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現(xiàn)在給世人的印象主要就是其山水(當然現(xiàn)在還有米粉),,我在來之前看到的所有關于桂林的圖片幾乎都是這一類風景,當然很少人會去拍攝桂林狹窄的小巷,、混亂的車站,、無處不在的拉客者,或那些和其它城市沒多大差別的店面,,雖然這些恰恰才是我抵達桂林后這個城市涌入我眼簾的第一觀感,。想來是因為城市名稱中的“桂”字,,這個城市的行道樹很特別:除少數(shù)銀杏、榕樹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桂花樹,。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其實是一種雙重誤解造成的,。現(xiàn)在的桂林,,最初本是南朝的桂州,唐宋后卻漸漸與秦代的桂林郡(秦之桂林郡范圍很廣,,猶如中古以前的“山東”所指也遠不止現(xiàn)在的山東?。亢希欢?span>秦代“桂林”是因樟科的肉桂得名,,與木犀科的桂花實非同類,,兩者也是在唐宋之后才弄混的。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說得很清楚:“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桂名,,地實不產(chǎn),,而出于賓、宜州,?!边@里說的是肉桂,到清代沈日霖《粵西瑣記》中,,對“桂”的理解已變成桂花樹(木犀),,但他也強調(diào)當時桂林很少桂花樹:粵西稱桂林,又稱桂海,,而桂卻絕少,。不特他郡無桂,即桂林府之八桂坊,,亦空存其名而已,。陽朔署中,有四季桂二株,,惟臘月有花,,花亦不多,嗅之絕無香味,。 而法國人所撰《太平天國初期紀事》則明白寫著,,1850年代桂林附近,“這些小丘上面滿生著肉桂樹,,幾乎終年香氣四溢”,,是肉桂而非桂花,。唐宋時起,“桂”才改指木犀科的桂花,,而非樟科的肉桂現(xiàn)在,,桂花是桂林的市花,百度百科上把桂林解釋為“桂花成林”,,這座城市的街道上也出售著桂花香水,、桂花酸梅湯之類,周圍鄉(xiāng)村中苗圃內(nèi)桂花樹的種植甚至已經(jīng)產(chǎn)業(yè)化,。說這些倒不是為了嘲諷當?shù)貨]文化,,事實上這種流變訛誤乃至錯上加錯,本來就是各地的常態(tài),,猶如豐都鬼城是因把“陰王”曲解為“陰間之王”,,烏鎮(zhèn)則造出了“烏將軍”的傳說,此類事,,所在多有,。也不是現(xiàn)代人不熟傳統(tǒng)文化了才鬧笑話,因為這種事至遲宋代就有過了——《嶺外代答》中就舉過另一個例子:“象州郡治西樓,,正面西山,。山腹忽起白云,狀如白象,,移時不滅,。然不可常見。案:秦象郡乃交址,,非象州也,,今象州城門乃畫一白象,不審何義,?!?/section>臺灣南部的牡丹鄉(xiāng),本得名自排灣族的Botan社,,后人附會是因當?shù)氐囊环N野牡丹,,如今此花已成為牡丹鄉(xiāng)的鄉(xiāng)徽。此事與桂林之桂不無相似,。有了桂林這個例子,我也愈益深信自己之前的一個判斷應該是對的:中國月亮神話中的桂樹,,本應是肉桂,,而不是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的桂花樹。桂林城里的桂花樹,、桂花酸梅湯,,固然本出誤會,,但久而久之,也就成為一種“地方特產(chǎn)”乃至“傳統(tǒng)”了,,至少它也不壞:我想秋天來桂林,,必定滿城飄香。桂林城市不大,,老城區(qū)更?。欢铣堑暮诵氖峭醭仟毿惴逡粠?。