪 馬裊鋪 以上五鋪,,俱北路抵桂陽州界。 排下鋪 田心鋪 二鋪,,俱東路抵臨武縣界,。 楓木鋪 梓木鋪 二鋪,俱西路抵寧遠(yuǎn)縣界,。 衡州府兵制考《通志》本府〈衡陽縣附郭〉衡州府城守副將一員 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 臨藍(lán)營(yíng)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衡山縣兵制無考,。 《耒陽縣志》 民壯 一百一十三名。 更夫 每門四名,,以上防禦城垣,。 團(tuán)長(zhǎng) 每鄉(xiāng)四名,。 保長(zhǎng) 每鄉(xiāng)一名,以上守鄉(xiāng)村,。 常寧縣兵制無考,。 《安仁縣志》縣舊無營(yíng)房,知縣周元良捐俸銀二十三兩,,于康熙五十二年五月十三日,,買陳邦兆住房一所,計(jì)房舍六間,。 酃縣兵制無考,。 《桂陽州志》順治五年,衡州設(shè)立城守副總一員,,都司守備千總各二員,,把總四員,康熙五年,,裁都司守備各一員,,桂陽州千把總一員,遞更馬步兵共六十名,。 臨武藍(lán)山嘉禾別設(shè)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兵駐臨武。 衡州府物產(chǎn)考《府志》府總《舊志》土宜稻,,田雖曠不甚腴,,畝收不過二石。上田倍之,,下田不能一石,。此外無它奇產(chǎn),西鄉(xiāng)產(chǎn)竹,,可作草紙,,僅供楮錢用,則好巫尚鬼之助也,。谷屬 兩接早 救饑早 安南粘 油紅粘百日粘 團(tuán)殼粘 齊粘 天降粘秋粘 冬粘 順風(fēng)粘 晚禾粘早糯 白糯 黃糯 紅糯鐵須糯 大糯 花榖糯 蕎麥白麻 黑麻 大麥 小麥烏豆 菉豆 豇豆 豌豆田豆 白扁豆 龍爪豆 羊眼豆光豆 花豆 紅豆 蔬屬 白菜 波菜 芥菜 大菜布菜 莧菜 萵苣 莼菜蘿卜 油菜 菠菱 苦荬菘 茄 蔥苧 芹 韭 蒜薤 姜 芋 薯茼蒿 芫荽 筍 蕨冬莧 葫蘆 黃瓜 冬瓜西瓜 線瓜 斑瓜 絲瓜瓠 苦瓜 南瓜 木耳果屬 桃 梅 李 杏橙 柑 棗 楊梅菱角 橘 銀杏 石榴柹 藕 梨 櫻桃枇杷 竹木之屬 篁竹 金竹 煙竹 苦竹桃竹 斑竹 實(shí)竹 慈竹貓竹 株 水竹 箭竹白竹 竹 柚 榔南竹 棕竹 紫竹 觀音竹鳳尾竹 松 杉 梓桐檜 柯 柘 柏桹 櫧 檀 烏柏樟 桐 柞 桑栗 槐 楓 冬青椿 柳 白楊 櫟花屬 桂 牡丹 海棠 芷蘭山茶 蓮 芍藥 山梔紅梅 玉簪 芙蓉 雞冠木槿 梔子 金錢 山蘭菊薔薇 茉莉 珍珠蘭 葵 金鳳 玫瑰 蠟梅剪春羅 荼?? 棠棣 矮桃水仙 萱 蕉 映山紅月月紅 一丈紅 石榴 藥屬 烏藥 香附 括蔞 首烏石菖蒲 菖蒲 地榆 柴胡茶芎 草烏 百合 紫蘇薄荷 天花粉 枳殼 木瓜澤蘭 茱萸 半夏 馬鞭草野艾 山蒿 麥門冬 山藥車前 山查 蟬蛻 桔梗葛根 天門冬 益母草 獨(dú)活蒼朮 谷精草 五倍 五加皮梔子 地黃 南星 前胡紫草 茯苓 香薷 禽屬 蕭士熙《衡山志》云:杜子美有黑白二鷹,,徐文長(zhǎng)有白燕詩,此山禽之不多見者也,,衡之常見之禽類如所載而已,,彼鴻鵠摩空,何天不飛,,鳧鷗浩蕩,,何水不游,,此豈有疆界耶。 