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戲曲序跋纂箋》一書出版后,我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其實,,自從2020年7月最后一次校稿完成,交付出版社編輯終校開始,,這種惴惴不安的心緒就一直纏繞著我,,幾乎無法擺脫。因為我心里非常清楚,,即使再小心,、再認真、再仔細,,書稿還會留下諸多錯訛,。就像我們在“后記”里說的:“學術研究恐怕終究只能是一種'遺憾的事業(yè)’?!?/span> 有句老話,,說是“無錯不成書”,。無論你多么謹慎小心,一本書要想做到“萬無一失”“完美無缺”,,都無異于“癡人說夢”,。我們只能希望這些錯訛像美貌的少女臉上的“痘痘”,而不至于像赳赳武夫臉上的刀疤,。 當然,,“無錯不成書”絕不能成為圖書作者自我寬慰的借口??鬃釉凇墩撜Z·公冶長》中說:“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在學術研究上,我們應該是這樣的“內(nèi)自訟者”,,于是我寫下這篇《編著自訟》,。 我們曾經(jīng)信誓旦旦地表明,要“重新整理古代戲曲序跋文獻,,增補遺漏,,糾正訛誤,注明版本,,詳加考訂,,為學界提供豐富全備、信實可靠,、足資實用的古代戲曲序跋文獻”[1],。 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yōu)槊髑鍛蚯虬系恼泶_立了四項原則,,即要完整全備,,要信實可靠,要豐富翔實,,要明晰實用,。并且現(xiàn)在看來,雖然我們在編著過程中自始至終努力堅持這四項原則,,但結果并未能完全如愿,,更談不上“諸事勝意”。 就完整全備而言,,同蔡毅的《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吳毓華的《中國古代戲曲序跋集》兩部著作相比較,《明清戲曲序跋纂箋》收錄的明清時期的戲曲序跋條目增加了2000多條,,總數(shù)達到4300多條,,其中不乏一些非常珍貴、少為人知,,甚至未為人知的序跋文獻資料,。 為了搜集明清戲曲序跋文獻,我們的確是盡力了,。但是,,正如我們在“后記”里說的,仍然不乏遺珠之憾,。有的是在項目結項之前,,研究者早就發(fā)現(xiàn)的戲曲序跋,卻與我們失之交臂,,例如: 清康熙間刻本林以寧《墨莊文鈔》,,收錄《玉尺樓傳奇序(代夫子)》,系為胡吉豫傳奇作序,見張增元《明清罕見戲曲存目二十種》[2],;清暉閣主人張興載撰舊抄本戲曲跋文,,見周紹良《記孤本戲曲〈如意冊〉〈萬年歡〉與〈銀河曲〉》[3]、劉漢忠《舊抄本〈銀河曲〉跋者張興載》[4],。 承蒙《文獻》雜志編輯部厚愛,,贈送《文獻》三十年(1979—2009)光盤,收錄這30年里《文獻》雜志的所有文章,,檢索,、閱讀都很方便??墒俏揖谷蝗绱舜中?,沒有查閱這幾篇文章! 此外,,還有浙江圖書館藏抄本《梅影樓》傳奇卷首與卷末,,有王廷鑒《梅影樓》傳奇的數(shù)篇《題詞》和《梅影樓后序》,見汪超宏《浙圖藏稀見清人曲作四種考略》[5],;咸豐元年(1851)秋刻本《芙蓉樓傳奇》卷首,,有張衢《無題二首》并注,見黃勝江《清中葉文人曲家劇作稽考四題》[6],,等等,。 有的是在項目結項之后,研究者新發(fā)現(xiàn)并披露的戲曲序跋,,如抄本《復莊今樂府選》中,,有姚燮為諸多劇目撰寫的跋語,見陳妙丹《〈復莊今樂府選〉詳目》[7],;黃金臺的《靈臺記填詞》卷首,,有《前言》及《題詞》等,見王漢民,、李在超《六位清代戲曲家生平考述》[8]和朱雯《稀見清代傳奇劇本〈靈臺記〉敘論》[9];明崇禎八年(1635)金閶文喜堂刻本《南曲全譜》卷首,,有沈懷祖《南曲譜序》,,見譚笑《新見〈南曲全譜〉吳尚質(zhì)修訂本考略》[10];等等,。 當然肯定還有許多未經(jīng)研究者發(fā)現(xiàn)的序跋,,“藏在深閨無人識”。近兩年我正在修訂《明清傳奇綜錄》一書,,到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查閱善本戲曲,就發(fā)現(xiàn)了一些書稿未收錄的序跋。例如,,清抄本戴春龍《雙奇遇》傳奇卷首就有多篇序,,相當珍貴。所有這些,,都只能留待今后,,與學界同人一道拾遺補闕。 就信實可靠而言,,《明清戲曲序跋纂箋》纂錄的戲曲序跋資料,,均于正文之末一一注明原文所依據(jù)的版本。遵循文獻整理的基本規(guī)范,,為了有效地保證文獻資料的可靠性,,纂錄資料必須采用最早的或最好的版本作為底本,以確保資料的準確可信,。因此,,我們盡可能到各公私圖書館調(diào)閱戲曲文獻原本,復印或掃描相關序跋,,作為錄校的底本,。 