聞名已久,,花了70元門票入內(nèi),進去后才發(fā)現(xiàn)買虧了:明代桂王府的王城,,在清初孔有德時就已毀于戰(zhàn)火,,雖名為“王城”,但現(xiàn)在遺存的其實大多是民國建筑,。固然進去看到的南國風光還是很漂亮,,但這里現(xiàn)在本就是廣西師范大學的校區(qū)本部(這大概也可算“中國最美的校園”之一),不用門票也可以進來參觀的,。70元門票說到底只是多了三項內(nèi)容:明代桂王府的展廳介紹,、廣西貢院(現(xiàn)在是“科舉文化博物館”),以及攀登獨秀峰俯瞰桂林,。這三項至少前兩項,,都沒多少意思。至少有三重形象重疊在這同一片土地上:一是幾乎只有文獻和印象可供追尋的明代王城,;二是廣西貢院,;三是現(xiàn)在廣西師大。熙來攘往的游客,,大多都旁若無人地跟著導游的喇叭聲來來去去,,似乎根本沒意識到這也是個安靜的大學校園。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被塑造出來滿足游客想像的東西,,在現(xiàn)實中其實已經(jīng)不存在,,那更多的像是個被消費的夢境,而游客們卻大多選擇無視這個空間現(xiàn)實中的一面,。這里的旅游業(yè)已很商業(yè)化,,招貼上夸耀著那個已不復存在的王府氣度,敦促人們?nèi)ハ胂裢跏疑萑A,,甚至還珠格格也被作為賣點:因為據(jù)說孔有德之女孔四貞就是還珠格格的原型,。相比起來,廣西貢院內(nèi)部的展覽還有一些信息量,,不過照例為了不至于讓一些游客感覺乏味,,也要讓他們體驗一下被點為狀元的感受,。明清桂林府輝煌的科舉成就,如今也不過是被消費的一個賣點而已,。雖然廣西也出過狀元,,但直至清代,畢竟仍是被視為煙瘴蠻荒之地的邊遠省份,;明清兩代廣西全省進士一半出自桂林府,,而桂林府又有一半出自臨桂縣,這個廣西文教最發(fā)達的臨桂縣,,清代也只出了52名進士,,相比起來,長三角一帶文教已屬落后的崇明縣也出了48人,。大概也因此,,桂林府城城門上大字刻著:“三元及第”、“榜眼及第”等匾額,,以示激勵,。獨秀峰想來也應與這種科舉文化有關。風水典籍《相宅經(jīng)纂》:“凡都,、省,、州、縣,、鄉(xiāng)村,,文人不利,不發(fā)科甲者,,可于甲巽丙丁四字方位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尖峰,只要高過別山,,即發(fā)科甲,。”獨秀峰看上去剛好是一個“文筆尖峰”,,所謂“獨秀”也是寄意于科場獲勝之意,,猶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最初的用意也是為了激勵桂林的士子能在科舉考試中稱雄,是以獨秀峰下的王城在清代為廣西貢院,、民國后用作大學,,其實都頗有深意,并非偶然,;但今世距離這一語境已遠,,“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竟逐漸演變?yōu)楣鹆致糜螛I(yè)最為人所熟知的廣告詞。如今,,在世人眼中桂林已成為一個休閑城市,,和它的形象聯(lián)系最緊密的兩個產(chǎn)業(yè)是旅游和餐飲(除了便宜又好吃的桂林米粉,另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店名是“臨桂二小私房菜”),。當?shù)孛襟w上也著力維護著“山水桂林”的形象,,但這個形象,正如“多彩貴州”或“活力香港”一樣,,都不只是對已有形象的描述歸納,。桂林作為廣西軍政中心幾達兩千年之久,直到民國后才逐漸讓與南寧,,但今天它給人的印象卻只剩下“休閑旅游”,,一如威尼斯現(xiàn)在也只給許多人以美學的聯(lián)想。 