雉 鷓鴣 鳩 鴿布谷 鶯 白鷺 鷹鷂 竹雞 百舌 烏野雞 翡翠 鵲 雀啄木 禾雞 水雞 畫眉鵪鶉 雁 水鴨 白鷴燕 鸕鶿 脊令 黃鸝杜鵑 鴝鵒 鶴 鶴鷗 鴉 鴛鴦 鵓鳩獸屬 虎 豹 鹿 獐麂 兔 狼 貍猴 箭豬 毫彘 野牛野豬 獺 熊 豺山羊 畜屬 ?! ⊙颉 ∪ ●R豕 貓 鵝 鴨雞 鱗介之屬 魚子 衡陽南百里有潭曰龍祖,,每春水盛時(shí),巨鱗悉沿湘而上至潭畔,,若往朝焉,。已復(fù)東下,人多網(wǎng)得之,,所遺子滿湘波間,。居民編竹為筏,名曰舫,,找江岸施罛舫頭,,逆流而取之。以苧布為箱,,置水上,。摝魚子置其中,越宿而化為魚,。上自柏坊,,下至雷家埠止。過此則取魚苗矣,,舊為舫三千有奇,,今不及什之二三矣。 鳊 鱔 鲇 鯉鳙 鰱 草魚 黃魚鳣 鯇 鱖 鰷鯇 鯽 蜿鰍 鰻 鯖 烏鰣?chǎng)R 蝦 龜 黿鱉 蟹 雄魚 班魚季魚 橫魚 螺 蚌蟲屬 蠶 蜜 蜂 蟻蛇 蠅 蝴蝶 蝦蟆蟬 蚯蚓 蜈蚣 蜘蛛促織 蚱蜢 蜻蜓 蜉蝣灶雞 蚊蟲 螢 蛙蚋 螳螂 尺蠖 蝙蝠貨屬 茶 姜 蜜 靛鐵 絧 絲 絹白蠟 錫 草紙 草席煤炭 石灰 山椒 麻布葛布 木棉 桐油 炭鉛 苧麻 衡州府古跡考《府志》本府〈衡陽縣附郭〉酃縣故城 在郡東十二里,,漢置,。 鐘武故城 在郡西八十里。漢置縣,,屬零陵郡,。 《吳志》長(zhǎng)沙賊區(qū)星自稱將軍,眾至萬馀人,,據(jù)此以叛,,長(zhǎng)沙太守孫堅(jiān)討平之。 承陽故城 距郡百七十里,,漢置縣,,屬長(zhǎng)沙國(guó)。新城廢縣 距郡百二十里,,陳置,,隋省入衡山?;敢?xí)谩≡谝辽剿?,宋向子忞嘗居之,。龐蘊(yùn)庵 在府南,即能仁寺故居,,今為太平寺,。宋鄭向宅 在城西,今為衡陽縣儒學(xué),。 合江亭 在石鼓山后,,唐刺史齊映建,明萬歷間,,沈鐵豎石碣于下,,題濯纓濯足四字,又名曰滄浪亭,,書聯(lián)云:臨淵直下,,任公釣觀水時(shí)聞孺子歌,今亭內(nèi)猶存,,韓昌??詩碣,,宋張南軒書。禹碑亭 在石鼓書院前,,今廢,。 風(fēng)雩亭 在石鼓山,今廢,。 擷翠亭 在花藥山后,,明中書舍人張同敞題曰岳屏秋碧。 練光亭 在城西,,南宋時(shí)建,,今廢,。 思杜亭 在城南花光山,,杜甫既葬,耒陽郡守劉清之登山有感,,遂構(gòu)亭扁曰思杜,,今廢。望岳亭 在雁峰寺前,,唐韋虛舟建,,今廢。來鹿亭 在瀟湘門外,,濱江郡守劉春建,,今廢。雙練亭 在城北來雁塔下,,曾朝節(jié)建,,今廢,。煙雨臺(tái) 在城內(nèi),今廢,。 竹院 在回雁峰,。 會(huì)講堂 在石鼓山。 梅雪堂 在花藥山,。 思政堂 在府治后,。 雍王故城 在郡城中金鰲山,即宋潭州閫帥李芾故宅也,,明初為郡儒學(xué)雍藩建,,改為王府。王成化二十三年,,受封弘治十二年之國(guó),。正德二年,薨,,謚曰靖無子國(guó)除,。 與春堂 在府治后,宋時(shí)建,,今廢,。 華遠(yuǎn)堂 在憲司后,宋時(shí)建,,今廢,。 碧云堂 在府城南碧云峰下。 清流閣 在城西,,宋鄭革故宅,,今廢。 大觀樓 在石鼓山,。 仰高樓 在石鼓山,,今廢。 望雁樓 在回雁峰,,今廢,。 蘇軾詩馀碑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shí)見幽人獨(dú)往來,,漂泊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誰能省,。