但是限于種種條件,我們需要的許多戲曲文獻,,不得不借助于近數(shù)十年來影印出版的大型戲曲文獻叢刊,,凡此我們大都在版本出處中加以說明。 這些大型戲曲文獻叢刊,,包括《清人雜劇初集》(1931),、《二集》(1934),《古本戲曲叢刊初集》(1953—1954) ,、《二集》(1954—1955),、《三集》(1955—1957)、《四集》(1957—1958),、《五集》(1986),、《六集》(2016)、《七集》(2018),、《九集》(1962—1964),,《善本戲曲叢刊》(第一輯至第五輯,1984—1987),,《不登大雅文庫珍本戲曲叢刊》(2003),,《日本所藏稀見中國戲曲文獻叢刊》第一輯(2006)、第二輯(2016),,《鄭振鐸藏古吳蓮勺廬抄本戲曲百種》(2009),,《古本〈西廂記〉匯集·初集》(2011),,《國家圖書館藏〈西廂記〉善本叢刊》(2011),《哈佛燕京圖書館藏齊如山小說戲曲文獻匯刊》(2011),,《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2010),、《傅惜華藏古典戲曲曲譜身段譜叢刊》(2012),《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程硯秋玉霜簃戲曲珍本叢刊》(2014)等,。 這些大型戲曲文獻叢刊的影印出版,,為我們搜集、整理戲曲文獻序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熟悉古典文獻學的學者都心知肚明,,影印本與原本在版本學上的價值是不可等量齊觀的,其準確性和可信度更會大打折扣,。 如果所有明清戲曲序跋都能根據(jù)原本而非影印本錄校,,這才能在“信實可靠”這一點上具有堅實的基礎,可是我們沒能,、當然也不可能做到這一點,。此外,還有一些戲曲序跋資料抄錄自學界同人撰著的著作或論文,,因為無法查閱原本,,最終也無法校核文字,實在可惜,。 古典文獻序跋的整理,,還面臨著一個難以逾越的困難,就是文字辨識,。大量戲曲序跋是手寫上版的,,甚至是稿本或抄本,其中不少序跋使用行書,、草書,、篆書等字體書寫,這對文字辨識造成極大的障礙,。 有的序跋,,書寫者的字體如行云流水,瀟灑自如,,經(jīng)過我們好幾位讀者的辨識,,也難以一一識認。例如,,明崇禎間傅一臣的《蘇門嘯》,包含12部雜劇作品,,卷首的金堡《序》,,以及傅一臣的《義妾存孤跋》《鈿盒奇姻跋》,,有幾個字經(jīng)過我們和黃仕忠先生多次辨識,好不容易才解決了大部分的疑難文字,,但至今還有幾個字,,仍然沒有把握準確識認。 此外,,如明崇禎十二年(1639)胡世定,、唐云客刻本《校正北西廂譜》卷首鄒律《北西廂譜序》,清乾隆間和邦額的《一江風》傳奇卷末恩普《后序》,,都用草書書寫,,經(jīng)過我們不懈努力,最終仍有幾個字無法辨識,。 蔡毅的《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和吳毓華的《中國古代戲曲序跋集》,,在草書文字辨識方面都吃了大虧,造成許多文字或標點的訛誤,。我們非常清楚,,雖然我們在整理明清戲曲序跋時,已經(jīng)盡了最大的努力,,除了實在無法辨識的文字以外,,肯定還有一些其他的文字訛誤。 為此,,我曾經(jīng)萌生過一個“奇思異想”,,也一直就此跟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協(xié)商,看看能不能將我們搜集到的戲曲序跋資料底本的圖版,,上傳到出版社的“云端”,,在書稿出版時,至少在每一條以行書,、草書,、篆書等字體書寫的序跋文獻之后,附上一個圖片的二維碼,,讓讀者閱讀時,,如有疑問,可以隨時掃一下二維碼,,查閱原始資料的圖版,,將我們錄校的文字與底本圖版相對照。這樣就便于集思廣益,,訂正我們文字錄校的訛誤,,保證學者在引用戲曲序跋時文字的準確性。 但是這一“奇思異想”最終未能實現(xiàn),。因此,,我們誠懇地期望,,古代戲曲研究的同好們在使用本書時,如果發(fā)現(xiàn)錄校錯誤——這是肯定存在的,,請一定不吝賜教,。如果需要我們提供相應底本圖版,我們一定奉上,,恭請賜正,。 就豐富翔實而言,在戲曲文獻名目的解題部分,,我們盡可能地汲取明清史,、戲曲史、戲曲文獻研究等領域迄今為止的學術成果,,為每一位戲曲文獻作者撰寫文字較詳?shù)男?,著錄戲曲文獻的現(xiàn)存版本、研究成果等內(nèi)容,,并附錄有助考證的參考文獻,,如作者傳記資料、最新研究成果等,,以便讀者查考,。 但是由于閱讀所限,考證不精,,有些戲曲文獻作者的生平事跡記述有誤,,有的戲曲文獻的版本著錄有誤,更有許多參考文獻未能一一著錄,。所有這些,,也只能寄望于研究者們予以訂正、補充,。 