在桂林,,隨著當年政軍色彩的淡化,,甚至政治軍事歷史也已成為旅游資源,例如白崇禧,、李宗仁,、李濟深的故居。在榕湖,、杉湖邊,,雖然樹了王鵬運、唐景崧等當?shù)孛说裣瘢]有況周頤,、梁濟等人),,但突出強調(diào)的是他們文化人的一面。這個城市自己也已經(jīng)把自己視為一個旅游城市,,出于景觀控制的考慮,,樓層限高、景點維護都是不難看出的,。“山水桂林”在有些時候也已被視為某種“典型”的中國風景,,而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象存在某種默契和關聯(lián)。這么看確實也不意外,。在桂林這座漢人為主的城市里(它歷史上一直如此),,以及它下轄的陽朔,很少能看到標記壯文的地方(只有“桂林市急救中心”,、“陽朔縣知識產(chǎn)權局”這類機構例外),,這與蒙新等地標志牌上至少處處都有主體民族文字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在桂林圖書批發(fā)市場,、桂林書城幾乎都完全找不到任何少數(shù)民族文化書籍,,角落里有學粵語、上海話、越南語的幾本書,,卻沒有任何學壯語的教材,,不由令人懷疑,廣西與貴州這樣的省有何區(qū)別,?說起來1940年代貴州人口中的少數(shù)民族比例還較廣西高出一截,。桂林原本就是漢文化的一個前哨據(jù)點,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有點類似于韶關之于廣東,、建州之于福建,恰位于中原移民進入這些南方地域的孔道入口處,。只不過或許是因廣西在地理區(qū)位上與閩粵存在很大差異,,因而桂林能長期保持其地區(qū)中心位置。雖然兩廣并舉,,但長期以來廣西更多與云南相似,,廣西沿海與內(nèi)陸隔絕,無閩江,、珠江等大河三角洲開闊平原,,更關鍵的是從中原南下,廣西的大江水流均呈橫向,,由北向南不順,,桂林以南在古代又長期都是瘴癘之區(qū)。實際上相較而言,,與閩粵情形更類似的倒是有紅河三角洲的越南北部地區(qū),。桂林漓江邊的伏波山公園,據(jù)說是為紀念伏波將軍馬援而建,,公園門前就是一個馬援怒馬引弓的青銅雕像(其實東漢初期尚未發(fā)明馬鐙,,雙手脫韁彎弓多半是要摔下來的)。雖然馬援南征,,史書并無記載他有經(jīng)過桂林之事,,只不過對他的崇拜,南方所在多是,,中原英雄開邊施教的故事,,也非僅他一人,吳太伯,、箕子,、諸葛亮,乃至狄青等都是,,只不過對其評價則因時代政治而異,。南方少數(shù)民族固然還有敬拜馬援的,但獨立后的越南早已有人指責他其實是兇殘的殖民主義者了。后面發(fā)生的事常常會完全改寫之前的歷史,。在桂林很難注意到有什么與越南相關的遺跡,,地圖上不標,介紹中也無提示,;或許廣西南部一帶的人因為邊貿(mào)緣故而與越南聯(lián)系得更緊密些,,但作為廣西首府的桂林,,歷史上其實與越南的聯(lián)系甚多,。據(jù)中越文獻記載,黎朝開國皇帝黎桓的祖墓就在桂林陽朔,;后黎朝末帝黎維祁最終就是在桂林安插“酌給養(yǎng)贍”,,歸為“天朝百姓”。八年抗戰(zhàn)時作為國統(tǒng)區(qū)內(nèi)最自由的城市,,桂林還曾是胡志明活動的重要基地,,并幫助越南培養(yǎng)過許多人才,為此2003年越南國家主席授予桂林市友誼勛章,,授予外國城市這一勛章是史無前例的,。當然這些遺跡或許也已難以尋覓,但它們在如今桂林的旅游版圖中的沉默,,或許也是因為它與越南聯(lián)系的衰弱,。比較一下上海也可想見這一點:在很長時間里,上海本地人也不會去注意二戰(zhàn)時猶太人在上海避難的遺址,,或晚清民國韓國人在滬遺跡,,更極少有興趣去游覽,直到對這些地點有極大興趣的特殊游客人群出現(xiàn),,它們才重見天日,。