揀盡寒蘆不可棲,寂寞吳江冷,。 韓愈合江亭詩碑 張栻書,,現(xiàn)存石鼓山,。黃華老人王廷筠詩碑 詩曰:帝遣名山護(hù)此邦,千家琴瑟嵌西窗,。山僧乞與山前地,,招客先開四十雙。掛鏡臺(tái)西掛玉龍,,半山飛雪舞天風(fēng),。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歡避暑宮,。手拄一條青竹杖,,真成日掛百錢游。夕陽欲下山更好,,深樹無人不可留,。王母祠東古佛堂,人傳棟宇自隋唐,。年深寺廢無僧住,,滿谷西風(fēng)栗葉黃。朱熹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八大字碑,。 張栻禮義廉恥四大字碑 二碑俱在衡州府儒學(xué)內(nèi)。 朱熹上帝臨汝,,毋貳爾心八大字碑 在衡陽縣學(xué)內(nèi),。 張安國(guó)書盧坦碑 坦為河南尉時(shí),杜黃裳為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與惡人游,,破產(chǎn)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雖大官無厚蓄,其能積財(cái)者,,必剝下以致之,,如子孫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咨其不道以歸于人。黃裳驚其言,,自是遇加厚,。 桂王府 因雍藩舊基營(yíng)建,王神宗第五子萬歷末受封,。天啟七年至國(guó)初,,命工部營(yíng)繕?biāo)局魇赂叩浪?、?nèi)監(jiān)黃用董其役,自天啟二年起工至七年落成,。崇禎二年三月初三日,,夜忽暴雷雨,寢殿震塌,,壓死宮女六人,。庚午重為修建,綺疏麗日,,畫棟連云,,一時(shí)創(chuàng)見。癸未半灺于寇,。 衡山縣 李泌故居 在煙霞峰下,,唐李泌為李輔國(guó),所譖愿隱衡山,。肅宗詔為泌治,,精廬于山中。胡安國(guó)故居 在岳山西南,,安國(guó)以寶文閣學(xué)士退居衡山十有五年,。 銅柱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吳黃武二年,,都督程普與蜀將關(guān)羽分界,,共鑄銅柱于此。望日亭 在祝融峰下,。 望云亭 在半道亭畔,,松杉皆古物,行人可憩,。省心亭 在半山,,人呼為半山亭,分守姚弘暮建知府鄧以誥重建,。 峻極亭 在祝融峰頂,,明御史唐符建。 道人亭 在岣嶁峰,。 知生亭 在岣嶁峰,,郡人祝融建,今廢,。 岳心亭 在擲缽峰,。 凝碧亭 在云居峰。 玉虹亭 在雙石峰。 駕鶴亭 在紫霄峰,。 乾坤勝覽亭 在祝融峰,,舊有亭,上封寺僧范鐵佛,,其中提學(xué)使蔡潮命諸生舁去之,,立石亭。中刻乾坤勝覽四字,。 契合亭 在祝融峰下,,文選郎簡(jiǎn)高逄僧與語契合處。 仰高亭 在岳山后,,提學(xué)蔡潮建,。 繡壁亭 在岳山上,今廢,。 半云亭 今廢,。 流杯亭 在巾紫峰下。 一覽亭 在巾紫峰下,,知縣彭簪建,。 瀉洪亭 在巾紫峰下,高曠可眺,。 飛瀑亭 在巾紫峰下,,今廢。 仙巢吹香亭 在蒼筤谷,。 超然亭 在流杯池,。 觀物亭 知縣彭簪建。 天聚亭 在岳山下,。 講經(jīng)臺(tái) 在岳山上,。 