為了提高書稿的學術含量,,增加古籍整理的“難度系數(shù)”,更主要的是為讀者提供有效的幫助,,我們這部書稿的一大特色,,是盡可能深入細致地考察每位戲曲序跋作者的生平事跡,對戲曲序跋作者的生卒年,、姓名字號,、籍里、生平經(jīng)歷,、著述等,,一一加以箋證,并附注相關傳記資料來源,。 我們還就戲曲序跋文字中,,凡是與戲曲文獻及序跋資料的撰寫,、抄刻、流傳等相關的時間,、人物、事件等事項,,均酌情加以簡要箋證,,或附注參考文獻,以裨讀者參考,。這是一件極其繁復艱巨的工作,,有時為了查找一位戲曲序跋作者的生平資料,耗費了一兩天的工夫,,最后仍然一無所得,。盡管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仍然有一些戲曲序跋作者的生平只能暫付闕如,。 我在課堂上多次跟學生說,,明清時期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大多都能考證,,至少也能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因此只有“未詳”或“闕考”,沒有“不詳”或“無考”,。所以,,為了“討巧”,我們在書稿中對闕考的人物,,一律注明“未詳”,,或姓名未詳,或籍里未詳,,或生平未詳,。 從全書來看,新考得的戲曲序跋作者數(shù)以萬計,,但仍然有數(shù)以千計的作者“未詳”,。當然,戲曲序跋作者生平的考證,,這肯定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疏漏或錯訛在所難免。 我們由衷地希望,,在今后若干年內(nèi),,我們的這部書稿出版后能夠成為一個“靶子”,吸引戲曲史,、戲曲文獻等領域的研究者,,加以批評,、質(zhì)疑、訂誤,、辨析,、補正。我真心覺得,,這應該是這部書稿最大的幸運,。 就明晰實用而言,別的暫且不說,,僅僅對書稿文字的處理,,就曾讓我們大為頭痛,直到書稿出版,,如何處理文字這個問題其實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為了充分體現(xiàn)古籍整理的特性,一開始就決定以通行繁體字錄定書稿,。 在“古代小說網(wǎng)”上發(fā)書稿出版消息時,,我們附上了書稿的前言,有細心的讀者立刻發(fā)現(xiàn),,“范疇”的“范”字,、“體系”的“系”字,我們確實使用不當,,屬于別字,。為此我難受了好幾天。古人說“校字如仇”,,俗話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書稿中不該有的文字訛誤,,真的讓人膽戰(zhàn)心驚,。 在“凡例”中我們說明:“底本中之通假字,一律照錄,,不加改易,,亦不出校記。如系等同異體字,,一律徑改為通行繁體字,;如系非等同異體字,則酌情處理,,或保留原字,,或改定為相應的通行繁體字;凡古籍書名、著者名以及某些地名和習語,,使用某一異體字由來已久,,往往有其獨特原因,均不作改動,?!盵11] 但是,且不論通假字,,僅僅是異體字的處理,,就讓我們感到“焦頭爛額”。由于“先天不足”,,我們既不是研究文字學出身,也不是地道的文獻學出身,,我在這幾年里花不少時間“惡補”,,學習有關異體字的知識,但最后仍然感到“一頭霧水”,。 在文字整理的“通行”“規(guī)范”“實用”等幾個不盡相同,,甚至相互捍格的原則和標準面前,我們常常感到束手無措,。本來,,我們可以選擇最為“偷懶”當然也最為便捷的方法,戲曲序跋資料的底本用什么字,,我們就照錄不改,。 但是這種做法并不符合“通行”“規(guī)范”與“實用”的古籍整理原則,而且還會伴隨一系列“后遺癥”,。比如,,原本在我們錄校時就可以加以處理的異體字,一旦保留,,就會造成閱讀障礙,,致使書稿的使用者因缺乏文字知識而不認字或認錯字,在引用序跋資料時產(chǎn)生不應有的誤讀,。 為此,,我們查閱了相關的研究成果。例如,,1955年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員會聯(lián)合公布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收錄異體字1865個,,1979年版《辭?!窊?jù)此全部列出。2013年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主編《新訂異體字整理表》,以新訂《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為依據(jù),,對《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所收異體字組進行復查整理,,不再增加新的正字字頭和異體字,共收錄異體字組794組,。 