一個地方,呈現(xiàn)給不同人的本來就是不同的東西,,有時,,也是不同的人決定了不同的展現(xiàn)方式。很難想像旅游業(yè)勃興之前的陽朔是什么樣子:這座小城如今看上去似乎主要是由游客和接待游客的人所組成的,。相比起桂林,,這里的旅游業(yè)更為繁榮,或許現(xiàn)在來桂林的游客也主要是來陽朔了,。雖然經(jīng)常遇到陌生人問你要不要去漂流,、看不看劉三姐令人不勝其煩,但確實它也相當便利,,客棧旅館選擇極多而價格低廉(類似青年旅館的小客棧,,帶空調(diào)的標間每晚80元),租自行車的點也很多。吃的比桂林偏貴(同是崇善米粉,,價格高一半,;陽朔的劍骨魚大多標98元一斤,而桂林小南國每斤只有48元),,不過市場經(jīng)濟也驅(qū)使各店展開激烈競爭:做啤酒魚的就有謝大姐,、謝三姐、彭大姐,、覃大姐等許多家,,每家都在招牌上夸示著哪些名人曾來品嘗過。租了自行車出去看看,。出城不遠的公路就是“十里畫廊”,,遠近都是這一帶尋常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獨立的山峰之間夾雜著一塊塊農(nóng)田,。和桂林一樣,,這里也多樟樹,只是這里肉桂(當?shù)厝私小肮鹌洹保?、烏桕,、樸樹、楝樹較常見,,還有一些桂林不多見的南方樹種:榕,、羊蹄甲、木棉,、鳳凰花,、藍花楹、刺桐,。陰涼的午后,,山間長風吹蕩,一叢叢高大的鳳尾竹被吹得吱嘎作響,,空氣中有一點楝花的清香,,確實有點身在畫中的錯覺。陰雨天還有點涼意,,加之多數(shù)游客是去坐竹筏,,因而鄉(xiāng)間倒是很寂靜,我們在燕村一帶騎車時,,遇到的老外比中國人還多——除了老外對戶外的熱情之外,,大概也因為相比起國內(nèi)游客,西方人更容易把這里的農(nóng)村景象視為一種異域風景,。當然這畢竟是在陽朔,,當?shù)剞r(nóng)村也早已卷入了市場經(jīng)濟,。燕村一帶地里種的大多是花生、慈姑,、橙子,、枇杷、乃至桂花/銀杏樹苗等經(jīng)濟作物,,這與我們后來在漓江邊看到的大抵相似,。在這鄉(xiāng)間路邊偶爾還有幾個老太太在賣當?shù)氐乃惋椘罚绻皇怯杏慰徒?jīng)過,,當?shù)乜峙率菦]人會買的,。路邊看到水潭里一頭耕牛,正要舉起相機,,旁邊一個老頭說:“要拍的話,,兩塊錢?!薄@樣的景象想必也早不鮮見,以至于后來路邊擺攤的老太太有一個讓我們給她孫女拍個照時咯咯笑著說:“給拍一張吧,,別怕,,不要你錢?!?/section>第二天去興坪,,清晨剛到時還露了一小陣陽光,但南方的天氣常常一日數(shù)變,,在我們爬老寨山時,,開始還好,山間石徑上正好野花連片盛開,,有幾種從未見過,,還不無驚喜;但過后光線就漸漸暗下來,,爬到半山腰時竟開始下大暴雨,。山間密林中樹葉沙沙作響,雨中的石階也有點濕滑,。雖然帶了雨衣,,但爬到山頂還是頗為狼狽了。到頂后發(fā)現(xiàn)山頭的小亭子里還有十來個當?shù)厝艘苍诒苡?,其中竟然還有兩個是一歲的小嬰兒——這種天氣不帶雨具,,抱著這么小的孩子登山,我也真服了他們,。他們大概也習以為常了,,似乎并不愁這樣的暴雨中如何下山,,有一個女孩子還氣定神閑地嗑瓜子?!皼]事,,”一個大叔說,“過一陣雨就停了,。你們難得來一次,,看看雨中漓江也很美咯?!?/section>確實,,這場暴雨只持續(xù)了1個多小時。雨后在山頂往下眺望,,剛好能看到興坪和漓江的整個河灣,,云霧之下,景致開闊而清麗,。老寨山本身并不高,,上山步道總共只有1159級,我們后來下山只花了43分鐘,,只是它正好位于這個視覺上的制高點,。山腰和山巔的亭子就是日本游客林克之1996年來老寨山后,為眼前景象所感而捐贈的(他并非有錢人,,建亭的錢是他四處奔走籌集的),。