拜經(jīng)臺(tái) 在岳山前。 巾紫臺(tái) 在巾紫峰左,,禹南巡望祭舜處,。霽雪堂 在岳廟前,朱張二子登此雪霽,,故名,。光岳堂 在岳廟前,吉水鄧淮建,。 萬玉堂 在縣治內(nèi),。 嘉會(huì)堂 在二賢祠內(nèi)。 岣嶁書堂 郡人祝詠建,,今廢,。 翠微館 在流杯池,,知縣彭簪建,。 文昌閣 在岳山,。 穹林閣 在祝融峰。 天霽閣 在南臺(tái)寺,,明弘治時(shí),,夏良勝、張治登此遠(yuǎn)望,,忽積雨新晴,,因名。 開云閣 在岳廟前,,即韓昌黎開云處,。 壽岳碑 二字刻在祝融峰下巨石上,為宋徽宗御筆,。 壽字碑 二字刻在祝融峰下大徑丈,,宋三山黃桂書。 軒轅彌明碑 唐端平二年七月立字,,今磨滅過半,,不可讀以句。昔彌明隱居南岳水簾洞為道士,,善詩,。與劉師服侯喜有石鼎聯(lián)句詩。七十二峰碑 舊有碑刻七十二峰圖,,久裂草莽中,,鄧淮取而彌完之覆以,亭在祝融頂上,。金簡(jiǎn)玉書碑 吳越春秋言,,禹治水獲此書,刻石山之高處,,今未有見者,。 玉砂石刻 在金簡(jiǎn)峰,石高闊數(shù)丈,,下有水聲,,泠泠欲瀉崖間,刻字云玉砂之水,,如乳甘香,,人得一啜,地久天長(zhǎng),,然人跡罕到,,未有見者,。 耒陽縣 桂陽故城 東漢置,建武中徙郡治于此,。金州故城 在縣北八十里,。 耒陰故城 在縣鰲山口,今為市,。 武侯石碑 在縣東五里,,相傳諸葛武侯立石誓蠻。至宋狄青討儂智高,,立碑其右,,后為雷轟。石柱 在縣西五十里,,高五六尺,,上有字,磨滅,。舊可識(shí)者,,天寶十一年五字,今亦不可問矣,。鳳雛亭 在縣境內(nèi),。 訪杜亭 在城南。 尊經(jīng)閣 在儒學(xué)明倫堂后,,今廢,。 環(huán)秀樓 在縣治東,四山拱揖如環(huán),。 常寧縣 憩亭 在縣北十五里,,順治九年,知縣朱瑛建于洪寧橋上,,后燬,。康熙八年,,知縣張芳重建,。觀德亭 在儒學(xué),南明知縣謝廷舉建,,今廢,。迎旭樓 在東門外每歲迎春處。萬歷二十四年,,知縣陳勛題曰迎旭,。 仰廉樓 在城西廉政橋下,知縣陳勛建,。青云閣 在城東下廊橋左,。 安仁縣 安仁舊治 在宜陽鄉(xiāng),。 楊梅古寨 在縣北十里,馬殷將歐陽頵立寨以避南漢,,遺跡尚存,。 衡陽故城 在縣西八十里,《舊經(jīng)》云:歐陽將軍所筑,,按《湘水記》:將軍名星,,疑區(qū)星也,。 涵碧亭 在按察司后,,明正德時(shí),知縣韓宗堯建,,今廢,。 惠民亭 在縣治內(nèi)。 憩蔭亭 在縣南七里,。 渴飲亭 在縣南十五里,,下有甘泉。 文明閣 在縣學(xué)左,。 酃縣 巢駐 去縣七十里,,黃巢在嶺南,士卒死者十二三,,其徒勸之北還,,巢自桂州編筏數(shù)千乘,暴水沿湘而下,,抵潭州,,一日陷之酃,故潭州境也,。相傳其地有錢物藏窖土,,人間于其地得之。飛香亭 在炎陵,,今廢,。 摩云亭 在湘山,今廢,。 五經(jīng)臺(tái) 邑人尹賓建,,明禮部尚書尹臺(tái)記之。映宿臺(tái) 在縣署內(nèi),。 文昌閣 在儒學(xué)左,。 桂陽州 平陽故城 東晉時(shí)置。 宮市廢縣 在州北九十里,,陳末廢,。 晉寧廢縣 在州北三十里,,東晉置,陳時(shí)廢,。壇山石跡 去州九十里,,石上有巨人足跡。吊鐘 在州北四十里,,地名古社,,有飛來鐘系古樹上,至今存焉,。 