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在長達1400多年的時間里,意大利地區(qū)跟北邊的德意志情況類似,,一直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諸侯割據(jù),邦國林立,,意大利這個名字長時間來只是個地理名詞,。自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獻土給教皇,,導致意大利中部出現(xiàn)擁有世俗權力的教皇國開始,,教權和王權反復較量高下,整個意大利半島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皆被很大程度的影響,。 而橫亙在意大利中部的教皇國,,則充當了意大利南北地區(qū)平衡手的角色,扶弱抗強,,屢試不爽,。可以說,,教皇國的存在,,意大利的統(tǒng)一便無從談起,,畢竟消滅天主教教宗所在的教皇國,,在中世紀是不可想象的,。 中世紀的意大利地區(qū) 意大利民族主義的形成18~19世紀對歐洲來說,局勢動蕩混亂,。自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結束后的一百年里,,意大利地區(qū)主要分成四塊勢力,即西北部獨立的撒丁王國,、東北部由奧地利直接或間接統(tǒng)治,,中部是存續(xù)千年的教皇國,南部則是飄搖不定的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王國,。 1789年,,法蘭西爆發(fā)革命,波旁王朝被推翻,。出于對革命的恐懼,,英國、奧地利,、普魯士等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共同鎮(zhèn)壓法國共和革命,以恢復君主專制,。撒丁王國作為實力較弱的跟班參加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6年,年僅27歲的法國將軍拿破侖橫空出世,。為打擊奧地利,,拿破侖主動領軍進攻奧地利支持的撒丁王國,柿子撿軟的捏,,撒丁正是反法同盟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剛出道的拿破侖 集中優(yōu)勢兵力,逐個突破,,是拿破侖的拿手好戲,。奧地利、撒丁聯(lián)軍由于分兵而被逐個擊敗,,撒丁王國丟了祖?zhèn)鼾埮d之地-薩伏伊,,而只得退守撒丁島。拿破侖則乘勢推進,,占領意大利北部,,并建立了意大利共和國。這場戰(zhàn)爭對撒丁王國來說,,雖然幾乎是滅頂之災,,但由于奧地利慘敗,,對撒丁王國的影響力大幅下降,為撒丁王國的獨立自主埋下伏筆,。 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1815年,,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法國失去對意大利的控制,,奧地利帝國勢力則卷土重來,。在討論戰(zhàn)后秩序的維也納會議上,沒什么話語權的意大利地區(qū)被分成8個邦國,,其中只有撒丁王國是作為意大利人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其他邦國均受周邊列強影響或統(tǒng)治,比如北部除撒丁外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則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再度掌握,。 維也納會議后的意大利地區(qū) 拿破侖雖然最終失敗并被流放,但他給占領區(qū)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拿破侖法典和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更帶了同宗教主義一樣威力強大的思想武器—民族主義,,它喚醒了歐洲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民主愿望,改變了未來歐洲所有國家歷史的軌道,。 1830年,,來自熱那亞的25歲熱血青年朱塞佩·馬志尼加入燒炭黨,一個旨在驅除法國侵略者,,消滅封建專制,,建立統(tǒng)一、自由意大利的秘密革命組織,。 馬志尼 1831年,,馬志尼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入獄,又因證據(jù)不足而得以釋放并流亡法國馬賽,。在這里,,他結識了眾多意大利革命流亡者,在這些人的支持下,,馬志尼創(chuàng)立了新的革命組織-青年意大利,,并創(chuàng)立機關刊物,在意大利老百姓中宣傳革命和統(tǒng)一的思想,,“使意大利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平等、統(tǒng)一,、獨立,、主權的民族”“意大利人有能力自己進行革命,起義應由意大利人自己來發(fā)動,,而不是依靠外國勢力”,,這一系列的口號和主張,,在三年的時間里,北至阿爾卑斯山山民,,南到西西里島漁民,,傳遍整個意大利地區(qū)。 從此,,所有人都知道了馬志尼,,統(tǒng)一和獨立的思想在意大利人民心中生根發(fā)芽,,對意大利的獨立統(tǒng)一運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但不足的是,馬志尼認為解放意大利是每個意大利人的宗教義務,,對于當前社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沒有提出主張和解決辦法,,更為致命的是,馬志尼認為階級應該合作,,不應該階級斗爭,,對一直遭受壓迫剝削的廣大中下階層的工人、農(nóng)民,,沒能真正去團結這一股最具革命性的力量,,追隨馬志尼的只是一小批愛國青年。 