如今,山腰的和平亭內(nèi)果殼滿地,,柱子上滿是涂鴉文字,,夾雜著一些反日口號;山巔的友誼亭大概因為登頂?shù)娜溯^少,,沒那么多垃圾,,但“到此一游”也自不少。下山時在山腳的老寨旅館,,一面墻上滿是日本游客的寄語,,我們看到一位老人在掃落葉,事后上網(wǎng)查看相關文字,,才想起他或許就是林克之,。這真是“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一天,由于上午暴雨的耽擱,,我們遲至午后2點才開始從興坪往楊堤方向徒步,,卻正好逢上熾熱的陽光。這一帶雖是漓江的核心景區(qū),,但絕大多數(shù)游客都是坐漓江上的大型游船或筏子,,鄉(xiāng)間游人很少,,旅游業(yè)也很難使村民均勻地獲益,只是農(nóng)作畢竟微薄,。拉我們?nèi)マr(nóng)家樂的一個婦女和我吐苦水說,,去年多陰雨,柚子沒結果,,老板不來收,,冬天又旱,家里8棵柚樹收下的果子只賣1.1元/斤(上海柚子一般3元/斤),,小的0.45元/斤,,“也就收點肥料錢”。一路所見,,地里種著桃,、沙田柚、棗,、桔,,看到很多桔子都爛在地里無人采收,想來也是因為根本賣不出去,。楊堤到興坪的這一段漓江,,現(xiàn)在是“桂林山水”的最核心景區(qū)。每天有絡繹不絕的游客來看這兩岸山水——其中大多數(shù)是在興坪坐船,,逆流而上到楊堤,然后空船返回,。漓江風光,,最先被認為是絕景的其實并不是這一段,《嶺外代答》中說:“陽朔諸山,,唯新林鋪左右十里內(nèi)極可賞愛,,青山綠水,團欒映帶,,煙霏不斂,,空翠撲人,面面相屬,。人住其間,,真住蓮花心也?!?/section>當時的新林鋪在陽朔縣城以北十五里,,而陽朔縣城已至少一千多年沒搬遷過了,照此推算,,當時人認為“極可賞愛”的漓江一段,,要距離陽朔縣城近得多,。但不論如何,1949年后在諸多山水畫,、郵票,、詩文、照片,、紀錄片的共同烘托下,,現(xiàn)在以九馬畫山為核心的這一段已被視為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色了,江邊還有觀景臺說明著:2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也取景于此,,似乎這也證明那是最經(jīng)典,、最值得一看的景點。確實,,在老寨山頂或漓江邊看到這些景致,,我眼前不由自主浮現(xiàn)的竟也是某種“典型的中國山水畫”的畫面。就像登黃山也喚起我對中國水墨畫的畫面感,,一霎時感到山水畫正是對這種景色的摹寫,,但轉(zhuǎn)而一想,恐怕也正是山水畫的筆法塑造了我們對這樣山水的觀看與感受的方法,。日本畫,、俳句與日本景色的意境也相互契合,而俄國油畫中的原野白樺林也構成一種對應,,以至于我們看到那一景色時就自動想到相應的畫面和詩文,;但反過來,如果是用中國水墨畫去畫北美洛基山的景色(這是顧媚曾做過的),,或用油畫來表現(xiàn)桂林山水,,仿佛總讓人感覺有點不習慣。從某種程度上,,這些景色與相應的詩畫表現(xiàn)技能已把它“民族化”了,。和全國各地一樣,漓江邊的許多景點也被冠以各種名稱,,例如“僧尼相會”,、“魚尾峰”、“烏龜爬山”,,盡管人們都被告知仔細看的話能驚喜地看到那個傳說中的畫面,,也有游客因為發(fā)現(xiàn)“真的很像”而驚喜不已,但這委實是一件需要想象力的事,。在最著名的“九馬畫山”,,我們在草地上端坐了許久,也看不出來它哪里像九匹馬,。后來去遇龍河,,河邊也有一些山據(jù)說像貓,、獅子之類,我們也需要努力配合船夫的指點才能勉強認出個輪廓來,。