拂云亭 在州治,,宋郡守陳傅良建。 石林亭 宋黃照鄰讀書處,,有石列立如偃月,。仰高亭 在州治東。 景莊亭 在州治西,,明顧憲成建,。 洞賓亭 在州東常清觀后,相傳呂仙曾游此,。棲真亭 在州治東鹿頭山,,明知州蔣學(xué)成建。拙翁亭 在拙翁巖,,知州蔣學(xué)成建,。 玉液樓 在治內(nèi),今廢,。 嘉禾縣 偕亭 在縣治左大石橋,,知縣湯學(xué)尹建。蓮?fù)ぁ≡诳h署,,知縣蔣起蛟建,。 臨武縣 敧眠館 韓愈與張署枕臂敧眠處,在官山上,。后改為韓張亭,。 韓張亭 在縣治后官山,因韓愈,、張署得名,。無盡藏三字碑 宋武陵趙汝恒書。 枕流漱石四字碑 朱熹書,。 秀巖碑 米芾書,。 龍鳳千歲碑 宋仁宗御書飛白。 藍(lán)山縣 舜鄉(xiāng) 在縣西南,,舜過化處,,唐源舜巖,、舜水、舜廟,,諸跡俱存,。 南平故城 在縣東五里,漢置,。 藍(lán)山故城 在縣東北,,唐縣治在此。 石鼓 在丫髻山下,,石壁峭立,,形如懸鼓。倒地葫蘆 在縣東五里坪大石盤周遭里許,。石上一孔,,寬一尺,,長(zhǎng)二丈馀,,儼若葫蘆,有清泉瀠洄其下,,伏流地中,,別出金榜山下,匯為大塘,。馬絡(luò)帶 在羊車山后石窟中,,石上書呂公平,世傳仙人過此,,用指書之,。 金盆寨 在縣西,世傳陳虎都瘞金盆其上,,常隱現(xiàn)于水面,,漁者每夜見之,終不能獲,。 玉磬 在舜巖絕頂石窟中,,懸石如磬,擊之聲聞數(shù)里,。 石階 一在茅龍山,,一在羊車山,相傳為二妃經(jīng)涉之處,。 觀瀾亭 在東塔下,,俯臨舜水,遠(yuǎn)挹茅龍,,南望三藍(lán),,蒼煙在目,,為一邑奇觀。 三里亭 在縣東南,。 文昌閣 在儒學(xué)右,。 摘辰樓 在儒學(xué)左。 《府志》未載古跡,。《衡陽縣志》瑪瑙甕 在衡山,,高辛?xí)r,丹丘國(guó)獻(xiàn)此甕以盛甘露,,舜遷之衡山之陽,,故南岳有寶露壇。虞帝南巡時(shí),,百辟皆得寶露之賜,。 孔明宅 在石鼓山,武侯常屯兵于此地,?;敢≡诟挝鳌?br>龐居士宅 龐蘊(yùn)侍父任衡寓,,此后遂改為寺,。 《衡山縣志》 祝融位 直離宮以配火德,乃祝融君避息之所道書所稱二十四福地也,,有鐵腳道人夜半登此,,觀日出,仰天大叫曰云海蕩吾心胸,。天柱峰 上有石室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為第六柱。 安上峰 舜南巡狩至于南岳,,有舜洞,、舜溪遺跡,洞前石壁有靈巖二字,,《湘中記》曰:衡山至九嶷,,皆有舜廟,太守修祀,,如聞?chuàng)]弦之聲,。 煙霞峰 懶殘所居也,傍即李鄴侯讀書處,。初李泌欲見懶殘而不得,,夜忽聞磬聲,泌直入拜于床下,久之乃曰:去,,去好領(lǐng)取十年宰相,。岣嶁峰 禹祭衡山,夢(mèng)一男子自稱蒼水使者,,曰若得我簡(jiǎn)書,,乃知導(dǎo)水禹齋三日,果得簡(jiǎn)牒,。錦石洞 在縣東濱江,,有錦石數(shù)片,傳云區(qū)星遺錦于此化為石,。 朱陵洞 道書所稱第三洞天也,。 開云嶺 在縣城內(nèi),唐韓愈自郴至衡,,欲登南岳,,值陰雨晦冥,乃為詩禱于此山曰: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氣,。