1833年,,另外一位26歲的傳奇熱血青年加入馬志尼的青年意大利黨,,他叫做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第 1834年,,馬志尼在熱那亞發(fā)動武裝起義,,但由于組織不嚴密,實力懸殊較大,,起義才開始就被政府軍鎮(zhèn)壓,,馬志尼、加里波第等人被迫流亡海外,。加里波第逃亡到南美洲參加巴西南部共和主義者起義和維護烏拉圭獨立的戰(zhàn)爭,,一系列戰(zhàn)爭實踐使得加里波第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領軍大將。 1848年歐洲革命的契機-意大利的第一次獨立戰(zhàn)爭1848年,,自拿破侖兵敗30多年后,,歐洲各國積蓄已久的民族主義革命在這一年集中爆發(fā),也被叫做民族之春革命,。這一系列的武裝革命波及范圍之廣,,影響國家之大,在歐洲歷史上堪稱空前絕后,,除了英國,、俄國,、葡萄牙等國未發(fā)生革命之外,其余歐洲各國均被革命浪潮波及,。 1848年歐洲革命 革命首先在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發(fā),,隨后法國爆發(fā)2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共和政權,,法國革命者的成功極大了鼓舞了其他各國。緊接著3月德意志各邦國均發(fā)生起義,,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被迫同意制定憲法,,成立議會;奧地利的革命者成功迫使奧皇讓步,,首相梅特涅下臺并化妝出逃英國,。 看到希望的馬志尼和加里波第隨即回到意大利,在羅馬發(fā)動武裝革命,,起義軍在馬志尼和加里波第的帶領下,,攻入羅馬城,迫使教皇逃走,,并成立了羅馬共和國,。 北面的撒丁王國查理·阿爾伯特深受法國大革命影響,決定利用各邦國起義的契機,,聯(lián)合倫巴第等邦國對宗主國奧地利宣戰(zhàn),,以實現(xiàn)意大利民族解放。 意大利起義軍 回過神的各國王權專制政府紛紛派兵大舉鎮(zhèn)壓革命者,,短短一年里,,各國武裝革命均遭失敗。馬志尼的羅馬共和國也被法國出兵推翻,,教皇國隨即復辟,,加里波第再次流亡到美國紐約避難。 而撒丁王國出兵奧地利,,也由于羅馬教皇的反對,,北部各邦國臨陣退縮,而被奧地利擊敗,,被迫割地賠款,,第一次獨立戰(zhàn)爭失敗,而對奧地利的割地賠款協(xié)定,,更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憤怒,。 手腕靈活-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眼看著資產(chǎn)階級共和革命在意大利難以實現(xiàn),時代再次呼喚強人出現(xiàn)。 1852年,,出身意大利貴族的加富爾成為撒丁王國首相,。與馬志尼、加里波第的民主共和主張不同,,加富爾認定君主立憲制是最適合意大利的,,拒絕激進的暴力革命。盡管雙方主張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實現(xiàn)意大利的統(tǒng)一和獨立,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石,。 加富爾 加富爾是個非常具有外交手腕的人,,他認真分析了意大利半島及歐洲各國局勢,認為要實現(xiàn)意大利統(tǒng)一,,擺脫奧地利的控制,,必須借助敵人的敵人力量—法蘭西第二帝國,。 當時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是拿破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他一直想要效仿叔叔,恢復法國對意大利的統(tǒng)治和影響力,。認清這一點的加富爾隨即與法國結成反奧軍事同盟,,共同對抗奧地利。兩國秘密約定,,如果撒丁遭到奧地利攻擊,,法國要全力援助。如果戰(zhàn)勝奧地利,,原屬于奧地利的倫巴第和威尼斯等地,,劃歸撒丁,作為出兵的條件,,撒丁將薩伏伊和尼斯割讓給法國,。同時,加富爾發(fā)放巨額撥款給意大利各邦國的愛國人士,,鼓動他們一起站出來反對奧地利的殘酷統(tǒng)治,。一時間,北意大利地區(qū)游行和抗議活動不斷,,奧地利政府被成功激怒,,出兵攻打撒丁王國。 與此同時,,為了團結共和革命派,,加富爾邀請加里波第回國參戰(zhàn),組建志愿軍。加里波第為了意大利的統(tǒng)一大業(yè),,同意與立憲派的加富爾合作,,率領名為“阿爾卑斯獵人兵團”的志愿軍,深入奧地利敵后開展游擊戰(zhàn),,配合正面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 拿破侖三世 1859年,得到承諾的拿破侖三世,,與撒丁軍隊聯(lián)合,,在索爾費里諾地區(qū)與奧皇親征的奧地利軍隊對峙。經(jīng)過一番拉鋸戰(zhàn),,法撒聯(lián)軍取得勝利,,奧地利敗逃。但拿破侖三世背著加富爾單獨與奧地利達成停戰(zhàn)協(xié)定,,劃分勢力范圍,,把撒丁丟在一邊。因為拿破侖三世并不想意大利變強,,更不想意大利統(tǒng)一,,混亂弱小才是對法國最有利的。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后 于是,,撒丁此次作戰(zhàn)未能收回威尼斯和倫巴第地區(qū),,加富爾被迫辭職,下野之后的加富爾也沒有閑著,,他努力游走于中部各邦國,,推它們加入撒丁王國,一起為意大利獨立而戰(zhàn),。 1860年3月,,中部各邦國舉行全民公投,正式并入撒丁王國,。4月,,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爆發(fā)起義。 加里波第紅杉軍 加里波第率紅衫軍增援西西里,,至7月解放全島,,并為進軍意大利本土做好了準備。