這種為景點命名的做法常常還輔之以相應的傳說,,在全國各地極為盛行,以至于原先并不采用這類方式的邊遠地區(qū)也未能幸免,,如云南石林本是撒尼人的地區(qū),,1950年代后景點也被賦以“駱駝騎大象”、“唐僧石”之類漢文化思維的名字,,前些年在新疆庫車的天山大峽谷所見也大略如此,。有時不免疑惑,為何中國人習慣在自然地貌中看出這樣某個具體的形象來,,并以此津津樂道,,這又是基于一種什么思維?說起來這與傳統(tǒng)的風水地理想必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風水也總是從地貌中發(fā)現(xiàn)某種形狀,,諸如青龍白虎,、龍脈之類。這種國內(nèi)幾近泛濫的景點命名方式或許正說明了中國人對自然的一種特殊的觀看方式,。在漓江兩岸走了四個小時,,直到九馬畫山漂流一帶,這時才發(fā)現(xiàn)我們樂觀估計了這里的交通:這里往北到楊堤,、往南到興坪都要過渡口,,都沒有車;要去20公里外的白沙鎮(zhèn),,漂流處的越野車開價是150元,,看上去我們當晚已經(jīng)無法返回陽朔,只能找個鄉(xiāng)間旅館先暫住一晚,。走了一程,剛好路遇一位騎摩托車的大叔,,問他能否送我們?nèi)グ咨?,結果他提出了一個反建議:他可以開筏子送我們?nèi)ヅd坪,至于價錢可以稍微便宜點,,因為18:30后興坪那邊的管理人員已下班,,所以他就當是干私活。也幸好如此,,我們后來趕上19:18回陽朔的倒數(shù)第二班車,。漓江漂流本來半程是每人90元,后來他算了我們70元,。在漂流時他抱怨現(xiàn)在生活不易,,置辦一個筏子(這里是PVC管+馬達的)須2萬元,,以前都是私人攬客,這兩年則“管理”起來了,,不準私營,,漂流等于是“在為政府賺錢”了,筏子的主人則每次獲得固定工資(大叔含糊地說是“二三十元”,,和我之前看到的34元差不多),。這固然結束了無序競爭,但卻讓這些個體戶們深為抱怨,。下午徒步時,,一個農(nóng)婦看我們是游客,挑著擔子一路問我們要不要漂流,,她固然百折不撓費盡口舌,,我們到后來也有點受不了,勸她死了心,,她好像也很沮喪,,埋怨說自己這樣,每客也只能賺19元而已,。相比起漓江,,遇龍河漂流的管理更不規(guī)范,定價不一,,游客固然怨怒,,村里人也不爽——據(jù)說一年賺3000萬,只返300萬,,以至于司機大罵鄉(xiāng)間公路路況極差也沒人管(這是事實,,燕村的路也坑坑洼洼),不過他隨后又說山里的路倒是修得很好(從我們后來在臨桂,、龍勝等地所見,,很可能也是事實)。作為旅游地,,陽朔的一些管理確實很差,,別的不說,遇龍河漂流時就能清楚地看到河邊草叢中掛著不少垃圾,。即便如此,,天陰時在遇龍河上漂流確實仍不失為一件愜意的事,水流清澈湍急,,清風拂面,,兩岸山色與漓江邊相比也各有千秋。當然,富里橋,、遇龍橋這兩座石橋也很值得一看,,這是漓江上所沒有的。富里橋是遇龍河景區(qū)被拍攝最多的一處,,據(jù)說是明代石橋,,橋頭兩棵巨大的古樹,橋上垂下的野花藤蔓叢生,,白花盛開,,雖然地方很小,但也自有怡人之處,。當然風景總是因人而異,,在橋邊我們也遇到一個穿著攝影背心、手持長焦相機的中年游客,,他帶著頗為失望的語氣問:“往上還有景嗎,?感覺沒風景啊?!?/section>我不知道他說的“風景”究竟是指什么,,說起來遇龍河又為何是“風景”?這本來想必也不過是一條普通的鄉(xiāng)間河流,,主要的用處大概是農(nóng)田灌溉和洗衣服,,2003年后才有了漂流。也許在當?shù)厝丝磥?,肯?60元去河上漂流一段的外鄉(xiāng)游客根本都是傻瓜,。它之所以被發(fā)現(xiàn)是“風景”,本身就是一種觀念變遷的產(chǎn)物,。