潛心默禱,既禱而陰云忽開,,邑人因以名其嶺,,有樓曰開云樓。懷素塔 在縣東五里,,僧懷素于此草書,傍有墨池筆冢,。 流杯池亭 在縣南,,有泉四,曰一環(huán),、曰九曲,、曰偃月、曰華練,。 飛瀑亭 泰和劉魁建,,亦在巾紫峰下。 趙清獻(xiàn)故宅 在城南,,至今數(shù)百年,,未圮也,又有趙清獻(xiàn)書院亦在城南,,趙公名抃,,字閱道。九龍書院 在岳路九龍泉,,知縣單仲禮建,,又置田若干畝,,今田入學(xué)。 文昌書院 在縣南城外,,知縣鄧國(guó)材建,。紫云峰 湛甘泉先生筑室于此居焉,與衡山門人楊浩,、曹鳳朝等講學(xué)其中,。明年作書院以館先生,書院既成,,先生升座講孟子,,可欲之謂善,六節(jié)反覆發(fā)揮,,必令學(xué)人自悟,。 《耒陽縣志》 蔡倫宅 在縣南蔡子池上,《湘中記》池南有石臼,,即倫舂紙臼,,唐別駕李懸以臼入貢,今池存宅廢,,臼跡尚存,。 金牛浦 在城隍祠左,世傳浦有一牛,,夜出光耀如金,,淘之者得金,故名,。 方田驛 杜甫阻水泊舟處,,陸路去縣四十里,舟行一日,,有亭可憩,,按唐以前梅嶺路未開,赴嶺者皆經(jīng)此路,,故置驛以通往來,。今驛廢,無可考以,,地理度之宜在新城市上下,。 龍窟山 在云峰鄉(xiāng),舊傳,,昔人見一白鹿往來窟旁啖葛葉,,欲射之,不敢發(fā),尋入窟不見,,乃知為龍,。遇旱禱之即雨,永樂乙未旱甚,,邑令王道禱于窟,,雨下如注,其年大稔,,自是立祠焉,。石臼山 在縣西二十里,有石臼巨人跡,,舊傳 蘇耽嘗游此,,有蘇仙祠在焉。 觀音巖 在敖山镮水,,其巖三間,,如屋中有石觀音砂水滴成如塑巖前,有石鐘,,后經(jīng)兵毀,,永樂壬寅縣令王道刻像以表其遺。 新城縣 即新城市,。元時(shí)為縣,,屬耒陽州???span>《胡石亭遺記》云:予昔督糧,,涿州有一指揮名楊奎,開具手冊(cè),,稱衡州府新城縣人,,乃知縣有據(jù)。石刻 在云峰鄉(xiāng)倉頭嶺下,,劍琢以石高數(shù)尺,隔江對(duì)豎,,故老云:李忠卿立此為鎮(zhèn),。 石鏡 在大義鄉(xiāng)龍窟中,有石如鏡,,可鑒物,。爐塘 在縣東十里,水通銅镮浦口,,昔孽龍生于斯,,許真君至此,治之。遺跡尚存,。 龍泉洞 在縣西南二十里,,中踞石奇怪,砂水滴成獅像,,觀音像,,崆峒數(shù)十丈,幽深可愛,,嘉靖癸卯,,金兵憲表其額。 環(huán)秀樓 一名望江,。洪武間,,建解縉,書其額,。迎仙道院 在縣北二里,,唐道人遇洞賓,建此,。至元年間,,千戶上納蘭重修,有記,。 《常寧縣志》 雙蹲石 在舊文廟之后,,奇石俯對(duì),若蹲踞狀隸鐫雙蹲二字,。 虎頭石 在縣南五里,,其石似虎,頭臨宜江之濱,,有詩,。 古柏 在舊明倫堂后,古干蒼翠,,郁郁干霄,。 《酃縣志》 柴荊園 在縣西二十里,晉尚書歐幼郎故居,,至今基址巋然,。 王舍城 唐目蓮尊者之舊地也,尊者產(chǎn)于邑之康樂鄉(xiāng),,俗姓傅,,今其苗裔,為叢山下傅家,,山勢(shì)周圍整列若城,,四面小徑如門,,水從內(nèi)環(huán)繞。中一洲為目蓮寺,,今廢,。有缽盂山、香爐山,、虎扒石,、會(huì)綠橋、目蓮井諸遺跡,。 駱賓王碑 在縣東爪寮山,。唐駱丞為盧陵之難,潛身至此,,賦詩其上,,鄉(xiāng)人尹樸鐫之石,年久剝蝕殆盡,。明末李司馬陳玉過此,,猶識(shí)之。 