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一直是臨床治療的難點,。治療方式多樣(保守治療,ORIF及關節(jié)置換),,尚無統(tǒng)一的標準,。常伴有骨不連、畸形愈合,、關節(jié)僵硬,、肱骨頭壞死,、內植物松動及肩關節(jié)不穩(wěn)等多種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提高復位質量有助于改善臨床效果并降低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通過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內側支撐鋼板很難有效維持復位。本研究介紹一種低切跡的內側鉸鏈鋼板,,與肱骨鎖定鋼板相結合,不需要對周圍的軟組織進行廣泛剝離,,能夠在良好的重建肱骨近端內側干骺端,幫助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2016年1月-2019年1月間共納入34例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男:女=18:16,,平均年齡64歲,。其中兩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9例,,4部分骨折12例,。其中7例患者骨折伴有脫位,。所有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鎖定加壓鋼板+內側鉸鏈鋼板進行固定,,術后平均隨訪36個月,。 患者全麻滿意后,,選擇沙灘椅位,。采用三角肌胸大肌入路,通過肌間隙進入辨別頭靜脈,,將三角肌和頭靜脈牽開后,,切開鎖胸筋膜找到肱二頭肌肌間溝,。如果術中發(fā)現(xiàn)肱二頭肌長頭腱損傷則一并切除。岡上肌,、岡下肌和肩胛下肌用FiberWire?(Arthrex, Naples, Florida,USA)標記固定以恢復肱骨頭的高度,。術中注意保護旋肱前動脈。通常骨折部位會發(fā)生嵌插,,復位前先用鉸鏈鋼板固定內側,。1.2/1.5和2.0/2.3系統(tǒng)(Medartis, Basel, Switzerland)的4或6孔的鎖定加壓鋼板對前內側進行單皮質固定。隨后插入2.5mm克氏針對骨折部位進行撬撥,,以糾正旋轉、內外翻畸形(見圖1和2所示),。術中注意對大結節(jié)外側進行復位時,,可以稍稍矯枉過正。對于嚴重粉碎骨折,,術中也可以選擇多個鉸鏈鋼板固定,。擰緊鋼板上的皮質骨螺釘,以獲的內側支撐作用,。將解剖鎖定鋼板固定于肌間溝外側(見圖3所示),。最后再調整固定位置,,F(xiàn)iberWire?將大結節(jié)與鋼板固定,最后用角穩(wěn)定螺釘進行固定(見圖4所示),。 圖1. 前后位圖示為鉸鏈鋼板的固定位置,。 圖2.側位圖示為鉸鏈鋼板的固定位置。 圖3. 術中照片顯示:采用2.0低切跡鉸鏈鋼板復位肱骨近端骨折,。 27例患者獲得完全解剖復位,,2例患者發(fā)生骨不連,但未見螺釘切出,,對其進行手術翻修后,,OSS評分平均為45分。其中年齡是影響是否能解剖復位的關鍵因素(65歲 vs 74歲),。而性別,、手術時間、骨折粉碎程度等未見明顯差異,。 本文介紹的骨近端鎖定鋼板結合低切跡的內側鉸鏈鋼板,,能夠有效治療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重建肱骨近端內側干骺端的完整性,,該技術安全有效,,值得學習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