當然,,相比起漓江漂流,它也有自己的賣點:遇龍河漂流都用竹筏,,人工撐篙,,而漓江上都是PVC管的筏子,用馬達的,。在桂林-陽朔,,以及之后在黔東南,我們處處都能看到各種旅游介紹的文字,,它們總是明白無誤地把一種烏托邦語言作為廣告詞。耐人尋味的是陽朔一處臺灣人開設的山莊干脆就取名為“世外桃源”——其名稱被翻譯為Shangri-la,,盡管這兩者所喚起的意象可能是大異其趣的,。在宣傳單頁上,這個景點被描述為“被遺忘的故鄉(xiāng)”(就像婺源也是“夢里老家”)、“又到江南”,、“少數(shù)民族建筑與江南園林”,,我也不知道設計者是怎么能把這些都揉雜到一起去的,既是江南又是侗族風雨橋,,對我來說不免有些時空錯亂,。在黔東南的景點介紹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則是這些:“返璞歸真”、“人類心靈的棲息家園”,、“神秘”,、“原始”、“最后的”,、“原生態(tài)”,,固然我也知道這些都當不得真,但拙劣而泛濫地使用這些詞,,有時我懷疑是否會起反效果,。不過,這些詞之所以被認為在旅游業(yè)中頗有魔力,,也可折射出這個時代的心靈的某一面,。正是因為早已沒有桃花源了,才有那么多人幻想去追尋桃花源,,以至于這種夢幻本身也被商品化了,,因為塑造并滿足這種體驗本身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產(chǎn)業(yè)。桃花源已被迪斯尼化了,。陽朔另一個幾乎游人必看的景點“印象劉三姐”更能證明這種巨大變遷,。劉三姐在當?shù)刂葮O大,許多旅游商品與這個傳說中的歌仙有關,,街頭店門口的電視機里還不時放映著毛時代的劉三姐電影,,那時片中的劉三姐乍看上去像是一個嫉惡如仇、活潑健康的公社女青年,,臉上帶著村姑那種紅撲撲的血色,。現(xiàn)在劉三姐則正如云南的阿詩瑪一樣,其形象已被完全資本化了,。原本廣西有許多縣市(如桂林,、柳州、平樂,、富鐘,、貴縣、平南,、洛容,、容縣、岑溪、環(huán)江,、宜山)都把她看作是自己家鄉(xiāng)的人物,,柳州就有劉三姐的雕像,但現(xiàn)在知名度最高的無疑是陽朔的這一位,。這些年來相似的爭論很多,,無論是襄陽、赤壁,、隆中,、夜郎,屢見不鮮,,因為景觀爭論的背后是文化資源的歸屬問題,,而“文化搭臺”又能最終達到“經(jīng)濟唱戲”。陽朔這里以“印象劉三姐”勝出,,并不是因為文獻可證明它確實是劉三姐的故鄉(xiāng),,而只是因為其山水和游客為張藝謀的舞臺布景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條件。現(xiàn)在這已衍生為一門巨大的產(chǎn)業(yè),,每晚兩場,,觀眾云集,連兩邊的山上也坐滿了人——我們就是買了旁邊山上的“農(nóng)民票”,,有車會送過去,,穿過一個溶洞,在靠江的一面坡上布滿了一些簡陋的凳子,,可以遠遠地俯瞰在山水之間的整場演出,。雖然演出者絕大多數(shù)都是當?shù)剞r(nóng)民,專業(yè)演員極少,,但確實有幾段頗為震撼,,張藝謀還是很善于處理這些大場面的,聲光電效果俱佳,,不過原來壯族的對歌現(xiàn)在用的是侗族大歌,,與惡霸斗智斗勇的場面自然也沒有了,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是一位后現(xiàn)代的唯美的劉三姐,。不知有沒有人說過,,但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劉三姐的變化也不失為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