8月進軍那不勒斯,,回師意大利本土,,9月解放那不勒斯。 意大利南北進軍 對面南方民主共和派加里波第的節(jié)節(jié)勝利,,北方的撒丁王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和首相加富爾坐不住了,,雖然加里波第公開稱呼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為意大利的國王,,但加里波第兵貴神速解放南意大利,如果他轉向共和派或者割土自立,,以加里波第的威望,,對撒丁王國來說風險太大。于是,,在征得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同意后,,撒丁王國出兵攻占教皇國部分土地,打通南下通道,。 1860年10月26日,,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在泰阿諾與加里波第進行了歷史性的會師,加里波第稱呼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為意大利的國王并與之握手致意,。 加里波第與伊曼紐爾二世會師 11月7日,,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在加里波第陪同下進入了那不勒斯。 實際上,,從始至終,,撒丁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和加富爾都只是要把意大利收歸到撒丁王國麾下,使薩伏伊王朝成為統(tǒng)治整個國家的王朝,。因此,,他們不發(fā)給加里波第支援軍武器和糧餉,并反對他進軍那不勒斯,,而在加里波第得勝后又聲明要他交出軍權,。盡管加里波第心里清楚加富爾對的猜忌和防范,但加里波第是個理想主義者,,軍事天賦極高,但政治上比較單純,,他只是一心想要為意大利的統(tǒng)一和獨立盡力,。他知道除了撒丁王國,還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擔當統(tǒng)領全國的大任,,如果他武裝割據(jù),,必將在意大利還未統(tǒng)一之前就引發(fā)一場內戰(zhàn),這是他絕不愿意看到的,,于是他率部迎接王國軍隊進駐解放區(qū),,并同意通過全民公投決定南部解放區(qū)是否并入撒丁。最終,,公投結果是南部并入撒丁王國,。至此,意大利境內除威尼斯與教皇領地外,,其他7個邦國都統(tǒng)一到撒丁王國中,。 時也命也—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zhàn)爭1861年3月,撒丁王國在并入其他邦國的基礎上,正式改名為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王國成立 面對奧地利依舊控制的威尼斯和法國支持的教皇國,,新生的意大利王國不敢輕舉妄動,需要繼續(xù)韜光養(yǎng)晦,,以等待天下有變,。 1866年,普魯士宰相俾斯麥為了德意志地區(qū)的統(tǒng)一,,和奧地利爆發(fā)了戰(zhàn)爭,。加富爾果斷站在普魯士一邊,雙方約定南北夾擊奧地利,,戰(zhàn)后意大利可得到威尼斯,。 怎奈意大利王國軍隊戰(zhàn)斗力和組織力實在不忍直視,主動進攻的意軍遭到奧地利軍隊的頑強對抗,。在奧地利海軍的增援下,,意大利節(jié)節(jié)敗退,而普魯士軍隊則一路南下,,戰(zhàn)績輝煌,。 獲勝后的俾斯麥見好就收,選擇和奧地利直接議和,,再一次忽略了在南方不斷敗退的意大利,。意大利無力單獨對抗奧地利帝國,遂只能跟在普魯士后面議和,,意大利最終如愿以償?shù)毛@得了威尼斯,,現(xiàn)在距離統(tǒng)一,只剩下羅馬了,。 意大利王國收回威尼斯地區(qū) 進軍羅馬此時的羅馬作為教皇駐地,,被教皇的保護國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侖三世以“保護教會”為名義在羅馬駐軍。意大利王國不敢招惹強大的法國,,對國內一直演說要對羅馬動武的馬志尼和加里波第采取了限制措施,。 于是,只能繼續(xù)等,,等到天下再有變,。有時候,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當時的意大利就是如此,。 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色當會戰(zhàn)后,,拿破侖三世率領的8萬多法軍由于被分割包圍,,無奈之下,只得向普魯士投降,。這場會戰(zhàn),,法國損失兵力達12萬之多,而普魯士只損失了9000多人,,法國國內隨即爆發(fā)政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 戰(zhàn)敗的法國自顧不暇,,將駐守在羅馬的軍隊撤回以保衛(wèi)本土,。幸運的意大利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天上掉下的機會,軍隊直接開進羅馬,。無依無靠的教皇只得屈服,,退居羅馬西北的梵蒂岡城。 梵蒂岡 經(jīng)過商討,,意大利王國決定給予梵蒂岡享有主權國家的權利,,教皇不得不接受這一“屈辱”決定,使延續(xù)千年的教皇國繼續(xù)存在下去,, 而意大利王國首都也由佛羅倫薩遷移到羅馬,。 現(xiàn)代意大利版圖 至此,意大利借著德意志統(tǒng)一的東風,,收回最后的領土,,完成最終統(tǒng)一,這個在當時看起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馬志尼作為民族獨立的靈魂工程師,、加里波第作為意大利統(tǒng)一的寶劍、加富爾作為統(tǒng)一運動的主舵手,,他們并稱為意大利統(tǒng)一運動三杰,。 意大利夜間燈光圖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