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縣春賞菜花,,秋賞紅葉,素有“中國最美鄉(xiāng)村”之美譽,,既是“鄉(xiāng)村”,。便與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繁華不相干了,,來婺源看的就是山水田園,,品味的就是記憶久遠的鄉(xiāng)村慢生活。也許風景不會驚艷,,卻是最恬淡最淳樸最真實的人間煙火,。田陌井籬,小橋流水,,雞鳴狗吠,,桃李羅堂,。讓人仿佛跨越時空,,回到了那田野炊煙的記憶中,。
婺源共轄十個鎮(zhèn),六個鄉(xiāng),,我們此次來的是賦春鎮(zhèn),,而嚴田古村是隸屬賦春鎮(zhèn)的一個自然村。婺源的旅游業(yè)近年很火,,由于各村鎮(zhèn)優(yōu)勢不同,,宣傳力度不同,使得名氣也是不同,。如果不是來去匆匆,,沉下心去細細品味,各村各鎮(zhèn)都自有其獨特的韻味,。嚴田的自然風光自然是不錯的,,與整個婺源縣風格一致,皆是恬淡安適的鄉(xiāng)野風光,。村落是白墻黛瓦,巷弄幽深,,馬頭墻飛檐重疊,,黑白分明,給人以簡單純凈之感,。春季里,,田里開滿油菜花,清清雅雅的嫩黃青翠,,一大片一大片的,,清潤妍麗,,與水墨畫風的民居,起伏的青山,,婉轉的小河相映相成,,宛然空靈清雋,恬然泊淡的魏晉畫風,,讓人生出悠居于此,,安然終老的癡念。
嚴田村位于婺源縣西北,,是李姓最早由外遷入婺源的居住地,,始遷者為李德鸞?!舵脑纯h地名志》說,,因李氏“占得從田之簽”,且“以嚴治家”,,故名“嚴田”,。延至宋真宗時,有名李鵬舉者分遷原住地小溪下游建居,,為之形成上,、下嚴田。數載后,,又有朱,、王等姓遷入嚴田聚落合居。歷經數百年,,現今上,、下嚴田村有一千三百余村民??删褪沁@樣一個小小村落敢大言不慚稱之為”中國第一進士村“,。在2016年底,嚴田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對于嚴田古村,,我并不算陌生。四年前來婺源,,拍完石城,,恰路過嚴田村,看到有一牌坊,,上寫嚴田進士村,。這個名字一下子入了我心,由于計劃行程里沒有安排,只能是遺憾的擦肩而過,。之后查了資料,,得知這個村子自宋至明清期間,共出了二十七位進士,。這是個驚人的數字,。中國自隋煬帝始舉科考,至清末,,共舉辦了四百余場恩科,,每場出進士二百多名。賦村鎮(zhèn)的一個千余人口的小小村子就能出二十七位進士,,比以出進士聞名的安徽宏村還多三位,,不負“中國第一進士村”之名,亦足見這里的讀書風氣之鼎盛,。
中國古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說,但古時讀書的成本相當高,,筆墨紙硯及書本的費用很貴,,請先生或者借讀又是一大筆開銷,窮人讀書一般讀到能考中秀才,,然后謀個教書先生戓賬房,、文書之職,算是脫離了農民身份,。而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還要經過鄉(xiāng)試,院試,,殿試,,用功且資質佳的學子也要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所謂“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豐而知榮辱“只有吃飽穿暖了才能顧及到讀書知禮,。而在嚴田村不論貧富都是耕讀傳家。有”三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一說,,農民們晴耕雨讀,種田念書兩不誤,,這思維較之傳統(tǒng)農民先進了不是一點半點,,整個村子形成向學風氣,以至在這一帶有民彥曰:”秀才多如狗,,舉人滿街走“。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多了雖不一定都是錦心繡口,,但舉止談吐自然不同,。在嚴田村,與當地農民交流,,便發(fā)現他們談天說地,,博古論今,格局見識的確不同于其他農民,。便是談論家常里短,,也見氣度不凡。使我疑心是不是村子里的博學長者被我偶遇到了,。雖是在一片質樸無華的山野村居間卻能“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因是世代以詩禮傳家,,在嚴田從不缺少詩書琴棋的文士清雅,,種花養(yǎng)魚的生活逸趣,遠離塵囂的隱者風流,。傳統(tǒng)文化氤氳,,卻又與信息發(fā)達,物質豐足的現代都市生活完美交融,。這應是最溫馨安逸的生活方式,。教人怎不內心觸動,生出“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輕松愜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