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通用規(guī)范漢字字典》,,據(jù)此全部列出。我們決定借鑒這一研究成果,,即以王寧教授主編《新訂異體字整理表》為依據(jù),,并考慮古籍整理實踐中使用繁體字的需要(即“實用”原則),適當增減古籍整理中常見的部分異體字及其對應的正字,,編寫“古籍整理常用異體字表(初稿)”,,作為這部書稿文字錄入的基本依據(jù),并加以規(guī)定:“凡本表所列的異體字,,一般均應改為相應的正字,。 但是,并非所有的正字與異體字在字音,、字義上均完全等同,。凡正字與異體字非完全等同的異體字組,一般包含兩種情況:一是異體字完全等同于正字的部分義項,,古籍整理時可以徑改為正字,;二是異體字的部分字音與字義等同于正字,部分字音與字義不同于正字,,錄定時應酌情處理,。” 為了跟出版社協(xié)調(diào),,我們最后還提供給出版社一份“本書稿建議統(tǒng)改字一覽表(本書稿高頻字)”,。但是,最后出版的書稿,,雖然經(jīng)過出版社的統(tǒng)一處理,,在異體字的選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此外,,這部書稿的斷句,、標點是否有訛誤?點破句的現(xiàn)象是否還存在,?書名號,、曲牌名等的標識是否有遺漏或訛誤之處?我想答案都應該是肯定的,。從根本上說,,斷句錯誤,、標點錯誤的責任,不在出版社編輯,,而在編著者,。 就我們這部書稿來說,責任主要在我,。古人說:“學識如何觀點書,。”斷句,、標點是檢驗一位學者學識的重要標準,。戲曲序跋資料的標點需要編著者具有豐富而扎實的歷史、地理,、職官,、習俗、掌故,、語言,、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而我在這些方面的知識則多有缺漏,,一不留神,稍有疏忽,,就會產(chǎn)生標點錯訛,。因此,我懇請各位學界同人不吝指正,,幫助我們糾正錯訛,,也幫助我們提高學養(yǎng)。 清代學者段玉裁為許慎之子許沖的《上說文解字表》作注時說:“古人著書,,不自謂是,,時有增刪改竄,故未死以前,,不自謂成,。司馬闕其十篇,班氏或言當考,,皆以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盵12]今天我們?nèi)匀粦撘怨湃藶榘駱?,“不自謂是”“不自謂成”,在學界同人的鼎力幫助下,,不斷修訂《明清戲曲序跋纂箋》一書,,“死而后已”。 注釋: [1] 郭英德、李志遠《明清戲曲序跋纂箋》“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6~7頁。 [2] 參見張增元《明清罕見戲曲存目二十種》,,《文獻》1982年第4期,,第50~54頁。 [3] 參見周紹良《記孤本戲曲〈如意冊〉〈萬年歡〉與〈銀河曲〉》,,《文獻》1986年第1期,,第29~34頁。 [4] 參見劉漢忠《舊抄本〈銀河曲〉跋者張興載》,,《文獻》1990年第3期,,第287頁。 [5] 參見汪超宏《浙圖藏稀見清人曲作四種考略》,,《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第190~195頁。 [6] 參見黃勝江《清中葉文人曲家劇作稽考四題》,,《文藝評論》2013年第10期,,第133~135頁。 [7] 參見陳妙丹《〈復莊今樂府選〉詳目》,,《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4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60~348頁,。 [8] 參見王漢民,、李在超《六位清代戲曲家生平考述》,《江淮論壇》2018年第3期,,第6~11頁,。 [9] 參見朱雯《稀見清代傳奇劇本〈靈臺記〉敘論》,《江淮論壇》2018年第3期,,第12~17頁,。 [10] 參見譚笑《新見〈南曲全譜〉吳尚質(zhì)修訂本考略》,《文化遺產(chǎn)》2020年第4期,,第78~84頁,。 [11] 郭英德、李志遠《明清戲曲序跋纂箋》“凡例”,,第4頁,。 [12] 許慎撰,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說文解字注》(下)第十五卷下,,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347頁。 |
|
來自: 古代小說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