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在EGFR突變陽性初治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探索研究顯示療效無提升,、毒性顯著增加、均以失敗告終,。然而,,免疫治療在EGFR-TKI耐藥NSCLC的探索研究初見曙光,,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為EGFR-TKI耐藥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免疫治療在EGFR-TKI耐藥NSCLC的探索研究集中在三個方案:免疫單藥、免疫+化療,、免疫+化療+抗血管。ATLANTIC研究結果顯示免疫單藥后線治療在PD-L1≥25%人群初顯有效,,但是療效有限。免疫+化療±抗血管方案的幾項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其中最近在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免疫腫瘤學年會(ESMO-IO)中首次亮相的BGB-A317-2001-IIT研究值得關注,。 趙艷秋 教授 主任醫(yī)師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內科副主任 呼吸內科一病區(qū)主任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肺癌、食道癌首席專家組成員 中國抗癌協(xié)會食管癌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抗癌協(xié)會藥物臨床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分子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 ![]() ![]() BGB-A317-2001-IIT是一項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伴EGFR敏感突變且既往EGFR TKI治療失敗的非鱗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的臨床研究,。研究的主要終點為1年無進展生存率(1年PFS率),,次要終點為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總生存(OS)和安全性,,并對療效預測性生物標志物進行探索分析(研究設計見圖1中隊列1)。 圖1 A317-2001-IIT研究設計 從2020年7月15日到2021年7月13日,,共有40名患者入組(安全性分析集),,其中32名患者療效可評估(療效分析集),患者的基線特征在兩個分析集中相似(見表1),。該研究超過一半患者為3線治療,,即接受了2線EGFR-TKI治療,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既往接受了EGFR-TKI聯(lián)合抗血管藥物治療,。 表1 A317-2001-IIT研究患者基線特征 截至2021年7月13日,,ORR為59.4%,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顯示出良好的克服靶向治療耐藥的作用,;不論EGFR的突變亞型,、既往接受的EGFR TKI治療的方案,均顯示良好的縮瘤作用(見圖2),。 圖2 A317-2001-IIT研究:疾病緩解 截至2021年7月13日,,65.0%的患者(26/40)仍在接受治療。體現(xiàn)出免疫治療有效的患者持久反應的特點(見圖3),。 圖3 A317-2001-IIT研究:治療持續(xù)時間 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EGFR-TKI耐藥NSCLC安全可耐受,,AE譜與既往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治療驅動基因突變陰性患者的研究相似,常見AE為化療相關AE,。在40名患者中,,37例患者(92.5%)發(fā)生TEAE,13例患者(32.5%)發(fā)生≥3級TEAE, 7名患者(17.5%)出現(xiàn)了SAE,,大多數(shù)(85.7%)得到了解決或改善,。常見的TRAE見表2。 表2 A317-2001-IIT研究:安全性 替雷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對EGFR突變的EGFR-TKI治療失敗的晚期非鱗狀NSCLC患者初步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療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研究將繼續(xù)進行,以持續(xù)觀察該聯(lián)合治療方案的療效和安全性,。 ![]() ![]() 如表3所示,,免疫聯(lián)合化療對EGFR-TKI耐藥NSCLC患者的研究中,化療方案的選擇略有不同,,多數(shù)研究在誘導階段選擇PD-1/L1+培美曲塞(簡稱培美)+鉑類(4周期-6周期),,維持階段選擇PD-1/L1+培美。BGB-A317-2001-IIT設計采用了獨特的化療方案,,誘導階段:替雷利珠單抗+白蛋白紫杉醇(簡稱白紫)+卡鉑,,維持階段:替雷利珠單抗+培美。白紫與免疫聯(lián)合具有獨特優(yōu)勢:白紫聯(lián)合免疫ORR更高且白紫給藥無需激素預處理。維持治療階段根據(jù)指南換用培美進行維持,,該研究在誘導階段和維持階段選用不同化療藥物,,以期最大程度且安全的發(fā)揮化療藥物對免疫的協(xié)同作用。雖然局限于樣本量及數(shù)據(jù)成熟度,,BGB-A317-2001-IIT首次分析結果ORR 59.4%在同類研究中初步顯示出療效優(yōu)勢,。 IMpower150研究的結果顯示,免疫+含鉑雙藥化療+抗血管可以進一步提升療效,,但是3級以上不良反應增加,安全性堪憂,。ORIENT-31研究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并且患者經(jīng)濟負擔重,減少了后線治療選擇,。如何優(yōu)化免疫治療+化療+抗血管生成藥物的治療策略,,是一個新的待解決問題。小樣本及回顧性研究探索了優(yōu)化方向,。比如:降低貝伐劑量至7.5mg/kg,、化療方案選擇去鉑單藥化療方案(研究總結見表3)。此外化療方案紫杉醇/培美孰優(yōu)孰劣,,及完全去化療方案的可行性也有探索,,目前還未有結論。 表3 免疫治療EGFR-TKI耐藥NSCLC的研究 BGB-A317-2001-IIT研究擴展隊列(隊列2,,見圖1),,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了替雷利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白紫的治療方案,不但使用了有效率更高的白紫,,給藥無需激素預處理,,臨床使用更方便,而且去鉑方案降低了毒性,,保留鉑作為后線治療的選擇,,同時選擇7.5mg/kg低劑量貝伐進一步降低毒性。從全程治療的角度期望給患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的獲益,。我中心參與BGB-A317-2001-IIT研究,隊列1入組11例患者,,觀察到非常不錯的臨床效果,,隊列2也馬上啟動入組,值得更多期待,。 參考文獻 [1] Lancet Oncol 2018; 19: 521–36. [2] Clinical trials.gov ID: NCT04405674. [3] BH Han et al. 2021 ESMO IO 148P. [4] Zhang J et al, 2019 WCLC, MA11.06. [5] Shirish M et al. 2021 WCLC OA09.03. [6] Martin Reck et al. 2020 ESMO (1293P). [7]Shun Lu et al. ESMO AISA 2021. [8]Lung Cancer. 2021 Sep; 159:18-26. [9]Front Oncol. 2021; 11: 700023. 本材料目的在于傳遞醫(yī)藥前沿信息,、研究進展和科學信息交流,非廣告用途,亦不構成對任何藥物的商業(yè)推廣或對診療方案的推薦,。本材料僅供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士參考,,內容可能含有未在中國批準的臨床適應癥,處方請參考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的藥品說明書,。 |
|
來自: 昵稱27774249 > 《2022年3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