《桂陽州志》 石佛 在能仁寺側(cè),。相傳一夕飛來,,高三丈馀,其神光福相,,工巧異常,。下有四金剛擁蓮座。一石所成,,非人力可致,。郡人徐日選有詩,。 悼駿亭 在州治北關(guān)外,。康熙二年,,劉伯通犯城,,守將田勇禦之,關(guān)外坐騎為炮傷賊遁于瘞馬處建亭顏曰悼駿示不忘也,。 翠篁亭 在古萬壽寺,,今廢。 洗硯亭 在州治內(nèi)西,,前鑿池種荷因名,州守董之輔建,。 水閣樓 在州治南門外,,今廢,。 昭王閣 在州治南五十里,臨武守羅岱祈嗣于神,,神題詩,,應(yīng)期生男,因捐俸倡建,。 文昌閣 在州治北四十里,,下岐鄧氏建。寶豐閣 在州西,,久廢,。 甘露堂 在州治東,今廢,。 《臨武縣志》 枕流亭 在環(huán)綠書院,,景泰間,譚衡建,,今廢,。 《藍(lán)山縣志》 元宵樓 在縣治北。 陵墓附本府〈衡陽縣附郭〉 炎帝神農(nóng)氏陵 在酃之康樂鄉(xiāng),,《史記》帝崩長(zhǎng)沙之茶鄉(xiāng),,康樂鄉(xiāng)即茶鄉(xiāng)也。羅泌路史云,,帝崩,,葬長(zhǎng)沙茶鄉(xiāng)之尾,是曰茶陵,,所謂天子墓者,。唐世嘗奉祀焉。宋太祖夢(mèng),,感見帝于是,,馳節(jié)夐求得諸南方,即廟祀之,。《圖經(jīng)》云:炎陵在麻陂,,林木茂密,兩杉蒼然,。泌注又云:炎陵廟在康樂鄉(xiāng)鹿原陂上,,乾德五年,建太平興國(guó),,中將事官覆舟憚險(xiǎn),,奏徙縣南隅廟,有胡真官殿云帝之從臣,。帝病,,告以當(dāng)葬南方,,視旗所矗,遇嶠即止,,因葬于茲,,今中途嶠梁頭也。《舊志》云:陵前南列橒楸環(huán),,以沙澗,、古杉、空樟,,殊形異狀,,皆數(shù)百年物,真神靈之奧宅也,。宋建祠祀,,以祝融配享,置守陵戶,,明益拓而新之,。嘉靖三年,復(fù)刱圣容殿,,繼屢修葺,。明末為寇所躝,雖廟貌僅存,,而頹垣敝榱風(fēng)雨不蔽矣,。 馬殷墓 在縣北,僖宗時(shí),,殷隸龍?bào)J指揮使劉建鋒以材勇聞,,后建鋒為陳贍所殺,張佶與諸將迎殷為留后,,殷命姚彥章攻賊,,帥楊師遠(yuǎn)等遂取衡,永道連郴五州,,湖南平,,又引兵趣桂州靜江節(jié)度使劉士政出降,桂,、宜,、巖、柳,、象五州皆降,。后梁太祖以殷為楚王。時(shí)弘農(nóng)王以鄂岳觀察使劉存等擊楚,。殷命秦彥暉將水軍,,浮江而下,,黃璠帥戰(zhàn)艦屯瀏陽。存等數(shù)戰(zhàn)不利,,乃遺書詐降,彥暉請(qǐng)殷勿受,,與黃璠合擊,,大破之,楚得 朗二州,,又取招,、賀、梧,、蒙,、龔、富六州,,辰州蠻宋鄴昌師益皆降,,于楚。唐以殷為天策上將軍,,始開天策府,。初,殷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舟車走集湖南,地多鉛鐵,。殷用高郁策,,鑄鉛鐵為錢,商賈出境,,無所用之,,皆易他貨而去,故能以境內(nèi)所馀之物,,易天下百貨,,國(guó)以富饒,湖南民不事桑蠶,,郁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未幾民間機(jī)杼大盛,。明宗時(shí)封殷為楚國(guó)王,,殷諸子驕奢,聽司馬楊昭遂之譖,,遂矯命誅郁,,殷聞之大慟,,曰:勛舊橫罹冤酷,即吾亦何,,可久處此乎,。長(zhǎng)興元年冬,殷卒,,謚為武穆,,葬于衡陽,其后兄弟爭(zhēng)國(guó),,竟降于唐,。 王詔墓 在郡城西五里。明工部尚書,。 劉堯誨墓 在城南七十里,。長(zhǎng)平鄉(xiāng)蓮洲臺(tái)子嶺明參贊?rùn)C(jī)務(wù)南京兵部尚書萬歷丁亥諭葬。朱炳如墓 在縣境內(nèi),。 曾朝節(jié)墓 在城北伊田鋪,。禮部尚書。 伍讓墓 在城北政義二都,,地名七里站,。陳宗契墓 在城西八十里,地名花江,。 衡山縣 帝顓頊之陵 《圖經(jīng)》云:晉初衡山尚見顓頊冢,,有營(yíng)丘,圖或疑顓頊都帝丘,,今濮陽是無緣,,冢在衡山,然舜葬蒼梧,,禹葬會(huì)稽,,何必盡其都耶。舜二妃墓 皇甫謐曰舜二妃葬于衡山,,按諸記俱云:二妃葬湘陰,,蓋衡山在晉宋齊隋時(shí)俱為郡,而湘陰固其屬地也,。 赫胥氏墓 赫胥氏葬于衡山之朝陽峰,。唐英國(guó)公李績(jī)墓 在縣沙泉,按《唐史》:英公薨,,詔贈(zèng)太尉,。揚(yáng)州都督謚曰貞武給東園秘器陪葬,昭陵葬日,太宗幸未央城,,望柳車痛哭,,所筑墳一,準(zhǔn)衛(wèi)霍故事,,則英公卒于長(zhǎng)安,,而非解組。歸衡審矣沙泉之墓,,則《舊志》相沿之誤耳,。宋胡文定墓 在紫蓋鄉(xiāng)九都。 宋趙清獻(xiàn)墓 在六都,。 宋陳子瑕墓 在縣茅蓬村。 明忠誠伯茹瑺墓 在縣巾紫峰下,。 耒陽縣 東漢羅訓(xùn)墓 在縣南樟艎嶺,。 晉羅含墓 在縣南四十里。 唐南亭王拔野古墓 在縣南一里,。 唐杜甫墓 在化龍橋,,按《甫本傳》:甫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迎之,還因餉以牛肉,、白酒,,大醉,一夕卒,。人辨其誣,,乃退之題墓詩云:今春偶來耒陽路,悽愴來尋江上墓,。招手借問牧童兒,,牧童指我祠堂處。一堆空土煙蕪里,,空使詩人悲嘆起,。怨聲千古寄西風(fēng),寒骨一夜沉秋水,。當(dāng)時(shí)處處多白酒,,牛炙于今家家有。飲酒食肉皆如此,,何故常人無飽死,。捉月走入千尺波,忠諫便沉汨羅底。因知天意有所存,,三賢所歸同一水,。觀韓詩,則子美事又似真矣,。成都知府周錦繡墓 在肥江官路東岸,。張隱居墓 在縣衢塘。 給事中谷岳生墓 在義鄉(xiāng)黃行塘下,。 阮學(xué)士墓 在義鄉(xiāng)下塘,。 楊編修墓 在縣對(duì)岸嶺塘上。 錦衣衛(wèi)鎮(zhèn)撫鄧邦墓 在縣南,。 云南按察使李璽墓 在縣南灶市村,。四川按察使胡文璧墓 在縣北粟塘鋪。 常寧縣 義?!∪f歷三十九年,,推官李汝登見枯骨暴露,鬻民間地,,于近處瘞之,,有碑記。 安仁縣 宋韓太尉墓 在縣東南一里,,太尉本縣杞林人,,名京紹興,間以武功累官忠亮大夫,。建州觀察使殿前司摧鋒軍都統(tǒng)制上黨,,開國(guó)公卒。贈(zèng)太尉敕葬于此,,今故址猶存,。 酃縣陵墓無考。 桂陽州 漢胡騰墓 在州治西北六十里,。 晉寧王墓 在州治西八十里晉嶺山,。 元?jiǎng)⒌悄埂≡谥菽纤氖稂S牛嶺。 明萬人墓 在州治西南拍船嶺下,。 嘉禾,、臨武二縣陵墓無考。 藍(lán)山縣 唐節(jié)度使天貴墓 在縣北二十里大慈鄉(xiā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